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年輕組
作者 | 水原瓜子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裡,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國慶中秋小長假前一晚,藏族姑娘拉姆的直播被突然打斷。粉絲們見一個「鬼影」衝進畫面,馬上拉姆慘叫傳來,直播中斷。
根據警方通報和媒體報導,後來人們得知,主播不是暫時離開,她永遠不會再回來。
生前的拉姆,圖片來自微博
那個「鬼影」是拉姆的前夫唐某,那天晚上,他帶著兇器和汽油闖進拉姆家中,拿刀威逼拉姆,接著憤怒地將汽油潑向自己的前妻,縱火焚燒。拉姆全身90%以上燒傷,在重症病房躺了16天後離世。
拉姆長期遭受唐某的家暴,四顧周遭卻無一人能救她於水火。她曾勇敢地自救,想靠自己的雙手攀爬出深淵,重新開始,可還是被深淵裡前夫的手狠狠拽回去,最終在熊熊烈火中,絕望地墜落了下去。
拉姆去世後,「我們需要#拉姆法案#」的話題迅速佔領中文網際網路社區。截至目前,我們還不清楚這股湧動的民意會否對現實產生影響,作為個體,一種樸素粗糙的感知卻愈發強烈—「為什麼感覺近期出現了如此多的殺妻案件?」
兩個多月前的7月25日,轟動全國的「杭州江幹來某某失蹤案」剛剛落聽。警方專門舉辦直播新聞通氣會發布案情信息,並在會上宣布:犯罪嫌疑人為來某某的丈夫許某某。經過了民眾一整個夏天的尋找、猜想、野生推理,沒有奇蹟,所謂「失蹤」,真相是謀殺——丈夫殺害並肢解了妻子,將屍塊拋在化糞池。
再往前,見諸報端的還有一系列受害者為中國人的泰國殺妻案,案發地點和一些案情細節如此巧合,以至於人們有時甚至會混淆這幾個案子:
還是今年,1月8日,春武裡府殺妻案。剛剛生完孩子的廣東姑娘廖某,被丈夫盧某勒死,盧某藏屍行李箱,拋屍海灘。殺妻後,盧某偽裝妻子的語氣,更新妻子朋友圈,製造妻子還活著的假象,但被妻子的閨蜜察覺到異樣,幸虧閨蜜緊急聯繫在泰國的熟人報警 ,這才推動了警方的調查。
2019年6月9日,中國孕婦泰國墜崖案。當時,懷孕3個多月的孕婦王女士與丈夫在泰國烏汶帕登國家公園遊玩,從約34米高的懸崖墜落。所幸墜崖的王女士多次被樹木緩衝,後被迷路的遊人發現,送往醫院搶救後奇蹟生還。而意外墜崖的真相,依然是蓄意謀殺,王女士在確認了會得到警方保護後才敢說出真相:「是丈夫把我從懸崖邊推下去的。」她還回憶,推她的那一刻,丈夫在她耳邊說了句:「去死吧!」
2018年10月29日,泰國殺妻騙保案。是年,張英(化名)同丈夫張軼凡攜20個月大的女兒一同去泰國普吉島旅遊,隨後在別墅酒店內被發現死亡,丈夫稱其是意外溺亡,但張英家人認為是女兒的丈夫為巨額保單殺人——兩人去旅遊前,張軼凡給妻子購買了18份、總額高達3000餘萬的人壽保險。兩個月後,泰國警方查明,嫌疑人是故意將妻子按入水中讓她溺水而亡,確認死亡後才鬆手。
……
更別提那些只是很短暫地登上過熱搜的殺害或在街頭暴力襲擊妻子的新聞。
由此,以我們為代表的一些普通人,所產生的「殺妻案顯著增加」、「又有殺妻案了」的印象。
這是我們的問題嗎?究竟是確有其事,還是媒體集中報導引發的「孕婦效應」?又或者,一直以來,問題都是如此嚴重,只是我們的目光剛剛觸及到,所以在情感上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因此也有了更強烈的印象?
同時,對於泰國殺妻案集中的現象,我們也好奇,為什麼總是泰國?
以及,親密關係中的謀殺,殺妻、殺夫,在動機、手段上有怎樣的相似和差異?
針對以上問題,本期虎扯電臺請來了對於熱愛研究各類案件、怪談和都市傳說的馬探長,我們一起對近期以及更早時期中外的一些殺妻案件進行回顧和分析,嘗試得出一些結論。
特別要提到的是,由於本期信息量巨大,請感興趣的大家務必收聽完整節目:
vol. 125
主播:馬探長、西瓜、芳菲、渣渣郡
錄製、剪輯:七六三
2019年7月,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發布了一份《全球兇殺案件: 與性別有關的殺害婦女和女孩行為的研究》。
報告顯示,2017年共有87,000名婦女被蓄意殺害。其中一半以上(58%)50000人被親密伴侶或家庭成員殺害(該比例在2012年為48%。說明全世界每年因親密伴侶或家庭成員死亡的女性人數在不斷增加)。 超過三分之一(30,000人)是被她們通常期望信任的現任或前任親密伴侶殺害的。
中間顏色圖標為死於家庭成員之手的女性,最深顏色圖標為死於親密伴侶之手的女性,圖自UNODC
這意味著,全世界每天有137名婦女被自己的家庭成員殺害,每小時大約有6名婦女被她們認識的人殺害。儘管情感上難以接受,但這些數據殘酷地指向了「家庭成為女性最容易被害的地方」這個結論。
另外,你知道從全球來看,哪個地區這類殺人案件最多麼?正是我們所在的亞洲。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全世界被親密伴侶或家庭成員殺害的婦女人數最多(20,000人)的是亞洲,其次是非洲(19,000人)、美洲(8,000人)、歐洲(3,000人)和大洋洲(300人)。
本期虎扯電臺中,馬探長在開頭談到的流行文化中的殺妻——《香港奇案》與灶底藏屍案,某種角度上,也恰巧印證了上述結論。
馬探長說,如果你仔細分析著名的香港奇案系列,會發現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初,幾乎每十年都會發生一起「灶底藏屍」案:
1967年,香港黃泥湧發生一起
1968年,跑馬地一起
1975年,牛頭角下邨一起
1985年,元朗一起
1999年、2001年各發生一起
所謂「灶底」,指的是舊時香港家庭使用的灶臺內部,馬探長講:「當時的灶臺,下方通常會有很大的空間,供放置柴火、煤氣罐或雜物。兇手只需將屍體放入空間內,去街上的五金店買來水泥,然後就像作琥珀標本一樣,將泥漿灌入空間之內,倉皇跑路即可。」
也就是說「灶底藏屍」,都是在家庭場景發生的兇殺案,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殺妻案,比如可考的第一起,就是一起殺妻藏屍灶底:
「1967年,香港跑馬地黃泥湧道,揭發了轟動東南亞的灶底藏雙屍案,30歲印尼女華僑鍾明麗及其與前夫所生5歲幼子吳宗賢遭殺害,並斬為14件,用水泥埋於灶底,藏屍8個月。兇手為鍾之丈夫林志生,林其後在印尼被捕判刑,香港派法醫官攜母子2人之人頭前往作證。最終,林志生被判入獄20年。」馬探長在電臺裡講。
此類「灶底藏屍」社會影響惡劣,給公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恐怖印象,枕邊人變臉,斬屍砌於灶臺,這情節和畫面幾乎成了恐怖最高級的代名詞,於是,在1976年邵氏電影出品的《香港奇案》電影中,講述殺妻的《灶底藏屍》就是當頭炮。
1976年邵氏電影出品的《香港奇案》中的《灶底藏屍》
都是在家中,前有灶臺藏屍,後有冰箱藏屍(2016上海),親密關係,就近掩埋,家是港灣還是地獄,的確就在一線之間。
家不安全,海角天涯又如何。為什麼幾個兇手會選擇在泰國旅行中殺妻?
馬探長在虎扯電臺中給出了他的幾點猜想:
「1.在國內作案,天眼密布,第一時間就會引起懷疑
2.泰國辦理籤證簡單,而且出國旅遊名正言順
3.泰國旅遊本身存在著一些遊客死亡的案例,容易製造假象
這個不是刻意黑泰國,人家做過旅遊方面的調研。說在136個國家和地區中,泰國在安全方面僅列118名。而且說在這個案件發生前兩年,也就是2017年,光是泰南地區,就有235名中國遊客發生交通事故,8人死亡;49名中國遊客因涉水事故死亡。在此之前還有快艇爆炸的,大象表演給人家遊客來上一腳的,叢林飛躍項目墜落的...
4.刻板印象中,泰國警方腐敗且能力低下
5.作為佛教國家,泰國可能會對罪犯輕判
6.泰國會』大赦天下』,比如十世王陛下就下達御令,赦免了一些剩餘刑期比較短的犯人,讓他們改過自新……這些可能讓犯罪者心存僥倖。」
回頭來看「灶臺藏屍」案件,那時人們對於這類殺妻案犯罪者的印象還比較刻板局限,無論是案件、影視作品還是都市傳說,馬探長提到,通常「丈夫都是一位毫無人性的登徒子,愛好吃喝嫖賭的爛仔。」
但殺妻背後人性黑暗並不止於此。對於把家庭當作最安全港灣的人來說,更加恐怖的情形是,伴侶一向被認為是有學識教養、溫柔體貼的人,與你生活數十載,你卻不知道一切都是他精心的偽裝,殺意與晨昏茶飯同在,只等一個時機。
馬探長在電臺中談到的香港瑜伽球殺人案,就是這樣一例殺妻案。嫌疑人許金山是香港中文大學的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的老師,被控用充滿一氧化碳的瑜伽球殺死妻女,偽裝成汽車故障引發的意外。這位許金山,成熟穩重自律,頗受尊敬,典型中產階級成功人士的形象。
案發後警方找到了受害人、許金山妻子黃秀芬的一本日記,才發現這個看似美滿的中產家庭早已支離破碎,黃秀芬一直為許金山多年出軌行為而痛苦,她將日記命名為「蛻變」,嘗試挽回丈夫、重建家庭,不斷告訴自己:「我是一個有熱情、全心全意和充滿愛的女人。」
她不知道,與此同時,丈夫只有一個想法:不動聲色地殺了她。
不少殺妻案中,都出現了像許金山表面正常行為殘忍的反社會人格罪犯:來女士「失蹤」案中淡定接受電視採訪的許先生,上海冰箱藏屍案中營造妻子在世的假象,用妻子的信用卡多次旅遊、與異性開房約會的朱曉東,還有泰國墜崖案中在妻子被救之後仍在醫院假裝陪護的丈夫,以及美國斯科特殺害孕妻案、渣渣郡在電臺中提到的法國德拉貢內斯都是如此。
他們缺乏同理心,不會良心自責,冷靜,又極善於偽裝,因此常出現在精心策劃的謀殺案中,動機上的共同點則是:希望以結束伴侶生命的方式,快速了結與伴侶的關係,從而重啟人生,獲得自由,對方有利可圖的話,最大化攫取利益。
這也能解釋很多殺妻案中出現的另一特點,即是,不論中外,很多被殺女性都處在孕期,這不是巧合。
「因為即將出現的孩子與罪犯們的自由願望相悖。」芳菲在電臺裡這樣解讀。
也就是說,懷孕的妻子,對於她們懼怕承擔更大責任和更大生活壓力的伴侶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威脅,隨著胎兒一點點長大,殺妻者的壓力和恐懼也逐漸增大,潛藏的殺意在外界的刺激下被激發出來,殺人計劃就此展開。
但惡魔的形式絕不僅止這一種。
馬探長在電臺中引用了這樣一段論述:
「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馬皚通過對大量案例研究指出,親密關係間的命案有五種常見類型:
一是長期家庭暴力,導致的虐待致死;
二是激烈衝突中一方情緒失控導致激情殺人;
三是因懷疑、仇恨、怨恨、矛盾長期積壓導致的謀殺;
四是為獲得控制權,為爭取預期利益導致的謀殺;
五是長期被家暴因反抗或者報復導致的「惡逆變」殺人。」
三、四類型都能歸於上一部分咱們描述的惡魔動機,而一、二都說明, 家暴施暴者也是殺妻罪犯的主要組成部分, 雖然最終犯罪的形式是「激情殺人」,但這一類型殺妻案犯罪者在殺人之前都有著漫長連續的家暴行為,就如拉姆案中,拉姆曾遭受前夫十幾年的家暴。
五主要見於受到家暴女性,反抗殺夫。極端情況下,家暴使她們被殺,或者殺人。2005年柴靜在《新聞調查》就針對這些女犯人做過一期特別節目《沉默在尖叫:女子監區調查》,她採訪了十一個殺夫女犯人,想知道她們是如何走上絕路的,最後發現很多人都是在反抗長期遭受的暴力,隱忍多年,一朝爆發,滑入惡魔的深淵。
她後來在自己的書裡記錄了這些故事:「這些女人結婚大都在七十年代,沒受過教育,沒有技能,沒有出外打工的機會,像栽在水泥之中,動彈不得。安華也求助過村書記,村裡解決這件事情的方式是把她丈夫捆在樹上打一頓,但回家後他會變本加厲地報復,別人不敢再介入。婦聯到了五點就下班了,她只能帶著孩子躲在家附近的廁所裡凍一夜……」
她說:「全世界都存在難以根除的家庭暴力,沒有任何婚姻制度可以承諾給人幸福,但應該有制度使人可以避免極端的不幸。」
這也再次佐證了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報告結論:家暴對女性的殘害格外嚴重。
也有經驗顯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暴只要第一次發生時幹預得當,之後都不再發生。可是不斷增長的全球性殺妻數據也在說明,這個「只要」,其實太難。
馬探長在電臺裡說:「很多時候,聊奇案有時會過度將案情傳奇和故事化。鮮血淋漓的傷害就會像一部奇情片。我們這些與命案無關的人置身事外,渲染著案情的恐怖與殘酷,仿佛這一切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的價值了,但當我們看到這些殺妻案背後的數字和分析,遠比案情更加驚心動魄。」
儘管文字不能將電臺提及的內容盡述,但聊完這些古今中外殺妻案背後殘酷恐怖的物語,我們都無法再只看見案件和現象本身。
大家喜歡這期節目嗎?還想不想聽馬探長再來虎扯跟我們聊更多?請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我們之前也已經收到了很多朋友關於我們節目製作和內容上的一些反饋,也歡迎大家繼續在評論區裡面就這些問題跟我們交流,我們好好努力,謝謝大家 :)
完整內容也可以在虎嗅APP首頁,「視聽」中選擇「虎扯電臺」收聽。每周等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