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對於野生動物而言,衰老是一件非常奢侈的行為。這是因為野生動物生活的環境實在是太差了。
衰老
研究發現,人類的衰老行為和人體染色體兩端的端粒酶有關,端粒酶位於染色體的兩端,它們並不執行功能,僅僅像個帽子一樣保護著染色體內部的DNA鏈條。
但是端粒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們不會自我複製,會隨著細胞的分裂而導致自身長度縮短,當縮短到一定的長度時,此時端粒就會因為長度較短,從而引發衰老。
除了端粒之外,人類的衰老還和外界環境有關,比如:紫外線、煙、酒、空氣汙染等也會加速人類衰老。獵豹和人類一樣,都是哺乳動物,所以獵豹的衰老機制和人類差不多。
但是,獵豹和人類相比,缺乏穩定安全的生活條件。獵豹沒有農業,只能依靠打獵生存,而打獵也意味著能量來源不穩定,如果獵豹長時間沒有捕捉到獵物,那麼獵豹將會因能量不足而死亡。
除此之外,獵豹沒有人類的醫學,當獵豹被其他動物傷害口,傷口有可能因微生物感染而導致身體機能下降,這可能會導致它們奔跑速度下降,敏捷度下降等,而這也會影響它們的捕食效率。
獵豹雖然是自然界中的頂級獵食者,但是獵豹有許多食物競爭者。我們知道,在同一片土地上,地球能夠生產的能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較多的生物生存。所以能夠生存下來的獵豹,都是年輕力壯,身體素質較好的;而身體機能下降的衰老個體,將會因競爭不過其他獵豹或者其他食肉動物而死亡。
也就是說,大多數獵豹在身體機能稍微退化時,就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死亡。所以「衰老」對於獵豹而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行為。
獵豹為什麼難以壽終正寢?
獵豹之所以難以壽終正寢,這是因為對於種群來說,重要的並不是一個個體活了多久,而是種群能否延續下去。
我們的身體機能達到頂峰時,此時我們的生殖能力也達到頂峰,此時我們有機會獲得異性的交配權,並將自己的基因傳遞給下一代。而衰老的個體由於身體機能下降,生殖能力也有所下降,很難會獲得異性的青睞,也很難將自己的基因傳遞給下一代。
與此同時,它們的存活還會消耗能量,會導致種群的幼崽獲得的能量更少,以至於幼崽的存活能力降低,所以當獵豹在身體機能退化時,「及時」死亡是它們能夠對種群做的唯一貢獻。
當然,以上我們所說是站在上帝視角看問題,對於每一個獵豹個體而言,永生比種群的延續更重要。那為什麼獵豹無法存活到衰老呢?這其實是因為獵豹的行為是生物的性選擇。
以人類為例,研究發現,男性擁有更多的睪酮素會使得他們更富有男性氣概,更受女性歡迎,因此能留下更多的後代;但是科學家也發現,過多的睪酮素會使得男性壽命降低,但是這個基因依舊被男性保留了下來。但如果生物過早夭折,那麼該生物的基因也不會被傳遞下來,所以一些先天性疾病基因會被自然選擇所淘汰。
侏儒基因的男性更加長壽,但不太受女性歡迎,因此留下的後代不多,這種基因也很難被繼續傳遞。
人類雖然具有意識,也能權衡利弊,但人類女性依然會選擇更富有男性魅力的男人,而不是侏儒症患者。
也就是說,自然選擇更傾向於選擇能夠幫助繁殖後代的基因,而不是長壽基因,因此當生物喪失繁殖能力之後,它的身體技能會下降得很快,很多劣勢基因會在此時顯現出來。
所以當了獵豹老了之後,它們會很快地死去,成為食腐動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