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一個有趣的靈魂

2020-12-05 小王和小波

提到王小波,你能想到什麼。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他那篇文章,《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還有他和李銀河之間那些有意思又浪漫的語錄。無論是這篇文章的名字,還是他各種表白的話,都讓我覺得他就是一個有趣的靈魂,也像他文章中寫的那樣,就是特立獨行。

王小波生於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因心臟病過世,年僅45歲。王小波的家庭是北京一個革命知識分子家庭,但是因為父親被定為「階級異己分子」,家庭的情況也發生突變。王小波上初一時,文革開始了。1968年,王小波去雲南兵團勞動。這些時代背景和經歷都在他的書中有體現,比如《似水流年》《黃金時代》。1973年,王小波回了北京,在一個廠裡做工人,但同時他也沒有忘記寫作。1977年,王小波寫出了《綠毛水怪》,找到《光明日報》想要發表,恰巧在《光明日報》做編輯的李銀河讀到這篇手稿,她對王小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兩人見第一面時,李銀河因為王小波的長相瞬間喪失了興趣,但是之後王小波直接的情感表達還有各種情書讓李銀河慢慢接受了王小波的長相。

1978年,王小波參加了高考。僅上過中學的王小波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大二的時候,他和李銀河秘密結了婚。因為大學裡規定學生不能結婚。也是在這一年,王小波終於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地久天長》。大學畢業後,王小波開始在人民大學任教,也開始寫成名作《黃金時代》。李銀河之後去了美國學習,王小波也在不久之後跟著她到了匹茲堡大學讀研究生。但是因為王小波的英文實在太差,他只能先從學習英語開始。而李銀河也讓王小波安心在家看書寫作,不要擔心其他的事情。也是在這段時間,王小波不僅看了許多歐美的名著,還在圖書館的禁書區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是在美國的期間,王小波開始寫以唐傳奇為藍本的仿古小說,並且修改《黃金時代》。同時,他和李銀河開車遊歷了美國和西歐。

回國後,李銀河在北大做博士後,王小波在北大當講師。第二年,王小波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集《唐人秘傳故事》,其中包括了《紅拂夜奔》《夜行記》等小說。但是他並不喜歡在北大的生活,也許是因為妻子太優秀讓他壓力很大,之後他離開北大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國人民大學任教,《黃金時代》也在臺灣出版了,並且獲得《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但是因為《黃金時代》的尺度太大,被很多人看做是小黃書。1992年,王小波和李銀河合著的《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在香港出版,這一年的12月,王小波開始創作同性戀題材電影《東宮·西宮》的劇本,這也是他的唯一一部劇本。這個劇本在1997年,也就是王小波去世後,獲得了阿根廷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編劇獎。

1996年,李銀河出發去劍橋大學訪問,在機場與王小波分別,這一次,就是他們見的最後一面。王小波是屬於那種生前寂寞,死後爆紅的作家。《黃金時代》一直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因為內容太粗俗,費勁千辛萬苦出版後,也賣不出去。充滿想像力的經典《紅拂夜奔》也不能出版,同樣因為內容低俗,思想不正確。但是這就是王小波,他就是特立獨行的。他在小說裡,用「性」與「愛」去反抗時代的束縛,他主張性別以及不同性取向的平權,他這種超前的思想在現在看來也是很難得的。而現在的李銀河也依舊活躍在主張平權的路上。

王小波的思想與當時的時代背景也有關係。當時的一切都是「被安排」的,也因此有很多人開始不喜歡這種一成不變、所有都是已知的生活。當時的人們需要思想上的解放,他們需要去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就像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裡王小波寫的那隻豬,這隻豬,敢於無視生活的設置,它不甘於做一隻被人宰殺的豬。它甚至學會了汽笛的聲音,最後和人類打了起來,最終獲得了自由。

王小波習慣用一種荒謬的方式去反映社會,他總是用幽默來化解生活的苦痛,這也是他與其他作家不同的地方。他在《似水流年》中寫道,「似水流年是一個人所有的一切,只有這個東西才真正歸你所有,其餘一切,都是片刻的歡娛和不幸,轉眼間已跑到那似水流年裡去了。我所認識的人,都不珍惜自己的似水流年。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有這麼一件東西,所以一個個像丟了魂一樣。」王小波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獨特的一生,活成了一個有趣的靈魂。

相關焦點

  • 生前默默無聞,去世卻因為有趣的靈魂火了,王小波的成功很心酸
    王小波是一個勇敢的人,勇敢到敢跟時代對抗。在王小波生活的年代,每一人敢有突出的個性,但是他很勇敢,做了第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在當時大家都還不知道自由戀愛是什麼,王小波就已經敢直白的講」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年少不懂王小波,讀懂已然到中年
    提到王小波這個人,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作為一個死後成名的作家,他散發的餘熱超乎想像。我是從《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開始知道王小波的,第一次讀的時候差點笑岔了氣。這篇小說為什麼這麼好笑呢?可能是因為書裡的主角,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隻豬吧。
  • 從《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來看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講述的是王小波在當知青時上山下鄉遇到的一直特立獨行的豬的奇遇,作者以豬喻人,諷刺了當時社會。王小波(1952-1997),中國當代學者、作家。但在知青們的眼裡,這頭豬活的瀟灑,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來,知青們應該是羨慕它那種特立獨行的派頭吧。「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設置這個詞在文中多次提出,什麼事都要設置,總要有人打破設置,但打破設置的不是人而是豬。
  • 王小波《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人生可以像豬一樣,特殊且獨立
    1952年,王小波出生在北京,小波生前並不是很有名,死後才慢慢出名,正如朋友圈裡流行的那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用著這句話來評價小波再合適不過,有趣到就連懷念他,嘴角都會不自覺地浮起一絲笑意。
  • 伴讀《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閱讀一個豐富的王小波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主要收錄的是王小波一些文化雜文、隨筆和書評、序、跋語。說一說對這本書的讀後感。書裡的文字密密麻麻,排版也很緊湊,就知道他很有話說。題材也很嚴謹,都是同一類的雜文。比如本書的同名文章《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就是這樣一篇雜文名篇。因為通篇講故事的成分多,故事的主角——"豬"又是如此家喻戶曉,所以很好理解,也得到了讀者的廣泛讚譽和普遍傳播。甚至連本書的標題也選用了這篇標題。人不能脫離時代生活。魯迅是這樣,王小波也是這樣。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被「設置」的人生,竟然連豬都不如
    作為一個尋常人,我的看法也許不值得別人重視,但對自己卻很重要。這說明我有自己的好惡、愛憎等等。假如沒有這些,做人也沒什麼味道。"以上摘自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雜文集的序言部分。我不敢說這話適用於所有人,但於我而言,一定是受益匪淺。
  • 王小波真的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嗎?
    [摘要]在一個荒謬的時代裡,王小波用邏輯來揭示荒謬。而邏輯是人類最基本的思維能力,如果不能說邏輯是特立獨行 ,那麼也就不能說王小波特立獨行。王小波的書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文學的異數,可王小波的意義不在於特立獨行,而在於人性的正常。邏輯讓王小波成為異數?邏輯學家之子王小波的 《黃金時代》有著一個特別的開頭:陳清揚找王二證明她不是破鞋時,王二完全可以從邏輯上證明她不是破鞋,「如果陳清揚是破鞋,即陳清揚偷漢,則起碼有一個某人 為其所偷。如今不能指出某人,所以陳清揚偷漢不能成立。」
  • 讀書|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一直被周圍的人提起,讀書求學時從圖書館拿起翻了一下,當時看到其中的「文革」、「下鄉」之類的描述不太感冒,感覺又是在聽老人家講述說那個大環境下的人和事,匆匆翻了翻就算讀完了,整個印象也就是有一隻特別的豬,但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隻「豬」,有點映射、象徵性質。
  • 我們懷念王小波,是因為:不想做沉默的大多數,想做特立獨行的豬
    我想是因為很多人不想做沉默的大多數,想做特立獨行的豬。《沉默的大多數》和《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王小波的兩本散文集,更是集他思想的大成之作。王小波受羅素、福柯的影響很深,對時代和社會充滿了獨立而深刻的思考。明明很沉重的內容,他卻喜歡用幽默、搞笑的方式來表現。他的書中有著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讓我們意識到自由原來如此重要。
  • 王小波:情場赤子、文學浪兒,在這枯燥世間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是誰?一個以「醜」聞名的作家,上帝忘記給他「好看的皮囊」,卻給了他一個有趣的靈魂。王小波|一個在世俗裡打滾兒的人但凡你認真讀完過一部他的作品,你就會情不自禁地愛上這個「言語粗鄙」但書上每句話又都值得屢次品味的奇怪男人。
  • 王小波到底有多有趣? -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林少華將他稱作「真正敢講真話的人」,馮唐說他是「一個奇蹟」「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他的情詩被當成靈魂愛情的範本流傳,他的妻子稱他是「世間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書。」他的作品讓諸多作家驚嘆「原來文章還能這麼寫」,葉兆言稱他的文字「純得不能再純」,劉瑜說他的書籍「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句句寫豬,卻感覺字字都在說人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豬」這種動物,很少有文藝作品以它為主要表現對象,除了小時候常看的《西遊記》,但這個「豬」是成精的「豬」,然而,特立獨行的王小波也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豬的雜文,那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標題的意思絕對不是說王小波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啊!雖然王小波也很特立獨行啦,但我沒有罵王小波的意思,王小波是情感真摯坦白的人,非常厲害。今天剛剛看完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久久不能平靜,想把這篇文章簡述一下,記錄下來。
  • 懷念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高曉松曾說,王小波在他心目中是所有白話文寫作的作家中排第一的,無人可以與他比肩。王蒙曾說「王小波這個人真是太明白了……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量,讓很多的作家同行包括我自己深感不足……那些連他散文都沒有讀過的人真是錯過了。」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句句寫豬,字字寫人
    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豬」這種動物,很少有文藝作品以它為主要表現對象,當然《西遊記》中對其有大量描寫,但這個「豬」是成精的「豬」。然而大家熟悉的王小波同志卻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豬的雜文,那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誰是王小波?誰是豬?誰特立獨行?
    作者:清風自有明月照一、誰是王小波?王小波,北京人,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青銅時代》、《白銀時代》、《紅拂夜奔》、《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等。1997年,因病去世,他的文字卻經久不衰,王小波成為世人口中經常能夠談論到的作家。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以豬喻人,捧腹大笑之外有何餘味?
    一、《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好笑還有餘味。《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王小波先生一篇著名的雜文。這篇文章,一如王小波的風格,有著「黑色幽默」元素,使得我們讀起來感到很輕快,有的文字甚至令我們捧腹大笑。二、特立獨行的是豬,而不是人。這篇文章具有象徵意義,作者雖然儘可能寫得真實,比如寫了時間:插隊的時候,寫了事件:餵豬,還寫了背景:有的豬是種豬有的豬是肉豬。可是,我們讀了之後,可以很確定,這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從15部作品來解讀這個有趣的靈魂(上)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本書為王小波雜文代表作,王小波終其一生思考著並快樂著,他以獨有的調侃的筆調完成了對自由與理性的反思與書寫書中對女權主義、科學與迷信、同性戀、小說創作、知識分子等話題進行剖解,展現了一座智性的迷宮,讓讀者從他那裡學會如何獨立而自由地思考,真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應有的尊嚴與自由。這種觀點在上世界九十年代點爆了一代人的青春,放在當下,依然具有鮮活的感染力。
  • 王小波《黃金時代》:風月之下,是用靈魂擁抱生活的本真
    如果沒有先在網上看過關於王小波鋪天蓋地的介紹和解讀,初識他的人,很難不想起那幾個字來:醜人多作怪。王小波是長得是真醜:蒜頭鼻,厚嘴唇,齙牙,頭髮也總是有些凌亂地呲著。我總有一種錯覺,他就是一個站在胡同口挖鼻孔的男人。再看他最有名的書:《沉默的大多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有些不羈,有些荒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噱頭滿滿的「標題黨」。
  • 十分鐘認識現代魯迅—王小波和他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在最近的一期《矮大緊指北》節目中,「男神」經說出了自己非常仰慕且大膽的嚴肅派中國近代文人——王小波。所以這裡我們不談矮大緊,談談他喜歡的這位王小波,以及他比較有趣的這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尋尋覓覓,本人也就順著這道兒找著他名字比較有趣的一本刊物《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然後一氣呵成一周內讀完了這部碎碎念「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