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的增長真相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丫丫港股圈

作者:戴珂

來源:ToBeSaaS

中國SaaS的增長困境

「增長」一直是SaaS領域最高頻的詞,同時也是一個最熱的詞。SaaS公司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圍繞著增長而運轉。

儘管疫情時期的SaaS公司也都在說要逆勢增長,但對中國的SaaS來說,穩定時期的增長都很難,疫情時期的增長難度更可想而知。

研究了美股SaaS公司2020 Q1的收益報告,發現美國SaaS真的有些逆勢了。選擇了幾家大家都熟悉的SaaS公司,計算出它們的Q1季度同比增長率,如下表。

要知道30%增長率,即使對於SaaS行業也是相當高了,因為極少有其它行業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長率。

應該是SaaS訂閱模式的優勢,使得SaaS能夠在短短數年一飛沖天,輕鬆打造出一個萬億美金市值的新市場。

美國受疫情的影響也不小,為何SaaS仍能保持如此的高增長呢?

這又讓我們重提中國SaaS增長的老話題,同樣是ToB的SaaS,為何中國SaaS看不到增長的趨勢?

關於SaaS的增長,本文重點討論的幾個問題:

從美國SaaS的增速,看SaaS的增長邏輯

SaaS的中國式增長存在的問題

用科學的增長策略才能脫困

SaaS的增長邏輯

每門生意都有它的賺錢邏輯和方法,SaaS當然也不例外。

計算增長率的公式非常簡單:(本年收入-上年收入)/上年收入。但增長的秘密隱藏在年收入中,從這個公式中是看不出來的,所以我們需要再向下一層的計算。

眾所周知,SaaS的收入模式是訂閱模式,而訂閱收入的衡量指標是所謂的NDR(Net Dollar Retention),也就是收入的淨留存。

NDR的計算公式為:

NDR=(beginningrevenue+upgrades-downgrades-churn)/beginning revenue

幾家美國SaaS公司2020年Q1的NDR數據。

從NDR中我們能看出什麼呢?

對於一個傳統行業,要實現30%以上的增長,堪比登天。但在SaaS行業,如果淨收入留存率是120%,只需再做10%的新客戶收入,就能變身為一個高增長業務。

對於訂閱業務來說,淨收入留存率是增長的核心,美國SaaS高增長的秘密也在於此。

在美國SaaS行業,NDR超過130%才能稱為優秀,NDR的中位數大約在110%左右,再往下就很一般了。

那麼,NDR為130%是個什麼概念?比如說去年營收1個億,今年即使把整個銷售團隊都解散,一個新客也不做,還能收入1.3個億。

此外,穩定的淨收入留存率代表著營收的高度可預測性,才使得增長率看起來不會忽高忽低。

從NDR的計算公式還可以看出,NDR對增長率產生貢獻的核心在於:沒有客戶流失。

中美兩國SaaS增長率的巨大反差,最主要原因在這裡。

中國式增長為什麼難以實現

SaaS的中國式增長過於簡單直接,SaaS的增長要麼是靠嘴,要麼是靠腿。

所謂靠嘴,就是只說客戶數又增長了多少多少,動輒幾十萬、數百萬的客戶增數,真能嚇壞國外同行。至於營收的增長,那是企業機密,一般人不告訴他。

所謂靠腿,就是找大量的銷售人員,用人海戰術增加營收。這個辦法大家都熟悉,所不同的是有沒有那麼多錢,去鋪那麼大的攤子。

中國式增長常常把增長和增加混為一談。舉個慄子,如果近5年來,每年營收都比上一年多,這可以叫做5年連續增長;如果只是偶爾一年比前一年營收多,那只能叫增加。

就像是說,一個人做一次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用在增長的定義上,就是可持續的增長才叫增長。

所以,中國式增長的問題在於,因為增長的邏輯不對,導致增長不可持續。

當然,對於有追求的SaaS公司,只依靠NDR的「躺賺」模式,SaaS只能是個普通生意,發不了大財。所以,要實現高增長,還要去銷售新客來做未來收入的儲蓄。

特別是對於中國SaaS公司來說,客戶走掉的速度比新進的還快。不銷售新客戶,營收數據會變得很難看。

從理論上講,靠銷售的人海戰術,確實能實現任意高的增長率。假如一家SaaS公司去年找一萬名銷售做到1個億,今年找兩萬名銷售就能做到2個億,增長率100%。

有人用單位經濟的理論,說如果銷售員的銷售收入大於其成本,這種方法就是可行的。其實,這還是賣傳統軟體的思維,沒有搞清SaaS的盈利邏輯。

實際上,這種靠腿的增長方法為什麼不可行?是因為SaaS訂閱模式回款的周期性特點。

就是說回款不是一次回完,訂閱費要按年回。這就有問題了…

隨著銷售人數的增多,銷售的成本(底薪+提成)也大幅提高,這些成本都會攤到獲客成本中(CAC)。而企業只有消化掉CAC,後面才可能有利潤;而CAC越高,則消化掉所需時間就越長。

從財務模型上,這件事可以用CAC的回本周期,來衡量業務的合理性。CAC回本所需年數的計算公式也非常簡單:(上年 市場&銷售費用)/(本年ARR-上年ARR)。

在CAC回本之前,這段時間內公司都沒有盈利的可能,也就是說要靠燒錢支撐公司。

要支撐多久呢?在合理配置市場銷售資源的美國SaaS公司,平均約需要1.5年左右。

對於中國企業環境來說,即使客戶能夠持續續費,這個時間也可能會長達數年,再多的融資也支撐不了這麼久。如果客戶期間流失而不再續費,投入的市場銷售成本就沒有產生什麼收入。

所以說,靠腿的增長方式不但不可持續,還會給公司帶來風險。

科學的增長策略

中國SaaS公司陷入了一個怪圈:增長率低是因為淨收入留存低;而淨收入留存低,是因為流失(churn)大。

那麼流失大又是什麼原因呢?

流失大的本質是客戶質量差,但這個鍋應該是SaaS公司背,而不該讓客戶背。既然有那麼多優質客戶,為啥非要合作那些本來也不適合的客戶呢?

所以,客戶質量差是因為銷售質量差,一家客戶能否陪你一路走下去,在銷售完成那一刻就確定了。

大部分SaaS公司,從銷售的招聘和培訓開始就跑偏了。實際上,SaaS銷售員的首要任務不是成交,而是找到可合作的優質客戶,其次的責任才是成交。

再說得極端些,除非提供簡單工具的SaaS公司,大部分SaaS公司並不需要銷售,更不需要那麼多推銷員。

也就是說,銷售員這個角色,在SaaS公司應該被定義為播種者,而非收割者。因為只有對的客戶,才能成為優良的種子,能保證活到收穫期,並帶來預期的回報。

有銷售負責人跟我聊起這件事,說道理很對,但是不好操作。這裡我給大家的建議只有三點:

第一,建立銷售質量評估制度。對每家新籤客戶進行適合度評估,以保證種子是對的。無需複雜,幾個指標即可。如果真有問題,也可以在交付前引導解決,或者放棄。

第二,改變培訓導向和調整提成制度。引導價值成交,樹立SaaS的銷售業績導向。

第三,招聘合格的業務顧問,而不是推銷員。

能做到這三點確實也不太容易。但無論如何,增長的重要性對於SaaS公司來說,都是第一位的。

一個沒有增長的SaaS公司,無論是對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沒有太多存在的價值。

相關焦點

  • 引領企業社群營銷升級,快客管家預造商業增長「第三極」
    如今,微信已經不僅僅是一款簡單的個人聊天工具, 大到高端人脈,小到行業交流,涵蓋各行各業,已成為重要的商業傳播渠道和平臺,為個人和企業沉澱了寶貴的「私域流量」,快客管家就旨在為企業提供高效的微信營銷管理解決方案,提高社群運營效率,助力商業增長。
  • 鑑鋒:2021如何設計「企業微信+視頻號」運營SOP驅動增長
    鑑鋒:零一裂變CEO、運營深度精選創始人騰訊課堂榮譽顧問/36氪年度最具影響力增長導師6年微信生態增長實戰經驗,操盤多個千萬用戶量級的裂變增長項目為騰訊/寶潔/京東/華潤/瑪氏/少年得到等500+知名企業提供微信裂變增長服務重點索引:一、企業微信具體怎麼賣貨?
  • 「黑天鵝」帶火雲安全賽道,看SaaS黃金賽道新勢力的增長邏輯
    通過三家公司的財報數據,或許能由此窺見SaaS板塊的增長邏輯,以及背後的機遇和挑戰。 處在SaaS黃金賽道,三家新型SaaS企業Q3表現如何 年初至今,全球SaaS板塊表現亮眼。Okta:後SaaS時代的零信任龍頭 Okta最新季度收入為2.17億美元,同比增長42%。其中,訂閱模式是主要的獲利渠道,收入同比增長43%。 目前剩餘履行合約為15.8億美元,同比增長53%,預計將在未來12個月內確認這些收入。 結合連續多季度的情況可以發現,雖然收入規模在逐步擴大,但是其收入同比增速也在逐漸趨緩。
  • 僅半年,孩子的近視率又增長了!
    真相是:如果孩子已經近視,不戴眼鏡或佩戴不合適的眼鏡,都可能會導致近視加重或加速發展。佩戴合適的眼鏡之後,維持視力的正常發展。其中,功能性眼鏡、OK鏡等是一種可以阻止或減緩近視度數進展的手段。在佩戴功能性眼鏡前,家長鬚帶孩子到眼科醫院做正規的醫學驗光再進行驗配。 4. 吃甜食對眼睛不好,不只是忽悠!
  • 中國人身高增長不如日韓 專家:後天不足-身高 身高增長 生長激素...
    原標題:中國人身高增長不如日韓,專家:後天不足  東方網10月22日消息:日前,英帝國理工學院率領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一項針對全球200多個國家人口的身高報告,這份「全球身高排行榜」記錄了1914年至2014年期間人們的身高,報告顯示,2014年,荷蘭男性平均身高182.54釐米,為全球最高。
  • 增長黑客 | 職場脈脈的增長路徑
    15年火爆北京各大街頭的職場社交軟體脈脈,同樣現面臨增長,產品發展的瓶頸。一款高頻剛需的「社交」產品,逐漸淪落成一款「銷售廣告」的工具。回頭來看脈脈在創立到瘋狂增長的最高路段,是所有增長與品牌的同學,要深度學習及研究分析的。
  • 如何定義一家成熟的SaaS公司?
    第一、從商業角度,主要有兩個原因:大客戶永遠是營收的主要貢獻者:Zoom、Slack在每個季度財報中特意強調收入貢獻超過10萬美金的客戶數增長,更不用說Salesforce上市後隨即制定大客戶銷售戰略「Land and Expand(先下單再擴張)」,將按月收費改為按年以順應大客戶付費習慣,現金流也得到明顯改善;大客戶始終認可服務的商業價值:SaaS的價值在第二個
  • 真相是自欺欺人
    一則來源於天津的房價消息,震驚了房地產市場,迅速的上了熱搜,看看駭人聽聞的標題《天津房價進入下降通道:一平方米降5000元,兩周下降72萬元》、《天津房價:一平米降5000元、兩周降價72萬,兩周跌回4年前》,不明真相的網民大呼天津房價下跌已成定局。事實上是這個數據來源於中介平臺的二手房源掛牌價,不是商品房成交價,更不是實際成交價。
  • 男孩長獠牙真相嚇人 真相實在是讓人不解
    男孩長獠牙真相嚇人 真相實在是讓人不解時間:2016-02-18 08:5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孩長獠牙真相嚇人 真相實在是讓人不解 獠牙一般只有動物方便啃噬肉質食物才會長,但是在重慶的一個男孩卻只長了兩顆獠牙,實在是讓人不解。
  • 惠州三協:力推電池自動化生產線 2016年淨利同比增長80%
    2016年惠州三協銷售、淨利潤未經審核相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0%和80%以上。王偉透露,在未來十年內,惠州三協目標是為勞動密集型消費類產品行業減少直接勞動力20萬人。調研團一行與惠州三協領導交流、座談24日上午,調研團一行來到惠州市三協精密有限公司,與惠州三協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偉等進行了交流、座談。
  • 三彩家能否成為生活服務SaaS領域的獨角獸?
    其次,三彩家的高成長性從其近年來的業績增長情況來看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證。三彩家是已經實現盈利的SAAS企業。截至2019年9月30日,三彩家實現1788.34萬美元營收,較2018年增長337%,實現利潤約590.07萬美元。至2020年3月31日止6個月中,實現營收696.5萬美元,實現利潤約3.77萬美元。
  • 營收、淨利雙增長 旺旺集團財務長詳解增長邏輯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阿茹汗 旺旺近日發布的2020財年(2020年4月1日-2020年9月30日)上半年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近103億元,同比增長10.7%,淨利潤達到19.5億元,同比增長20.9%。
  • 中央廣播電視臺總臺長:傳遞真相是媒體人的職責
    慎海雄在致辭中說,作為媒體人,報導事實、傳遞真相是我們的職責。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初,2000多位同事立即奔赴中國疫情防控第一線。及時、客觀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抗疫的實情。     「在新的一年裡,全球媒體人有責任讓國際輿論場上的謠言少些、更少些」,慎海雄在致辭中表示,「我始終認為,真相是媒體的生命。可靠的新聞、權威的信息,體現著媒體的責任和素養。
  • 2020年懸疑劇爆發式增長,值得看的幾部劇,豆瓣評分最高9.2
    2020年應該是國產懸疑劇爆發式增長的一年,在甜寵劇泛濫的時代,短片懸疑劇也是讓觀眾眼前一亮。邏輯嚴密、布局精巧、情節緊湊使國產懸疑劇上了一個層次,而愛奇藝推出的迷霧劇場也是深受刑偵懸疑劇愛好者的喜愛。
  • 跑步五大誤區與五個真相:傷骨骼 會讓小腿變粗
    關於跑步的5個真相  真相1:熱身運動  運動前要做熱身運動相信是不需要再普及的道理了,尤其是在跑步前,對腿部的拉伸尤為重要。只有在預熱充分,並且拉伸到位的情況下,小腿才能以「最佳狀態」投入「作戰」。  真相2:落地技巧  跑步減肥最重要的技巧。
  • 電視劇《真相捕捉》收官 「後真相」時代人類需解決什麼
    BBC高分電視劇《真相捕捉》近日收官「後真相」時代,人類需要解決什麼?本報記者 王筱麗由英國BBC推出的高分電視劇《真相捕捉》於近日收官,同樣是短短六集、快速推進的劇情節奏,以及退伍歸來飽受創傷後應激障礙之苦的男主角等設定都讓人不禁回想起上一部驚悚劇《貼身保鏢》。不同的是,《真相捕捉》的目光不再局限於反恐戰線的鬥爭,而投向了更為新興的主題:當高科技和智能設備越來越強大,在偵破案件求索真相的過程中,人類需要解決的是什麼。
  • 產品分析:有贊,全場景SaaS服務商
    1.3 社會(society)層面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近年來穩定增長,2018 年突破 6 億人次,增長 4.7%。但核心應該是服務確實對商家來說有價值,在商家運營店鋪中提供一定幫助,為商家營收帶來增長,只有基於這一底層邏輯,商家自主分享才可以成為有贊生態閉環其中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