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新增兩個非遺傳習中心 兩岸民眾共同感受閩南文化魅力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廈門新增兩個非遺傳習中心 兩岸民眾共同感受閩南文化魅力

2020-09-21 21:59: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廈門市海滄區清水祖師(海滄)信俗文化節舉辦。 楊伏山 攝

  中新網廈門9月21日電 (記者 楊伏山)廈門新增的海滄區錦裡蜈蚣閣文化傳習中心、海滄區錦裡清水濟世文化傳習中心,21日在兩岸民眾共同見證下,在廈門市海滄錦裡村珠山宮廣場同時揭牌成立。

兩個非遺傳習中心在海滄錦裡村珠山宮廣場同時揭牌成立。 楊伏山 攝

  錦裡蜈蚣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滄蜈蚣閣的重要組成部分,獨具內涵,歷史上通常用於迎神賽會,由兒童化妝後坐於閣上進行踩街遊行。明朝時期,錦裡村民從安溪清水巖祖殿分靈來清水巖清水祖師香火併在錦裡社建造宮廟,清水祖師信仰成為兩岸民眾共同的信仰,擁有廣泛的信眾。長期以來,錦裡村積極開展兩岸林氏宗親民間交流,成為閩臺文化交流的基地。

  廈門市海滄區清水祖師(海滄)信俗文化節當天舉辦。廈門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合安稱,這兩個傳習中心成立後,將以多樣的形式開展蜈蚣閣和清水濟世文化的交流、研討、展示等工作,讓更多民眾了解、保護、傳承這些閩南傳統文化,喚起共同的歷史記憶。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市非遺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陳耕接受記者採訪。 楊伏山 攝

  國家一級演員莊必芳、王志斌現場舉辦歌仔戲沙龍,帶領民眾學唱歌仔戲新曲《歌仔唱海滄》;歌仔戲沙龍還通過排練折子戲《武家坡》、《三家福》,讓戲迷掌握歌仔戲基本唱腔和身段,感受歌仔戲這一閩南文化綜合藝術的魅力。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市非遺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陳耕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蜈蚣閣在臺灣傳播很廣,他曾到臺南去,那裡有一個保生大帝廟,展示過一百零八節的蜈蚣閣。「這成為兩岸共同語言,有一個共同的非遺項目來推動和傳承,可以稱為兩岸民心相通的文化平臺。」

  十幾位臺灣青年也在現場參與臺青分享會,臺青代表管詮和與會者分享了自己與錦裡村結下的不解之緣。

  管詮說,此前,幾個來自臺灣的小夥伴到錦裡村調研,在與當地老人的聊天過程中,得知村委會旁的一棵大樹,可能比老人的年紀還要大。這激起了團隊夥伴的興趣,於是大家進一步探討這棵大樹,發現這棵樹是百年合歡樹。

  這棵樹是廈漳鐵路開通後,第一批從海外運回海滄的樹種。它見證了廈漳鐵路的建設,更承載著人們的記憶,陪伴著錦裡村的成長。分享會後,兩岸信眾饒有興趣參觀了這顆具有悠久歷史的合歡樹,在樹前合影留念,並展開夏令營交流活動。

臺青接受記者採訪。 楊伏山 攝

  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廖藝聰也現場作題為《閩南方言,精彩無限》的閩南文化講座,介紹閩南語的常識和現況,帶領讀者品讀歌謠、謎語、歇後語、成語、諺語等五朵閩南語金花。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和廈門市海滄區錦裡清水濟世文化傳習中心聯合主辦。主辦方稱,舉辦此次活動旨在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帶動社會關注錦裡蜈蚣閣和清水濟世文化,進而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完)

相關焦點

  • 2020年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學體驗營在廈門開營
    2020年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學體驗營在廈門開營 2020年10月08日 10:0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2日下午,在廈門(集美)閩臺研學旅行基地,52名來自福州、廈門、泉州的臺籍中學生和大陸中小學生,開啟了一場為期4天3夜的閩南文化研學之旅。  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廈門建發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0年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學體驗營當天開營,給兩岸青少年搭建交流心聲、碰撞思想的平臺。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舉鋤頭要撅芋。」
  • 【金磚故事 魅力廈門】音樂文化「活化石」煥發新「聲」機
    【金磚故事 魅力廈門】音樂文化「活化石」煥發新「聲」機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8月21日 11:21 A-A+   成立於1954年的廈門市南樂團,是中國僅有的兩個南音專業表演團體之一,近年來,南樂團大力創新培養人才,一批90後甚至是95後學員的參與,讓南音煥發出新「聲」機。
  • 廈門衛視、臺灣東森攜手製作系列報導《根脈》共尋兩岸文化紐帶獲...
    從9月23日起,由廈門衛視和臺灣東森電視臺合作拍攝的20集系列報導《根脈》在海峽兩岸先後播出,記者走訪了北京、廣東、廣西、江蘇、山東、福建、臺灣等地,一同尋覓深植兩岸、凝聚認同的中華文化根脈。、族譜、中華錦緞、布袋木偶戲、鄭成功開發臺灣故事等兩岸一脈相承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統,廈門市文史學者彭一萬觀看之後也頗為感慨,他說,閩臺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神緣合,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不僅能夠促進兩岸民心相通,也能夠提升臺灣民眾的民族認同感。
  • 臺中廈門關係密切 續做兩岸交流先行城市
    昨日(5日),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炳發,市委常委、副市長詹滄洲率領廈門赴臺農漁業交流團一行到臺中市參訪。臺中市市長胡志強、副市長蕭家旗、國民黨臺中市黨部主委杜建德等臺中市有關方面領導會見並宴請陳炳發一行。  胡志強說,非常歡迎陳炳發一行到臺中。
  •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合唱受眾面廣利於推廣普及  在已經舉辦十餘屆的海峽兩岸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中,也鼓勵合唱作品參賽。  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曲家袁榮昌曾受邀擔任大賽的評委,他說:「弘揚閩南文化需要全球華人共襄盛舉,合唱具有受眾面廣的特點,我們希望通過這種藝術方式來更好地推廣普及閩南文化與閩南語。」
  • 原創閩南歌《來去廈門》刷屏,清新少年版聽哭網友,跟著MV走透透~
    又有兩首好聽的歌曲將豐富廈門人的「曲庫」啦!重磅發布!▼今天上午,第十二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優秀城市歌曲《來去廈門》《多情少年》首發儀式在廈門廣電300平演播廳舉行。兩首歌曲都是閩南語歌曲,呈現了廈門的城市之美和博美的閩南文化精髓。主創介紹創作故事▼這兩首歌到底有多好聽?
  • 兩岸信眾廈門踩街 恭請廈門聖霄堂媽祖分靈
    2021年1月2日下午2時,廈門明發商業廣場鑼鼓喧天,彩旗飄揚。一場廈門聖霄堂媽祖分靈漳州南靖山城(漳州忠義龍獅體育會)開光分靈儀式在聖霄堂隆重舉行,兩岸嘉賓及廣大信眾、市民遊客,肅立注目,共同參與盛事,共同感受媽祖文化獨特魅力。
  • 「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和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促進兩岸出版人文領域的對話與合作,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0月29日至11月1日,由福建社會科學院主辦,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二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 兩岸過去的最前線到今日的和平之門:金門與廈門
    但隨著兩岸接觸、交流、互動至今,昔日的戰地金門和廈門,現在已經走向了和解、互利、多贏的局面,六月的初夏裡,我再次重返金門和廈門,只是因為熱愛這塊土地,重走金廈兩門,不管是從金門望廈門,還是從廈門望金門,當年的緊張已經不再有,現今擁有的就只有每日繁忙的小三通航線,兩岸同胞在金廈水域上繁忙的穿越。
  • 廈門思明攜50餘家企業亮相文博會 盡展慧心巧
    廈門網訊(本組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吳燕如 通訊員 楊子 本組圖/思明區文體出版局提供)常見的魚骨如何拼成精美絕倫的畫?3D技術如何為傳統陶瓷注入新鮮血液?鬼斧神工的閩南磚雕如何傳承文化與歷史?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今日開幕,豐富多彩、精心設計的思明館盡顯文創產業的生機與活力。
  • 臺商廈門鄉村打造鳳梨酥觀光工廠:找回閩南古早味
    中新社廈門10月4日電 題:臺商廈門鄉村打造鳳梨酥觀光工廠:找回閩南古早味  中新社記者 陳悅  從中秋到國慶黃金周,臺商黃來裕以鳳梨作為頭像的微信號,幾乎每天都要貼上好幾張照片,展示位於廈門院前社鳳梨酥觀光工廠遊客盈門的場景。  在大陸投資製造業多年的黃來裕,選擇廈門海滄的鄉村打造鳳梨酥觀光工廠,開拓觀光旅遊的新領域。
  • 來金門感受閩南地道古早味
    來金門感受閩南地道古早味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7.11 星期三 金門距離廈門最近處只有1.8公裡,充滿了閩南古早味,好玩也好吃,可以觀滿天鸕鷀飛過,可以看各式閩南古厝,可以聽坑道音樂會。近幾年,金門和廈門還推出了「兩門」的旅遊線路,去廈門遊玩時把假期延長三五天,可以乘船去金門玩耍。除了體驗特別的閩南文化和閩南美食,而且在打折季還能暢快購物。    金門的魅力與趣味,正是保留至今的濃鬱閩南文化,島上遺存的2600幢古厝不可不看。
  • 從閩南文化起源地泉州到文藝清新的廈門 再到土樓王國漳州
    從「閩南文化起源地」泉州到文藝清新的廈門,再到「土樓王國」漳州組成了當之無愧的「閩南金三角」勾勒出一幅獨具「古早味」的風情畫卷在閩南語裡,「古早味」的意思是「懷念的味道」>因《大魚海棠》而火,我們避開千篇一律的土樓,去往獨具特色的南靖土樓,悠遊雲水謠古鎮-「諾亞方舟」和貴樓、「絕美雙環樓」懷遠樓、「絕奇特的土樓群」四菜一湯;夜晚,還住在土樓裡哦~在廈門 ,以親近大海的方式感受它的文藝清新
  • 「慎終追遠」,清明節是兩岸共同的文化
    兩岸航空公司增開清明包機,特別是2008年12月兩岸直航以來,往來的路更通暢,返鄉的臺胞人數更是逐年增長。△2009年4月3日,以大陸海協會顧問林麗韞(左二)為團長的「大陸老臺胞返鄉謁祖文化參訪團」清明返鄉祭祖。另一方面,大陸老臺胞也回到家鄉祭祖。
  • 臺灣拳師:太極拳是兩岸民眾共有的文化符號
    「太極拳是最顯著的中華文化符號,無論是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看到太極拳,就會想到那是中華文化。」臺灣太極拳師詹益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詹益長是臺灣實踐大學教授。8月4日至9日,2017年桂臺大學生太極拳夏令營在廣西大學舉行。詹益長作為教學總指導,為桂臺兩地學生提供楊家老架太極拳108式的教學課程。
  • 閩南文化 時尚包裝回農村(圖)
    本報訊 (文/圖記者劉麗英)「閩南是咱的故鄉」、「阿公,你回來了」、「愛拼才會贏」……昨天下午,龍海體育場人頭攢動,鄉音悅耳。大型綜藝巡演活動《閩南走透透》首場演出獲得如潮好評,觀眾多數是年輕人。  來自閩臺演藝界和龍海民間的十幾個節目,洋溢著濃濃的閩南情韻,令觀眾倍感親切。
  • 開啟夜公園模式 聚集新城人氣 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探索夜間演藝...
    積極探索在馬戲中融入閩南特色和嘉庚精神目前,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擁有靈玲國際馬戲大劇院、靈玲動物王國、靈玲大酒店、靈動青春·臺灣創業園及研學旅行營地中心五大板塊。全新的靈玲演藝業態,為集美區打造「廈門城市演藝中心」添磚加瓦。靈玲國際馬戲大劇院不斷為新城集聚人氣,積極探索創新馬戲演藝節目,結合閩南特色風俗文化、嘉庚精神等推陳出新,從世界各地引進馬戲精英以及先進的舞美燈光設施、豐富的節目資源和有力的技術支持,讓更多觀眾感受到國際馬戲的魅力。
  • 2020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風雲再起 八大品種再決高下
    他介紹,2005年,廈門晚報社首次舉辦「閩南鬥茶」活動,2011年,經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廈門市人民政府臺港澳事務辦公室的直接指導,以及茶行業專家的認可,廈門晚報和臺灣阿里山茶業協會攜手,「閩南鬥茶」活動升格為「兩岸鬥茶」。今年是廈門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是廈門日報社第二十屆讀者節,同時也是「閩南鬥茶」升格為「兩岸鬥茶」十周年的光輝日子。
  • 圖書交易會大陸團臺灣行:濃濃書香味深深兩岸情
    書香兩岸,情系中華——近日,第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圓滿落幕,為期10天的交流活動收穫頗豐,兩岸出版業界加強了溝通與合作,兩岸文化交流不斷深化。  大陸參訪團總團長、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鄔書林表示,此行不僅感受了同胞情誼,更深入了解臺灣社會。兩岸業界表達了相同的願望,希望能攜手共同開創華文出版的新局面,推動華文出版進一步走向國際舞臺。
  • 傳唱閩南丨比《你是我的眼》還要感人!蕭煌奇唱到觀眾當場飆淚!
    全新改編的《天黑黑》用它特殊的魅力,重新喚起了我們美好的童年記憶,也為遠在他鄉的遊子帶來心靈的慰藉。廈門衛視推出全新閩南音樂文化節目《傳唱閩南》,以在海峽兩岸及東南亞等地廣受歡迎的閩南語歌曲為切入點,以人物故事為載體,用全新的音樂文化節目模式,重溫、梳理閩南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