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導 德國媒體稱,筆直的隊列,穿著綠色制服的男女青年,帽子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徽章。眼睛往前看,「齊步走,」軍官通過麥克風喊道。部隊於是開始行進。這個早晨在中國湖南省湘潭大學操場上列隊行進的數百人都是年輕大學生。就像中國的所有大學一樣,軍訓在這裡屬於必修科目。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7月27日報導指出,在西方,大學生用派對宣布大學生活的開始,而中國的大學生活則是以長達數周的軍訓、毅力訓練和模擬戰爭開始的。「這讓我們準備好同日本人作戰,」18歲的任飛(音)開玩笑說——但這個玩笑有著嚴肅的背景。
報導稱,雖然大學生不必考慮有朝一日會被動員參加戰爭,但他們通過軍訓將變得尊重人民解放軍。「我們的戰士時刻準備保家衛國,」經濟學專業的任飛說,「全體人民支持他們。」
報導指出,大學軍訓是毛時代的遺產。教育部描述軍訓的意義時說,大學生必須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此外,恰恰年輕精英需要「更好地理解國防和國家安全」。
在過去幾年裡,很多大學甚至延長了軍訓時間。國家媒體對不認真對待軍訓的大學進行了批評性報導。
報導稱,中國的鄰國認為此愛國主義增添軍事色彩是令人擔憂的信號。如果就眾多危機源中的某一個發生戰爭,公眾意見可能會起決定性作用。
報導指出,中國和日本爭奪一個島嶼群,南中國海也存在島嶼爭端。中國和印度存在邊界糾紛。臺灣如果積極要求「獨立」,也必須預料到大陸的反擊。
報導稱,從20年前起,中國的國防預算就一直在增長。雖然美國的軍費支出仍是中國的數倍之多,但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中國在幾十年後將變成世界上軍費支出最多的國家。國家媒體幾乎每個月都自豪地展示軍工業的最新發展:北京希望利用新型潛艇、航母、戰鬥機、隱形轟炸機和反艦飛彈打破美國在這個地區的統治地位。
湘潭的大學生喜歡這一點。「我希望中國在軍事上強大到能夠戰勝美國,」楊建明(音)說。為此要練習幾個星期的行軍,對他來說是無所謂的。「軍訓給我們帶來良好的行為和友誼,」他說,「如果一個人做錯了事情,所有人都會受到懲罰,這加強了集體責任感。」他的同學李靜(音)卻持懷疑的態度。「我早就覺得這一切有些過時,」這位語言學專業的女大學生說,「雖然我喜歡唱軍隊歌曲,但我卻不太理解為什麼要練習行軍。」
(責編:吳楊、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