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國,哪怕是在服裝上也是自成一系,並且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受到封建制度的影響,階級劃分十分明顯,所以包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身份,所專用的服裝都不同,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官服了。要是穿錯了衣服,輕則受罰挨批,重則掉腦袋。
《周易》中有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可見服裝統一的重要性。當人從服裝上確立了自己的身份,對於君主才會更加的忠心嘛。
要說最為早期的官服是出現在夏商時期,當時的材料有限,都是用一些皮、革、絲、麻等材質來製作衣服。在製作官府的時候,還有著很多特殊的講究。
上衣代表提案,下衣代表地。在顏色上也統一用上玄下黃,以代表對於天地的崇敬和信仰。雖然在風格和內容意義上,後世有很大的改動,但是衣冠制度自此便有了嚴格的區分。
到了西周時期,逐漸出現了長及足部的「深衣」不再是看著像穿個裙子似的了,而秦朝的官服則更像是一種禮服而且從皇帝到百官都是採用黑色的看起來有幾分霸道總裁的意思。漢的官服,承襲前朝,同樣是寬袖束腰。
到了唐朝時期,對於官服便有了多種的劃分。不同的品級說穿著的衣服顏色便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官服的樣式和色澤多達20餘種。到了宋朝時期就更厲害了,連衣服的款式都有很大的差別,原先的官服更是分為了祭服、朝服、公服、禮服、喪服等。
不知道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有沒有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宋朝的官服衣領上,都會有一種白色的項圈,好像顯得很多餘。既不能保暖,而且看起來還怪怪的。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沒錯,這並不是什麼裝飾品,主要還是為了方便皇帝。
雖然這個白色的圈子並不怎麼好看,但也不是想穿就能夠穿得上的。《隋書·禮 儀志七》中記載這種圓領:「七品以上有內單者則服之,從省服及八品以下皆無」,意思就是說要七品以上的官員才能有,一般的地方官想穿都不能穿。
可以說就這麼一個白色的圓圈,那可是身份的象徵。但是對於皇帝來說,僅僅是用來辨認王公大臣所用的。因為官員服裝發展到了宋朝時期,太過於繁雜了。而且人又多,皇帝根本記不住,所有才有了這個代表著特殊身份的圓領出現。
當然不僅是如此簡單而已,畢竟是一朝的官府。這種款式的圓領設計,同樣也是對於天地的理解。古人認為天圓地方。領口的圓所代表的便是天是天命,而下面的方型代表的則是地相對應的是皇權。
不得不說宋朝的統治者還真的挺會想的,不知道是哪個天才設計的,這麼個小圓領一面方便了自己辨認,一面又提醒官員要恪守君臣之道,以及自己治國平天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