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疆捐了牛,蒙古捐了羊?

2021-01-10 騰訊網

文字 | 魏水華

頭圖 | pixabye

仿佛是為了證明本地牧場的品質優秀和物產豐富,一周之內,蒙古國和新疆自治區先後向湖北疫區捐贈了大量羊肉和牛肉。 但為什麼新疆只捐了牛,而蒙古只捐了羊?都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西北,是什麼促使了兩地的牛羊分流?

No:1

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生物學冷知識:牛是牛科動物,羊也是牛科動物。所以,人類養殖的牛羊本是同類,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比人和大部分猴子更接近。 從某種角度理解,羊其實是一種體型更弱小的牛。 弱小,就意味著更容易被馴化。除了主動被人馴化成工具,成為共生關係的狗之外,家養綿羊,也許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肉用家畜。

雖然豬也有著上萬年的馴化史,但至今,家豬與野豬之間依然沒有出現生殖隔離:市民新聞裡經常報導,一隻野豬摸黑跳進豬圈,幾個月後農戶家喜得活奔亂跳的豬崽一窩。 相反,養殖的羊,已經野生的巖羊、鬣羊、羚羊等種群產生了生殖隔離,即便能生出後代,也和獅虎獸、騾子一樣,沒有生育能力。 這足以證明,羊被馴化的歷史,比豬更久遠。

有意思的是,最早馴化羊的地區是西亞,最早馴化豬的地區是東亞。正是這兩個地方,誕生了人類的兩大文明,除了截然不同的宗教體系、語言體系之外,今天全世界種植最廣的兩種水果葡萄、柑橘;產量最大的兩種糧食小麥、稻米;以及歷史最悠久的兩種肉用家畜羊、豬,都分別源自西亞與東亞。文明的源頭,也是食物的源頭。

No:2

按照正常情況發展,羊與豬二者,會在各自的區域內傳播發展,形成體系化的飲食。

但食物譜系的生長遠沒有那麼簡單,在大約距今6000年左右,人類開始馴化羊更強大的近親——野牛。 相對於性格溫馴、繁殖育成周期短的羊來說,馴化牛作為食物的性價比太低了。在只有骨矛和彈弓的石器時代,捕捉群居、攻擊性強、性格暴躁的野牛,甚至要原始人付出生命的代價。

但牛的力氣,對於人類的誘惑太大了。眾所周知,開荒生地,比復墾熟地需要的成本高得多,在文明誕生的初期,人口大量繁衍,部落之間的戰爭、部落力量的增長、特權階級的消耗,都依賴更多的耕地。牛,有著幫助人類開荒的作用,這是豬、羊、馬都不具備的屬性。

整個歐亞大陸各地,都曾有馴養牛的痕跡。而在美洲,一直到15世紀末哥倫布登陸,所有的牛依然是野生狀態:因為優異的氣候環境,和畝產量超過水稻小麥數倍的土豆番薯,足夠養活很多印第安人了——讓牛參與耕種,沒這個必要。 至今仍保留在西歐國家的重要民俗:鬥牛。撇開其宗教的外衣,其本質正是反映了上古時代先民們對野牛馴化過程的恐懼和勇敢馴化英雄的崇拜。

No:3 叄

對於古代中國人來說,牛羊都是精貴難得的肉食,但精貴的方式卻是截然不同的。羊肉的精貴來自於來源稀少、價格昂貴,它主要是與北方和西北遊牧民族貿易得來。內地當然也能養羊,但羊需要放養,不適合圈養,對於與寸土寸金的農耕國家來說,大面積的草場過於奢侈。 在大清將蒙古和新疆徹底納入華夏版圖之前,漢地十八省的羊肉幾乎是被貴族壟斷的,是文人士大夫眼中一切美好的代言詞。這從漢語裡的以羊為偏旁的「鮮」「美」「善」「義」等字就能窺見。 而牛的精貴卻來自於政府反對、法令禁止。牛在食用方面的價值,相比於耕種方面的貢獻,實在不值一提。所以中國曆朝,都明令禁止宰殺耕牛。老、病、殘牛雖然能吃,但味道不好不說,在那個並沒有食材溯源體系的時代,成為盤中熟物後,也就無從考證牛肉的由來。《水滸傳》裡綠林好漢們「二斤牛肉、一壺好酒」,頗能代表中國古代遊走在皇法邊緣的底層百姓的真實生活。

在西方,中世紀之前的家畜結構也與中國類似。羊和豬是主要的肉食,羊肉流行於人口稀疏、草場資源豐富的區域,豬肉流行於人口稠密、農耕發達的區域:所以到今天,義大利中北部、西班牙東北部、法國南部、德國南部等傳統農業區,依然習慣食用豬肉醃製的火腿、鹹肘子。 但東西方對牛肉的態度卻有著微妙的差別。西方沒有儒家尊人重土的教化,對於耕地工具——牛的認識,並不會上升到宗教、皇法的高度。貴族們在家有餘糧的情況下,偶爾也會殺一頭牛,試試牛排的滋味。 可以想見,牛肉高蛋白質帶來充沛的肉味、超過豬肉和羊肉嚼勁、還沒有羊肉奇怪的羶味,很快被歐洲的精英階層奉為最值得推崇的肉食——這從惠靈頓、夏多布裡昂、斯特羅加諾夫等名人的名字,被當成牛肉菜餚的前綴就能看出。

大多數情況下,精英階層的舌尖,往往能帶動全社會的共同審美。西方中世紀對牛肉的尊崇,基本可以類比中國的東坡肉、太白鴨、宮保雞丁。戲劇性的是,14和15世紀,西方世界遭遇了兩次影響牛肉發展的大事件:黑死病和大航海。前者消滅了全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後者又把大量歐洲人送往全球開拓殖民。 人口密度的降低,使從事農耕的勞動力的不足。在15世紀前後,歐洲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退耕還牧。把糧食改成牧草,養活了更多的牲畜,而被歐洲人推崇的牛肉,成了這次運動的最終贏家。

No:4 肆

中世紀的劇變,也讓東西方的牛種選育從此分道揚鑣:西方的牛主要是用來吃的,以安格斯牛為代表的牛種,多以谷飼育肥,油脂豐富、入口軟嫩,適宜嫩煎;而東方的牛主要是用來耕地的,吃只是附加屬性,以黃牛和水牛為代表的牛種,多以草飼,瘦肉比例高,需要長時間燉煮,或切成薄片、細絲爆炒或生涮,才能獲得良好的口感。

近代以來,率先脫亞入歐的日本,也開始按照西方模式飼育專用於食用的肉牛,並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中選育出了青出於藍,名揚全球的和牛。 這恰恰說明東方民族在飲食的智慧上,並不遜色於歐美。

而羊的發展路徑,則比牛單純得多:羊肉可以吃,羊奶可以喝,羊皮羊毛可以紡織服裝、製作裝飾品和建設屋子,羊腸則是橡膠發明之前,全球最重要的柔性材料,廣泛用於製作琴弦、弓箭乃至保險套。

雖然羊肉的羶味讓能夠接受它的人群遠不如牛肉多,但羊身上豐富的產出,對於缺乏物產的亞洲中部和北部的遊牧部族來說,依然是最重要的財產。尤其在土地貧瘠、幾乎沒有任何農耕條件的漠北蒙古高原,牛的存在相對羊,甚至可以作為交通工具的馬來說,都顯得多餘:飼育周期沒有羊快、繁殖力沒有羊高、吃下牧草後的出肉率沒有羊多、副產品也沒有羊豐富。 這正是蒙古國慷慨贈送數萬頭羊,卻隻字沒提牛的原因。

相反,在水草豐美的漠南蒙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內蒙古地區,以及新疆、西藏的許多地方,除了牧業之外,還有一部分土地適合種植耐旱、耐寒的小麥和青稞。黃牛、犛牛在這樣的地方,就有了用武之地。所以,這些地區保存了牛羊混養,甚至以牛為主、羊為輔的畜牧結構。 同樣作為牧業大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的草場上也有漫山遍野的羊群,但餐桌上、超市裡卻沒有蒙古那樣豐富的手把羊排、烤羊腿、羊湯,人們主要肉食依然是牛肉的也是基於這樣的邏輯——羊肉羶,不是每個人都愛吃的,在自然資源充足的情況下,遠不如牛肉眾口能調。但哪怕只提供毛、皮、奶,也值回養羊的票價了。

No:5 伍

除了自然環境和歷史沿革之外,蒙古養羊,還有賴於好吃的滋味。吃不慣南方山羊羶味的人,第一口吃到蒙古羊時,都會驚嘆:好吃;蔡瀾那種信奉「羊肉不羶,女人不騷,有什麼味道」的南方人,則多半會嫌蒙古羊淡薄無味。事實上,羊肉中的風味物質和獨特的羶味,都來自於羊肉脂肪中的短鏈脂肪酸。這種脂肪酸的多少,與羊種、羊齡、飼料、公母、閹割與否,都息息相關。

原產於北亞地區的蒙古羊,是短鏈脂肪酸極低的品種。國內公認的優良羊種之一:寧夏鹽池灘羊,當地傳說是蘇武牧羊時從貝加爾湖邊帶回。傳說半真半假,但灘羊就是典型的蒙古羊無疑。

此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越貧瘠的牧場,羊肉羶味越小。有人認為是乾旱少雨地區的土壤鹽鹼度高,生長的都是沙蔥、鹼蓬、甘草、苦豆子之類的鹽鹼性植被。羊吃了鹽鹼性草之後,可以有效去除帶有羶味物質的脂肪酸。

另一個證據是,海南東山羊是南方極少數不羶的羊,因為東山羊以海島所生的熱帶苜蓿作為飼料——和戈壁灘上的鹼蓬一樣,這也是耐鹼性植物。 所以,雖然內蒙羊肉名揚天下,但很多人始終覺得荒涼貧瘠的外蒙羊肉美味更甚。無形中,也強化了蒙古人對於牧羊事業的追求。好吃,是歷史、宗教、文化等龐雜的源流之外,人類選擇食物最質樸、也是最直接的動因。

相關焦點

  • 蒙古慷慨捐3萬隻羊怎麼分?這才是上上之策!
    蒙古人民的深厚情誼通過這浩浩蕩蕩的3萬隻羊生動的表現出來了!蒙古是中國的近鄰,這個鄰居並不富裕,但非常慷慨。作為傳統的遊牧民族,他們賴以生存的就是牛羊,牛羊是蒙古人的財產和糧食,相當於糧食對我們漢族人的重要性。
  • 蒙古羊到川 華西醫院大廚安排了這幾種做法
    四川抗疫英雄們收到了一份來自蒙古國的冬日暖心禮物——528箱蒙古羊肉!疫情發生後,蒙古國為了支援中國抗疫,為中國抗疫英雄們捐了3萬隻蒙古羊。12月4日,這批蒙古羊終於入川啦!記者了解到,四川一共分到了528箱羊肉,每箱羊肉約30多公斤,包含了精品羊排、羊腿等。這些羊肉主要分發給四川各市州的援鄂醫療隊員以及在抗疫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
  • 騰訊公益 - 月捐計劃 - 月捐特色
    什麼是月捐計劃 是騰訊基金會牽手公益合作夥伴一起,向個人用戶推出的一種新型網絡公益方式,通過打造"開放、公開、便捷、透明"的平臺,讓合作夥伴通過月捐計劃募款,讓網友通過月捐計劃自主選擇自己支持的公益項目。
  • 如何打通市民捐衣「最後一公裡」?
    這其中既有市民本身對於承擔捐衣物流成本的不理解,也有捐衣精準度和透明度的缺失,而捐衣公益鏈上的各個環節也仍未真正打通。記者注意到,有網友知乎上提問:「為什麼菜鳥裹裹的公益寄件還要寄件人付郵費?」他不理解為何自己已經捐出了衣物,還需要承擔運費。此外,發往偏遠地區較高的運費使一些市民覺得不合算。市民小徐表示,單位裡發布過捐衣服的通知,捐贈人需要自費把衣物寄到捐贈地,可是運費非常高,與其把錢花在運費上,不如直接把這筆錢捐掉更實在。
  • 愛心捐衣箱騙局,你放進捐衣箱的衣服去哪了,真捐給貧困山區了嗎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關注並點讚小編,小編會為大家創作出更好的優質作品愛心捐衣箱騙局,你放進捐衣箱的衣服去哪了,真捐給貧困山區了嗎近年來,不少城市的小區內湧現了一些印著「慈善公益」字樣的二手衣物捐贈投放箱,人們可以把自己不穿了的舊衣服放進捐衣箱,市民捐獻的衣物將被分揀然後消毒再分發送給有需要的人士
  • 新疆是「羊的世界」,這三種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哦!
    歷史悠久的阿勒泰大尾羊、塔城地區的巴什拜羊、南疆麥蓋提縣的刀郎羊、巴爾楚克羊、巴音布魯克草原的「活化石」—黑頭羊……肉質細嫩美味,營養極其豐富,享譽海內外!新疆有3種特別珍稀罕見的野生羊,它們可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哦!
  • 新疆這7種野生動物:它們是羊嗎?
    別名黃羚、蒙古原羚、蒙古瞪羚、蒙古羚等,它實際上並非羊類。體形纖瘦,但比藏原羚和普氏原羚大,也略顯粗壯,體長為100-150釐米,肩高大約為76釐米,體重一般為20─35千克,但最大的可達60-90千克。四肢細長,前腿稍短,角質的蹄子窄而尖。善於跳躍,也善於奔跑,多棲息於半沙漠地區的草原地帶。
  • 新疆這7種野生動物:它們是羊嗎?
    別名黃羚、蒙古原羚、蒙古瞪羚、蒙古羚等,它實際上並非羊類。體形纖瘦,但比藏原羚和普氏原羚大,也略顯粗壯,體長為100-150釐米,肩高大約為76釐米,體重一般為20─35千克,但最大的可達60-90千克。四肢細長,前腿稍短,角質的蹄子窄而尖。善於跳躍,也善於奔跑,多棲息於半沙漠地區的草原地帶。2.鵝喉羚(學名:Gazella subgutturosa)。
  • 新疆是「羊的世界」,這三種羊不能捕不能吃,否則要坐牢
    歷史悠久的阿勒泰大尾羊、塔城地區的巴什拜羊、南疆麥蓋提縣的刀郎羊、巴爾楚克羊、巴音布魯克草原的「活化石」—黑頭羊……肉質細嫩美味,營養極其豐富,享譽海內外!新疆有3種特別珍稀罕見的野生羊,它們可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哦!
  • 新疆是「羊的世界」,這三種羊不能捕不能吃,否則要坐牢!
    歷史悠久的阿勒泰大尾羊、塔城地區的巴什拜羊、南疆麥蓋提縣的刀郎羊、巴爾楚克羊、巴音布魯克草原的「活化石」—黑頭羊……肉質細嫩美味,營養極其豐富,享譽海內外! 新疆有3種特別珍稀罕見的野生羊,它們可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哦!
  • 在支付寶裡捐雞蛋有什麼用?你捐了多少個雞蛋了?
    在我的支付寶裡餵著一隻小雞,每天我都要給他餵食物吃,讓它能夠下蛋,等蛋攢夠了5顆,我就會去把這5顆雞蛋給捐了。很多人也都在支付寶螞蟻森林裡餵小雞,捐雞蛋,你知道我們捐了雞蛋有什麼用嗎?捐雞蛋還能漲信用分養小雞捐雞蛋除了能夠獻愛心幫助困難群眾之外,也是一項公益行動。目前芝麻信用分評分系統已經將公益算成其中的一項,多養小雞捐雞蛋也有助提高我們信用分。大家養小雞下的蛋捐了嗎?最多的捐了多少呢?我捐了170顆愛心了,好友中有捐300多的。
  • 你捐到捐衣箱的衣服去了哪裡?真的有人穿嗎?
    如今中國城市裡很多社區都出現了寫著「愛心捐衣」的舊衣回收箱,把不再穿的衣服捐到回收箱成為很多人的第一選擇。 你們家如果有不穿的衣服怎麼處理呢? 小學生說:回收! 大爺說:該捐捐唄! 可是,很少有人追問過,放進回收箱裡的衣服,到底有沒有到受助者手裡。 在捐贈者看來,舊衣服只要放進回收箱就完成了捐贈。
  • 女性捐卵手術全過程!一生最多能捐幾次?超過此上限,創傷難治癒
    捐卵的形式1、捐卵=買賣卵子?不同於捐精的普及和方式,捐卵這條路還有著較大的阻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非正規手段的「捐卵」,這是一種打著「愛心捐贈」旗號的買賣卵子行為。近年來,很多的少女誤入歧途賣卵還網貸的事件頻發,還有17歲女孩為了還信用卡賣卵疼哭在手術臺上的事情。
  • 「給山裡娃娃捐圖書」一舉兩得
    本報訊 (記者 王昭瑋 實習記者 張維實習生李易倫)昨天,本報刊登了《不用的圖書請捐給山裡娃娃》一文後,不少讀者打來電話,對這個活動表示積極響應。  家住西安的潘女士告訴記者,看到本報刊登的消息後,她覺得這個活動非常好,既解決了城市家庭書多無處放置的問題,同時滿足了山區孩子無書可讀的困境,可謂一舉兩得。
  • 為什麼器官捐贈者和受捐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背後真相讓人寒心!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器官捐贈者和受捐者不能相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器官捐獻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兒,其實就是在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之後,或者其直系的親屬在其死亡之後,可以將遺體的部分器官捐贈給他人,有很多人或者親屬在捐贈器官的時候,很想看看自己所見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我國法律規定,捐贈器官應當遵循「雙盲」的原則,避免捐獻者和受捐人的直接接觸
  • 從我國捐出去的「舊衣服」,到非洲會變成什麼樣,看完你還捐嗎?
    像我們街道上看到的捐衣箱,這裡面捐贈的衣服是會被運往非洲的。不過你知道我國捐出去的舊衣服,運到非洲會變成什麼樣嗎?看完你還敢捐嗎?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我們捐出去的那些衣服是會直接免費發放到他們手中。但事實卻並不是像我們所想的那麼美好。據了解,這些衣服在捐出去後會先進行殺菌消毒,然後將它們放進行優劣分類。那些不了比較好的衣服會拿去重新加工,然後放到市場上去賣。
  • 四川9個月大男嬰捐肝救人 受捐者父親卻欲送養孩子
    成功接受肝移植手術後,孩子父親面臨40萬元醫療費竟想丟棄孩子  爆料  騰訊微博網友稱,四川9個月大男嬰捐出自己的肝臟移植給另一個9個月的男嬰,「大家都在感嘆正能量和大愛的力量,然而受捐方父親面對高額的後期治療費用,居然打算將親生兒子扔到火車站。」
  • 從「捐卵」到「代孕」,「捐獻者」越來越兇險
    (11月16日中國新聞網)此前,媒體對北京卵子交易黑市進行了揭露,發現「求卵」廣告盯上了北京的一些知名高校,知名高校的女生捐卵,可獲得數萬元的報酬。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一些高校女學生紛紛走上了「賣卵求財」的道路,這讓捐卵市場十分活躍。由於捐卵者需要連續注射催卵針,然後才能取出卵子,所以,這對捐獻者的身體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風險。
  • 南海洋走了 他的角膜捐了
    南海洋走了 他的角膜捐了家中長輩、醫務人員
  • 騰訊海豚智音「捐聲音」活動上線一周 累計獲捐作品破三萬
    以「讀書一分鐘,讓聲音成為愛心的載體」為主題的海豚智音公益活動「捐聲音獻愛心」,自12月1日上線便引起用戶的廣泛關注與參與,活動上線僅一周,累計獲捐作品輕鬆突破三萬份,眾多讀書愛好者在展示閱讀才華的同時,獻上了冬日最溫暖的公益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