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公園清理外來入侵植物

2021-01-08 深圳晚報

深圳晚報訊(記者 張少瓊 陳龍輝)8月16日上午10時左右,深圳灣公園在彎月谷附近放置宣傳展板,向市民介紹各種外來入侵植被的侵佔情況和紅樹林植被現狀。在附近,一些工人拿著鐮刀、鋤頭,已著手清理附近一帶的銀合歡樹和無瓣海桑。深圳市城管局表示,公園將在近期人工清除薇甘菊、銀合歡、無瓣海桑等外來入侵植物,在它們侵佔的地方種上本地樹種或鄉土樹種,以防止紅樹林植被被外來入侵物種侵佔,從而保護鳥類繁殖生養的環境。

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植物專家楊瓊博士現場介紹,深圳灣紅樹林片區除了銀合歡樹、無瓣海桑等外來入侵植物瘋長外,該片區域還有美洲蟛蜞菊、鬼針草、五爪金龍等外來植物。大概有2.5公裡長的海岸線面臨外來物種的入侵,寬度則在5~30米之間。

楊瓊博士介紹說,外來入侵物種往往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和侵佔性,而且適應性強,很簡單的生存環境就能迅速生長繁殖。它們的危害首先是會侵佔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這一點類似已經臭名昭著的薇甘菊,它們搶佔了陽光和空間後,紅樹林就很難再有空間生長。

相關焦點

  • 外來樹種入侵 深圳灣生態受威脅
    市城管局供圖    馬上辦    投訴人:市民李先生    辦啥事:深圳灣紅樹林灘涂遭大量有害外來樹種入侵,極大擠佔本地物種生存空間,對候鳥、水鳥、林鳥等生存環境影響也較大    被點名單位:深圳灣公園、深圳市城管局    南都跟辦:記者 晏嬋嬋    近日,深圳市民李先生清晨陪一位廈門來的園林界朋友參觀深圳灣公園
  •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 聚焦深圳灣紅樹林溼地修復項目
    但由於近年來城市建設用地急劇擴張,紅樹林面積大量減少;大量工業廢水和居民城市汙水直排,造成溼地有害汙染物增加及自然淨化功能退化;濱海河口河道硬質化,隔絕了陸地生態與水體生態的物質能量交換;基圍魚塘功能退化,候鳥棲息覓食的生態功能降低;薇甘菊、銀合歡等外來入侵植物分布面積大和蟲害爆發頻繁,佔據了本地生物物種的生態位並使溼地生物群落結構單一,脆弱性增大。
  •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聚焦深圳灣紅樹林溼地修復項目
    但由於近年來城市建設用地急劇擴張,紅樹林面積大量減少;大量工業廢水和居民城市汙水直排,造成溼地有害汙染物增加及自然淨化功能退化;濱海河口河道硬質化,隔絕了陸地生態與水體生態的物質能量交換;基圍魚塘功能退化,候鳥棲息覓食的生態功能降低;薇甘菊、銀合歡等外來入侵植物分布面積大和蟲害爆發頻繁,佔據了本地生物物種的生態位並使溼地生物群落結構單一,脆弱性增大。
  • 福田紅樹林將再啟溼地生態修復,更新改造8.78公頃外來紅樹
    在保證全市紅樹林面積不減少的前提下,本土紅樹種群將更新替代外來引種紅樹,提升溼地生態價值。 據深圳市紅樹林基金會介紹,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所在地2000年前為原生灘涂,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應紅樹林恢復和重建的需求,深圳從海南引種海桑屬植物海桑與無瓣海桑。由於海桑屬植物本身具有適應能力強、繁殖速度快、生長速度快等特點,其在深圳灣呈現了一定的入侵傾向。
  • 山羊助美公園清除外來植物受表彰 頒獎典禮發生搞笑一幕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導 外媒稱,一群清除外來物種的山羊在美國受到表彰。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5日報導,美國紐約河濱公園為了表揚一群清除外來入侵植物的山羊,於8月1日向它們頒發「史上最偉大獎」(Great Of All Time awards,簡稱GOAT,即山羊的英文單詞),並舉行了有5頭獲獎山羊「出席」的頒獎典禮。
  • 江蘇已發現226種外來入侵物種,植物「侵略」嚴重
    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美味的小龍蝦、嬌小可愛的牽牛花、五彩斑斕的巴西龜……這些可都是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吃貨難敵外來種入侵 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啟動
    而隨著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生物入侵也在加速。目前,關於國內入侵植物的基礎數據整理工作,已在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啟動,為加快外來入侵生物防治的立法工作提供支持。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國內廣泛推廣的豬飼料水葫蘆,今年在黃浦江發起了異常猛烈的進攻,突破上遊層層打撈,一度佔領了外灘景觀水域,直到近日氣溫驟降才終於有所緩解。
  • 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已逾500種
    根據生物學特徵和生態學特性、原產地自然地理分布信息、入侵範圍、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和對國民經濟產生的影響等,研究人員將我國515種外來入侵植物劃分為5個等級。其中1級惡性入侵植物34種;2級嚴重入侵植物69種;3級局部入侵植物85種;4級一般入侵植物80種;5級有待觀察類247種。
  • 廣東遭外來動植物種入侵 原生態拉響警報[組圖]-薇甘菊 入侵植物...
    思索篇:本地物種亟待「雄起」  警示:原生態拉響警報  防範:綠化「本土化」  王瑞江告訴記者,根據多年對入侵植物的研究,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規律:在受人為侵擾比較嚴重的地方,外來植物非常容易入侵。而在人跡罕至、植被茂盛的山頂,外來植物入侵的現象反而較少發生。
  • 一種很像喇叭花,叫「五爪金龍」的野草,是外來入侵植物,危害大
    一種很像喇叭花,叫「五爪金龍」的野草,是外來入侵植物,危害大每年到了夏天就是各種野草瘋狂生長的季節,也是農民朋友們最頭疼的季節,很多野草如果不及時的清理,就很容易長滿一大片,影響莊稼個農作物的生長。阿寧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種外來入侵的雜草。大家都知道,外來入侵植物對於我國生態環境影響非常大,這種交做五爪金龍的花原產熱帶亞洲或非洲,現已廣泛栽培或歸化於全熱帶,在我國的臺灣、福建、廣東及其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均有分布。而且,五爪金龍被稱為「植物殺手」。
  • 江蘇地區已發現91種外來入侵物種 植物佔大多數
    據悉,江蘇地區已有91種入侵的物種,其中植物佔大多數。  全國:美洲入侵物種最多  記者了解到,當時調查共查明外來入侵物種283種,包括微生物19種,水生植物18種,陸生植物170種,水生無脊椎動物25種,陸生無脊椎動物33種,兩棲爬行類3種,魚類10種,哺乳類5種;其中一半以上是陸生植物,隨後是陸生無脊椎動物、水生無脊椎動物和微生物,外來入侵水生植物位居第五。
  • 入侵中國的外來植物,導致30多種鄉土植物的消亡,你知道是什麼嗎
    關於入侵物種,我們大多數人關注的都是動物這個方面,而常常會忽略植物方面的入侵。就好像泛濫的小龍蝦,清道夫或者羅非魚等等,都引起了我們廣泛的關注,並且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話題,所以人們對於動物方面的關注的也是比較高的。而相反對於植物人們的關注度就相對的要低上不少。
  • 警惕惡性外來物種入侵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中,超過一半已經入侵中國。這些自然界不速之客的到來,卻讓我們難以招架。當年底,國家漁政漁港監督局發出「通緝令」,要求各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市場上銷售的以及公園、水族館等養殖、展示的食人魚進行檢查,一經發現「格殺勿論」,並嚴禁將食人魚放入自然水域。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魚生地不熟」的它們緣何有底氣如此猖獗?
  • 外來物種入侵自然保護區,怎麼辦?
    此次實地調查共發現131種外來入侵物種分布,起源地以美洲居多,主要分布於自然保護區內的實驗區和緩衝區。其中,外來入侵植物佔絕大多數,共有119種(90.8%),外來入侵動物有12種(9.2%)。  近年來,自然保護區外來物種入侵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
  • 珠江水葫蘆成災 外來物種入侵致年損失千億(圖)
    這再度敲響了外來物種入侵的警鐘。水葫蘆是在100多年作為觀賞植物引進的「生物移民」,憑藉它超強的繁殖能力,在國內很多水域都可見其子孫,是外來入侵生物的代表,屢屢釀成環境事件。  事實上,在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像水葫蘆這樣的外來入侵物種釀成的環境事件層出不窮,幾乎隨處可見它們製造的「麻煩」,如廣東的福壽螺、西雙版納的飛機草、新疆博斯騰湖的河鱸、東北的三裂葉豚草……據學界的保守估計,光清理水葫蘆每年就得耗資億元。外來生物每年給中國帶來的損失,更是數以千億計。
  • 安徽省外來入侵物種防控與農業野生植物保護培訓會在黃山舉辦
    10月23日至24日,由省農業生態環境總站主辦,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黃山市農業農村局承辦的安徽省外來入侵物防控與農業野生植物保護培訓會在黃山市成功舉辦。全省16個市及8個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的農業環保技術人員參與了此次培訓。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外來物種入侵,該如何防控
    但外來物種的引進是可能有風險的,有的外來物種具有極強的繁殖、生長、抗逆能力,能短時間內迅速繁殖擴散,破壞當地物種的生態平衡,形成外來物種入侵。我國面臨外來物種入侵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建立起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制度十分迫切。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5/1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福建寧德市古田縣水口鎮閩江段水口庫區灣口村村民向記者展示生長極為迅速的外來植物
  • 物種入侵北京 美國白蛾攻擊天壇公園
    外來物種已攻進北京核心區天壇公園和龍潭公園,如不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美國白蛾很有可能在2007年大爆發,2008年的「綠色奧運」將變成「白色奧運」。上述說法並非危言聳聽,上午,首都生態圈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項目啟動暨首都生態圈外來入侵物種監測研究中心揭牌,專家們認為北京亟須建立應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機制,為此將在全市設立100個監測點定期進行系統調查,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資料庫和相應網站。  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要生態問題,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危害,還可能導致一個地區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