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服為何要在脖子上套一白圈?並非裝飾品,而是為了方便皇帝

2021-01-13 起叔讀史記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國,哪怕是在服裝上也是自成一系,並且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受到封建制度的影響,階級劃分十分明顯,所以包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身份,所專用的服裝都不同,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官服了。要是穿錯了衣服,輕則受罰挨批,重則掉腦袋。

《周易》中有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可見服裝統一的重要性。當人從服裝上確立了自己的身份,對於君主才會更加的忠心嘛。

要說最為早期的官服是出現在夏商時期,當時的材料有限,都是用一些皮、革、絲、麻等材質來製作衣服。在製作官府的時候,還有著很多特殊的講究。

上衣代表提案,下衣代表地。在顏色上也統一用上玄下黃,以代表對於天地的崇敬和信仰。雖然在風格和內容意義上,後世有很大的改動,但是衣冠制度自此便有了嚴格的區分。

到了西周時期,逐漸出現了長及足部的「深衣」不再是看著像穿個裙子似的了,而秦朝的官服則更像是一種禮服而且從皇帝到百官都是採用黑色的看起來有幾分霸道總裁的意思。漢的官服,承襲前朝,同樣是寬袖束腰。

到了唐朝時期,對於官服便有了多種的劃分。不同的品級說穿著的衣服顏色便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官服的樣式和色澤多達20餘種。到了宋朝時期就更厲害了,連衣服的款式都有很大的差別,原先的官服更是分為了祭服、朝服、公服、禮服、喪服等。

不知道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有沒有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宋朝的官服衣領上,都會有一種白色的項圈,好像顯得很多餘。既不能保暖,而且看起來還怪怪的。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沒錯,這並不是什麼裝飾品,主要還是為了方便皇帝。

雖然這個白色的圈子並不怎麼好看,但也不是想穿就能夠穿得上的。《隋書·禮 儀志七》中記載這種圓領:「七品以上有內單者則服之,從省服及八品以下皆無」,意思就是說要七品以上的官員才能有,一般的地方官想穿都不能穿。

可以說就這麼一個白色的圓圈,那可是身份的象徵。但是對於皇帝來說,僅僅是用來辨認王公大臣所用的。因為官員服裝發展到了宋朝時期,太過於繁雜了。而且人又多,皇帝根本記不住,所有才有了這個代表著特殊身份的圓領出現。

當然不僅是如此簡單而已,畢竟是一朝的官府。這種款式的圓領設計,同樣也是對於天地的理解。古人認為天圓地方。領口的圓所代表的便是天是天命,而下面的方型代表的則是地相對應的是皇權。

不得不說宋朝的統治者還真的挺會想的,不知道是哪個天才設計的,這麼個小圓領一面方便了自己辨認,一面又提醒官員要恪守君臣之道,以及自己治國平天下的使命。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為何喜歡瓷枕頭?並非美觀,而是為了妃子方便
    在現如今我們睡覺可以想怎麼睡就怎麼睡,也不會有著任何的約束,但是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宮女在睡覺的時候是有著一定的約束的,必須要側著身併攏著雙腿睡覺才行,不然的話就會受到一定的懲罰。而且在現如今,我們的生活有了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之後,對待各個方面的追求也都有了極大的提升,比如說我們在睡覺的時候,對待床和床墊以及被子和枕頭,也都有了極大的講究,必須要柔軟的,才能夠讓我們睡得比較輕鬆和舒心。而且現如今的枕頭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甚至就連床也出現了有按摩的功能,所以說我們不得不感嘆,國家高科技發展的真的是越來越好了。
  • 宋朝官員為何佩戴白項圈?看起來太醜,卻是源於天圓地方概念
    其實這種配飾在漢代時期就已經出現經過了,唐朝時期的改革原本是用來裝飾領子,為了防止裡面的內襯露出來的,但是後來卻逐漸形成了一種時尚。這些全部都是歷史書籍記載的,並沒有太過於詳細的細節。宋朝自己改觀,分為兩部分所以說宋朝就自己改觀了一下這個設計,這種官員穿的衣服主要是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是套在脖子上面的那個圓圈,而另外一個只是在圓圈下面的方向。這樣的做法就是因為古代人對於天地比較崇拜,能夠實現天圓地方的模樣。其實這個不僅僅是官員們能夠佩戴,就連皇帝也不意外。對於這種服裝的講究,在明朝時期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夠穿這種同等顏色的衣服。
  • 古代嬪妃脖子上的「白布條」,有何用?主要為了讓皇帝方便
    從第1任皇后孝慈高皇后和眾多側妃的穿著上便可以看出,她們的打扮都非常普通。在皇后身上,唯一看起來非常華麗的只有鳳冠與披肩;側妃則穿得非常普通,基本上沒有什麼裝飾品。第2個階段是入主中原到乾隆皇帝前期。隨著康熙皇帝平地三藩、收復臺灣,中國又一次真正意義上完成統一,禮儀體制隨之建立起來,後宮們的穿著也跟著制度在改變。
  • 清朝後宮女子,為什麼脖子上都要圍一條白布?必要時方便了皇帝
    清宮劇中,時常能看見後宮中的女性的服飾上有一條白布,那是何物?有什麼作用?電視劇《甄嬛傳》中稱這條白布為「龍華」,事實上它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領巾」,通常指系在脖子上的絲棉織物,古代也指婦女的披巾。滿族的傳統服飾中,是沒有領子的,或者說衣領是分開的男女裝都是如此。
  • 「官家」為何能夠成為宋朝皇帝的專屬稱呼?
    而在宋朝,文官們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在仁宗朝時,甚至能和皇帝平起平坐,坐而論道,那麼為何只有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呢? 其實用官家來直接稱呼君王,宋朝也並非是首創。 《南齊書》"官家大老天子"。而唐末這種現象也層出不窮,《舊唐書》"官家救兒命"。 此外,《新五代史》與《舊五代史》中也有過這種記載。
  • 清朝妃子為何要在脖子上掛白布條?除了美觀,主要是為了方便皇上
    相信比較喜歡看那種宮廷劇的朋友們就會發現皇宮裡面有很多的嬪妃脖子上都是帶著一條的白布條。那麼很多人就很奇怪了,這樣子放在脖子那個地方不會覺得很熱麼?其實不是的,其實那條白布雖然說在冬天的時候可以取得一定的保暖作用。
  • 宋朝官員上朝時,為什麼要在朝服上打一個白圈?原因很簡單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718字,閱讀約2分鐘如今關於宋朝的古裝電視劇,不在少數,不過我們會發現宋朝的官員,他們穿的官服上有一個特別的地方
  • 清朝嬪妃為何總戴長指甲套,除了方便皇帝,還有別的作用嗎?
    這些清宮劇都有非常多的人喜歡看,我們在看清宮劇的時候,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後宮裡面妃子們的鬥爭的,另外就是皇子之間為了得到皇帝的鬥爭了。其實還有一點特別的地方讓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就是清朝妃子們的無名指和小指上面都戴著一個長長的指甲套。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面,清朝的妃子就是特別喜歡戴著長長的指甲套的,這些指甲套做得非常的好看,五顏六色的,看了讓人眼花繚亂的。
  • 清朝妃子將其圍在脖子上,為的是方便皇帝
    另外,清朝的皇帝雖是滿族,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們認為,女子的衣服沒有衣領,潔白的長脖子露在外面,似乎不大雅觀。而龍華,正好可以遮住脖子。當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有權力用此物的。首先宮女就沒有資格使用,至少得答應以上的級別才行!所以各位,我們經常在某些清宮戲中看到,說一些妃子沒戴龍華,光著個脖子,或者有些得寵的宮女,如乾隆的皇后身邊的總管姑姑,脖子上戴個繡著花的龍華,那都是錯誤的!
  • 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為何誕生在軍事上「瘸腿」的宋朝?
    戰爭在中國起源很早,中國的歷史,從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戰爭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武功極盛的朝代也不少,比如秦漢、隋唐等等,可為何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卻反而誕生在軍事上「瘸腿」的宋朝呢?一、文明就要挨打?近代以來,面對列強環伺、積貧積弱的國勢,先輩們常說一句話:落後就要挨打。
  • 清朝皇妃,為啥都要穿走不穩的「花盆底」鞋,原來是為了方便皇帝
    按照常理來說,穿旗裝與行禮並非難以做到,但穿馬蹄底鞋走路真的需要連上好幾個月的功夫,一天熟練到健步如飛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那麼,馬蹄鞋底如此難穿,為何清朝皇妃們,都要穿這走不穩的馬蹄底鞋呢?  一般來說,鞋底高度一般為5到15釐米,有時候還會達到25釐米,為了保持美觀,滿族人還會特意在外貌包上一層白布或者是刷上一層白漆。花盆底鞋有兩種形式,一種上寬下窄,呈現為花盆的形狀,另一種上細下寬,落地時踩出來的印子與馬蹄外觀相似,因而既有花盆底鞋的稱號,又有馬蹄底鞋的稱號。
  • 大清時期的妃子,脖子上為何總繫著白絲帶,原來是身份的象徵
    然而這中間最讓人注目的就是很多妃子脖子上繫著白絲帶。從整體的效果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白絲帶並不是。釘在衣服上的,而是後面加上去的。外觀上有點像我們今天的魏晉。然而其實本質上就是絲綢布條。因為它的樣子非常的端莊,所以給人的感覺也比較的有氣質。然而他也能夠顯示出嬪妃們端莊的裝飾品。後來對於這種,寄在脖子上的白絲帶,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龍華。後來滿清在進入中原之後,大清就成立了。
  • 清朝皇妃為何都戴尖尖的手指套?其實不光為愛美,更是方便皇帝
    而且到了清代以後,蓄長指甲、套上指頭的習俗儼然成了一種習俗。指套主要還是為了保護手指甲,所以又有護指套,護甲套這個別名。但是大家會比較疑惑,這麼尖銳的指甲套難道不會傷到自己嗎?帶著這些不方便的東西來追求美麗似乎有點得不償失。清代妃嬪的指頭套習慣,主要是因為她們喜歡盛裝打扮,就像電視劇裡,她們戴著發冠,還梳著髻。
  • 宋代官員脖子上戴的白圈,你知道是什麼嗎?它可不是誰都能帶
    如果你喜歡歷史,如果你喜歡宋代,如果你看過有關宋朝的電影電視劇,那麼你可能會注意到,在大臣們上朝的時候,他們的服飾上有一個特別的東西,就是一個套在脖子上的白圈。這個白圈比脖子還要大上幾圈,呈圓形,圓形下方胸前的位置,還連接著一個方形的孔。如果你注意到了它,那麼你是否也在好奇它是幹什麼的呢?
  • 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穿龍袍,為何包拯也能穿「龍袍」?
    如果當時的百姓擅自炮製、穿著龍袍,是要被治殺頭之罪的。有人就問了,雖然宋朝皇帝制度的規制和其他朝代也沒什麼區別,為什麼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除了皇帝,就連包拯都穿上龍袍了呢?其實在古代,無論哪個朝代都是同樣的道理,龍袍早就被人們安上了至高無上的標籤,也就是只能由皇帝來穿的。只是包拯穿的並不是龍袍,只不過因為電視劇的改寫,從而讓人們認為包拯穿的就是龍袍了。
  • 清朝嬪妃為何要穿「花盆底」鞋?為美觀,更為了方便皇帝!
    花盆底鞋,歷史上被稱為「高底鞋」,也被稱為「旗鞋」。它是木頭做的。它的頂部很薄,底部很寬。前面是平的,後面是圓的。它看起來像一個馬蹄鐵,所以它也被稱為「馬蹄鞋」。為了使鞋子看起來更精緻和美麗,滿族婦女通常使用各種精緻的刺繡作為鞋面,並經常添加珠子和小穗子裝飾。
  • 清朝妃子為啥要穿「花盆底」鞋?不只為美觀,更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是用木頭做底,形為上細下寬,前平後圓,頗似馬蹄,所以也被人們稱作「馬蹄鞋」。滿族女子為了使鞋子看上去更加的精緻美麗,通常會用各種精美的刺繡做鞋面,也常常會在鞋子上添加串珠和小穗子做裝飾。據歷史記載,自唐朝以來小腳女子就男子備受喜愛和推崇,到了五代女子為了擁有小腳甚至開始了裹足,直至宋朝還興起了纏足文化,裹腳在民間更是十分流行。自滿人入關後,滿族女子被漢女子裹小腳走路時楚楚可憐的風韻姿態十分羨慕,所以曾一度模仿漢人裹腳。然而這種纏足之舉卻遭到滿族男子的抵制,皇太極和康熙等多位皇帝更是幾番下令禁止女子裹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歷史上篡位的皇帝有很多,為何唯獨晉朝司馬氏遺臭萬年?
    晉朝是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可是在歷史上,晉朝這個大一統王朝,存在感是最低的。甚至是史書都不願意過多的記載這個朝代。對於晉朝,人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司馬懿和司馬炎了,不過司馬懿是被追封的皇帝。那麼在歷史上,司馬家族的名聲為何不好呢?
  • 二次元與現實中女生在脖子上綁帶子,有何含義?單純是為了好看
    也有很多人玩cos play,這是很常見了,而我們經常在二次元與現實中發現女生在脖子上綁帶子,或者是繩索,這是一種潮流還是深受二次元文化的影響呢?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女生和男生都不明白,她們為何喜歡在脖子上綁帶子?裝飾品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看到女生在脖子上綁帶子和繩索,這些帶子主要分為好幾種,有黑色的,也有其他顏色的,怎樣選擇,主要看女生的個人喜愛。
  • 為何唐朝不叫李朝,宋朝不叫趙朝,古代王朝以什麼依據來取名?
    唐朝開國皇帝是唐高祖李淵,宋朝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這兩個朝代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呢? 相信這個疑問,應該是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腦子中偶爾靈光一現的疑問,那麼古代王朝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王朝呢,是以什麼為命名依據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說一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直接以開國皇帝姓命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