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句句寫豬,卻感覺字字都在說人

2020-12-02 真子看世界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豬」這種動物,很少有文藝作品以它為主要表現對象,除了小時候常看的《西遊記》,但這個「豬」是成精的「豬」,然而,特立獨行的王小波也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豬的雜文,那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在開篇寫道:插隊的時候,我餵過豬、也放過牛,假如沒有人來管,這兩種動物也完全知道該怎樣生活。

它們會自由自在地閒逛,飢則食渴則飲,春天來臨時還要談談愛情;這樣一來,它們的生活層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陳。

人來了以後,給它們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頭牛和每一頭豬的生活都有了主題,就它們中的大多數而言,這種生活主題是很悲慘的。

人們為了養好它們,給了他們特定的安排,以豬為例,肉豬除了吃就是睡,最後就是等死,種豬和母豬除了吃和睡以外還有別的事要幹,種豬的任務是交配,母豬的任務是生小豬。

雖然這種安排讓豬們痛苦不已,但是,它們還是接受了這種安排,畢竟「豬總歸是豬啊!」

萬事也有例外,在眾多豬中有一隻又黑又瘦的豬,按人們給它的名分,它是肉豬,但是卻沒有被閹掉,因為它像山羊一樣敏捷,一下就能翻越1米高的豬欄,也能跳上屋頂,像貓一樣敏銳,人們還沒有走到離它三米的時候它就跑了,就算你是將刀背在後面的,也能被它嗅出。

所有餵過豬的知青都把它當寵兒來對待,我更是稱他為豬兄,並總是用細米糠熬的粥餵它,等它吃夠了以後,才把糠兌到野草裡餵別的豬。

其他豬看了嫉妒,一起嚷起來,這時候整個豬場一片叫聲,但它都不在乎。

吃飽了以後,它就跳上房頂去曬太陽,或者跑到其他村寨裡找母豬,這裡的母豬都被關在圈裡,被過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髒又臭,它對它們不感興趣,村寨裡的母豬好看一些。

所有餵過豬的知青都喜歡它,喜歡它特立獨行,活得瀟灑,但當地的老鄉們就不怎麼喜歡它,認為這豬不正經,而領導則痛恨它,認為豬兄太不服管教了。

豬兄還會模仿各種聲音,汽車響、拖拉機響都學得很像,但就算學不會人說話,後來,豬兄學會了汽笛叫,這可差點給他帶來殺身之禍,鄉裡糖廠中午工人換班是以汽笛聲為號,生產隊下地幹活時,聽見這個汽笛響就收工回來。

豬兄每天比糖廠早一個半小時便跳到房上學汽笛,地裡的人聽見它叫就回來,領導對此很生氣,這其實不能全怪豬兄,它叫起來和汽笛還有些區別,但老鄉們卻硬說聽不出來,領導上因此開了一個會,把它定成了破壞春耕的壞分子,要對它採取手段。

對此,作者並不擔心豬兄,因為之前一百多人都沒有制服得了豬兄,但他沒有想到這次領導是動真格了,指導員帶了二十幾個人,手拿五四式手槍;副指導員帶了十幾人,分兩路在豬場外的空地上兜捕它。

知青們很喜歡豬兄,但是,他們不至於因為它去對抗領導,只能在一旁默默看著,最後領導還是沒有制服這隻豬,它衝進了山裡,跑得非常瀟灑。

後來在甘蔗地裡還見過它一次,它長出了獠牙,已不容作者走近了,這種冷淡使作者痛心,但也贊成它對心懷叵測的人保持距離。

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人也好,動物也罷,都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作者句句寫豬,看的人卻感覺字字在寫自己。

大家何嘗不是文章中那些普通的「豬」,那隻特立獨行的豬應該是王小波想活成的模樣,就像他在《黃金時代》裡說的那樣,「那一天我21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這樣美好的奢望和豬的願望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自然而美好的。

沒事抱怨幾下,然後被生活束縛得更緊,然後安慰自己說:大多數人選擇的生活才值得選擇,這就是我的狀態,感覺活得不如那頭豬啊!

但是,那頭豬的生活真的好嗎?被安排的一定很悲慘嗎?不一定!

這本《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王小波的一部代表作,許多朋友並沒讀過這本,很多人可能聽過但沒有讀過,怕自己看不懂,但是,當你真的翻開這本書,你就一定會捨不得放下,一口氣把這隻奇特的豬讀完!甚至,把這隻豬當成偶像!

雖然離王小波去世已有30年,但他文字的魅力,卻愈久彌新,王小波用他那犀利、黑色幽默般的文字,肆意張揚的有趣靈魂,帶著我們看盡時代和人性的風雲幻變。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好書:

相關焦點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句句寫豬,字字寫人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豬」這種動物,很少有文藝作品以它為主要表現對象,當然《西遊記》中對其有大量描寫,但這個「豬」是成精的「豬」。然而大家熟悉的王小波同志卻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豬的雜文,那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在開篇寫道:插隊的時候,我餵過豬、也放過牛。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年少不懂王小波,讀懂已然到中年
    提到王小波這個人,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作為一個死後成名的作家,他散發的餘熱超乎想像。我是從《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開始知道王小波的,第一次讀的時候差點笑岔了氣。這篇小說為什麼這麼好笑呢?可能是因為書裡的主角,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隻豬吧。
  • 讀書|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一直被周圍的人提起,讀書求學時從圖書館拿起翻了一下,當時看到其中的「文革」、「下鄉」之類的描述不太感冒,感覺又是在聽老人家講述說那個大環境下的人和事,匆匆翻了翻就算讀完了,整個印象也就是有一隻特別的豬,但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隻「豬」,有點映射、象徵性質。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標題的意思絕對不是說王小波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啊!雖然王小波也很特立獨行啦,但我沒有罵王小波的意思,王小波是情感真摯坦白的人,非常厲害。今天剛剛看完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久久不能平靜,想把這篇文章簡述一下,記錄下來。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以豬喻人,捧腹大笑之外有何餘味?
    一、《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好笑還有餘味。《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王小波先生一篇著名的雜文。這篇文章,一如王小波的風格,有著「黑色幽默」元素,使得我們讀起來感到很輕快,有的文字甚至令我們捧腹大笑。因為故事裡的事情太荒誕,比如,一頭不是種豬的豬竟然活了四五歲,而且是在那個物資比較貧乏的時代;再如,這頭豬居然能夠跳高、上房頂,還能夠學各種聲音。因此,豬只是象徵那些特立獨行追求自由的人。王小波表面上是寫豬,讚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內在是在寫人,讚揚那些人格獨立追求自由的人。可是為何不直接寫人?
  • 王小波真的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嗎?
    想要證明自己沒有打瞎了隊長家母狗的左眼,王二隻有三個邏輯途徑:「1、隊長家不存在一隻母狗;2、該母狗天生沒有左眼;3、我是無手之人,不能持槍射擊。」而在有傳聞說王二和陳清揚搞破鞋時,要證明他們的無辜,也只能從兩點著手:「1、陳清揚是處女; 2、我是天閹之人,沒有性交能力。」然而,在那個非理性的年代,這些看起來毫無破綻的邏輯推論,一條都不成立。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誰是王小波?誰是豬?誰特立獨行?
    作者:清風自有明月照一、誰是王小波?王小波,北京人,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青銅時代》、《白銀時代》、《紅拂夜奔》、《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等。1997年,因病去世,他的文字卻經久不衰,王小波成為世人口中經常能夠談論到的作家。
  • 王小波為什麼懷念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大多數豬們的生活與一輩子都是被規定好的,吃飯,長膘,交配,生崽,但其中有一隻豬,很有個性,極不老實,不但四處亂逛,不守規矩,還會模仿汽笛聲。 後來,領導組織群眾對它進行捕殺,它卻逃脫了,成了一頭野豬。 這是作家王小波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文章中寫的一個故事。 很多讀者對這一隻豬津津樂道,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大多數人的生活軌跡,就像文中那些普通的豬。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45歲時離世,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受人「追捧」
    實際上,王小波確實也飽受爭議,當代的文壇,誰都想將他劃分進某一個新潮的學派裡;可誰都不能,或者說,不敢完完全全地給王小波一句確切的蓋棺定論,正如他自己所描述一般,他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懷念那隻特立獨行的豬,而我們則懷念他王小波: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被「設置」的人生,竟然連豬都不如
    以上摘自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雜文集的序言部分。我不敢說這話適用於所有人,但於我而言,一定是受益匪淺。在當下,單"王小波"三字,都是一件時髦談資。他畢竟如此有名。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1997年的春天,45歲的自由作家王小波在北京家中因突發心臟病而英年早逝。《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王小波去世前一年的散文作品,最初發表於1996年第11期《三聯生活周刊》雜誌上,後來被收入王小波同名雜文選集中。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教豬做人,還是教人做豬?
    很遺憾的是,1997年王小波因心臟病在北京逝世。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寫作特色:他可以將自己設立在多個事物之間,視角可以進行隨心所欲的切換,其中有一篇散文是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開篇寫到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在飼養他的時候,尊稱他為「豬兄」。
  • 王小波《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人生可以像豬一樣,特殊且獨立
    這隻豬不同於其他的肉豬,很個性,所有餵過豬的知青都喜歡它,喜歡它特立獨行的派頭兒,還說它活得瀟灑。但老鄉們就不這麼浪漫,他們說,這豬不正經。領導則痛恨它。作者在文章開頭就把主題用樸實的語言流露出來,「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
  • 懷念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高曉松曾說,王小波在他心目中是所有白話文寫作的作家中排第一的,無人可以與他比肩。王蒙曾說「王小波這個人真是太明白了……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量,讓很多的作家同行包括我自己深感不足……那些連他散文都沒有讀過的人真是錯過了。」
  • 從《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來看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講述的是王小波在當知青時上山下鄉遇到的一直特立獨行的豬的奇遇,作者以豬喻人,諷刺了當時社會。王小波(1952-1997),中國當代學者、作家。,與我們平常所見到的豬有所不同,我們平時在電視看到的豬都是白白胖胖,行動遲緩,非常懶惰的一種動物,但在王小波這裡,它卻大變樣。
  • 王小波先生,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先生的名字如今是被我們熟知的,有一大批的文學青年瘋狂迷戀於他,甚至以「王小波門下走狗」自稱。他與李銀河愛情見證的《愛你就像愛生命》、他的小說《黃金時代》,這是被我口口稱道的作品。然而王小波在文學史上是沒有自己名字的,自始至終他都是主流文學之外的一個人物。可是王小波幾乎又成為了一種現象、一種文化熱,可見其藝術影響力完全達到了文學家的地位。有這麼多人瘋狂迷戀於王小波,為何他卻不能擁有自己的姓名?首先要說的是,王小波先生的火熱其實完全是他身後的事情。
  • 每周一卷|《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豬總是豬啊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全書以王小波文革時期下鄉插隊時的一個故事為敘述主體,故事主角「豬」是中國散文中非常罕見的表現對象,這個對象的選擇其實也說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種特立獨行的因素。作品賞析再看了一遍《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理解最深的是文章最後一段話「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 摘抄與思考-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人的安排使豬痛苦不堪。但他們還是接受了: 豬總是豬啊。 * 人和豬是不同的。作者幽默,把豬的接受看做是自身的固有特點。除了這隻豬,我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於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 點題,這裡說的就是那隻特立獨行的豬。豬和人是不同的,而有的人,還需要向這隻豬學習。
  • 《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黑色幽默和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正如作者所說,有文史修養的人生活在從過去到現代一個漫長的時間段裡;有科學知識的人可以預見未來。但假如你什麼都不學習,那就只能生活在現時現世的小圈子裡,狹窄得很。   1996年,義大利獨立紀錄片製作人安德烈來到中國,想拍攝一部表現中國先鋒藝術的紀錄片,他選擇了崔健和王小波。當問道王小波寫的書時,王小波回答道:那些書大多在書攤上賣,還不能進入主流圖書市場。
  • 你見過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嗎?
    王小波,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寫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為什麼王小波將自己的這本書籍命名為《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呢?這隻豬其實是作者自己理想的化身,但為什麼是只豬呢?豬的命運是被人設置好的,公豬閹掉,長肉,傻吃,悶睡,等死;母豬下仔。但是豬也會不甘心於這樣的設置,所以種豬不與母豬交配,母豬會吃掉小宰。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做人有味道比什麼都重要
    文|大翎作為一個尋常人,我的看法也許不值得別人重視,但對自己卻很重要。這說明我有自己的好惡、愛憎等等。假如沒有這些,做人也沒什麼味道。以上摘自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雜文集的序言部分。大神的文章看著並不華麗,也沒有擺出學術權威的調調,而是用一些平常而有趣的事情引入TA想要說的「道理」。收錄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雜文集裡的同名文章好像也在說著意味深長的「道理」。小波一直說著一隻豬的故事,但好像說的又不是一隻豬,到底是不是豬,朋友們可以自行體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