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邊溝的大饑荒記事

2021-01-09 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11月4日《開卷八分鐘》 以下為文字實錄:

梁文道: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後來造成饑荒的結果,到底死了多少人,一直是學界爭論的焦點。最低的數字說是1000萬,最高的數字說是3000多萬,那麼學界一般都覺得3000多萬也許是個靠譜的數字,但是無論這個數字是多是少,很多人覺得無論怎麼講,它都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嚴重的饑荒事件之一。而這場饑荒事件,到底是所謂自然災害還是人為因素,現在大家也都同意這裡面人為因素要佔了很大很大的一部分。

那麼這方面的研究都非常多,有的書比如說像楊繼繩先生寫的《墓碑》,用了大量的、公開的、官方的材料,去做成他的研究,非常非常的震撼。但這本書好像大陸沒賣,所以我今天跟接下來這幾天,給大家介紹,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年的事件,是用微觀的看一些故事的角度來談。我講的就是楊顯惠先生寫的一連串的短篇小說,比如說像今天我介紹的這本《夾邊溝記事》,還有《定西孤兒院記事》等等等等。

那麼楊顯惠先生他是甘肅蘭州人,從小就聽說過當地的夾邊溝的事件,夾邊溝事件當年跟我們昨天講的信陽事件一樣,是個震動中央的一個事件。夾邊溝其實是當年一個勞改農場,是專門用來對付右派的,把那堆右派弄到那邊去。那些右派裡面什麼樣的人都有,比如說有的曾經過去當過縣委書記,有的甚至曾經參與過解放軍入藏,幫助平定西藏暴動。也有的是老革命了,當年抗日戰爭的時候,就開始打仗,也有的是從海外留學回來,參與建設祖國,但是到了這個時候都變右派了,變了右派,就要抓去勞改。

結果去了夾邊溝這個地方之後,死的人非常非常多,有的人是食物中毒死的,因為太餓了,所以沒東西吃,胡亂吃東西,中毒死了,也有的人是餓死了。那麼當年這些事件,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淡忘了,正如整個大躍進裡面所發生的事情一樣。楊顯惠先生就對這個事件,他覺得是放不下的,所以在過去那麼多年,幾乎有10多年的時間,他就到處去挖掘這方面的材料,然後做很多口述資料的收集,採訪過非常多的人,再寫成他這些小說。

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了,就他寫的這些東西都是短篇小說的格局,到底是真事還是故事呢?這是多人挑戰他的問題,也有很多人覺得當年不可能有這麼慘無人道的事情發生,所以這裡面就牽涉到這些是小說或是記實的問題了。其實楊顯惠先生他說,他寫的這些東西,故事絕大部分是真實的,人名甚至有時候也是真的,但是他用小說的筆法,加上一些情節敘述的方式,如此而已。這個文學一加工,坦白講,有時候產生一個效果真的是相當相當震撼的,有一種歷史上的虛無,但是又有一種讓人慾哭無淚的感覺。

當然那些真實的事件,本身已經非常讓人難過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兩本書裡面提到的一些往事是怎麼樣的。首先我們要知道,當年那些人就是住在夾邊溝,還有定西孤兒院,這定西孤兒院又是怎麼回事呢?定西孤兒院是這樣的,就是當年有一些也是在甘肅那個地方,就有很多農場、很多的地方餓死人,很多村子餓死人。有些大人都餓死了,光剩下小孩,這個小孩就是孤兒了,孤兒就去孤兒院,也就是兒童福利院,在裡頭住,在裡頭長大。

當年這些孤兒有些現在已經成了老人了,楊顯慧先生也是逐一採訪他們,請他們談一談當年的一些事情。當年這些事情,有些人會覺得說起來也實在是不好談,現在再說又有什麼作用呢。可是問題是我們回顧一下,對我們今天絕對是有幫助的,比如說在《夾邊溝記事》裡面的1號病房裡面,他就提到,早在1959年的春天,當地勞改裡頭,所有人都已經用兒童的洗臉盆當飯碗,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你想想看,吃那種飯,其實主要是稀湯,你去吃的時候,去咬東西的時候,人家勺子出來,你用普通的飯碗裝,很容易就把一些水撒出去,那太浪費,看了就讓人心疼。所以用洗臉盆去裝,保證東西就不會漏到外頭去了,你說是嗎?

然後我們再看,當年還有一種情況就各種各樣的飢餓造成的情況,我們是很難想像的。比如說他就看到,有一些人上廁所,解手,主要是大便,不蹲下來,而是站著,靠著牆,撐著牆就這麼站著拉。然後這個屎,主要這個屎也是屎水,就會沿著褲子,往下流下來。到底為什麼要這麼來拉屎呢?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個人他不能蹲,為什麼?他蹲了,就站不起來了,那時候很多人都是這樣子沒有了力氣。甘肅這個地方很多野狼,而當時那些狼是很能夠感覺到人的虛弱的。有些人在野外工作,做著做著太累了,根本連走都走不了,那時候已經有些人是到了不能夠下床的地步了,太餓了。那麼這種時候,在野地上,你休息一下,坐一下,就有可能會被狼群攻擊,被它們吃掉。這個機會是非常非常高的。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餓死的人都有一個特徵,就跟我們現在也是看電視上那些饑民一樣,就是死前一定會浮腫的。這個浮腫是有節奏的,他是先腫起來,消下去,隔幾天又再腫起來的時候,這個生命也就快結束了。這個時候的人,臉腫得像個大南瓜,上眼皮跟下眼皮腫得就像是梨一樣,就是裡面包著一泡水,眼睛睜不大,就只有一條細縫,只有這條細縫的時候,因為眼睛看不到路了。所以這種饑民,他們走路的時候頭要抬高,眼睛從這個細縫裡頭看出來,搖晃著身體走路,每邁一步,要停一下,才有力氣走下一步。最後他們嗓音都會變了,說話的時候發出尖尖的如同小狗叫的聲音,這種人就是餓到快要死的人了,而這種人當時是很常見的人,大家也都看慣了。由於是看慣的人,也就忘了把他們的經驗再說下來,我們今天就以為這都是小說了。

《開卷八分鐘》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點擊收看《開卷八分鐘》更多節目

 

相關焦點

  • 《夾邊溝記事》飢餓、愛情、希望
    初讀《夾邊溝記事》,我以為只是一本紀實小說,裡面的故事是有原型、有來由的,但情節方面大約也有高於生活的藝術加工。後來反覆去了解這段被人遺忘的歷史後,書中那些關於苦難的直白描寫,則更加震懾我的靈魂。我氣惱為什麼中國人如此健忘,中國的苦難歷史為什麼總是像秦始皇的兵馬俑,必得有人去淘去挖,才能讓世人知曉。
  • 甘肅夾邊溝農場記事:「右派」勞改營50年
    夾邊溝,這個位於甘肅酒泉戈壁灘裡的勞改農場,從1957年10月至1960年年底,關押了甘肅省近3000名「右派」。天寒地凍間,一場罕見的大饑荒很快將這裡變成了人間煉獄。短短三年間,三千「右派」在吃盡能吃的和一切不能吃的之後,只剩下三四百人。1960年11月,中央派出調查組「糾正極左路線」,開展「搶救人命」工作。1961年1月,倖存者才得以陸續遣返原籍。
  • (小康紀事)與飢餓記憶漸行漸遠的「夾邊溝」
    社會認識「夾邊溝」,是緣因一部近年公開出版的中國作家楊顯惠的紀實文學作品《夾邊溝記事》。根據該書調查和當事人回憶稱,1957年10月至1960年底,曾有近3千名右派分子被關押在此勞動改造。1959年開始,中國大陸連續三年大饑荒,導致糧食急劇減少。這裡的3千名「右派」在吃盡能吃的和一切不能吃的之後,最終至1960年底倖存者已不足一半。
  • 重返夾邊溝:「右派」勞改營50年
    夾邊溝,這個位於甘肅酒泉戈壁灘裡的勞改農場,從1957年10月至1960年年底,關押了甘肅省近3000名「右派」。天寒地凍間,一場罕見的大饑荒很快將這裡變成了人間煉獄。短短三年間,三千「右派」在吃盡能吃的和一切不能吃的之後,只剩下三四百人。1960年11月,中央派出調查組「糾正極左路線」,開展「搶救人命」工作。1961年1月,倖存者才得以陸續遣返原籍。
  • 《夾邊溝記事》——無論什麼年代善與美都不會消亡
    偶然翻開書單,看到在2017年讀過的一本書《夾邊溝記事》,平時就對文革題材的書毫無免疫力,當時更是捧著這本書一下午讀完,這本書講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幾千名「罪人」在茫茫的戈壁灘上,勞教的故事,作者大膽的文筆近乎還原了當時情景。
  • 楊顯惠的夾邊溝:一輩子寫不完的往事
    做這件事的人叫楊顯惠,他尋訪了一百多位夾邊溝農場的倖存者,寫出了《夾邊溝記事》;他又找到了150多位定西地區經歷饑荒的孤兒,寫出了《定西孤兒院紀事》。如今,他的新作《甘南紀事》正在上海一家文學期刊連載。他說甘肅的故事一輩子都寫不完,可是那段歷史的見證者正在一個個死去,再不抓緊時間,就沒有故事了。
  • 夾邊溝紀實(圖文並茂)
    我的這個同事也是個甄別右派,也是從夾邊溝活著出來的一個倖存者,夾邊溝農場解散初他被遣送回了陝西老家,從工程師變成了農民。  據說他在反右初期大鳴大放時的言論是:「當幹部就是圖的個享受,級別越高享受越優,不然何必當幹部?」就這樣他被定為右派押送到夾邊溝-  經過甄別後,通知他回來工作,被按排跟我住一個房間-當時本單位規定集體宿舍科級以下幹部兩人一間房,局處級才可以住單間。
  • 肖復興談夾邊溝:荒沙哭處曾埋骨
    我一直沒有睡著,望著車窗外,腦子裡忽然掠過了天津作家、蘭州知青楊顯惠寫的那部書《夾邊溝記事》。夾邊溝,就在嘉峪關外三十公裡的地方。可惜,我沒有去過那個地方,不知道它應該是在嘉峪關的哪個方向外的三十公裡。火車啟動了,車窗外夜色茫茫,無邊無際的戈壁灘包圍著墨一樣的夜色,化都化不開。
  • 南方都市報:《夾邊溝》令人難以忍受的逼真
    風格凸現,但缺乏敘事技巧   《夾邊溝》(TheDitch,法國,導演:王兵)★★★  觀影時間:當地9月6日8:30  王兵導演的新作《夾邊溝》對於9月6日的威尼斯絕對是熱點的頭條,一方面是作為主要競賽單元中的「驚喜片」亮相,另一方面是過於敏感的題材,以及令人難以忍受的逼真畫面。
  • 正確評價夾邊溝事件
    全市原有大牲畜和羊82064頭和164343隻,到12月底,分別減少到7659頭和36754隻。」宋錦霞:《酒泉市農村經濟政策工作回顧》,《酒泉文史》資料第10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酒泉市委員會1997年版。    甘肅省的一些幹部對發生的問題採取了掩蓋的態度。
  • 夾邊溝故事
    最常見的死亡,還是餓死,死在躺倒床上很多天之後,死在某一個無人知曉的深夜。死了的人,起初還有棺木可用,後來則用草蓆或者被褥一卷,直接埋在沙土裡。直到1960年年底,中央才開始搶救夾邊溝,倖存下來的右派分子陸續被遣返原籍,夾邊溝的死亡這才停止。倖存者只有幾百人。
  • 楊顯惠:夾邊溝事件是2400多名右派的苦難史
    2003年,楊顯惠的夾邊溝系列結集出版,名為《夾邊溝紀事》。他在後記中寫道:夾邊溝事件是當時甘肅省委極左路線的產物,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是甘肅歷史上慘痛的一頁;是二千四百多名右派的苦難史。
  • (2005年100人的)邵燕祥 「告別夾邊溝」告別苦難(組圖)
    楊顯惠的《告別夾邊溝》(上海文藝出版社)是一本極好的書。夾邊溝是上世紀50年代甘肅酒泉地區所屬的一個勞改農場。本書作者重新訪問了一些倖存者,和現在還能找到的農場管理幹部,不僅寫出了饑荒的嚴重也寫出了一些草根人物閃爍的人性光輝。  今年的好書不少,印象突出的是《束星北檔案》,它讓我了解了過去完全不知其名的傑出物理學家。
  • 《夾邊溝》亮相逐金獅 華語影人成威尼斯主角
    《夾邊溝》導演 67屆威尼斯電影節將揭幕 曼玉嘉玲"狹路相逢"點擊瀏覽更多娛樂新聞至於備受關注的最後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驚喜電影也終於揭開面紗,這份驚喜被中國導演王兵的《夾邊溝》獲得。《夾邊溝》驚喜亮相 與《狄仁傑》一起逐金獅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創立了驚喜電影這個環節,最後一部主競賽單元的影片在電影節開幕後才會揭曉,而本屆的驚喜影片則在當地時間9月6日揭曉,那就是中國導演王兵的新作《夾邊溝》。
  • 電影《夾邊溝》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圖)
    至於備受關注的最後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驚喜電影也終於揭開面紗,這份驚喜被中國導演王兵的《夾邊溝》獲得。  《夾邊溝》驚喜亮相逐金獅  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創立了驚喜電影這個環節,最後一部主競賽單元的影片在電影節開幕後才會揭曉,而本屆的驚喜影片則在當地時間9月6日揭曉,那就是中國導演王兵的新作《夾邊溝》。
  • 記事速記 | 讓記事沉澱出真切獨特的記憶
    對於記事作文更是如此,唯有真情才能感人。今天我們一起學學小作家和大作家們是如何記事與表達的。記事作文一般是通過記敘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的過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表達某種思想感情。記事作文不同於寫人作文,記事著重於描寫一件具體的事,同時,記事作文離不開寫人,但寫人是為了通過人物具體的表現,更好地表達事件所包含的意義。
  • 《饑荒》熊大BOSS養殖圖文教程 怎麼養熊大
    導 讀 《饑荒》怎麼養熊大?
  •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美國記者、攝影師哈裡森·福爾曼(Harrison Forman),1942-1943年河南大饑荒期間前往最嚴重的的鄭州、洛陽、許昌等地採訪,目睹了難民吃樹皮、逃荒乃至活活餓死的悲慘情景。本組老照片是1943年初哈裡森用鏡頭記錄的難民從洛陽火車西站擠上火車逃難的場景。
  • 1942老照片大饑荒真實寫照,人們啃樹皮吃,觸目驚心
    1942年河南大饑荒是日本侵華時期發生在中國的饑荒之一,大旱之後,又遇蝗災,大約有150萬人死於饑荒和饑荒引起的疾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