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金華的一些微博網友在轉發一條消息:金華一女子的肚子養了一條1米9的蟲,說的是浦江縣一名女子,肚子體內驅出了一條長達1.9米場的帶絛蟲。
1.9米,都已經超出了人體身高,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寄生蟲?這條微博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昨天,記者經過多方核實後了解到,確有其事。
來自浙江省疾控中心傳防所發布的公開信息顯示,2月16日,該所接到浦江縣疾控中心報告,一名當地居民疑似患有帶絛蟲病。接到報告後的第三天,由傳防所副所長阮衛帶隊,一行3人到達浦江縣展開調查,對該名疑似病例進行診斷、治療。
一條蟲子為什麼能引起省裡專家這麼重視?原來,這種寄生蟲叫牛帶絛蟲,這是浦江縣發現的首例牛帶絛蟲病本地病例,也是全省近30年來的首次發現,極為罕見。
這名患者姓張,是名年輕女子。那天她到浦江縣疾控中心諮詢:自己拉出的糞便上,為什麼會看到一些會動的「小蟲」?
在此之前,因為擔心自己患有寄生蟲,她已經兩次前往村衛生室自行購買腸蟲清服用,但是沒有效果,大便裡還是經常能看到「小蟲」被陸續排出。
浦江縣疾控中心經過糞檢發現,糞便裡有帶絛蟲蟲卵,於是給張女士服用了南瓜子和檳榔驅蟲,沒想到,竟然成功地從張女士體內驅出一條長達1.9米、乳白色、帶狀、前端細長、向後漸扁闊、形似拉麵條的帶絛蟲!
最終,省、縣兩級專家確診:這種蟲子為牛帶絛蟲。牛帶絛蟲寄生於人體腸道,它沒有口和消化道,靠蟲體體表來吸收營養。
換句話說,這種寄生蟲只要趴在你的腸道上,就能吸收營養成分。但這個過程,會使你的腸道黏膜被感染,使人體腹部不適,消化不良,出現腹瀉或體重減輕等症狀。
有意思的是,這種寄生於人體的牛帶絛蟲大多只有一條,壽命可達20~30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成蟲能從蟲體上自行脫落孕節片,剛脫落時活動力強,並隨人體糞便排出體外,就是張女士看到的呈乳白色、會動的「小蟲」。
那麼,這種寄生蟲是怎麼進入張女士身體裡的呢?據了解,在我國西藏、四川的藏族、廣西的苗族、貴州的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習慣,這些食肉習慣導致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尚有一定數量的牛帶絛蟲病人。但在浙江,因為飲食習慣不同,這類情況很罕見,患有這個寄生蟲的大多是從外地歸來的人員。
張女士回憶說,自己近一年來沒有外出外省史,個人衛生習慣也良好,飲食習慣平時喜好吃火鍋、燒烤,食料愛好肉丸子、肥牛、豬肝等。醫生推測,這可能就是她感染了寄生蟲的主要原因。
最後,這條蟲子也被省疾控中心調查人員帶回省中心寄生蟲病實驗室,鏡檢觀察蟲體並將使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蟲體進行種類鑑定和研究。
編者註:該視頻與原文無關,僅供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