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象俗稱長毛象,曾經近幾十萬年來分布於愛爾蘭、歐洲、西伯利亞、中國、美國等北半球的廣大地區。這些披著濃厚皮毛的象類是冰河期的典型標誌,也是人們最熟悉的古生物明星之一。上文中提到的真猛獁象是整個猛獁象家族的代表,除此之外人們還在亞洲發現了平額猛獁象、南方猛獁象以及北美洲的帝王猛獁象、哥倫比亞猛獁象、小猛獁象和產於俄羅斯偏遠島嶼的弗蘭格爾猛獁象。
真猛獁象是猛獁象家族中數量最多、滅絕最晚的一種。它們可能最早出現於中更新世或者晚更新世早期,是一種高度特化的真象。它們的頭骨短高,門齒強烈旋轉成螺旋狀,最長者超過5米,臼齒的齒冠非常高,能吃硬草。它們在猛獁象家族中其實算是中等偏小的,個頭不比現代亞洲象大多少。最近的研究顯示,真猛獁象之間的毛色差異可能更大,可能不同時間、地點和亞種的真猛獁象都有自己特殊的毛色。
根據人們對其形態和DNA的分析,猛獁象與現代象的關係要遠遠近於和非洲象的關係。分析結果表明,猛獁象和亞洲象分化的時間並不長,但其中一些很關鍵的信息仍未被人們掌握,或許它們的進化史比以往認為的要複雜得多。現代一些人試圖通過保存下來的猛獁象凍屍克隆出活猛獁象,但已發現猛獁象遺骸中的DNA大多已非常破碎,現有技術幾乎無法將其用於克隆,因此就現在看來還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夢。
真猛獁象之所以為人所熟悉,是因為我們不僅挖掘到許多保存完好的真猛獁象化石,而且在俄羅斯的凍土層中還屢次發現了保存完好的真猛獁象屍體。這裡面不僅有成年真猛獁象,也有真猛獁象幼崽,其中最主營的是1900年在俄羅斯別列索夫河旁發現的成年真猛獁象和1977年在蘇聯鄂霍次克海附近發現的一頭一歲左右的小雄象。此外,在西歐的石器時代先民曾居住過的洞穴中,人們發現了一些真猛獁象的繪畫作品。正式得益於這些發現,人類才有可能對真猛獁象類有更充分的了解,否則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它們的真正樣子。
在真猛獁象抵達北美洲前,當地已有它的同類捷足先登了,這就是帝王猛獁象。這種猛獁象最早發現於美國內布拉加斯州,體型比真猛獁象還大,在稍早的時候通過白令路橋抵達北美洲,一度相當繁盛,但當真猛獁象出現後逐漸在競爭中落敗。
帝王猛獁象滅絕沒多久,北美洲的大陸上又出現了更龐大的猛獁象,這就是哥倫比亞猛獁象。它們在晚更新世的北美洲相當常見,曾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南部到墨西哥。其大者可達4米高、10噸重,超過一般的非洲象。哥倫比亞猛獁象雖然屬於猛獁象家族,卻沒有那麼濃密的長毛,因為它們生活在相對溫暖、潮溼的南方地區。但是在更新世結束時,它們的麻煩來了,因為這些巨獸雖然喜歡溫暖地帶,但其後的持續轉暖對缺乏有效散熱構造的它們是致命的,只得被迫向北遷徙。但同時它們又缺乏在北方能保持體溫的體毛,於是隨著更新世結束,哥倫比亞猛獁象也黯然退出了北美洲的生物圈。
對各種猛獁象的滅絕原因,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人類的過度捕殺造成了猛獁象的滅絕,有人則說是急速回暖的氣候導致了它們的消亡。這些動物消失的原因像以往那些大滅絕一樣令人著迷,不過也如同多數動物滅絕的答案一樣,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曉在這些冰河巨獸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現在在北方地區仍然能見到漫天的飛雪和咆哮的寒風,但是人們卻再也見不到在風雪中昂首邁步的猛獁象了。這些曾經漫遊整個北半球的巨獸已伴隨著雪花,永遠消散在西伯利亞的曠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