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顏勝玉
常言道,書中自有顏如玉。顏如玉則指美人。自古就有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典故出自於宋真宗的詩《勵學篇》,目的就是鼓勵學子勤奮讀書,考取功名,以便獲得高官厚祿,抱得美人歸——"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這平生志即指擁有良田、高樓、車馬、女人。換作今天來說則擁有一些不動產,蓋得起房子,出行有轎車代步,娶得起心儀的老婆。『』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這便是出自宋朝皇帝趙恆的詩。昌導時人勤讀書經,考取功名,一句話:則讀好書一切都有了。今天,許多家長仍對孩子說: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只能幹粗活!
話粗理不粗,本意也是好的,但是缺少必要的引導,素不知,孩子的學習是經過一步一步地誘導上軌道的,不是一兩句的責備能了得的。反之宋真宗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更有吸引力。皇帝老兒一宣昭,便吸引天下學子為了錦繡前程、榮華富貴而奮計苦讀。但一味地追求功名有失讀書的本意。「或者是『』千鍾粟、黃金屋、顏如玉"的誘惑太大了,自中國實行科舉制度以來,又有多少士子冒天下之大不韙營私舞弊,鋌而走險。「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便是鮮明的對照。「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效《登科後》,可見科舉對人的命運影響之大,影響深遠,從而對士人的精神思想也有所蠱惑毒害,比如《範進中舉》中的範進便是典型。
觀照今時,我們的路子寬了,實現夢想,獲得千鍾粟、黃金屋、顏如玉等物慾生活有很多路可行,只要方法可行,實施得當又不違法昧心,千鍾粟、黃金屋、顏如玉紛紛從書中來到現實生活。相比於科舉時代的古人,今人有更多的選擇,讀書再不是通往功名利祿的唯一途經,這是時代的進步,讓平凡的人通過適合的道路亦能獲得成就。
「讀書」應落足於它本有的功能定位:解感釋疑,傳道授業,修身正己。書中自有聖賢道,書中自有靈丹藥,書中自有知心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讀書是快樂的,因為它釋開了我們的疑惑,令心竇豁然開朗,神清氣爽,情感修養得到升華,道德品質得到錘鍊夯實。古聖賢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讀書是修身的一種方一式,修身,精神思想方得提高,人生視野更開闊,致於治國平天下的抱負,這同我們可敬的周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同出一轍。
毋可否認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愛書之人書自然是精神食糧,故是千鍾粟;書又是一精神的淨土,心靈的歸宿,給心靈以安撫,故是千金不換的黃金屋;一本好書給你的人生以明智的啟導,給你以追求的動力及滿滿的正能量,這不是顏值高的友人能做到的,她是你的良師益友,毛主席說過,活到老學到老,書應是你的終身伴侶。當你老了,書還是年輕的,文化知識經過了歷史的考驗,社會實踐,是永遠合時宜,歷久彌新的。不是顏如玉又是什麼?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皇帝說得好,這充分闡述了書的精神內涵,精神文明起底於物質的層面又高於物質文明。我們追求物慾之時,可別忘了精神的導向。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顏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