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豚種類中,中華白海豚在國內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海域中,有著「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而在五一假期中,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科考隊在湛江硇洲島西面(鱟沙頭)近岸海域以及東裡鎮東部近岸海域,累積識別中華白海豚個體數在100頭以上,群體數量比較大。
據研究人員介紹:湛江海域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是由於湛江地區的海岸生態系統較為完整,海洋地理多樣性較高,尤其經過多年休漁,給海豚活動騰出空間,集群活動、世代同遊、嬉戲躍水的情景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白海豚被稱為中華白海豚,但不是國內獨有的,在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以至南非海域都有分布,同時中華白海豚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比較集中的區域有兩個,一個是廈門的九龍江口,一個是在廣東的珠江口。
在動物世界中,白海豚並不是一身白色的,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所以在這次觀察中,有不同顏色的海豚,是因為它們有較大規模的聚群以及獨立的社會單位。
白海豚的顏色為什麼會變化?是因為白海豚身上的粉紅色並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這與調節體溫有關,一般會從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為成年的粉紅色。
中華白海豚分布雖然比較廣泛,但它們並不會經常遷徙,而且具有強烈的戀地性,就是說白海豚種群從出生到老死,一般都會生活在同一塊海域,不會輕易主動「搬家」,除非被迫「背井離鄉」。
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需為白海豚創造合適的棲息地,加上白海豚是近岸定居性物種,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米的海域,有時還會遊進淡水河流中,所以當海洋生態環境變好,它們種群便會來「安居樂業」!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