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驗讓動物死而復生 類似武俠中「龜息功」

2021-01-07 長城網

  「美專家稱人也可死而復生,暫時『死亡』要好好休息」——昨日,晨報記者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網站上發現了這樣一條新聞。文章對美國波士頓麻薩諸塞中心醫院實驗中心、維也納國立醫院實驗室等國外科研機構的一項「最新技術」進行了披露,稱「死而復生」的實驗已經在豬、狗等動物身上取得了成功!

  這種「死而復生」到底是「假死」、或是「長眠」後甦醒?抑或是武林高手的獨門絕技「龜息大法」再現?生與死的自然規律是否已被人類科學打破?昨日,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家接受晨報採訪時,披露了這一領域的實驗現狀。

  「死而復生」實驗國外在動物身上取得成功記者獲悉此類實驗上海已領先世界,「復活技術」期待運用人類。

  歐美:

  動物「死而復生」獲成功

  美國波士頓麻薩諸塞中心醫院實驗中心外科醫生哈桑·阿拉姆向媒體描述了「死而復生」的實驗。他說,一頭豬已死去了一個小時,心臟已經停止了跳動,但最終的結果是讓它復活了,在實驗過程中豬復活的過程是:起初它的心臟開始跳動,然後它慢慢地睜開了眼睛,接著盡情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實驗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要將豬催眠,然後給其注入2℃的鹽水溶液,專家認為,經過這樣的處理後,豬已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雖然沒有死亡,但也沒有任何意識,不過,它沒有呼吸的身體中卻保留著所謂的「生命的力量」。「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我們希望能讓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停止生命,再讓他復活。」阿拉姆表示,他們準備對人體進行這項試驗,匹茲堡、巴爾的摩和洛杉磯的一些實驗室都有意進行此類試驗,首先可能對那些在交通事故中殘疾的人展開。

  昨夜20時50分,匹茲堡大學色法爾復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派屈克教授向晨報記者證實,他們已經成功進行了動物「復活實驗」,主要方法是通過調換受試犬體內的血液,給它輸入100%的純氧氣,電擊恢復它的心臟活動。此類實驗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開始進行。派屈克透露,對人體進行此類實驗的設想,已經引起國際著名實驗室的高度興趣。

  中國:

  同類實驗水平國際領先

  昨天下午,長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趙忠新教授向晨報披露,「死而復生」的動物實驗在中國早已有之,並該科研水平已在國際上較為領先。他透露,類似「豬狗死而復生」的實驗長徵醫院早就進行過,「這一實驗十分成功。」而在美國,類似技術已經被應用於人體,「已經有十幾個人被冰凍,主要是因為他們得了不治之症,希望自己被『保存』起來,等到未來醫學技術成熟時再復溫接受治療。實際上,用-196℃的液氮長久保存動物胚胎早已不是新聞,我們的動物實驗和美國的人體冰凍行動原理近似,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

  據趙忠新介紹,我國目前在深低溫復甦領域的頂尖專家是仁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江基堯。昨天下午,江基堯教授告訴晨報記者:「我們的動物『復活』實驗已經進行了好幾期,在狗身上做過,在猴子身上也做過,技術上已經完全沒有問題,目前我們已經開始研究『為什麼』。」

  談起國外「復活實驗」的新聞,江基堯教授顯示出了科學家的嚴謹:「我沒有看到詳細的實驗報告,也不知道傳聞的真實性,因此我無法評價國內技術與他們的相比誰的水平更高。」但據第二軍醫大學研究生院提供的資料顯示,江基堯教授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亞低溫對顱腦損傷治療保護作用及其機理,首先採用腦超深低溫技術(18 ℃以下)使猴腦無血循環80分鐘動物復甦成功,為臨床開展腦超深低溫無血手術和危重病人搶救提供了可靠實驗依據,部分研究成果已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幾百家醫院推廣臨床應用。江基堯教授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隊「九五」指令性課題和上海市科委攻關課題等科研項目。

  [高手詳解]

  「復活實驗」類似「龜息功」

  熟悉武俠小說的讀者一定都記得武林高手有一項獨門絕技「龜息功」——發功者心不跳、呼吸停,仿佛死人一般,可以裝死躲過敵人襲擊,一旦「復活」了又與常人無二。而根據「復活實驗」高手江基堯教授的解說,「復活實驗」與「龜息功」的過程十分接近。

  江基堯教授介紹說:「我們的實驗是在深低溫狀態下進行的,在這種狀態下,實驗體腦電波是一條直線,如果是在常溫下實驗體早就不治了。但在特殊的溫度條件下,實驗體腦細胞處於急凍狀態,雖然停止工作,但並沒有死亡。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外科手術,幾乎沒什麼危險,接受手術者死亡率將大大降低。等手術做完,恢復實驗體溫度就可以了。」

  實際上,全身低溫冷凍,無心跳、無腦電波的動物實驗早已成功,但從前國內外的實驗遇到的一個共同難題在於復溫再損傷——也就是說,被深低溫冷凍的動物恢復常溫後並不能活很長時間,一些器官變得非常脆弱,「尤其是肺,輕輕一碰,全都成了碎片。」

  在此基礎上,江基堯教授主持的實驗採用了頭部與身體其他部分溫度分離的新技術。在2004年6月12日的一次實驗中,常溫下一隻5歲的雄性實驗猴被採取「特殊手段」並被宣判「腦死亡」後,溫度僅4℃的電解質液被連續灌注到猴腦內血管,僅僅幾分鐘,整個猴腦就被降溫至16℃以下,進入「超深低溫」狀態。但此時小猴的身體溫度仍維持在正常水平,心跳、血壓也在體外循環機的幫助下保持正常,其餘重要臟器工作一如既往。然後是復甦被「急凍」的猴腦:被關閉的所有供腦血管的「門」被慢慢地一一打開,腦部供血開始逐步恢復,幾小時後小猴的腦溫也隨之逐步恢復至正常,猴子一骨碌爬了起來。

  實驗動物腦部未受損

  在通常的顱腦外科手術中,由於「嬌嫩」的腦組織反應強烈,病人有可能留下嚴重的後遺症,甚至成為植物人。但在「死而復生」實驗中,科學家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於,實驗動物的腦部並未受損。

  在上述實驗中麻醉「藥性」一過,已被宣判「腦死亡」的小猴一骨碌坐了起來,毫不客氣地抓起水果就咬。在江基堯教授的後續實驗中,又有4隻小猴相繼從「鬼門關」凱旋,行為、能力同手術前一模一樣。

  而在色法爾復生研究中心的實驗中,對受實驗動物的腦細胞中的電信號進行了分析對比。根據核磁共振、螺旋CT等先進圖像診斷技術的判斷結果,接受實驗前後,動物腦部活動並無差異。「死而復生」實驗並未對動物腦部功能造成損害的結論得到了有力證實。

  [各方觀點]葉永烈:著名科幻作家

  科幻小說曾有預測

  著名科幻作家葉永烈在得知美國的冷凍復活實驗成功後,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訝。昨天下午,他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說:「我所著不少科幻小說裡寫過的情節,今天都成為了現實。我在幾十年前就堅信生命的冷凍與復甦終有一天會實現。」

  葉永烈回憶,早在60年代他就一直對冷凍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之後他在看過一本前蘇聯的學術著作《復甦》後,開始將冷凍學與生命學聯繫,「那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至今還記得在裡面看到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在北極居住的漁夫,晚上守在一堆篝火邊取暖,忽然就看到旁邊凍死的魚又跳了起來。」葉永烈告訴記者,他當時就認為生命冷凍與復甦的理論不僅僅是幻想,並在此影響下創作出《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蹟》、《飛向冥王星的人》等以此為理論基礎的作品,人體在低溫冷凍狀態下「假死」並「復活」的情節,早已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葉永烈剛有這個想法時,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還根本不可能做到,只能以科幻小說的形式告訴人們這一理論。「今天的實驗已經證明,人類已經攻克了這一難關。」

  科幻小說為何能夠預測未來?——「科幻小說是一種幻想,但是它不同於現在流行的玄幻、魔幻小說,科幻小說是基於科學基礎上的。」葉永烈如是回答。他興奮地表示,如果有一天人類也能親身體驗「復活技術」的話,那將使我們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可以選擇自己要生活在哪個世紀。比如我在21世紀生活些日子以後,可以把自己凍起來,過數百年後再解凍。」葉永烈說,人雖然只有100年左右的壽命,但是總有一天人類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分割為很多時段,出現在不同的世紀,感受不同世紀的變化。「這些現在聽起來像是有趣的天方夜譚,總有一天會成為現實的!」

  江基堯:仁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突破倫理界限是關鍵

  葉永烈的這種奇想讓每個人心動,而在不遠的未來,一些身患絕症的人們也許可以通過這個技術將自己冷凍,並在100年、200年後接受更先進的醫學技術治療。「復活技術」的實現,是醫學上的重大突破,但也正如江基堯教授所說:「如果要在人體上進行實驗,還面臨著許多宗教、倫理和社會學上的壓力。」

  如同複製人面臨的倫理問題一樣,假如一個35歲的男子在100年後「復活」,他的肌體依然青春如故,可能會在當時的社會中選擇配偶。然而,如果這個配偶是他的重孫女而雙方毫無察覺,這種可能性並非不存在。並且死人復活,也是傳統極難接受的醫學現實。另一方面,江基堯教授也認為:「如果實驗在人身上進行,萬一失敗,科學家豈不成了殺人犯?」

  美國波士頓麻薩諸塞中心醫院實驗中心外科醫生哈桑·阿拉姆卻不這麼認為,「從職業角度講,我們的工作不是不道德的。」

  「復活實驗」,按照江基堯教授的說法,更多的是在進行「技術儲備」,「等到哪天社會需要了,馬上就可以拿出來拯救人的生命。」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社會業已存在的倫理極限已經被進步的科學技術突破。

相關焦點

  • 一些動物的死而復生現象是否說明死而復生現象在生命中普遍存在?
    ,等到未來的某個歷史時間段將它復活,這就是穿越的一種形式與時空隧道有所不同,這種死而復生的現象在一些生物身上已經得到實驗檢驗,那麼是否在所有的生命裡都有這種死而復生的現象呢?由於倫理道德的問題並沒有在人身上做過實驗,畢竟這種實驗一旦出現事故誰也承擔不起,在這項科學理論沒有成熟之前深夜沒有定論。不可以用人做實驗。
  • 滅絕動物「死而復生」,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原因為何?
    審核:小文引言:「死而復生」這個詞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它違背了基本的自然規律。然而類似的現象確實在自然界中出現了,一些早在幾百年前、幾萬年前,甚至是幾十萬年前滅絕的生物又重新出現了,但人類不應該因此而沾沾自喜。
  • 中國實驗動物市場 漸入佳期
    實驗動物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材料,是現代科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國際實驗動物已經有近50年的發展了,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國際實驗動物學傳入我國已有三十年,實驗動物在全球已經形成了產業化和社會化供應趨勢。
  • 中國實驗動物產業狀況調查
    據悉,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非人靈長類動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世界現生存的200餘種非人靈長類動物中,中國分布有4科7屬23種共39亞種。作為生命科學實驗研究中使用最廣泛和用量最大的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獼猴,其亞種僅在中國就有6個之多,並廣泛分布於20多個省區。  目前中國已有大大小小的獼猴養殖場近100家。一些大的猴場存欄猴在1萬~2萬隻。
  • 滅絕動物「死而復生」,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這是為何?
    滅絕動物「死而復生」,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這是為何? 2020-10-01 09:43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滅絕動物「死而復生」,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這是為何?
  • 中國首次公布實驗動物的國家標準
    2016年3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中國公布了首個控制實驗動物的國家標準。科學家希望標準的實施能同時提高實驗動物的條件和中國與國際研究的合作前景。中國科學家稱,國家法規的缺乏阻礙了一些國際合作,因為如果研究涉及的實驗動物不受人道保護,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會不願意參與這項研究。此外,因近期濫用事件有證可查,虐待實驗動物的國內反對意見也越來越多中國醫學科學研究所實驗室動物科學主任秦娟說,儘管中國之前沒有國家標準,大多數省份證實中國的實驗室是符合國際公認的慣例的,但仍需要一份國家標準使國內所有實驗室對動物的處理相一致。
  • 中國將首次為「動物福利」立法 實驗動物先享受
    南方網訊 日前報送中國國家科技部審批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修訂稿)中,新增的「福利」一章,將是中國首次將「動物福利」列入法律條文中。它規定了人們在使用實驗動物時,該怎樣做,允許怎樣做,禁止怎樣做。
  • 實驗動物享"福利" 中國將首次為動物福利立法
    中新網11月18日電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國際動物福利與立法研討會」上獲悉:中國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修改工作,從上周起已經進入到修改稿初稿徵求專家意見階段。這個修改稿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內容是增加了生物安全和動物福利兩個章節。  據了解,將動物福利內容正式寫入中國動物相關法案還是首次。
  • 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武俠審美文化研究_孫剛
    《中國武術教程》也明確指出:「武術在中國古代並不是作為體育形態出現,遠在春秋戰國時便有以技擊為主的遊俠劍客。」[4]所以,大眾心目中的「俠」多指武藝超群、仗義任俠的「武俠」。「武俠,即以武行俠者。武即勇力、武術、擊技;俠,即『行義』。」
  • 校動物中心獲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科學技術獎
    第十一屆中國實驗動物科學年會於6月25-28日在重慶市召開。本次會議特別邀請了英國實驗動物獸醫協會主席Dr. Helmut Ehall,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徐建國等10多位海內外實驗動物學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參會並作精彩報告,各省相關領域代表500餘人參加本次大會。
  • 一場善待實驗動物的辯論折射中國民眾動物保護意識增強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欒翔)12月5日,中國社交網絡上出現一則「西安醫學院隨意丟棄手術後實驗用狗」的帖子,圖片中數十隻傷痕累累卻餘息尚存的狗被棄樓頂天台,激起一場數萬網友關於動物福祉的辯論。  處於輿論漩渦中的西安醫學院當天發布公告說,已要求臨床醫學院暫停動物實驗。
  • 第二屆中國實驗動物管理——中關村論壇在京召開
    本次會議由北京實驗動物學學會和中國獸醫協會主辦,中國獸醫協會實驗動物獸醫分會、中國獸醫協會獸醫病理師分會、北京實驗動物行業協會承辦。論壇邀請在京實驗動物生產和使用單位的管理者、專家、學者、科技工作者、企業代表等共計80餘人參加會議。北京實驗動物學學會理事長賀爭鳴和中國獸醫協會副秘書長楊龍波出席並致開幕詞。
  • 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動物模型鑑定與評價委員會2018年年會
    四川新聞網瀘州9月10日訊(沈遇潔)9月9日,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動物模型鑑定與評價委員會2018年年會暨第一屆實驗動物模型研討會在瀘縣順利召開。來自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的趙宏旭秘書長,中國航天員中心副總設計師李瑩輝研究員,中國醫藥工業研究院副院長何雯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中心主任許琪教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研究員,廣東省科技廳基礎處副處長餘亮同志,瀘州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 副局長何鋒同志,瀘縣縣委副書記、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黨工委書記張學彬同志,瀘縣縣委常委、副縣長趙領同志等出席了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生命科學、
  • 中國首個綜合性大型實驗動物資源平臺啟用
    由南方醫科大學與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管委會合作建設的東莞南方醫科大學松山湖實驗動物科技園一月十日正式啟用,該科技園是中國首個綜合性大型實驗動物資源平臺。
  • 武俠作家是如何還原中國古代江湖的
    層累地造成中國古代社會的隱秘一角在80、90後心中,武俠文化似乎早已是中國傳統文化血脈中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江湖、「俠之大者」這些詞彙和話語也有著愈發濃厚的歷史感。然而,與這種感覺相反,武俠文化甚至是「武俠」一詞,都是相當近代的產物。嚴格來說,武俠、江湖,這些概念直到中華民國時期才成體系的出現,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 《只狼》火了 中國的武俠風格動作遊戲又在哪裡呢?
    其實只要中國的武俠風格遊戲真的做得優秀,能夠找到一個為世界各國玩家都能接受的辦法,那麼照樣也可以形成強大的文化輸出,為什麼中國功夫揚名世界,主要就是因為有李小龍和成龍的功勞,歐美那邊研究香港武俠電影的其實也並不罕見,中國的少林寺也是名揚海外,那麼中國的武俠遊戲難道就無法做到像這般廣為人知麼?
  • 李運明教授:神經科學研究中動物行為學實驗需考慮的四個問題
    神經科學研究中動物行為學實驗設計需考慮諸多因素,本文主要探討實驗模型動物(model organism)選擇、動物行為模式(behavioral paradigm)選擇、降低實驗動物個體變異(individual variability)及行為學實驗效度(validity),四個問題。
  • 湖南省實驗動物中心攜手中國航天員中心建設動物行為學研發實驗室
    湖南省實驗動物中心日前與中國航天員中心就建設動物行為學研發實驗室正式籤訂了合同,邁出了雙方合作開展航天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一步。據悉,這是中國航天員中心在國內布局的首家基於航天應用的動物行為學研發平臺。
  • 202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動物中心招聘公告
    202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動物中心招聘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3人。報名方式:郵箱報名。報名時間:自信息發布之日起,招滿為止。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動物中心招聘啟事   實驗動物中心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設機構,在承擔工作領域內的制度建設、科學研究、教育培訓、國際合作、人才培養等工作的基礎上,具體職責為:負責建立健全實驗動物條件平臺及資源庫,組織開展實驗動物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的宣貫、教育培訓等工作,承擔實驗動物設施運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