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新京報智庫特約撰稿 朱昌俊
近日,《中共江蘇省委關於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支持南京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隨著全國各地「十四五」規劃建議陸續出臺,多地提出培育或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13個城市先後加入競逐。
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資格,可謂是許多大城市夢寐以求的事。
自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在過去的近三年時間裡,數量都始終維繫在9個的規模,並未擴容。
一座城市能否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關鍵在於考量其能否擔負起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職能。這註定國家中心城市必須走的是「質量」路線,而非拼數量。
多城爭創是城市活力的體現
目前全國至少有13個城市加入對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這種「熱鬧」場面,其實是值得鼓勵的。
雖然說,這些城市在經濟和人口體量上可謂「參差不齊」,比如經濟和人口體量均最大的杭州,GDP和人口分別超過15000億元、1000萬人,而最小的烏魯木齊則分別不到4000億元、400萬人。這種差距不可謂小。
但是,這些城市均是所在區域或省份的中心城市。它們大多是省會城市,但也有像廈門這樣的副省級城市。
所以,儘管差別很大,但是從區域角度來說,都有各自的爭創理由和實力。
更重要的是,這種爭創的局面,側面反映出各城市乃至區域之間的競爭激烈性,這其實也是城市發展活力的一種體現。
正是這種相互競爭,共同形成了一種「百花爭豔」的局面,促使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區域都不甘落後,由此也就能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眾多城市角逐國家中心城市,同樣是不同城市和區域之間的一種「比拼」,當然,它是良性的。
因為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是一個過程,即便最終只有少數城市能夠如願「晉級」,但參與到其中,就預示著每個城市主動向更高的標準靠近,既能夠在競爭中看到不足,也有助於激發發展潛力。
東北區域的懸念最少
至於到底哪些城市能夠率先「晉級」國家中心城市,這個話題不管是學界,還是坊間,都有過不少的討論和分析。
這裡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標準來歸納。
首先,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國家中心城市的區域分布相對平衡,是非常必要的。
此前有學者從東、中、西部的劃分做過分析,但其實還可以更細化一點。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比如,根據傳統的七大地理區域來劃分。可以發現,目前東北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仍為空白;西北有西安;西南有重慶、成都;華北有北京、天津;華東僅有上海;華南只有廣州;華中則有武漢、鄭州。
因此,從區域平衡的角度來講,東北地區確實有必要設置一座國家中心城市。這方面,也是不同版本的分析中,最少異議的。甚至一些觀察者,直接預測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就是瀋陽。
當然,具體是哪座城市,目前還難說有定論。瀋陽雖然在東北地區最早提出爭創國家中心城市,並且從各項具體指標看,其「中心指數」也很有優勢,但後來者長春似乎也不甘示弱。
所以具體花落誰家,現在還很難說。
華東區域競爭激烈
其他區域看似每個都有代表,但具體情況有差別。
比如,華中地區已經有武漢、鄭州兩個席位,那麼,從短期來看,長沙「晉級」國家中心城市應該希望不大。
西南和華北均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要想繼續增員,難度相對也不小。
剩下的西北、華東、華南三個區域的增員概率相對較大。
那麼,西北和華東區域到底哪座城市有望最先「出線」?
先說西北地區。除了已經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安,該區域目前唯一的「競選」城市是烏魯木齊。
單純著眼於區域平衡,烏魯木齊設置國家中心城市值得期待。
因為西安雖然被定位為大西北的龍頭,但其地理位置比較靠東,對整個大西北區域的有效輻射和影響有限。如果烏魯木齊晉級國家中心城市,必定會形成更強的區域帶動作用。
當然,烏魯木齊的體量相對有限。
華東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共七個省市,是七大地理區域中,省市數量最多的。
▲ 圖片來源:unspalash 網
頗為巧合的是,除了上海已經是國家中心城市,其他6省都尚無國家中心城市,但它們都無一例外提出了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在13個後備隊伍名額中,就有8個城市來自華東地區。
因此,這個區域新增一座國家中心城市的概率較大。但具體是誰,尚不明朗。
其中,把南昌、合肥放置在中部地區來看,考慮到該區域已有武漢、鄭州兩座國家中心城市,因此前者短期內的勝算或也不大。
剩下的看點就是南京、杭州、福州、廈門、濟南這5座城市。
這裡面南京提出目標較早,杭州的經濟和人口體量最大,福州和廈門有區位優勢,濟南則背靠總人口超過一億的山東,且近些年被明確支持建設「強省會」。
因此,可以說,各有千秋。
哪些城市更有優勢
當然,上述只是純粹從區域平衡的角度來分析。
如果加上其他因素,答案又會有些差異。
比如,昆明具有輻射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區位優勢,它對於擴大國家面向東南亞的對外開放合作,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
類似的,烏魯木齊作為中亞地區的「心臟」,是連接中亞、中東、歐洲重要的陸上節點,如果躋身國家中心城市之列,有利於「一帶一路」的發展。
並且,《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要提高昆明、烏魯木齊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
另外,考慮到省會城市在發揮中心城市角色等方面有多方面的優勢,在同一省內,省會城市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優勢可能要大於副省級城市。
目前已經獲批的9個國家中心城市,的確是除了直轄市,就是省會城市。
當然,每座參與爭創的城市,只要真心付出了,相信都會有收穫。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本身就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在爭創的過程中,每一個城市都能由此而實現更好的發展,本身就非常有意義、有價值。
□ 朱昌俊(媒體人)
編輯:柯銳 實習生:餘丹 校對:盧茜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