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日|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2021-01-09 直播港澳臺

文/不吐不快的直新聞

歷史之最

今天的《香港一日》,提筆難。

香港回歸祖國已是22年有餘,今天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2019香港區議會選舉迎來了投票日。

若想理解「區議會選舉」首先要明白區議會是什麼。 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和區域組織,就各地區層面事務、區域內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及立法會提供意見,區議會本身不具備實質性行政或立法權力。區議會「政治權力」相對較弱,它的職能底色是「直接服務民眾」。 因此,區議會在獲得撥款後,將承擔及推動本區內環境、康樂文化、社區活動事務等。

香港共劃分成18個地區,每個地區均設有區議會。 在18個地區的人口分布基礎上劃分出479個議員席位,其中27名為當然議員(ex officio),是新界9個區內的鄉事委員會主席,按鄉委會所在的9個新界區議會兼任區議員。 除了這27個席位,共有452個區議會議員席位由投票直接選出。 值得注意的是,前些年一度還有「委任議員席位」的制度設計,該席位由特區行政長官直接委任,初衷是讓少數社群也能進入區議會,確保他們的聲音得到真實反映。 然而泛民卻將這個席位汙名化,視為所謂「民主的倒退」,2013年5月22日,立法會通過《201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在2016年1月組成新一屆區議會時取消所有委任議席。

從制度設計的初衷上講,區議會選舉更多地是面向社區民眾,誰更能體察民眾所需所想、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誰就更有資格當選區議會議員。 今年共有1090名候選人參與競逐上述452個席位。 今年香港的登記選民是413萬,截止本文發稿時,投票率已經接近70%,創下了歷年之最。

一個值得留意的細節是,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是47.01%,共有1,467,229人參與投票。 那次區議會選舉發生在2014年非法「佔中」事件之後,經過街頭暴力洗禮後的香港民眾展現出了積極的投票意願。 在那次選舉中,建制派取得了勝利,總共獲得了54.6%的選票,非建制派則是40.2%、中間派5.2%。 從議席分布上看,建制派獲得69.14%的議席,泛民僅獲得24.1%的議席,在非法「佔中」事件中賣力表演的激進本土派系一敗塗地。

2015年區議會選舉至今仍然具有參考價值,它標誌著香港民眾對社會秩序的重視,對街頭暴力的反感。但我們恐怕無法從2015年的經驗中直接推導出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結果,因為在過去將近6個月的「修例風波」裡,街頭暴力嚴重升級,暴力向校園回流,香港社會進一步走向撕裂。「修例風波」與非法「佔中」的暴力程度是兩個量級,其對香港政治制度造成的結構性損害在當下尚無法估量的。

2019年的投票率相比2015年又再次提升了幾個量級,在經歷了將近半年的暴力與撕裂後,香港民眾迫切希望透過手中的選票表達自身的訴求與看法。 這固然是一件好事,因為投票結果往往是「最準確的民調」,然而這當中存在太多影響選舉結果的變數。

比如,有人在作弊。

百般阻撓

泛民派系在作弊,各種意義上的作弊。

香港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今天下午表示,截至下午3點,選管會共接獲3638宗投訴,主要是關於投票安排,然後是與選舉廣告有關的投訴。 馮驊表示,阻礙他人投票屬選舉舞弊。

本屆區議會選舉全香港共設立615個一般投票站及23個專用投票站。 由於投票日僅在今天,不難想像「排長龍」的現象會在各個投票站外出現。 香港民眾期望投出手中一票表明對「止暴制亂,重回安寧」的支持,然而煽暴派卻將手伸入各個投票站,試圖通過造謠與重複排隊的方式,「勸退」一些選民,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無法久站的年長選民 —— 他們往往是香港建制派的鼎力支持者。

此外,香港警方透過加派警力,有效遏制了煽暴派對投票站的滋擾,但警方的兵力要想覆蓋全港所有投票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令警方兵力調動捉襟見肘的是,圍繞理工大學的包圍行動仍在繼續。

作繭自縛

圍繞理工大學的對峙今天已經進入第八天,校園內仍有大約30名黑衣暴徒據守不出。從接近一千人的規模到如今零零散散的不足半百,暴徒們的確是「樹倒猢猻散」了。就連那位連日來身披美國星條旗為據守暴徒們負責一日三餐的「掌勺師傅」也在一陣瘋言瘋語中放棄抵抗走出校園投降,據說因為精神的原因已經送院治療。

今天,兩位據守理工大學內的暴徒代表向媒體表示: 留守的至少30人不少在生理、心理上狀況都不佳,有些人在漫無目的地遊走,部分人情緒低落、焦慮、驚恐,更有人不願進食,甚至話都說不直了。

《直新聞》有理由懷疑,這更可能是毒品的戒斷反應,他們的毒品吸光了。

挺悲哀的,在包圍圈中的暴徒們的確經受了強大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往往來自一種「被拋棄感」、「背叛感」、「孤獨感」,這種種壓力卻也是他們咎由自取。 他們終將明白,自己不過是炮灰 —— 炮彈出膛後,燃燒不完全的火藥在炮口形成一團火焰,短暫而刺眼,隨即化作一團青煙隨風而逝。

暴徒向媒體抱怨:警方的封鎖變相剝奪了他們的投票權。《直新聞》不吐不快,警方並沒有阻止你們外出自首,恰恰是你們與日俱增的犯罪行為在作繭自縛。

對了,香港警隊「一哥」鄧炳強今天再次出現在了理工大學包圍圈外,這已經是「一哥」鄧Sir履新以來第二次出現在理工大前線,近日他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 「我們感受到了習主席對香港警隊的支持,我們會將止暴制亂放在當前最重要的位置上。」

香港警隊,士氣高昂

不吐不快

以「不吐不快」的筆名與大家一同關注香港局勢已近半年,今天的《香港一日》,提筆難,停筆更難。

一場旨在增進香港民生福祉的區議會選舉被泛民派塗抹上過多的政治色彩。 今天一位女士在投票前接受了英國BBC記者的採訪,她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我擔心自己的下一代再也無法投票。 」

這位女士的回答頗有些「代表性」,筆者對此並不驚訝。 實際上,區議會選舉自英國殖民時期的1982年開始至香港回歸後的今天並未斷絕。 而這位女士的言論更多地折射的是對香港歷史、對國家發展缺乏正確認知,翻閱諸如《蘋果日報》或是某些自媒體後,就在一種以訛傳訛的壓迫感下草草投出了手中寶貴的一票,像極了「沒有認真審題,就交出答題卡的學生。 」

這是香港社會的真相之一,也是令人不得不深刻反思的現狀。

香港固然是病了,是「一國」與「兩制」的辯證關係、是教育與司法制度的沉痾未治、是經濟遲滯與視野局限的惡性循環、是民生問題更是民心的問題,但諸多問題最終卻以政治紛爭的形式暴發。 若奢望透過一次「推倒重來」式的選舉就能讓問題得以解決無疑是幼稚與反智的,更何況在「止暴制亂」尚未真正達成的今天,又有多少選票帶著淋漓鮮血與深不見底的罪惡?

缺乏自淨能力、失去法治保駕護航的民主制度終歸不會是人民當家作主。

但我們也不必灰心,正如沒有包治百病的良藥,更不會有面面俱到的制度設計。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該放棄希望,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東方之珠難免蒙塵,重新擦亮它便是了。說放棄、說放任那都是氣話,越是疼愛,越是難以理智。 但無論今日之香港發生什麼,都無法改變香港是中國之香港這一事實,我們理應保持定力與耐心。

前不久一位從事港澳法學研究的學者說: 「一國兩制」的建設與完善是一場艱苦卓絕的道路。 筆者也想問問在座的列位: 如果說這註定是一場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大家有勇氣與毅力走到最後嗎?

太過遼闊的話點到即止,我們最該做好的是自己分內之事,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是最好的「對照組」。

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相關焦點

  • 太陽照常升起!陳奕迅線上演唱會陪伴日出與日落
    日出日落便是一天,太陽總會照常升起。7月11日,陳奕迅在香港舉辦《Live is so much better with Music Eason Chan Charity Concert》慈善音樂會,日出、日落兩個時段的演出以線上形式播出。
  • 邊城滿洲裡 太陽照常升起
    王化勇 攝(抗擊新冠肺炎)通訊:邊城滿洲裡 太陽照常升起中新網滿洲裡11月26日電 題:邊城滿洲裡太陽照常升起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26日一早,凜冽的寒風中,太陽照常在中國邊城滿洲裡升起。頗具「異域風情」的滿洲裡,街頭銀裝素裹,昂首矗立的建築群,似乎在告訴外界,「這座英雄城市,正在加油,正在努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太陽照常升起」:不論悲喜,人間值得
    ︱食人間煙火,寫紅塵故事 ︱「一代人來, 一代人走, 大地永存,太陽升起, 太陽落下, 太陽照常升起。」《舊約· 傳道書》這是一部整片充滿告喻、比喻、暗喻、隱喻、教喻、勉喻和勸喻的電影,可以放在任何時代背景來演繹。1迷好多人說這部電影是爛片,大概就是因為姜文固執地不再好好講故事。
  • Eason:與你常在黃金時代,太陽照常升起
    與你常在黃金時代,太陽照常升起,好似天使的禮物,永遠有相信你的,See u later!很喜歡這次的歌單!!慶幸你有很多老少鹹宜耳熟能詳的歌曲 ,又為很多好聽不火的歌感到惋惜。《太陽照常升起》對應遠處的日出,一切又那麼美好。Eason笑起來,讓我覺得一起都會很簡單。在曦光裡的維港開live show,等待日出,這個男人也太浪漫了吧!
  • 太陽照常升起(雜亂記一篇)(非影評)
    來源於我看《太陽照常升起》看出了頭皮發麻的感覺,又不同於面對恐怖片的恐懼。一般來說恐懼來源於未知,但是看這部片子的恐懼來源於我的無所適從!
  • 經典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觀後感姜文大叔說他《太陽照常升起》不是方便麵,國人不好消化。我承認,我的消化系統一直不大好,可是吧,通心麵、烏東面、冷麵什麼的還真都沒事,倒是油炸的方便麵吃了容易消化不良,只是不知道這又是什麼面,不是方便麵還這麼難消化的,我還是頭次遇到。
  • 觀影會No.38丨《太陽照常升起》- 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姜文自己說過:「《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天送給我的禮物,《讓子彈飛》是我給觀眾的禮物!」但是很多人也知道,《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眾多電影中最難懂的,甚至也可以說是國內電影最難懂的一部了。不管觀眾看懂沒看懂電影內在主題,不管這部電影有多麼晦澀,這些都並不影響大家對《太陽照常升起》的痴迷程度。
  • 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沒有永恆的節日和狂歡,只有永恆的困境
    看完了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我倏然湧上心頭的是這個想法。哪個年輕人沒在沉溺於感傷情懷時享受過酒精的刺激呢?記得還在讀大學時,有次和幾個朋友一起去KTV唱歌——似乎也不是為了唱歌,只是喜歡在那個昏暗沉醉的空間內喝酒聊天;似乎也沒有太多值得感傷的情愫,只是有些矯情地圍在一起強說愁。
  • 淺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藝術評介,都進來學習一下吧!
    《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是中國新世紀電影史上具有裡程碑的一部,屬於探索之作。如果用傳統的眼光和視野去欣賞和觀看這部電影,那麼無疑找不到進入其中的通道。有人認為:「《太陽》在電影本體上的創新意識,這是21世紀中國電影人尋找新的電影表述方式的一縷『陽光』。
  • 走近世界文豪之《太陽照常升起》賞析
    《太陽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的成名作。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巴恩斯在大戰中受傷,不能與所愛的勃萊特在一起正常的生活,而他所愛的勃萊特天性風流、熱愛生活、嚮往自由和享受。她們很早就認識,巴恩斯對勃萊特更是愛之入骨,但現實卻無法讓他們在一起生活。
  • 《太陽照常升起》 姜文讓美女穿上美麗的衣服
    姜文讓美女穿上美麗的衣服    《太陽照常升起》果然是一部姜文口中很HIGH的電影。不過,這種HIGH必須看到最後才能體會到。和《色|戒》不同,《太陽》不在故事的推進上跌宕人心,但電影中的每個細節都會博得一部分人的喝彩。有外國記者稱這是一部奇異的電影,說儘管他們不甚理解那個時代的中國,但依然覺得《太陽》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威尼斯當地時間昨天晚間,姜文帶著主演周韻、陳衝、孔維、房祖名踏上了本屆威尼斯電影節的紅毯。姜文自信至美的畫面和音樂不會搶走故事的風頭,「就像我看到一個美女,也不會吝嗇得不肯讓她穿美麗的衣服。」
  • 漢子姜文:太陽照著夢境升起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三、向死而生的夢境高一時候,我沒有看懂《太陽照常升起》,反而更喜歡《有話好好說》《尋槍》等姜文作為演員的片子。可是幾年後重新看《太陽照常升起》,卻越來越喜歡,常常對它拉片分析。精神分析是理解這部電影的不二法門,它就像是一代人的集體無意識。
  • 《太陽照常升起》:姜文最難懂的電影,原來有這麼多隱喻
    昨日武漢風雪交加,今天竟晴空萬裡,一如我剛看完的姜文的這部影片名《太陽照常升起》。此片被公認為姜文最難懂的作品。我曾經好幾次點開過這部片子,但很久都看不進去,只得放棄。
  • 太陽照常升起 「中國第一高樓」迎新年第一縷曙光
    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1月1日電(鄭瑩瑩)清晨6時50分許,「鹹蛋黃」一樣的太陽緩緩從申城地平線上爬上來。在總高度632米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上,一眾人發出雀躍聲。2021年元旦清晨,人們登上「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在118層觀光廳共同迎接新年的第一縷陽光,開啟下一年的新徵程。
  • 讓人心動的小情話-只要我們在一起 就算太陽落下去了 明天也會升起來
    只要我們在一起 就算太陽落下去了 明天也會升起來 走的最急的是最美的景色,傷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
  • 太陽照常升起
  • 美文欣賞:太陽從西邊升起
    太陽從西邊升起?——沒有「暈頭」卻已「轉向」西邊的太陽漸漸升起它顛覆了我的記憶努力地 強制地想調整想恢復如初但是 可但是 但可是感覺不可逆揮之難消去看著斜斜射進客廳裡的晨光,心裡忽的疑惑起來,怎麼回事?現在不可能是傍晚啊?可太陽怎麼要落山了呢?難道嘉興的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嗎?
  • 廣州,太陽照常升起
  • 「太陽從西邊升起」這俗語,卻是真實存在的現象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太陽從西邊升起「這句話,表示了對某種事的發生是不可能存在的,也表示了一種出乎意料、反常。因為地球的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所以在地球上,我們看見的太陽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的。
  • 太陽從西邊升起
    也才有本書作者的細膩,無論是小花的搖曳,和花開的聲音(《草堂清趣.花牽牛來》),或是掌上陽光(「車悄無聲息地前行,我舉著右手,一動不動,透過指間縫隙,太陽開始跳躍,開始顫動,那長長短短的須芒正透過我的指縫,在我的肩膀下衣襟上繡下了一道金燦燦的斑斕--黃昏最完美的溫暖」--《指縫間的太陽》),甚至是指間微風(「能體會到風在指間穿梭而過時,那一瞬的感覺是那麼真實,短暫卻持續著一份激情,只要車不停,風便不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