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23日是世界海龜日(World Turtle Day),慶祝世界海龜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保護海龜、烏龜及其自然棲息地的意識。2020年世界烏龜日的主題將側重於引發人們對海龜和烏龜的更多關注、尊重和了解。同時,也鼓勵人類來繼續幫助海洋最古老精靈的生存與棲息。作為國內領先的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瀕危物種救助的社會組織,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會」)長期關注海洋與海洋物種保護,曾與廈門大學合作開展中國沿海海洋瀕危物種生態調查與資料庫建設,以對瀕危物種綠海龜的保護為重點,通過生態調查和定位跟蹤,掌握綠海龜的洄遊廊道及關鍵生境。
(圖源:earthreminder)
世界海龜日是由美國龜類救援組織在2000年發起設立的。美國龜類救援組織(American Tortoise Rescue/ATR)的創始人是蘇珊·泰勒姆(Susan Tellem)和馬歇爾·湯普森(Marshall Thompson)。世界海龜日是世界各地以不同方式慶祝的一項國際活動。人們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慶祝這一天,旨在保護下一代海龜。同時,在學校傳播保護意識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活動,目的是使青少年們認識到爬行動物家族所面臨的生存風險。
(圖源:earthreminder)
海龜——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早在一億多年前的恐龍時代,海龜就已經存在了。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海龜是標誌性物種和指示物種,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科研和文化價值。然而,目前全球海龜數量不斷驟減,現存的海龜種群僅剩下七種,其中包括:稜皮龜、玳瑁、綠海龜、蠵龜、大西洋麗龜、太平洋麗龜和平背龜。這其中有六種還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紅色瀕危物種名單,玳瑁和大西洋麗龜均被列為極度瀕危品種。
(圖源:pexels免費素材庫)
海龜屬於雜食動物,它們通常以海草、藻類植物、水母或是甲殼類動物為食。海龜的壽命都比較長,一般可以活到100多歲。與我們常見的烏龜不同,海龜無法將頭部和四肢縮回殼中,它們靈活有力的前後肢好似船槳,得以讓其在大海中遊走穿梭。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海龜生存了上億年,但如今卻因人類的偷獵、濫捕、製造塑料垃圾、汙染海洋環境等毫無節制的活動而瀕臨滅絕的風險。在僅存的幾種海龜當中,玳瑁所受到的人類威脅最為嚴重。因為除了被人類食用之外,玳瑁的龜甲還被大量加工成各種首飾及工藝品用來出售。據報導,在海南,仍然存在許多地下玳瑁工藝品交易。此外,在中藥市場裡,玳瑁也是佔有一席之地的「一味藥材」,雖然現在其已被歸為次常用中藥,但這並未減少玳瑁在中藥材市場的流通。除人類活動外,海龜的生存還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據研究表明:「地球的氣候變化所引發的變暖趨勢可能導致海龜雌雄比例失調,雌性海龜的出生率明顯高於雄性,會導致種群衰退,影響未來的遺傳多樣性。」
綠會小編希望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的2020年世界海龜日,能夠喚起人們對這一古老物種的更多關注與保護,希望高校與科研機構也能夠加強對海龜的生態研究和對海龜的保育宣傳,竭盡所能拯救滅絕中的海龜族群,同時,更要加強對海洋生態的保護與治理!
文/Tongtong 審/Cyan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