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什麼?我的名字是這個意思!談給孩子起英文名的六大招
現在有越來越多父母喜歡給娃起英文名,但是你知道不同名字的含義麼?為了避免亂起名可能帶來的尷尬,一起來看下在美國任職的@小媛老師的建議吧↓↓↓↓↓
轉載自:美國小學的日常(ID: usazhaolaoshi)
記得在美國讀書時,老師上課讓大家做自我介紹。一個同學介紹自己的名字是"Emily"時, 旁邊的白人小哥小聲諂笑著說:"She is not so Emily"。原來,在很多美國人的印象中,Emily是那種「嬌小可愛、安靜文靜女子」的代表。這個女生看上去身材魁梧,活潑外向,似乎並沒有那麼Emily。
這麼看來,有些名字有著人們對它的刻板印象。這給我們華人家長提了個醒,在給孩子起英文名時一定不要忘記了解下名字所賦予的含義,不然可能就要鬧笑話了。
下面這個小視頻,就總結了在外國人眼中的奇葩英文名,看看有沒有中槍:
那麼在給孩子起英文名時,除了避免踩到視頻中提到的這些雷區,還有哪些起名小技巧呢?
01
名字配合孩子的個性特徵
名字就像是一個標籤,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都寄託著自己對孩子的希望,比如希望他/她勇敢、美麗、堅強、善良等等。美國的家長也不例外。
有一次,小媛老師問Candace的媽媽為什麼給她起這個名字,媽媽告訴我「因為希望孩子能對人真誠,不違背自己的內心」。在英語中,Candace來源於拉丁語系,有Sincere(真誠)的含義。
Candace是個懂事的女孩子,有一次全班同學分享自己長大後想做什麼,她告訴我們長大要做一名醫生,真誠的幫助別人,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樣。原來,Candace一直在心理默默的暗示著自己。看來,名字所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代號,更是一份強大的精神力量!
接下來,就給大家列舉一些某些賦予了個性特質的英文名,供大家參考:
•象徵祝福:
男生:Jesse, Asher 女生:Annie,Mira
•象徵希望與信念:
男生:Faith, Amil 女生: Nadia, Star
•象徵快樂:
男生:Teddy, Eddie 女生:Joy, Alisa, Carol
•象徵勇敢:
男生:Connie, Andi 女生:Arial, Melly, Onika
•象徵強壯和力量:
男生:Ethan, Oscar 女生:Lenna, Audrey
來源: nameberry; Today's Parent & Mom Junction
還有些「皇家氣質」的名字。雖然沒有皇家血統,起個「王子」「公主」的名字聽起來還是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
02
月份和季節命名
美國家長還喜歡以月份命名,既簡單又有紀念意義。通常因為生日在這個月,所以就以這個月的名字命名。像是比較流行的:May, April, June和August。
但是也不是每個月份都能拿來當名字,小媛老師身邊好像從來沒出現過叫January和February的人。 說到二月,倒有個不錯的適合二月寶寶的名字:Valentina, 因為它和同在二月的情人節Valentine發音相似,一語雙關。
季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我想很多人身邊都有個叫Summer的女孩吧。聽起來像吹來了一陣夏日微風,好記好念又好聽。
03
以花命名
每年開學,小媛老師都會給學生們讀這個故事《chrysanthemums》。它講述了一個叫做chrysanthemums(菊花)的女孩,因為名字是一朵花被同學取笑的故事。故事的最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知道的「與花有關」的名字。每一次,孩子們都能列舉出一大堆。
沒錯,美國家長喜歡以花給孩子起名。還記得泰坦尼克的女主角"Rose露絲"嗎,不就是一朵美麗的「玫瑰花」。其它比較流行的花類的名字像是Lily(百合), Jasmine (茉莉), William(美洲石竹)。下面這張圖總結了適合男生或女生與花有關的名字:
(圖片來源:Mommalicious. org)
04
流行趨勢:中性名字
美國的社會安全局每年都會統計當年最流行的名字,這是過去一年統計出的最受美國家長喜歡的英文名:
大家發現,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可以接受並選擇中性名字了。比如榜單上的Haden,這個曾經只屬於男生的名字,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安在了自己女兒的身上。其它比較常見的中性名字還有:
相比於英文,中文名中的「中性名字」似乎更常見,比如:寧,朋,林,文,欣等等,都是男女生適用的中性名。
雖然中性名字在美國還不是主導,卻體現著一種文化趨勢。就像幾十年前,沒有女孩子穿牛仔褲一樣,家長對於"中性名字"的接受, 也是在宣告希望孩子不被束縛,按照自己的個性自由發展。
05
中英文名字相結合,一舉兩得
我們華人在給孩子取英文名時,還是接地氣的好。就像中文名字一樣,生澀難懂的字會讓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遇到不小的困擾。
作為華人,如果能將中文名和英文名完美的結合起來就更好了。小媛老師堂弟的中文名字是「嘉聞」,他的英文名就是「Gavin」。小媛老師還有個白人學生的名字是「Lulu」,媽媽就給他起了個「露露」的中文名。這樣一來,中文名和英文名就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了。
06
推廣下華人名字
來美國一定要起個英文名嗎?當然不是,其實很多華人和小媛老師一樣,沿用著自己的中文名。其實很多中文名,美國人都可以按照發音規律讀出來,像是:Ling, Lin, Ding, Fang, Hong,美國人都能輕鬆讀出,而且讀的還很標準。
小媛老師的"Yuan"常常被美國人讀成「hwan"或是「yo-an",但因為心中的那份文化情結,來美多年一直沿用著自己的中文名。希望有天在美國「最受歡迎名字「的統計中,也能有我們中文名的身影!
作者小媛老師為美國公立學校老師,美國雙語教育學碩士,並有豐富美式課堂教學經驗,創辦公眾號【美國小學的日常】,歡迎大家關注!
投稿郵箱:peijun.li@fumubang.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