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盧卡斯在一座廢棄建築裡偶遇幼犬貝拉。儘管他的母親禁止養狗,他還是說服母親將貝拉帶回撫養,並把貝拉帶到他工作的退伍軍人醫院,為病人們帶去歡樂和慰藉。一次意外讓長大的貝拉不慎走失,陰錯陽差地與主人分隔兩地。與主人分離的貝拉心急如焚,翻過雪山和草原,沿著落基山脈、跨越危機四伏的科羅拉多荒野,毅然踏上了未知而艱險的,長達四百英裡的冒險歸家旅程,只為回到主人盧卡斯身邊,回到家裡。
《一條狗的回家路》是我最近看過的最溫暖人心的電影,狗狗Bella的堅定和勇敢讓人動容。整部電影只有Bella的臺詞是內心外化的,我們可以更專注於劇情和它的心理變化。Bella在回家路上遇到了可愛的豹貓,它像貓媽媽一樣照顧小貓,這部分的處理很完整。Bella就是被貓媽媽養大的現在它也變成了「貓媽媽」。而且這部分的拍攝很像紀錄片,好風景加上兩隻小可愛特別賞心悅目。它們在彼此的陪伴下尋找歸途,穿越了大山大河,見識過了各種風景,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這段路途就像是我們的人生。可不管走再遠Bella一直都沒有忘記回家,所以結尾它和主人重逢時我直接淚崩了。假如我有一條尾巴,我一定藏不住這份喜悅瘋狂的和主人撒嬌,雖然我只是他的寵物,可他卻是我的一生。
「一條狗的回家路」看起來是一段歷時2年多、歷程高達644公裡的尋家之旅,實際上是老美社會當下的一段社會生態剪影;「公路電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題材分明但口味順滑,一部法律與情感的衝突、戰後心理綜合症、拋棄了在雪崩中營救自己的狗狗的獨居老人、一對溫柔而富有愛心的LGBT人士、流浪街頭孤獨窘迫的退伍老兵、勇敢的救下了差點渴死的貝拉的小孩子。在「退伍軍人醫療中心」門前怒懟警察的各色老兵、在房屋廢墟下哺育貝拉的貓媽媽、被貝拉保護著長大的美洲獅其後大戰狼群救下貝拉,這分明是高呼日行一善、必有福報、老兵不死、基督永存的燈塔口號了。當然,影片中最能引發感情上共鳴的依然是那份單純、真摯、堅毅、不摻雜任何隔夜餿雞湯和防腐劑的純粹情感;千山萬水何所懼,不忘初心得始終。
狗年最後一部狗片,又一條忠犬的傳奇。如果說八公是用十年如一日的等待來守候,貝拉就是用不停的尋找來陪伴。到最後看她拖著一隻受傷的腿,一瘸一拐地奔向主人時,實在很難不動容。擬人化的配音,也正是為了凸顯狗狗作為家庭一員的這層身份認同。
本片擬人化的比喻,卻又比人類更重視感情,回家的路途遙遠卻不曾放棄,旅途總會帶來風險,也帶去溫暖,貝拉都想著念著一個人,屬於她的主人,或是朋友家人。
讓人不得不好奇為什麼本片要設置成母狗,我覺得公的更合適吧。在第一任主人家的劇情還是很好的,起碼是人的故事,丟掉以後魔幻起來了,直至出現同性情侶以後讓我有種新的人狗情的期待,但是編劇沒有好好把握這一層,讓狗繼續出走,為了製造回家之路的曲折安插了狼啊流浪漢這些劇情,沒什麼意義。而且細節方面關於尋狗啟示關於狗的掛牌都沒有利用上為情節服務,最後回到家發現男主竟然搬家了,這對於愛狗丟狗之人來說真是不應該,削減了感動指數。
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使命」的翻版,歸家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對一條狗而言也是一世又一世,也串聯起了一組人物群像。比以往的狗片好看的一點在於,因為總覺得萌寵片最怕的就是站在人視角的自以為是,但這部更大的看點顯然在於冒險+紀錄(不過貝拉的配音真出戲)。養動物最催淚的點恐怕永遠是她一心一意跟著你,但你真的很難把自己一個行為用意給她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