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蜂,約6釐米長,是普通蜜蜂的四五倍大
海都網(微博)—海峽都市報(微博)訊(海都網(微博)記者 湯先增 毛朝青 通訊員 宋立鴻 文/圖) 這一陣子,福安曉陽鎮前洋村的不少村民說起虎頭蜂,都是一臉驚恐。
半個多月前,村裡的一名六旬老人到後山採茶,不料驚動築巢在地窟內的虎頭蜂,被蜂群狂蜇46口,導致肝、腎臟等多器官出現衰竭,兩天後不幸身亡。
事後,當地消防將這些虎頭蜂消滅,但不少村民仍不敢上山採茶。消防表示,這兩天,還將上山「尋蜂」,讓村民放心。
眾村民尋人未果 老人蹣跚回家
8月28日早晨,前洋村村民阮程(化名)和妻子阮麗(化名),兩人跟往常一樣背著茶簍,前往後山自己茶田採摘茶葉,到達後山茶田後,夫妻兩人便各自分開採摘。
當天上午10點30分許,阮程的妻子手機響起,一看原來是老伴打來的。
「快來啊!我被毒蜂蜇傷了。」阮麗得知老公被毒蜂蜇傷,趕緊打電話通知村民前來幫忙。一同上山幫忙的村民阮女士告訴記者,當大家趕到阮程採茶片區時,卻不見他的人影。
阮女士說,大家搜尋了半個多小時,就是不見阮程的身影,大家只好先回村裡。沒多久,阮程自己蹣跚著回到家中,手臂和頭部等處裸露在外的皮膚,到處都是被蜂蜇過的傷痕。
回到家後,阮程告訴村民,當時他準備去另一片茶田採茶時,突然茶樹下衝出一群虎頭蜂,圍著他蜇,為了逃離蜂群攻擊,不慎摔下山溝受傷,並昏迷了數分鐘,醒來後整個人暈眩,暈乎乎地往家裡走。
另一村民又被蜇 求助消防滅蜂
阮程回到家後,村民發現其傷口變成黑色,被蜇傷的地方有一元硬幣大小,部分傷口上還殘留著蜂針。
「太恐怖了!有46處蜇傷的傷口。」阮女士說。村民見阮程蜇傷嚴重,立即拿土藥塗抹傷口。但半小時過後,阮程仍處於半昏迷狀態,大家趕緊將其送醫。
阮程被送往曉陽鎮衛生院,之後又被送到閩東醫院進行搶救。由於被大量的毒蜂蜇傷,阮程體內的肝、腎臟等多器官出現衰竭,兩天後不幸身亡。
在阮程過世後幾天,村民經過實地探查發現,蜂巢全部位於地下。因此,村委和幾名村民商量之後,用「火攻」的辦法消滅數百隻的虎頭蜂。
幾天後,一名上山採茶的婦女再次被蜇,幸好她及時逃離,只被蜇一口,經治療後無礙。
隨後,村民只好向當地消防部門求助,這才一舉殲滅了這群虎頭蜂。
醫生提醒
處理傷口後應馬上就醫
昨日下午,記者從省急救中心了解到,今年沒有出現毒蜂蜇傷致死的案例,但被毒蜂蜇傷的不在少數。
福州市第一醫院黃小靖醫生告訴記者,一旦被蜇傷,不要用手或鑷子夾取毒針,因為這樣只會擠破毒囊,使毒液滲入體內。正確的做法是用指甲往一個方向將露在皮膚外面的毒針輕輕刮去,然後用肥皂或鹼性液體清洗傷口。如果出現噁心、頭暈等強烈反應,最好馬上到醫院救治。
此外,被毒蜂蜇後的三到六個小時之內是最危險的,這個時期也屬於臨床搶救的最佳時期,所以一旦被馬蜂蜇傷,在採取措施緊急處理傷口之後,務必在第一時間去醫院救治。
□專家建議
遇蜂群攻擊可蹲伏不動
福建農林大學蜂學院的黃少康教授告訴記者,虎頭蜂大約有六釐米長,常出沒在夏、秋兩個季節,多出沒於山間或野外偏僻處,毒量大,雖然毒性跟普通蜜蜂相近,但還有些獨特的毒性。
黃少康說,虎頭蜂蜂毒的成分類似神經毒素,被蜇者會有暈眩、噁心、嘔吐等現象,局部會紅腫痛;另外,傷者若對毒蛋白過敏,甚至都會過敏性休克。
黃少康建議市民,如遇到蜂停落在頭上、肩上時,輕輕抖落即可,不要拍打,若遇蜂巢應繞行避開。萬一被蜂群攻擊,要儘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不要迅速奔跑,可蹲伏不動,不要反覆扑打,等蜂群退去時再跑開。
(海都網(微博)—海峽都市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