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義務清潔隊隊員王海清 王姝琦 攝
圖為老人們在清掃文化廣場的積雪。一把掃帚、一條毛巾、一副手套、一輛手推車是他們的「基本裝備」,在除冰時還有鎬頭和鐵鍁。 王姝琦 攝中新網張家口2月28日電(譚地 宋錦豐 王姝琦)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有一支由幾位古稀老人組成的清潔隊,整整10年,他們堅持義務掃街。當問起他們原由,他們只是簡單地回答「閒不住」。
一條600米長的柏油路,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定方水鄉徐家窯村分成東西兩片。村支書王獻軍對記者說,村裡沒有僱清潔員,可那條柏油路,經常是乾乾淨淨。他告訴記者,村裡有支義務清掃隊,他們每天都出來清掃街道,有時候一天要掃好幾回。
王獻軍介紹說,這支義務清掃隊,年紀最大的王柱77歲,年紀最小的王海清也已經62歲,平均年齡超過70歲。10年來,有的隊員去世了,有的隊員行動不便退出了,但隨著「年輕」力量的加入,這支隊伍已經堅持了整整10年。
王獻軍說,2004年,村村通公路繞村而過,隨後,穿村而過的一條柏油路也完工了。經過規劃,村民居住的小巷子用磚硬化了路面。
據村民們反映,穿村柏油路和一條黃土路相連。趕上下雨天,受黃土路的塵土和泥濘影響,嶄新的柏油路也變得髒亂不堪,「誰出門誰帶兩腳泥回家。」
王柱是這支清潔隊的隊長,他今年77歲。他開玩笑說,以前汽車經過,車後常常帶起一陣黃煙,半天才能散。尤其是一些拉礦石的大車經過,經常會稀稀拉拉撒一地「紅礦石」,不衛生也不安全。他說,自己是個閒不住的人,路掃乾淨了,村民們出來溜達,心裡也覺得亮堂。
王柱告訴記者,最早的清掃工作就是從那時侯開始的,後來清掃的人越來越多,就逐漸形成了一支隊伍。
據王獻軍介紹,村裡「閒不住」的人越來越多,相對於77歲的王柱來講,在這支清掃隊伍中,62歲的王海清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後生」。村民們這樣評價他,雨雪天進屋,鞋底都不沾泥。他除了收拾自己家,還每天出門清掃小巷、縱穿全村的馬路和村裡的小廣場。王海清把這些歸結為「閒不住」,說收拾、打掃就像鍛鍊身體一樣,是自己的生活習慣。
王海清說,隨著年紀增長,他的「老胃病」也越發粘纏,僅2012年就鬧了兩次。元旦前夕,王海清因為「老胃病」吐了一大口血,把全家人嚇得不輕。他也整整在醫院輸了7天液。可剛恢復元氣,他又開始「閒不住」。
「閒不住」也是清掃隊隊員的一個「通病」。隊員們說,不需要打掃時,隊員們有的在街上溜達,有的在廣場健身,就是不能閒下來。
王柱向記者介紹,通常冬天清掃隊每天清掃一次,早上8點多開始;夏天每天一般清掃兩次,早上天傍亮開始,「天一熱」就回家,下午4點左右再掃一次。
村民們告訴記者,以前條件簡陋,清掃時,他們都用筐裝垃圾,然後用扁擔挑著兩個筐去垃圾點倒掉。現在,一把掃帚、一條毛巾、一副手套、一輛手推車是他們的「基本裝備」,在除冰時還有鎬頭和鐵鍁。
村支書王獻軍告訴記者,現在,街道乾淨整齊、沒有雜土亂堆,冬天沒人潑髒水,路面不結冰;夏天每到傍晚時,還有成群的婦女兒童在村裡跳廣場舞,頗有一種城市氣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