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白海豚現身東方海域
近幾年來,這群中華白海豚在瓊南一帶海域頻繁出沒,代表著該區域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優越。 視頻中,先是兩三頭白海豚浮現,白色的身影在碧藍的大海中十分搶眼。很快,海水之下又躍出七八頭白海豚,爭相聚攏一處。緊接著,遠處還有多頭白海豚以及數頭黑白相間的海豚在向前疾遊。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中華白海豚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臺灣西海岸、廈門、珠江口、雷州灣和北部灣近岸海域,並認為受瓊州海峽天然深水屏障的潛在影響,海南島周邊海域可能沒有中華白海豚分布。2014年10月至12月,筆者所在研究團隊在海南島西南海域執行了為期13天的海上考察,其間,有6天觀察到中華白海豚群體的身影,群體大小一般在10頭至40頭不等,包括幼體及其他不同年齡段的個體。這一發現將此前已知該物種在我國的地理分布範圍向南推進了近300公裡。駝海豚屬動物作為近岸、淺水海域的旗艦物種,具有無可替代的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價值。
-
多隻中華白海豚現身昌江海域,數量稀少極珍貴
經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專家確認,這些海豚為中華白海豚,因數量稀少,被稱為海洋中的「大熊貓」,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警艦艇巡航期間發現海豚群(通訊員 李巖 攝)據中科院深海所海豚研究專家團隊的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在海南近海出沒的鯨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就有30餘種,此外還有熱帶魚類1000多種,蟹類、蝦類
-
這片海域仍是中華白海豚的家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建設處處為環保讓路 這片海域仍是中華白海豚的家深圳新聞網訊 港珠澳大橋的走線,橫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的家鄉。
-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12月12日,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海域鯨豚船隻調查發現最大中華白海豚群。當天共發現中華白海豚種群5群次,最大群頭數30頭次。這是近三年鯨豚調查發現最多的一天。
-
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在廈門海域「遛娃」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廈門海域觀測到中華白海豚母子同遊景象。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人民網廈門6月9日電(陳博)近日,據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消息,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隊伍在廈門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測到一對中華白海豚母子海中嬉戲畫面,這是中華白海豚幼崽2020年首次在廈門海域現身。 據悉,本次觀測到的中華白海豚媽媽是廈門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人」之一的「大白」。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中華白海豚「組隊」來昌江鬧海
(下稱中科院深海所)專家確認,這些海豚為中華白海豚,因數量稀少,被稱為海洋中的「大熊貓」,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8年8月,約30隻中華白海豚到訪東方海域。 據中科院深海所海豚研究專家團隊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在海南近海出沒的鯨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就有30餘種。此外,還有熱帶魚類1000多種,蟹類、蝦類、貝類、棘皮動物類、藻類、珊瑚等各有數百種,這些海洋生物多數都具有極高的生態和保護價值。 「海南近海漁業恢復較快,海豚隨著正常的捕食行為出現在沿海海域,是很正常的。」
-
中華白海豚連續6天現身廈門海域
■周清拍攝到的白海豚。■資料圖。最近,我市小嶝、土嶼、東渡等多個海域出現了白海豚頻繁出沒的美麗情景。昨天,廈門海洋保護區小嶝監測站觀測員許振作說,2月24日至29日,白海豚連續6天出現在小嶝海域。這是小嶝設立監測站7年來的首次,反映出我市海洋生態環境日益變好。
-
廣西欽州三娘灣海域成為中華白海豚的樂園
據欽州中華白海豚研究與保護中心科研人員監測,欽州三娘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逐年增長,從最初不到100隻,目前已達到280隻左右,根據種群年齡結構進行判斷,這是一個年輕、健康、有希望的種群。(趙一攝/光明圖片)
-
100多頭中華白海豚湛江海域現身,曾差點列入藥用動物
廣東湛江外海出現100多頭中華白海豚廣東湛江海域近期發現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育類動物的中華白海豚現蹤,估計總數約有100多頭,包括較大規模的群體及獨立的個體。專家表示,湛江海域白海豚的分布與目前較少的人為活動幹擾、較為完整的近岸海洋景觀以及較高的海洋地理多樣性密切相關,海豚們三五成群,有灰黑色的小海豚,還有粉色的老海豚。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為近岸定居性動物,除非遭受自然變故,一般都棲息在同一海域。中華白海豚不喜歡集成大群,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除了母親及幼豚,白海豚組群不會有固定的成員。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湛江海域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數量超過100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海豚種類中,中華白海豚在國內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海域中,有著「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而在五一假期中,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科考隊在湛江硇洲島西面(鱟沙頭)近岸海域以及東裡鎮東部近岸海域,累積識別中華白海豚個體數在100頭以上,群體數量比較大。
-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據了解:保護區與科研機構近年來連續開展保護區海域鯨豚調查,每年調查15個航次以上。其中2018年發現中華白海豚5次,2019年發現12次,2020年發現7次。通過照相識別技術,2017年識別16頭,2018年識別21頭,2019年識別42頭,2020年識別7頭次,共識別個體80頭。利用模型估算,儒艮保護區中華白海豚數量約106頭,95%置信區間為90-145頭。調查隊拍攝到的中華白海豚↓↓↓
-
湛江海域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數量超過100多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而在五一假期中,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科考隊在湛江硇洲島西面(鱟沙頭)近岸海域以及東裡鎮東部近岸海域,累積識別中華白海豚個體數在100頭以上,群體數量比較大。 據研究人員介紹:湛江海域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是由於湛江地區的海岸生態系統較為完整,海洋地理多樣性較高,尤其經過多年休漁,給海豚活動騰出空間,集群活動、世代同遊、嬉戲躍水的情景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
中華白海豚寶寶暢遊廣西三娘灣
(新華網發 趙一 攝)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瀕危的一類海洋哺乳動物,廣西欽州三娘灣海域水質優良,海產資源極為豐富,是中華白海豚世代棲息地之一,被譽為「中華白海豚的故鄉」。 4月14日,欽州中華白海豚研究與保護中心的科研人員在三娘灣考察時拍攝到三隻中華白海豚。
-
東南沿海的白色精靈——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在淡鹹水交匯的河流入海口附近,從南非海域一直延伸到我國沿岸[1]。歷史上,在遼寧省莊河市、上海市橫沙島、浙江省樂清縣等海域曾有過中華白海豚誤捕或擱淺的案例[2],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白海豚仍然連續分布在北至長江口, 西南達中越北部灣邊界的華南近岸海域[3],可是如今卻主要棲息在廈門的九龍江口和廣東的珠江口,且僅存離散的5個地方種群,不同群體之間交流較少。
-
圖文:中華白海豚定居北海海域
中華白海豚 中新社北海十一月二十六日電 廣西北海市近年來加大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力度,海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海洋珍稀哺乳動物中華白海豚種群近日頻頻出現在北海海域。 據廣西北海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鄧超冰稱,在北海加強對海洋動物保護之後,這兩年來中華白海豚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已有一定數量的中華白海豚在北海附近海域定居繁殖。
-
...發表Letter文章 呼籲關注中華白海豚等駝海豚動物的生存威脅
文章結合其研究團隊的相關科研成果和認識,提出中華白海豚等駝海豚屬動物正面臨滅絕的風險,呼籲關注這些動物所面臨的生存威脅,並提出了相關的保護建議以阻止該類珍稀動物的滅絕。 相關論文信息: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4/1313.2
-
100多頭中華白海豚出沒湛江海域,其中有一隻粉色的老海豚
100多頭中華白海豚出沒湛江海域,其中有一隻粉色的老海豚 羊城晚報•羊城派 2020-05-09 11:41
-
白海豚「一家子」暢遊廈門灣海域
一頭灰色的中華白海豚躍出水面。臺海網11月1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6日下午,一群中華白海豚歡騰嬉戲在漳州開發區附近的廈門灣海域,岸上一些市民驚喜地發現這一幕,猜想可能是白海豚「一家子」出來「遊玩」。近兩年,白海豚頻繁在該海域出沒,市民紛紛點讚這裡優良的水環境。「這次遇見的是白海豚群,至少有六頭,就在眼前的海面遊水嬉戲。」當時,在漳州開發區黃金海岸散步的市民康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