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快遞下半場,菜鳥裹裹:場景為王

2021-01-18 新浪財經

來源:周天財經

原標題:網際網路快遞下半場,菜鳥裹裹:場景為王

文| 周天財經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記得看過這麼一個段子,問的是當下『社畜』青年最頂級的快樂是什麼?下面有個網友留言說是收到一則簡訊,內容寫著:『開門,有你的快遞』。

雖說段子些許誇張,但具體到快遞的重要性而言,也不過分。對於網購越來越頻繁的網際網路生活而言,快遞成了現代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且這個角色份量會越來越重,因為科技只會讓人類的生活半徑越來越長。

談到中國的快遞江湖,一定離不開電商。然而比起幾乎穩定的電商市場局面而言,中國的快遞江湖,似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大局已定』這麼一說。

快遞比電商還更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也早已走完了追求增速的草莽江湖時期,但在如何優化的成熟市場階段中,快遞業者們仍然在徘徊與試探。

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於快遞的期待,也已經從最初只要『投送出去』過渡到了『如何更好地投送出去』;從『快速地投送出去』到『安全便捷地投送出去』。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快遞行業即便在稍早幾年進入了寡頭時代,但依然看不到大局已定的趨勢。因為每一次消費市場但凡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攪動快遞行業『一池春水』。

9 月 20 日菜鳥裹裹品牌升級大會上,已經坐擁 2 億寄快遞用戶、阿里生態中國民級應用菜鳥裹裹宣布戰略升級,旨在將昔日以淘寶退換貨為主要業務場景的觸手,延伸至更多的消費者寄快遞場景。

跨越世代,更高標準快遞生活

快遞,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由來已久。

古時候,快遞又被稱之為『押鏢』,而押鏢的人,則稱之為鏢頭。在許多武俠作品裡,關於鏢頭的故事也非常多。比如《臥虎藏龍》裡的呂秀蓮,還比如《水滸傳》裡被智取生辰綱的而流落江湖的楊志等。

很多年過去了,快遞的江湖故事依然在繼續。鏢局們搖身一變,成了如今人熟知的『快遞公司』,鏢頭則成了每一個訂單買主日思夜盼的『快遞員』。

1992 年,創立了申通的聶騰飛,開闢了中國民營快遞業務的市場開局。1997 年,王衛帶著 4 個夥計,為順豐快遞後來的事業版圖嵌下第一顆『鉚釘』,也打開了中國快遞市場競爭的新格局。

時光飛逝。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快遞行業已累計完成業務量 635.2 億件,較上年提升 25.3%,增量絕對值 128.1 億件,創歷年之最;全年實現業務收入 7497.8 億元,同比增加 24.2%。即便受到了新冠疫情衝擊的 2020 年第一季度,快遞行業依然完成了業務量 125.25 億件,同比增加 3.15%,實現業務收入 1534 億元。

在這樣的市場規模下,整個中國的快遞市場,在短短 30 年裡經歷了草莽的增長時期,再到 EMS、京東、順豐、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的七家企業並足局面,繼而又變成『四通一達』京東、順豐佔領主導市場格局。

電商快遞是一個講究極致性價比的市場,但消費者快遞不同,更講究消費體驗。隨著消費市場升級,人們對於寄快遞的需求與期待也與往日截然不同。從安全性、時效性、便捷性,到場景差異服務等方面,市場對於快遞行業有了全新的需求。

菜鳥裹裹一組數據顯示,55% 的人在過去三個月都寄過快遞,還有 1% 的人每個月寄出的快遞超過 7 件,值得市場注意的是,寄出快遞的場景變得愈發多元化,從家庭場景到商務場景;從特產到文件票據等等。

菜鳥裹裹 CEO 李江華直言:『未來寄件場景會越來越細化,對寄件服務要求也會越來越專業化。』這種變化趨勢,對於許多快遞公司而言,是變局,也意味著挑戰。

菜鳥裹裹CEO 李江華

對於許多快遞公司而言,從把貨物接收,到投送抵達,消費者側的需求可能不簡單只是『送達』,而是更好地『送達』。這種『更好』或許是指更安全,也或許是指更加便捷、更或者也許還包括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比如說,是不是用戶偶爾並不希望快遞員看到自己全部的個人信息?是不是用戶接收快件的時間上,希望有更多的調整空間?是不是用戶偶爾希望自己的快遞可以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到達某個特定的人手上等等,這些問題。

上述問題是中國快遞行業,發展到成熟階段,也就是從量邁入質的階段,必然會要思考的問題,當然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解法。

巧妙定位,重新定義『寄快遞』

在菜鳥裹裹的 2020 發布會上,李江華問了這麼一個問題:『你真的會寄快遞嗎』?

李江華之所以拋出這個問題,其實劍指的是 C 端快遞行業的當下的核心問題,比如當一個用戶想要寄快遞的時候,他們能否第一時間找到快遞入口?他們的需求如何第一時間被快遞公司接收,如何確保他們的需求被妥善投遞等等?

即便中國快遞行業飛速發展多年,李江華今天追問的這一問題,可以說一點也不誇張,甚至可以說是非常 REAL。因為這些涉及到快遞攬收、配送的服務,仍然有待獲得最優解。

艾媒諮詢《2019 中國消費者線上快遞寄件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困擾中國用戶寄件的前三大問題分別就是:物流跟蹤丟失問題,寄件定價不規範,及上門取件響應不及時。

背靠淘系退換貨就能過個『富足』生活的菜鳥裹裹,率先就這些問題,做出了自己的探索與部署。

如果說以往快遞巨頭更多在乎的是整體產業鏈布局,那麼菜鳥裹裹則將目光聚焦到了個體需求這一側。從寄件這一端切入,提升能力側的生態建設,這也是菜鳥裹裹系列打法的第一站。

例如在寄快遞方面,菜鳥裹裹不僅同步支持淘寶天貓,優化淘系的購物體驗,還上線支付寶、甚至打通微信小程序,在多種平臺上為用戶提供個性化需求。與此同時,菜鳥裹裹還通過『2 小時上門取件、一鍵寄件、運費自動墊付 0 元退換貨』等方式,打造了全新的網際網路快遞標準。

菜鳥裹裹微信小程序入口

大力持續打通不同的平臺,之所以這麼做,李江華在接受周天財經採訪時說道:『我有過這麼一個體驗,就是想快遞包裹,按照地圖開車十幾分鐘到了地兒,發現快遞站關門了。這個體驗非常不友好,我想這一定不是只有我遇到過。』

其實何止是這樣的不友好體驗,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會遇到無人上門取件或者是快遞員派送時間不方便等等。

因此,菜鳥裹裹先做了上門時效的要求:預約時間 2 小時內上門。這是行業從無到有,第一次承諾上門時間。這需要完成對數十萬快遞員的數位化和調度,來解決上門時間不確定的問題。

接下來自然需要考慮的就是定價問題。為了消除快遞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只好一邊犧牲服務質量,一邊打價格戰的負面影響,菜鳥裹裹率先統一定價,推出全國標準化的價格體系,消除了定價體系混亂及模糊的問題。

李江華在採訪中說:『裹裹的定價非常友好。90% 以上的利潤全部讓利給快遞員。』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一做法除了企業責任之外,還出於對於運力能力穩固的考量,因為『快遞員才是整個快遞鏈上最基礎的生產力』。

解決了上門及價格問題之後,菜鳥裹裹將注意力轉到了如何提供更好與更安全的快遞服務。菜鳥裹裹先後上線了『放心寄、丟必賠』等賠付業務,同時不斷優化退換貨的服務體驗。

應循著這些戰略來追溯,其實可以梳理出自 2016 年初上線以來,菜鳥裹裹始終有一個核心站位,那就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不斷感知業務需求,繼而建立解決方案及標準化服務程式。

換句話說,菜鳥裹裹其實一直在做的事是解讀市場,並重新定義快遞。但是上述升級只是菜鳥裹裹追逐的起點。

得場景,可得快遞天下

再好的快遞運力,都需要貼近場景生態。

不同於其他快遞端透過價格戰及補貼吸納客戶的做法,菜鳥裹裹則將自己的發力點,放在挖掘更多的場景需求上。

在當天發布會上,李江華說:『現在菜鳥裹裹在退換貨業務和寄散件業務的佔比為 6:4,未來希望這個比例更加平衡,甚至超越退換貨佔比』。

李江華期待的這種變化正在平臺上發生著。

菜鳥裹裹平臺數據顯示,菜鳥裹裹目前覆蓋全國 2800 多個區縣,用戶中 90 後佔比達一半,二三線城市用戶佔比超 50%,女性用戶達 55%。國際寄送業務方面,菜鳥裹裹覆蓋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往美國、中國香港、加拿大的寄件佔比超六成。

這表明菜鳥裹裹的用戶從地域、身份、消費習慣上可能千差萬別,對於快遞的需求也不盡相同,也因此映襯出了一個正在變化且豐富多遠的裹裹快遞圖鑑。

對於菜鳥裹裹而言,更加豐富的場景,意味著更加多維的寄快遞需求。如何與快遞員形成良性的利益分配的同時,還能更好更全面地提供最優的服務,深刻抓住這些場景衍生出的需求,這是一道需要下功夫才能『啃』下的難題。

何謂是深刻抓住場景衍生需求群體?舉個例子,在二手閒置交易客群中,有些群體其實並不希望將自己的個人資料長期暴露在外,尤其是當業務周期完成之後。基於此,菜鳥裹裹開發出了『隱私寄』服務。這種業務一旦環節打通,客群依賴度將會非常高。同一個業務邏輯還有針對學生族群的『開學寄』等。

李江華說:『越是貼近場景的服務,越容易觸達市場。』數據顯示,目前在菜鳥裹裹已經覆蓋了更多場景,分別是禮物寄、閒置寄、開學寄、旅遊寄、商務寄、特產寄、公益寄。

深耕場景需求的背後,隨之而來是對菜鳥裹裹運營側的壓力。這種『深耕』不只是停留在場景發現,而是追求服務『嵌入』場景。

換句話說,真正緊貼場景推出個性快遞服務,最終考驗的其實是產業鏈路數位化程度,因為沒有數位化,運力側與需求側永遠都是處於雙盲狀態。基於此,菜鳥裹裹先後推出了菜鳥包裹俠 APP、菜鳥鏢局等數位化平臺。

這兩個平臺針對不同的群體。菜鳥包裹俠 APP 主要針對快遞員側的數位化,包含了取件、派送等智能化服務,並提供通信及信息傳遞支持等等。而菜鳥鏢局則更專注於投派送網點的數位化,致力於對網點服務數位化。

這兩個維度上的數位化,是對快遞產業鏈的數位化,也讓運力側及需求側之間的信息鴻溝縮小,信息及數據更加透明,從而真正『嵌入並得到』場景。

隨著運力側及用戶側的升級完成,菜鳥裹裹的運力吞吐量無疑也將持續增加。

目前菜鳥裹裹已經覆蓋了 2 億用戶。基於運力升級,菜鳥裹裹在全新一季發布會上,又提出了『1234 戰略』,這一戰略具體是指:未來一年實現 100 城寄快遞按需送達上門、寄件點拓展至 20 萬個、在 30 個主要城市上線環保袋,以及服務全國 4 億用戶。

上述 20 萬個寄件點,包括了 10 萬個智能寄件機,第一階段將主要擺放在寫字樓等場所,而在未來,社區也能逐步實現鋪設。

菜鳥裹裹智能寄件機

這一戰略當然並不只是囊括更多的用戶,相反是對服務場景的繼續豐富與補充,持續靠近底層需求的戰略部署。與此同時,為了擴大菜鳥裹裹在 C 端的品牌感知力,菜鳥裹裹還首次啟用了代言人

回過頭,再細看菜鳥裹裹這一系列的打法,不難發現這套戰略部署可謂是有板有眼,循序漸進。從一開始就瞄準寄件市場,圍繞寄件場景,搭建服務標準,繼而推動產業數位化,最終迎來運力大提升,再挖掘更多場景……

這種打法符合當下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周期。中國快遞業發展到今天,早已過了談增量的階段,而是該關注如何談業務標準化及專業化的周期。在這個周期裡,如果依然還是昔日的價格補貼大戰為主,顯然只會讓市場後繼無力。

菜鳥裹裹的『獨闢蹊徑』不失為一種很好地跳脫思維。

至於對未來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的想像,李江華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說歐美國家是車輪上的國家,那麼中國就是快遞上的國家。』

從去年開始,很多人已經開始暢想中國網際網路精彩的下半場,其實伴隨中國人日常生活更多時間的快遞,也正在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迭代,步入關鍵的下半場戰局。

菜鳥裹裹從運力業務做起,緊貼 C 端用戶的打法可以說非常聰明,也可以說非常務實,因為快遞從某種性質上來說,它和其他的商業模式還不一樣,它更類似於吃穿住行,都是現代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

如果你去看看吃穿住行市場過去幾十年來的打法,就不難發現,越是基礎生活服務,越是要貼近底層,唯有看到底層,了解底層需求,才有可能在這一生態中,煥發著持續不斷的生命力。

菜鳥裹裹這些新打法,讓快遞江湖的下半場值得期待。

- END -

相關焦點

  • 菜鳥裹裹,除了寄快遞,還能賺錢
    《隨筆分享--菜鳥裹裹》今天分享的是菜鳥裹裹的玩法。眾所周知菜鳥裹裹是阿里的物流工具,平時淘寶購物離不開菜鳥裹裹的支撐,但就是這種熟悉的工具下也隱藏著看不見的信息差。這是菜鳥的寄件收費。這是菜鳥官網的寄件收費。相同的寄件和收貨地址,這裡差價是1.5。同時,再看這個階梯式收費標準。
  • 不招一個快遞員,雙11菜鳥裹裹如何幫上億人寄快遞?
    具體做法是調整原來完全依賴跟快遞公司總部的合作模式,連接更多網點;改搶單為直接派單,選用快遞公司的專職快遞員。現在菜鳥裹裹不僅提供快遞下單入口,後端運力的調度平臺、快遞員的實操平臺也由其負責,分別命名為「菜鳥鏢局」和「菜鳥包裹俠」APP。
  • 菜鳥裹裹2020快遞員報告:月均增收3000元 女快遞員增加20%
    來源:金融界網北京朝陽,90後菜鳥裹裹快遞員程楠楠是當地「單王」,他每天的工作是2小時內上門為大家寄快遞。2020年雙11期間他每天要寄出300件,當月收入近3萬元。靠著好服務,這位甘肅小夥已經在河北廊坊買了新房,「添置一輛小車」也列入了新年計劃。
  • 湖北獨臂菜鳥裹裹快遞員:一隻手帶著全家創業,收入超白領
    湖北襄陽,早上8點,菜鳥裹裹快遞員王小亮已經在取快遞的路上。客戶著急出門,提前一天約好8點半寄快遞。王小亮準時上門取走了包裹。妻子趙妍和兒子道別,準備出門收快遞現在,王小亮帶著全家成為了菜鳥裹裹快遞員,不僅家人收入能超過當地白領,還買下了一套學區房。他所在的菜鳥裹裹,是全國最大的在線寄快遞平臺,方便了2億寄件用戶,也給快遞員的生活帶來改變。
  • 菜鳥裹裹2020年新增3萬快遞員就業 平均每月增收3000元
    北京朝陽,90後菜鳥裹裹快遞員程楠楠是當地「單王」,他每天的工作是2小時內上門為大家寄快遞。2020年雙11期間他每天要寄出300件,當月收入近3萬元。靠著好服務,這位甘肅小夥已經在河北廊坊買了新房,「添置一輛小車」也列入了新年計劃。
  • 聯手中國郵政 菜鳥裹裹再擴寄件版圖
    「寄件櫃無法自動掃描寄件物品的內容,因此為了防止寄出違禁品,快遞員會定時將快遞拿出進行安檢。」他說。對於為何選擇在中國郵政投放寄件服務,該工作人員表示,例如在北京,中國郵政的很多網點位於城市的中心位置,能實現全區域覆蓋,大廳面積和人群觸達都較為符合菜鳥裹裹的寄件場景,不過,在鄉鎮市場,消費者對使用自動寄件櫃的消費習慣還需要培育。
  • 零下25度的漠河,菜鳥裹裹快遞員每日徒步4萬步寄快遞
    25歲的女快遞員呂慧換上防滑釘鞋,披著皮襖子,走出溫暖的房間,在刺骨的寒冷中摸索著上路了。呂慧是菜鳥裹裹漠河站的快遞員,她的日常工作是上門收快遞和打包寄件。由於緯度高,漠河的白天只有五六個小時,為了工作,呂慧「黑天出門黑天回家」,每天行走4萬步,日日如此。在漠河,南方人驚嘆的「潑水成冰」,每刻都能發生;微博熱搜裡睫毛結冰、口罩結冰的情形,在漠河更是是家常便飯。
  • 菜鳥裹裹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共建5萬寄件點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9日電 (常濤)29日,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與菜鳥裹裹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建5萬寄件點。據了解,目前雙方已合作2萬多個站點,覆蓋29個省份、326個城市,未來一年深化合作下,將覆蓋更多城市社區,尤其會在縣鄉、中西部地區加大密度,新增超過3萬寄件點。
  • 菜鳥裹裹2020年新增3萬快遞員就業,每月平均增收超3000元
    近日,在線寄快遞平臺菜鳥裹裹發布2020快遞員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菜鳥裹裹新增3萬專職快遞員就業,快遞員日均服務寄件量增20%,每月平均增收超3000元。與此同時,在全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5城菜鳥裹裹快遞員最多,90後超越80後成為寄快遞服務主力。
  • 菜鳥裹裹2020年新增3萬快遞員就業,月平均增收超3000元
    超過3.9萬名申通快遞員在接入了菜鳥裹裹寄快遞服務後,月收入平均增加超過3000元,部分快遞員可以每月固定增加五六千元的收入。近日,在線寄快遞平臺菜鳥裹裹發布2020快遞員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菜鳥裹裹新增3萬專職快遞員就業,快遞員日均服務寄件量增20%,每月平均增收超3000元。與此同時,在全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5城菜鳥裹裹快遞員最多,90後超越80後成為寄快遞服務主力。當前,寄快遞的方式多種多樣,以菜鳥裹裹為例,消費者使用菜鳥APP,支付寶、微信的菜鳥小程序,進行線上預約,快遞員接單後在1-2個小時之間便會上門取件。
  • 菜鳥裹裹雙11寄快遞報告:上海是寄件最多城市
    11月25日消息,《電商報》獲悉,昨日,菜鳥裹裹發布雙11寄遞快遞服務報告。報告顯示,今年雙11期間,寄快遞最多的城市TO5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同時,「閒置寄」城市排行榜前五分別為上海、北京、杭州、廣州、成都。
  • 菜鳥裹裹獲評「2020年度可持續力」 以網際網路方式更快更好寄快遞
    菜鳥裹裹作為最大在線寄快遞平臺,以網際網路和可持續方式方便寄快遞,還推出了環保寄、上門送等新服務,已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獲評「2020年度可持續力」。作為國民級應用之一,菜鳥裹裹寄快遞用戶已超過2億人。4年多來,菜鳥裹裹從極速上門、價格透明開始,致力於通過網際網路方式方便寄快遞,改變了傳統上價格不透明、時間不確定、聯繫不方便、服務態度不好、破損無保障等多種難題。此前,媒體測評顯示,菜鳥裹裹對比其他快遞上門最快,最短僅用28分鐘。
  • 菜鳥裹裹宣布與中國郵政達成合作 將共建5萬個寄件點
    菜鳥裹裹宣布與中國郵政達成合作 將共建5萬個寄件點 站長之家(ChinaZ.com) 12月29日 消息:今天,菜鳥裹裹宣布與中國郵政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建5
  • TikTok將開啟Pre-IPO融資;菜鳥裹裹戰略再升級;滴滴中國西區總部...
    每日報導地球村最新資訊 歡迎各位關注、轉發 今日看點 字節跳動:TikTok Pre-IPO輪融資不排除還會引入其他投資者 騰訊:Wecom是企業微信海外版,和WeChat是完全不同的產品 菜鳥裹裹宣布戰略再升級
  • 95後男生更愛寄美妝 菜鳥裹裹報告顯示寄快遞成年輕人生活方式
    來源:新浪財經95後男生更愛寄美妝,八成人選擇在家寄快遞,1億人在線寄過禮物……寄快遞正在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9月20日,菜鳥裹裹戰略發布會上,DT財經發布的《2020年輕人快遞生活圖鑑》顯示,年輕人的消費、工作、社交已離不開快遞。
  • 問政回音丨菜鳥驛站取快遞竟然強制要求下載其APP!
    一位網友在購物後前往菜鳥驛站取包裹時,卻被要求必須下載「菜鳥裹裹」APP。12月15日,該網友登錄重慶網絡問政平臺反映了該問題。記者聯繫了該網友,對方表示該菜鳥驛站位於合川區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附近,最近貼出了一則告示,要求取件人必須單獨下載「菜鳥裹裹」APP。驛站工作人員稱如果不下載該APP取件,則會把快遞扣留。
  • 菜鳥傍上「國家隊」是瞄準5萬網點,那中國郵政是圖啥?
    「寄件櫃無法自動掃描寄件物品的內容,因此為了防止寄出違禁品,快遞員會定時將快遞拿出進行安檢」,該工作人員說道。為何選擇在中國郵政投放寄件服務?據這名工作人員介紹,以北京為例,中國郵政很多網點位於城市的中心位置,能實現全區域覆蓋,大廳面積和人群觸達都較為符合菜鳥裹裹的寄件場景,不過,在鄉鎮市場,消費者對使用自動寄件櫃的消費習慣還需要培育。
  • 菜鳥驛站如何掃碼取件?僅需這幾步就OK了
    現在網購已經越來越普及了,就連鄉下的大叔大媽也學會網上購買東西了,不過這就導致一個現實問題:許多快遞都不往農村送,快遞怎麼取呢?好在阿里巴巴及時看到這一現象,推出菜鳥驛站和菜鳥裹裹APP,很好地解決了快遞不送達接收地、取快遞難的問題。
  • 快寶「全家桶」助力中國快遞高質量發展
    伴隨著「快遞+」線下場景融合成為新零售背景下的時尚業態,圍繞網際網路對快遞員、電商、消費者全面賦能,以快寶驛站為核心的末端生態圈正在迅速崛起。打造末端「全家桶」2015年,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潮湧漸起,快遞巨頭紛紛搶灘末端。
  • 六年來菜鳥物流峰會首次搬到線上,萬霖提出新三年計劃
    菜鳥總裁萬霖則表示,菜鳥這張物流網為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提供了強大的流通保障,這正是7年來不斷對物流要素進行數位化連接和網絡化協同的結果,也充分說明做好數字基礎設施就是菜鳥最大的戰略。會上,萬霖還對菜鳥未來的發展提出了較為明確的目標。他表示,「菜鳥將聯合快遞公司加大技術投入,進一步提升全天候物流服務能力,未來三年要將跨境包裹提速1倍,菜鳥驛站將升級為數位化社區生活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