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期
小時候,狼在孤峰山一帶的活動非常猖獗。十裡八村常常有誰家的豬仔被狼叼走了、誰家的狗被狼咬傷了的消息在擴散;村裡的幾位放羊(每個生產隊都有兩圈羊)的大叔,也常常向人們講述些在山上放羊遭狼襲擊的經歷;在田間勞做或行路的鄉民也經常會與狼不期而遇。因此,村裡農家,每當有小孩啼哭不止時,老奶奶都會說:「不敢哭,再哭狼就來了!」特別靈驗,小孩立刻停止了啼哭。由此可見,狼對當時的農村生產、生活的影響力是多麼的可怕。
因此,在我的家鄉——孤峰山一帶也經常流傳著許多與狼搏鬥的故事。我老家鄰居朋友的舅舅在孤峰山上的林場當護林員,和他的同伴就曾打死了一匹晚上入侵他們住屋的餓狼。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妻帶著兩個孫子去孤峰山景區玩,在金頂廟焚香時邂逅了這位76歲的傳奇老人。老人身體硬朗,熱情好客。他在山上護林五十多年,現在還一邊護林一邊兼管著廟裡的香火。
因是鄰村都認識,老人招呼我們上完香到他的住房休息。家常話拉了一會,我忽然想起當年他打死狼的傳言,就問他詳情。老人立刻興致勃勃地向我們講述了打狼的經過:「那時我才20多歲,平時白天巡山時也常常與狼遭遇,但互不幹擾,相安無事。出事那天晚上,我半夜出屋小解,門沒閉嚴。回來隨手把門關上,卻突然發現不對,黑暗(當時還沒電燈)中兩顆發著綠光的眼睛陰森森地嚇人。直覺告訴我是狼,我立刻本能地大喊「有狼!」一邊下意識地順手抓起門後的木棒。睡在炕上的同伴,聽到我急促的喊聲,翻身而起並打開加長的大號手電筒。一束強光照射下,一匹餓狼困獸猶鬥的衝撞突圍。地方狹小,餓狼就在眼前,房門已關,容不得我分心開門放狼。一場生死相搏勢不可免,就像景陽崗上的武松一樣,狹路相逢勇著勝!我渾身力氣匯聚雙臂,舉棒向狼砸去。狼急忙跳躍閃避,可能是手電的強光刺激,狼反應慢了半拍,亦或是餓狼體力不支,加上地方狹窄騰挪不開,說時遲,那時快,我一棒下去正中狼腰。只聽「咔」的一聲,狼的脊椎斷裂,猙獰兇惡的野狼立刻癱軟下來,喉嚨發出一陣陣哀嚎。這時同伴也跳下了炕,抄起了一把鐵銑,照準狼頭一陣猛拍,不給狼一絲反撲的機會!這匹餓狼就這樣被我們除掉了。」
聽了大叔與野狼驚心動魄的搏鬥故事,我腦海裡立刻也浮現出我和成哥小時候(上小學四年級)與狼相鬥的情景。大概是1968年初夏的一個星期日早晨,我和成哥(我的表哥和玩伴)一早出村去割草。天剛亮,太陽還沒出來。我們出村不遠走了有一畛多地,來到一個叫鏵咀的小地塊,旁邊是一條壕溝。我們正準備彎腰割草時,突然一條「大狼狗」從埝下躥了上來。當年村民養的大都是土狗,狼狗非常少見。只有202工地(孤峰山微波通信站)有一條狼狗,又大又兇,常從村裡路過,我們都很害怕它。平時常聽大人說,見了野狗不要跑,你彎腰做撿石塊的樣子,野狗就會害怕地跑走。
我們以為躥上來的「大狼狗」就是202工地的,又沒有主人跟著。便大著膽子一邊彎腰拾土塊,一邊嘴裡大聲喊打。豈不知這條「大狼狗」不但不跑,反而對著我們兩人慾作攻擊狀。它不像一般土狗那樣「汪、汪、汪」的狂吠,而是喉嚨發出沉悶的暴吼,極其恐怖!這時我們倆心照不宣的知道:誰都不能跑,無論誰先跑,都肯定會被它撲翻在地!我倆從沒見過這種陣勢,嚇得膽戰心驚,感覺頭髮都「噌、噌、噌」地豎了起來。情況非常緊急,我們兩人本能地背靠著背,不約而同地左手拿搓(裝草的筐子)像盾牌一樣護在身前,右手拿鐮刀隨時準備反擊。「大狼狗」先是圍著我們轉圈,試圖找尋突襲的缺口,而我倆也絲毫不敢大意地隨著它轉而轉,始終把「盾牌」和鐮刀對準「大狼狗」的頭部方向。這樣對峙旋轉了十多分鐘,「大狼狗」似乎覺得無懈可擊,突然改變了策略,頭朝外,屁股對著我們,四隻鐵爪「譁、譁、譁」地刨起土來。初夏的土地久旱乾枯,霎時間便塵土飛揚,視線模糊。我和成哥以不變應萬變,奮力嚴防死守。又過了幾分鐘,不知是「大狼狗」無計可施了,還是太陽慢慢升起來了,上地勞做的人們開始增多的緣故,「大狼狗」突然撇開我們,朝著「驢耳朵溝」(孤峰山的一條溝名)的方向飛奔而去。身影所過之後,響起一陣陣「打狼,打狼!」的喊聲。
啊?原來是狼!我和成哥捂著「砰、砰」直跳的心口,更加感到後怕。這是我們有生以來第一次對狼的見識和較量。雖然當時我們沒有足夠的力量徵服野狼,但我們面對險惡,團結協作,奮起自衛的舉措也讓野狼不敢輕舉妄動最後落荒而逃!同時,這次經歷也為我們未來的風雨人生不畏艱險,勇於擔當錘鍊了體魄,積累了經驗,啟迪了心智,增添了勇氣!
後來再見過的狼,都是動物園或者馬戲團關在鐵籠裡的狼,猥瑣瘦弱,萎靡不振,遠非當年孤峰山野狼的威猛彪悍,兇殘狡黠可比。讓我無法進一步地去了解野狼、認識野狼,從其身上悟出「狼道」!
70年代以後,隨著孤峰山劈山炸石「隆隆」的炮聲響起,孤峰山一帶最大的食肉猛獸——野狼從人們的視線裡銷聲匿跡了。而與野狼的邂逅、對峙、周旋的經歷卻深深地烙在了我童年的記憶裡。
作者:高敬傑,萬泉橋頭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曾任運城市督學、萬榮縣教育局辦公室主任,作為特邀嘉賓出席第五屆中國教育家大會,與知名教育家魏書生合影,先後在國家及省市級報刊發表通訊報導、經驗論文、文學作品等200餘篇。
點擊圖片 回家吃碗餃子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投稿及合作|2721554853@qq.com
Tel:1346725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