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天皇最近視察了東京大田區的「超級廢物處理城」,參觀了那裡的食品廢棄物處理工廠,並觀看了廢棄食品變成飼料和發電能源的過程。日本媒體分析稱,在飼料價格上漲的今天,廢棄食品再利用成了新的增長點,前景可觀。
由於日本過於重視食品消費期限和賞味期限,每天都有數以噸計的過期飯糰、三明治從1200家「7—11便利店」運往位於東京郊區的工廠,變身為動物飼料。據日本環境省公布的最新資料,日本每年處理約2000萬噸廢棄食品。而日本動物飼料75%由海外進口。作為全球最大玉米進口國,日本進口這種穀物的目的就是生產動物飼料。可是目前玉米價格急劇上漲,使得用廢棄食品加工成飼料受到矚目。
與常規飼料相比,過期食品製成的飼料價格低50%,日漸受到農民青睞。儘管過期食品飼料現階段只佔日本飼料市場份額的1%,但隨著市場需求量逐漸增加,過期食品再利用發展前景看好。據日本一個研究所的研究員美和康文介紹,出於對食物質量的考慮,過期食品飼料生產商只接受來自商店或餐廳的過期食品,而不是居民家中的殘羹剩飯。為防止感染狂牛症,過期食品生產的飼料不用於餵養牛羊。
除了大田區的食品廢物處理廠,2007年9月,東京的千葉縣還建了一座日本最大的食品廢棄物處理工廠。這個工廠一天可處理255噸廢棄食品。該工廠與東京都內1000家以上的24小時便利店聯合,每天都把不能再銷售的盒飯等直接運到工廠。
以前,日本處理過期食品都是採取填埋的方式,不僅浪費糧食,還會生成溫室氣體,損害環境。日本近年進行了食品衛生法的修改,新法律對每年產生100噸以上過期食品的企業提高了食物再利用指標,以刺激過期食品再利用工業的發展。目前日本過期食品的70%得以回收利用,其中50%製成飼料,其餘用於生產肥料和甲烷。最新資料顯示,日本廢棄食品的再利用率已達59%,每年可由此產生約670萬噸肥料和飼料。為此食品處理的工廠不斷增加,已經成為日本的重要產業。
(責任編輯: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