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嗎?

2020-11-23 營銷大巫

第一次知道王小波是看了他寫的黃金時代,被他的才華所折服,後來看了他寫給李銀河的情書後才知道此人不簡單。1952年出生的王小波,從小學習就好,在78年高考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明,六年後赴美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求學,2年後獲得碩士學位。在美留學期間,遊歷了美國各地,並利用1986年暑假遊歷了西歐諸國。回國後先後於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執教,後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

王小波,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寫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為什麼王小波將自己的這本書籍命名為《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呢?這隻豬其實是作者自己理想的化身,但為什麼是只豬呢?豬的命運是被人設置好的,公豬閹掉,長肉,傻吃,悶睡,等死;母豬下仔。但是豬也會不甘心於這樣的設置,所以種豬不與母豬交配,母豬會吃掉小宰。其實從這個角度說,這些豬就反映了社會中被設置好的人們的生存狀態及心理,想反抗又無力反抗,無奈下某種程度的絕望。這反映了王小波寫作的態度的某一方面,即對人民大眾的關懷。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雖沒有像小說般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沒有像行業類的專業性學術知識,但簡單的文化雜文與心情語錄,還是一如既往的王小波特色,細嚼慢咽,則是閱讀該類書籍的正確方式。書中作者對於自己當下生活的思索與洞察,則是當代的我們所需的精神導引。在這快速以及碎片化的時代,我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忘了停下腳步,去認真思考,去認真觀察。條條框框限制了我們想像,中規中矩使我們聲音變小。《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整體所表現的張力,則是王小波他認真享受著時代以及生活給予他的一切,他不受思想束縛,樂於思索,自由自在地勇於表達他對這個社會的看法,這個時代的發展。文人的世界,總是不羈的。

王小波,這個特立獨行的文人,有人欣賞他雜文的譏誚反諷,有人享受他小說的天馬行空,有人讚揚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獨行。他的那本《沉默地大多數》,在扉頁上寫道: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裡就很高興。這段經典語句,估計也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所呈現的思想。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經典語錄:

「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倘若生活中存在著完全不能理解的事,那很可能是因為有我們所不知道的事實,而不知道的原因卻是我們並不真正想知道。」

「作為一個尋常人,我的看法也許不值得別人重視,但對自己卻很重要。這說明我有自己的好惡、愛憎等等。家好沒有這些,做人也沒什麼味道。」

「千萬丈的大廈總要有塊基石,最初的愛好無可替代。」

「人活在世上,不必什麼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夠了。」

喜歡他對李銀河的浪漫,也仰慕他的特立獨行,如果此刻你想更多的了解他,不妨底下留言郵箱,我會一一發送給你電子檔。也歡迎分享,轉載請標明原創。

相關焦點

  • 王小波真的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嗎?
    而邏輯是人類最基本的思維能力,如果不能說邏輯是特立獨行 ,那麼也就不能說王小波特立獨行。只要你願意,你可以隨時在網上找到各種言論各種辯論。從早年的韓白論戰到曠日持久的轉基因論爭,從明星粉絲罵戰到各種地域之爭,喧囂的口水仗狂歡永遠重複著相同的謬誤,只有立場和道德,沒有事實和邏輯。你說愛國,你就是五毛;你是性學家,你可能就會慘遭大媽潑糞。王小波說:「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並相信這一點會遭到全球知識分子的質疑。不理智和形形色色的荒謬長期存在於生活中。
  • 每周一卷|《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豬總是豬啊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全書以王小波文革時期下鄉插隊時的一個故事為敘述主體,故事主角「豬」是中國散文中非常罕見的表現對象,這個對象的選擇其實也說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種特立獨行的因素。所有餵過豬的知青都把它當寵兒來對待,它也是我的寵兒——因為它只對知青好,容許他們走到三米之內,要是別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該劁掉。不過你去試試看,哪怕你把劁豬刀藏在身後,它也能嗅出來,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來。我總是用細米糠熬的粥餵它,等它吃夠了以後,才把糠對到野草裡餵別的豬。其他豬看了嫉妒,一起嚷起來。這時候整個豬場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標題的意思絕對不是說王小波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啊!雖然王小波也很特立獨行啦,但我沒有罵王小波的意思,王小波是情感真摯坦白的人,非常厲害。今天剛剛看完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久久不能平靜,想把這篇文章簡述一下,記錄下來。
  • 讀書|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一直被周圍的人提起,讀書求學時從圖書館拿起翻了一下,當時看到其中的「文革」、「下鄉」之類的描述不太感冒,感覺又是在聽老人家講述說那個大環境下的人和事,匆匆翻了翻就算讀完了,整個印象也就是有一隻特別的豬,但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隻「豬」,有點映射、象徵性質。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句句寫豬,字字寫人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豬」這種動物,很少有文藝作品以它為主要表現對象,當然《西遊記》中對其有大量描寫,但這個「豬」是成精的「豬」。然而大家熟悉的王小波同志卻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豬的雜文,那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在開篇寫道:插隊的時候,我餵過豬、也放過牛。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那隻特立獨行的豬,最終「死」在槍下
    那隻特立獨行的豬死了嗎?是的,它死了。當它長出獠牙不允許任何人靠近時,當在田野之中再也沒有各種各樣被它模仿出來的聲響時,當它不再想要去寨子外面找母豬談情說愛的時,它就是死了。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頭豬。「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豬之死,誰之錯?是豬自己,誰叫它不安安分分的當一隻吃了睡、睡了吃的豬,偏偏去學習那麼多的本領,雖說技不壓身,但它所有的技能都是靠一張嘴,它難道不知道「禍從口出」嗎?
  • 王小波《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人生可以像豬一樣,特殊且獨立
    就是這樣一位作家,以王小波波文革時期下鄉插隊時隊的一個故事為敘述主體,故事主角「豬」是中國散文中非常罕見的表現對象,這個對象的選擇其實也說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種特立獨行的因素。隨後便寫下了這部《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句句寫豬,卻感覺字字都在說人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豬」這種動物,很少有文藝作品以它為主要表現對象,除了小時候常看的《西遊記》,但這個「豬」是成精的「豬」,然而,特立獨行的王小波也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豬的雜文,那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 從《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來看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講述的是王小波在當知青時上山下鄉遇到的一直特立獨行的豬的奇遇,作者以豬喻人,諷刺了當時社會。王小波(1952-1997),中國當代學者、作家。與我們平常所見到的豬有所不同,我們平時在電視看到的豬都是白白胖胖,行動遲緩,非常懶惰的一種動物,但在王小波這裡,它卻大變樣。
  • 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請做好遍體鱗傷的準備
    王小波的代表作《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講述了一隻不按規矩出牌,與眾不同的「豬兄」爭取自由生活的故事。它活潑好動,喜歡到處閒逛,善於學習,活得瀟灑不羈。作者毫不吝嗇的給予了這隻「特立獨行的豬」最高評價:「除了這隻豬,我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特立獨行的豬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使自己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可是知道的那一刻,還是會被揍得鼻青臉腫,手足無措。小哀說小胖走得很淡然,只是特意讓我傳給你一句話:別那麼在意。小胖是我從小長大的玩伴,天生的樂天派,初中時候因為家庭輟學之後就去了省城養家餬口,一直孑然一身;而小哀是我在省城讀大學時結交的好友,每次和我見面總免不了吵上一架,爭論的面紅耳赤,然後我們三個人喝得酩酊大醉。我從小給小胖起了一個外號:豬。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新知分享
    新知分享:日期:2020.11.29記錄人:細玲書籍:《一隻特立獨行的豬》②印象最深的那條金句: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 你和特立獨行的豬有差距嗎?
    新視野之言:特立獨行,只是為了有力量與方法去反抗與應對那些不公的宰割。今天要分享的是王小波寫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的第一篇。3、我已經四十多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是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 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有夢想就可以給你實現的機會。 在《圓桌派》裡有一個觀點:人們常常熱衷於談論有大才華的大藝術家,但這個社會上更多的人只是小有才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社會對大部分小有才華的人是殘酷的。
  • 小月書評|荒唐的年代,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各位小主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篇小編在大學時學過的一篇王小波先生寫的作品——《特立獨行的豬》而如王小波這般睿智、有趣、理性又特立獨行的人,你很難遇上第二個!小編在大一時拜讀王小波先生的《特立獨行的豬》時,這篇雜文以作者文革時期下鄉插隊時的一個故事為敘述主體,故事主角「豬」是中國散文中非常罕見的表現對象,這個對象的選擇其實也說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種特立獨行的因素。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人設置了豬,誰設置了人?
    王小波筆下出彩的一篇一定要有《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那隻豬的個性十足,不願意像其他豬那樣甘心過著人類為其設置好的生活,它身懷絕技且能力超群,會跨欄,會上房,擅長模仿各種聲音,還愛交女朋友。王小波說:「除了那隻豬,我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是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被「設置」的人生,竟然連豬都不如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作為一個尋常人,我的看法也許不值得別人重視,但對自己卻很重要。這說明我有自己的好惡、愛憎等等。假如沒有這些,做人也沒什麼味道。"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1997年的春天,45歲的自由作家王小波在北京家中因突發心臟病而英年早逝。《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王小波去世前一年的散文作品,最初發表於1996年第11期《三聯生活周刊》雜誌上,後來被收入王小波同名雜文選集中。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以豬喻人,捧腹大笑之外有何餘味?
    一、《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好笑還有餘味。《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王小波先生一篇著名的雜文。這篇文章,一如王小波的風格,有著「黑色幽默」元素,使得我們讀起來感到很輕快,有的文字甚至令我們捧腹大笑。因為故事裡的事情太荒誕,比如,一頭不是種豬的豬竟然活了四五歲,而且是在那個物資比較貧乏的時代;再如,這頭豬居然能夠跳高、上房頂,還能夠學各種聲音。因此,豬只是象徵那些特立獨行追求自由的人。王小波表面上是寫豬,讚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內在是在寫人,讚揚那些人格獨立追求自由的人。可是為何不直接寫人?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做人有味道比什麼都重要
    以上摘自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雜文集的序言部分。我不敢說這話適用於所有人,但於我而言,一定是受益匪淺。我身邊喜歡小波的人並不多,不喜歡的理由無非是:故事太黃、文字太戲謔、想法太奇特。前面兩個我不做評價,但我認為,「想法太奇特」並不能成為不喜歡的理由。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我渴望變成豬,擁有獨立和自由精神的豬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著名學者王小波的隨筆集。書很薄,只有180多頁,共57篇,每篇不長,平均2000字左右。起初是被名字吸引,讀過之後,不自覺的被這隻豬吸引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這本隨筆集的第一篇,相當整本文集的主題,起著定調子的作用。文章講述了王小波當知青時餵過的一頭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