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幾千年來貓都是老鼠的天敵,老鼠是很膽小謹慎的哺乳動物,人們也常常用「膽小如鼠」來形容一些天生膽小的人,特別是當老鼠碰見貓時,經常會嚇得全身發抖連路都走不了,甚至直接倒在地上裝死,當然也有極少數的老鼠似乎膽子足夠大而不太怕貓。
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也許有人會說,貓就是老鼠的天敵,這是自然進化的結果。不過,對於這個問題,有生物學家團隊做了一項科學研究,結果發現這是因為老鼠體內存在一個基因,這個基因會讓老鼠特別害怕貓。
這個研究團隊認為,老鼠的嗅覺特別靈敏,它擁有的嗅覺受體基因數量大約有1000多個,差不多是人類嗅覺相關基因的3倍,正常情況下,老鼠很容易就能嗅到貓的味道,當老鼠無可避免的碰到貓的時候,老鼠體內其中一個基因編碼命名為TAAR4的嗅覺受體就會讓它對貓產生極度的恐懼,這個受體對食肉動物尿液中一種豐富的化學物質會產生應答,如果缺少這個基因,老鼠的膽子就會大到不再怕貓。
一般情況下,在嗅覺研究領域人們有一個普遍共識,我們會認為如果缺少一個嗅覺受體基因應該不會對嗅覺造成嚴重影響。然而,由於嗅覺系統相對於視覺系統要複雜得多,而且這個TAAR基因對胺類物質極為敏感,而這類胺類物質又是在生物體內廣泛存在的,並且主要存在於腐爛物質和代謝物中,譬如貓的排洩物。老鼠其實和人一樣,都會本能地避開這些難聞腥臭的胺類物質。
科學家為了進一步證實他們的結論,他們通過基因手段去除了這個特定的受體基因,培育出了缺少所有14個TAAR基因的老鼠,這類受體就是「追蹤胺類物質」的受體。結果發現,這些老鼠對胺類物質均不再出現反感。隨後,他們再僅僅只去除TAAR4基因,TAAR4基因編碼的受體僅對苯乙胺做出應答,苯乙胺是一種在食肉動物尿液中含量很高的物質。這次的結果更有趣,缺少TAAR4的老鼠不會對苯乙胺做出應答,也就是說,它們不再害怕嗅到貓的尿液,但對其他胺類物質卻沒有此反應。
研究人員認為,其實TAAR基因存在於他們發現的所有的哺乳動物中,包括人類,而這麼多動物都保留有TAAR基因,說明這類基因對於人類的生存應該是十分重要的。人類鼻子中表達TAAR基因的神經元與嗅球的特定區域連接,嗅球是腦中接收嗅覺信號的第一站,TAAR基因的作用機理或許是向大腦的特定區域傳遞信號,這些區域與動物的反感逃避行為有關,能讓我們有意識去避開那些腐爛刺鼻的物質。
不過,雖然科學家解開了這個謎團,但是小編覺得,所有的物種的自然進化都有它的道理和原因,人類可以研究分析,但絕不能人為幹涉這種自然規律,譬如一些違背自然規則的生物基因重組、改造或突變等,否則所造成的災難可能是全人類都不能承受的。
好了,今天的問題是:你喜歡貓還是狗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討論,謝謝大家的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