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好的雞如何分辨公雞母雞確實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白條雞(拔毛後除去了內臟的雞)更是讓人很難區分它的公母。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區分白條雞的公母呢?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看一下。
雞頭分辨法
我們現在飼養的雞都有著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原雞。雖然雞被人類馴化已經有近萬年的歷史了,但是現在家養的雞與原雞有很多地方還是相似的,比如它們的習性都是雜食性、都具有一定的飛行能力等等,除此之外,原雞的雌雄體型也有一定的差別,一般情況下,雄性原雞比雌性要大20%左右,這一點與家養的雞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在一排白條雞中,體型最大的一定是公的。但是,由於人工飼養下飼料以及激素等等原因,這個方法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那麼,雞頭分辨法就比較實用了。
因為,除了頭的大小外,雞的雞冠也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由於雞冠主要是由雄性激素來控制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公雞的雞冠更大,而且用手摸起來更厚更硬,相對的,母雞的雞冠由於沒有足夠的雄性激素,所以大都非常的小,而且摸起來比較的軟且薄。
並且公雞的嘴部下方(喉部)有一個或者一對肉垂,而母雞則非常的小或者沒有。
這是判斷白條雞公母的主要標準。
內部辨認法
雖然說白條雞的內臟都已經被清空,我們很難通過蛋腸(母雞獨有)或者是雞胗(公雞獨有)來分辨公母了。但是,我們也可以根據公雞和母雞不同的習性造成的差別來分辨。
首先是肉質,由於公雞比母雞的活躍性要強很多,而且運動量也要大很多,所以公雞比母雞的肉質要緊實一些(值得是散養雞,肉食雞我們下面再說),體現在視覺上就是,公雞的肉發暗紅色,而母雞的肉則發白。
如果同樣是肉食雞,也就是養殖場出品的,那麼上面這個方法就不太實用了,因為食性的改變(飼料)造成了公雞的肉也是發白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雞油的分辨法了,由於母雞需要產蛋,所以它吃的要比公雞多,而且在卵巢和輸卵管附近會形成大量的油脂,也就是雞油,其次,母雞的多吃後身體的其他部位的油脂也比較的多,相反的公雞的油脂就會相對較少。
所以,雞油多少也能分辨出白條雞的公雞和母雞。

除此之外,由於母雞需要產卵,而雞與其他的鳥類一樣,沒有單獨的生殖器官,它們的生殖器官與排洩器官是一體的,被稱為「洩殖腔」,所以,母雞的雞屁股比公雞的要大一些。
有許多小夥伴說:從雞腳的顏色就能分辨出來,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黑色的雞腳不一定是公雞,比如烏雞不管公母,它的腳都是黑色的。因此,雞爪的顏色是根據品種不同而有區別的,不能作為判斷公雞和母雞的標準。
總結
如果是活雞,通過它的羽毛顏色以及雞冠就能準確地看出公母,但是如果是去除了內臟的白條雞,我們就只能通過雞冠的大小、厚薄、雞身上的油脂多少、雞屁股的大小來分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