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90後小夥合夥巧養「虎頭蜂」 帶動村民共享百萬利潤

2020-12-05 央視新聞

虎頭蜂,是一種生性兇猛的肉食類昆蟲,在民間,一些村民也把它叫「殺人蜂」。平常,大多數人見了它都會聞風喪膽,更別說近距離去接觸。而在廣西全州縣,有這麼兩個年僅20出頭的「90後」,不僅在大山裡搞起了虎頭蜂養殖,而且,越養勁頭越大,不光自己養,還主動聯繫村民,帶動貧困戶一起養。如今,他們的養殖已經分布到了幾個鄉鎮,每年能夠為自己和村民創收200萬元。

為何養殖人見人怕的「殺人蜂」

蔣平安和周龍生在養蜂之前是完全不認識的兩個人,蔣平安是全州縣兩河鎮五桂嶺村人,而周龍生則是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人。兩人雖然學歷不高,但想要擺脫貧困、創業致富的想法卻志同道合,恰巧,兩人又都在同一時期跟人學習了養蜂技術和經驗。當通過網絡結識之後,他們毅然決定聯合創業。

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村民 周龍生:就是為了養這個蜂,我們在手機上面聊天,因為看到都是附近的人,然後兩個人很聊得來,就想一起合作。因為一個人挖蜂的話,挖一窩蜂,很大的話,有個七八十斤,一個人也抬不動,也背不起來。然後,那老蜂、蜂衣都多,想兩個人合夥一起養。

養殖虎頭蜂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辛苦活,不僅需要專業知識,也需要特定的環境,從最開始養殖場地的選址、保障當地村民安全,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為了讓蜂巢遠離村民,兩人將蜂巢都安在遠離村莊和人類活動的區域,而且,周圍的警示牌和警戒線一樣都不能少。

全州縣兩河鎮五桂嶺村村民 蔣平安:我們拉這個警戒線是防止有人進入這個區域,這個區域之內是相當危險的,因為這個蜂蜇人非常厲害,如果一個人被蜇多了的話,可能出現生命安全。

記者:我們靜悄悄的,這個距離是安全的嗎?大概有多遠?

全州縣兩河鎮五桂嶺村村民 蔣平安:我們距離蜂窩差不多有十米左右吧。這個距離是安全距離,如果說我們再過去一點的話,這個蜂就會飛過來蜇人,或者給我們警示,因為這個蜂本身就是生性兇猛的。

每天和虎頭蜂親密接觸 周密防護卻難逃蜇傷

可是一個蜂巢,平均可達35公斤左右,而虎頭蜂的數量少的時候幾千,多的時候上萬。一旦蜂巢被驚動,虎頭蜂就會傾巢而出,襲擊周圍所有的生物,可想而知,虎頭蜂的養殖具有相當的危險性,所以需要做好必要的防護。

記者:這個就是防護服嗎?

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村民 周龍生:對,這是專門為了保護我們人生安全,去掏那個蜂窩,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不讓人受傷。

記者:免得受到攻擊。

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村民 周龍生:對對對......

記者:連這個鞋子都給連起來。

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村民 周龍生:對,因為衣服跟鞋子都是一套的。

記者:它這個透氣嗎?

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村民 周龍生:透透透......有風扇的。

可即使是這樣,因為常常需要與虎頭蜂親密接觸,兩人還是難以避免被蜇傷。

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村民 周龍生:這個東西是毒性很大的,它俗稱殺人蜂、虎頭蜂。那個水牛,三針都可以蜇死。這東西很危險的。

記者:那你們平常在工作中被蜇過嗎?

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村民 周龍生:有的有的,蜇過,我們手上到處都是有疤的,有時候不小心就被蟄了。

記者:被蜂扎了以後是什麼感覺?

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村民 周龍生:那個疼得不得了,像用一個針在戳一樣,反正,心臟跳動一下,蜇針就鑽一下,像一個鑽子一樣在心裏面鑽,揪心的疼。

危機四伏堅持養殖 只因虎頭蜂全身都是寶

既然這麼危險,那為什麼還要養呢?難道只為了興趣?當然不是。拋開危險,一窩虎頭蜂可謂全身上下都是寶,蜂蛹、蜂巢、蜂群等都可以作為食材和藥材進行出售,而且供不應求。

全州縣兩河鎮五桂嶺村村民 蔣平安:養殖虎頭蜂,可以從蜂窩、蜂群、蜂蛹、老蜂泡酒這一塊,實現經濟效益,我們目前是養了200多窩,帶動周邊的貧困戶養了100多窩,我們自己在山上放養了60多窩,每窩的產值大概在1萬左右。

蔣平安和周龍生是2018年底開始養殖虎頭蜂的,現在養殖的規模越來越大,當初只有兩個人合作的想法顯然不合時宜了。在經過思考之後,他們開始向外推廣虎頭蜂養殖。

一開始,只是讓周邊村民進行簡單的管護,按照管理一窩蜂2000元左右的價格計算勞務費。後來,村民經驗成熟之後,就開始提供全面的扶持,包括低價出售培育的初期蜂群和免費的管理技術,最後,到了出售的時候再進行回收。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實現了擴大規模的想法,同時,也幫助自己和更多村民實現了增收。

事業發展贏得政府認同支持

事業不斷的發展,不僅讓周邊的村民認可了這兩個年輕人的幹勁,也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村委的認同和支持。

全州縣兩河鎮五桂嶺村黨組織第一書記 唐錦明:這個養蜂場建立之初,我們村委給予了大力的幫助,主要是從選點和基礎設施方面。自從這個養蜂場建立以後,為我們村裡面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我們貧困戶脫貧摘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幫助。

兩河鎮黨委掛職副書記 蔣生喜:兩河鎮五桂嶺村蔣平安、周龍生2018年11月開始發展養蜂事業,兩年來,已帶動貧困戶12戶,每戶貧困戶年增收兩萬元。下一步,我們兩河鎮黨委政府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他們發展壯大扶貧產業,保障更多的貧困戶穩定脫貧。

虎頭蜂養殖,在很多養殖戶心裡是從沒想過的事,而蔣平安和周龍生在虎頭蜂養殖中也不是一蹴而就,在過程中,也歷經了失敗、質疑和爭吵,不過,他們最終做得有聲有色,這跟他們的耐心和毅力是分不開的。

記者:養蜂的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全州縣兩河鎮五桂嶺村村民 蔣平安:最難的還是在那個築巢階段,因為說這個階段就像一個小寶寶一樣,天氣熱了怕它熱著,天氣冷了怕它冷到,這個溫度一定要適量,一定要對,蜂才會給你做窩築巢。而且,它又容易生病,容易感染細菌,感染病毒,這個時候要及時消毒,要及時管理。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下一步開辦合作社共同致富

吃水不忘挖井人,蔣平安和周龍生雖然年輕,但也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如今這番事業,沒有大家的支持,不會這麼一帆風順。在嘗到了創業的甜頭後,他們之前的目標也早已經發生了改變。

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村民 周龍生:我們下一步打算的話,就是準備申請開辦一個合作社,帶動更多的鄉親們參與到我們養蜂當中,一起發家致富。

在脫貧攻堅這一硬仗中,對脫貧致富的信心化作一股動力,在許多年輕人心中不斷湧現,從而有了很多勵志感人的創業故事,蔣平安和周龍生正是這一群當中的縮影。最後,也提醒大家,養殖虎頭蜂需要過硬的技術和經驗,請不要隨意養殖,以免對他人造成傷害或給自己造成損失。(總臺央視記者 廖汨 劉暢 唐明 方怡)

(編輯 陳卓然)

相關焦點

  • 全州倆小夥專養「殺人蜂」!每年帶村民創收200多萬元,怎麼做到的?
    虎頭蜂,是一種生性兇猛的肉食類昆蟲,在民間,一些村民也把叫它做「殺人蜂」。平常大多數人都聞「蜂」喪膽,更別說近距離去接觸。而在全州縣,有這麼兩個年僅20出頭的年輕人,不僅在大山裡搞起了虎頭蜂養殖,而且越養勁頭越大,不光自己養,還主動聯繫村民,帶動貧困戶一起養。
  • 安龍縣企業示範帶動貧困戶養殖虎頭蜂
    安龍縣企業示範帶動貧困戶養殖虎頭蜂 發布時間:2019-09-10 11:15:32      來源:黔西南日報   安龍縣採取「養蜂基地+貧困戶」的運行模式,通過企業的示範帶動,發動貧困群眾發展虎頭蜂養殖
  • 農村小夥培育出史上最大的黃金虎頭蜂!年收入百萬
    最近幾年就出現大批人工養殖的金黃虎頭蜂!也出現養蜂人年收入百萬的!但也只是個別!養蜂過程中,涉及到5個關鍵技術:收集雌雄蜂、雌雄交配、蜂王批量越冬、蜂王築巢產卵、培育標準蜂群。其中,人工培育蜂王和蜂王在人工條件下築巢產卵,是最難的環節!(實拍聚集蜂王過冬)小編從小跟馬蜂打交道對馬蜂多少有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突破傳統自然生長!利用人工養殖培育技術養殖馬蜂!
  • 親吻"殺人蜂"的男人:三下蜇死一頭牛的毒蟲讓他年入百萬
    虎頭蜂吃剩下的眼鏡蛇骨架挖虎頭蜂被毒液濺到眼睛劉定茂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清明後的這幾天,他養殖的虎頭蜂幼蟲破蛹而出,成了成蟲。大虎頭蜂振動著翅膀氣勢很大。就在挖蜂巢時,劉定茂的眼睛被蜂毒噴濺到,眼淚直流,不得不退出現場用清水衝洗,好在蜂毒沒有進入血液。那次,一名姓蔣的工人因沒有穿戴連體防蜂衣被蜇傷。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住院兩天才好轉。為了應急,劉定茂他們隨身攜帶抗過敏的藥物。要說大虎頭蜂三下蜇倒一頭牛,這樣的說法有點誇張,但是如果人被蜇了也因人而異,有的人被蜇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會出現呼吸困難、休克危及生命。
  • 雲南青年馴化「虎頭蜂」 依託阿里助數萬人致富
    劉定茂正在帶著徒弟「種蜂」他說,種子種下去,五個月後,在阿里巴巴平臺賣出,可幫助一戶農民增收數千元。秋季,一窩蜂最高可收穫一百多斤蜂蛹五個月後,金秋,挖開這個蜂巢的時候,虎頭蜂的數量將從十幾頭發展到兩千到上萬頭,目前兩釐米的蜂巢將長到超過一米,蜂巢裡的上百斤蜂蛹,便是收穫的「果實」。
  • 福安老人採茶驚動虎頭蜂墜山溝 遭群蜂狂蜇身亡
    虎頭蜂,約6釐米長,是普通蜜蜂的四五倍大海都網(微博)—海峽都市報(微博)訊(海都網(微博)記者 湯先增 毛朝青 通訊員 宋立鴻 文/圖) 這一陣子,福安曉陽鎮前洋村的不少村民說起虎頭蜂半個多月前,村裡的一名六旬老人到後山採茶,不料驚動築巢在地窟內的虎頭蜂,被蜂群狂蜇46口,導致肝、腎臟等多器官出現衰竭,兩天後不幸身亡。事後,當地消防將這些虎頭蜂消滅,但不少村民仍不敢上山採茶。消防表示,這兩天,還將上山「尋蜂」,讓村民放心。
  • 雲南青年馴化「殺人蜂」 帶動上萬農民實現增收
    掌上春城訊 一隻蜂可以蟄死一個成人、十幾隻蜂就可以蟄死一頭牛、把一條成年眼鏡蛇吃到只剩骨架…生長野外的虎頭蜂一直被人稱作「殺人蜂」,但這個物種卻在雲南青年劉定茂這裡成為「致富蜂」,在他的帶領下,河南、河北、湖北、貴州等五個省,上萬戶農戶通過養殖虎頭蜂實現增收。
  • 虎頭蜂的被徵服之路
    但是我們的記者老郭今天就要徒手抓蜂,他到底是何來勇氣。不穿任何護具,赤手空拳抓虎頭蜂,記者老郭之所以敢如此冒險,是因為眼前的這種蜂就是當地人養在溫棚裡的,不過呢,它屬於雄蜂,不咬人的,這雄蜂是一種什麼蜂呢?
  • 虎頭蜂是用什麼築巢的?遇到虎頭蜂該如何應對?
    虎頭蜂虎頭蜂又稱馬蜂、胡峰,它們是胡蜂科胡蜂屬下所有昆蟲的總稱,目前已知的胡蜂屬成員約有23種,其中在我國有分布的約有9種,其中主要有中華大虎頭蜂、黑尾虎頭蜂、黑腹虎頭蜂、黃腰虎頭蜂、黑絨虎頭蜂。從外觀上看,大多數的虎頭蜂的腹部都以黃色為主,並且上面有明顯的黑色圓環狀斑紋,看起來有點像老虎身上的斑紋,其次,所有的虎頭蜂都有一對鋒利且強壯的大顎,這是它捕獵的利器。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虎頭蜂都是黑黃配色的,比如世界上蜇死人最多的黑腹虎頭蜂就是一種同體以黑色為主的胡峰。
  • 喜馬拉雅虎頭蜂「屠殺」小蜂蜜場面慘烈
    小蜜蜂遭遇進攻後,頑強抵抗,但由於對手太過強大,不久,地上便堆積了厚厚的一層小蜜蜂屍體,大部分還在抽搐、蠕動,巢門附近有7、8隻虎頭蜂正殘殺著小蜜蜂,場面真是慘不忍睹,慘烈至極!虎頭蜂被稱為蜜蜂界的大魔王,這種大魔王有多惡呢?它遇到毛毛蟲不管有沒有毒,一律咬死搓成「肉丸」帶回家去;它遇到竹節蟲會將它六足全廢砍成人彘,然後分段運輸。虎頭蜂在蜂箱前就展開瘋狂進攻。
  • 雲南男子虎頭蜂發家致富一年能賺上百萬
    「三下蜇倒一頭牛」 雲南男子養殺人蜂年入百萬。親吻這隻神奇的殺人蜂:一隻毒蟲叮了牛三次,一年能賺上百萬。雲南有一種黃蜂,兇猛的連眼鏡蛇都吃了。當地人稱之為「殺手蜂」。但「殺手蜂」是一種稀有的高端食品,具有藥用價值。騰衝農民劉定茂看中了殺蜂的市場前景。
  • 福安六旬老人被蜂狂蟄40口死亡 部門圍剿千隻虎頭蜂
    在老人過世後幾天,村民經過實地探查,找到蜂巢的確切位置,並準備好摩託車輪胎、火把、煤油燈「裝備」,等到夜晚馬蜂回巢後便開始行動。  村民阮德妹告訴記者,蜂巢全部位於地表下,約有70~80公分寬,估計有一米多深,而且還有設有前門、後門,虎頭蜂一般是從前門出巢,「我們先將輪胎點燃,放置在前後門上,馬上就有蜂飛出蜂巢,朝大火撲去!」燃燒的大火一會便燒死了上百隻蜂。
  • 大虎頭蜂在國外橫著走,在國內竟然被論只買,蜂蛹更是受寵!
    令外國人恐懼的大虎頭蜂,但在國內,大虎頭蜂就是另外一種情況,有些地方大虎頭蜂竟然被論只買,成年的大虎頭蜂2-5元一隻,這是因為有些地方據說大虎頭蜂是泡酒的好材料,泡出來的酒具有治療風溼或類風溼疾病等功效,若有藥用價值,那大虎頭蜂的個性再兇猛,人都有辦法捕捉!
  • 「三下蜇倒一頭牛」 雲南男子養殺人蜂年入百萬
    但「殺人蜂」又是一種難得的高端食材,還有藥用價值。騰衝農民劉定茂看中了「殺人蜂」的市場前景,2011年的時候關閉了開辦多年的摩託車銷售鋪子,轉行開始養「殺人蜂」。他還在多個省份招收徒弟數百人,把養殖的一窩窩「殺人蜂」交給當地村民看管,帶領鄉親們養蜂致富。劉定茂也因此成了鄉親們口中「刀尖舔血,險中求財」的奇人。
  • 中國大虎頭蜂瘋狂入侵世界各地
    中國大虎頭蜂頭部為橙黃色,胸部幾乎全為黑色,前胸兩側為紅褐色,是中國體型最大的虎頭蜂。中國大虎頭蜂具有十分致命的攻擊力,群蜂攻擊能輕易致人死亡,隨著中國貨櫃入侵法國的中國大虎頭蜂使6人被蟄死。它們每天可吃掉50隻小蜜蜂,短時間內可摧毀一個蜂巢,使得當地的物種生態系統受到嚴重影響。
  • 虎頭蜂「殺人」基因顯形
    通常,人被虎頭蜂蟄後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過敏和毒性反應,甚至器官衰竭以致死亡。從2006年以來,虎頭蜂蟄人事件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在一些省份已經有數千人因此住院,數十人死亡。由於從虎頭蜂身上提取天然毒液十分困難,因此缺少對虎頭蜂在天然環境中的研究,也沒有其毒液成分的完整內容可供參考,導致缺乏有效治療虎頭蜂蟄傷的方法。
  • 「與蜂共舞」闖富路
    關注新華網  在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有這樣兩個年輕人,每天兇猛的虎頭蜂「與蜂共舞」,親密接觸  虎頭蜂經濟價值較高,蜂蛹、蜂巢、蜂群等都可以作為食材和藥材進行出售。但是虎頭蜂也非常兇猛。周龍生和蔣平安兩人為保障當地村民安全,將蜂巢安在遠離村莊和人類活動的區域,周圍放了警示牌和警戒線。  近日,在灌江渠道下方一桂花林地裡,「虎頭蜂兄弟」與工作人員身穿防蜂服,收取了一窩較大的虎頭蜂。相關人員「全副武裝」,任憑群蜂上下翻飛,左衝右撞,撲面攻擊。
  • 廣西德保:「百農香」香米帶富百農村 村集體經濟破百萬
    駐村第一書記梁祖城與村民了解花生收成情況。黃其昌 攝散養在山間的山黃牛。黃其昌 攝「百農香」香米。梁祖城 攝「百農香」花生油。梁祖城 攝百農村榨油車間。黃其昌 攝廣西新聞網百色11月18日訊(通訊員 廖小鳳 梁磊 蘇丹娜)初冬時節,百色市德保縣百農村的榨油車間機器聲轟轟作響,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給花生、翻炒、壓榨、空壓過濾……榨油車間旁,村民陸續運來花生米,收購現場一片繁忙。「百農村集體經濟突破百萬元大關,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 廣東農村這種蜂,是怎麼應對虎頭蜂的?
    如,米蜂、虎頭蜂、還有毒性最強的地洞蜂。也就是「殺人蜂」。這些都是廣東農村地區,由毒性低至高的有毒蜂種。正常情況下,該地區的人們在平日裡,都不敢招惹這些蜂。看見或遇到了,都是主動調頭走,或跑。下面,要說的是這種蜂。這種蜂是廣東農村地區,毒性最低的另外一種蜂。這種蜂稱大黃蜂,在廣東農村客家地區,人稱黃狗古。這種蜂的蜂窩通常建在野外的草從中,還有當地的屋簷,或樓房陽臺的欄杆下。
  • 捷冷虎頭蜂 再引新」蜂」潮
    隨後,Evercool捷冷團隊將其優異的散熱效能及產品設計繼續延續,推出虎頭蜂系列產品,再加上有競爭力的價格優勢預料將為競爭的CPU散熱市場再掀起另一場」蜂」暴!  我們先了解一下自然界的虎頭蜂,故鄉在臺灣,共有七種,其以黑尾虎頭蜂最兇,它的巢有的可以大到米籮般,蜂數超過上萬,其防衛半徑有時超過五十米以上,在秋天的時候,虎頭蜂為了準備冬眠所需要的食物,常在秋天大舉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