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馬,為什麼斑馬不能騎?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惑,馬和斑馬長得很像,除了條紋的色彩,外形上幾乎一模一樣,而且同屬於馬科,為什麼兩者命運如此不同?
一個好吃好喝伺候著,還要定期護理,而另一個雖然自由,但在野外生存也很艱難。
但是同科不同種,馬和斑馬屬於不同物種,這也是斑馬看起來可愛,卻不能騎的主要原因。
眾所周知,馬在未馴化前,也是充滿野性的動物,經過人類長時間的馴化,才有了如此溫順的性子。不光馬,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動物都經歷了馴化,貓、狗、豬和雞鴨等。
這些能被馴化的動物,都有7個共同特徵:
1、可以被圈養:這是最主要的;
2、迅速繁殖:一年或24個月後成熟是最理想的馴化動物;
3、適合的大小:如果動物太大,它會消耗太多食物,也很難控制;
4、大眾化的飲食:家養動物吃的東西是不能有選擇性的,提供什麼就吃什麼;
5、無所畏懼:家養動物熟悉人類,不會害怕,在被圈養時不會驚慌;
6、平靜的性質:最適合馴化的動物通常在自然界中都很平靜,當你照顧它們或給它們送食物時,你確信它們不會咬你;
7、社會等級:具有自然領導能力的群居動物最適合馴化,因為它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組織。
而斑馬擁有一種不能被馴化的氣質。
首先,斑馬好鬥,視人類為捕食者,會踢你咬你
和馬的優雅完全不同,斑馬非常好鬥,也非常邪惡,你永遠無法預測下一個惡作劇會是什麼。
而且這種個性不會隨著年齡而緩和,年齡越長,反而更加咄咄逼人。
斑馬如此好鬥還有另一個原因。
在非洲平原上,獅子是捕食者,斑馬是它們的食物。
為了能存活下來,斑馬已經進化出了一些防禦機制:後踢。
斑馬的踢法和很多人想像的很不一樣。斑馬在兩腿之間觀察,以確保踢出的精準度,瞄準後,它猛地一跳,用兩條後腿踢出致命的一腳。
斑馬一腳踢出的能量之大,足以殺死一頭成年的獅子。
有幾個關於斑馬殺死獅子的事實,可以讓你快速了解斑馬的一腳踢力量有多驚人。
如果獅子頭部被猛踢了一腳,由於腦部受傷,就會當場死亡;如果斑馬踢傷了獅子的下巴,會導致獅子無法進食,最終只能餓死。
獅子作為叢林之王都沒有招架之力,更何況是我們人類。
斑馬還有咬人和抓人的可怕習慣。
斑馬一旦咬住肉,是絕對不肯鬆手的,它們不僅咬人類和其他動物,連自己人都咬。
20世紀80年代,一群斑馬將被運送到非洲南部國家辛巴威的一個新地點,一輛卡車載著16隻斑馬,等到達目的地時,驚人得發現,16隻斑馬只活了1隻,其餘都死了,死因也很簡單,斑馬互相撕咬後踢致死。
其次,斑馬很自私,沒有社會等級;
別看紀錄片中,拍攝到的斑馬都是成群結隊,但事實上,它們並沒有家庭團體,也沒有社會等級結構,它們湊在一起行動只是為了生存。
在野外,每隻斑馬都要靠自己,生存也讓它們變得自私,若一頭斑馬被獅子襲擊,其他斑馬會立馬逃跑,絲毫沒有要幫忙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斑馬的身體不適合人類騎行。
體型小,斑馬比馬小得多,也不像馬那麼結實,並不適合成年人騎行。
許多人並不知道這一點,因為很多人都是從照片和視頻中了解斑馬,有時候並不能很好地說明這些動物的真實大小。
而且斑馬的背部還沒有進化到人類可以騎在上面的程度,它們的背部並不是最理想負載重物的形狀,長時間騎行,人類也會很不舒服。
最後
總的來說,斑馬是非常邪惡的,不要被它的外表所欺騙,能遠離就遠離。
在電影中雖然也有描述人騎斑馬的情景,但大部分騎的並不是真正的斑馬,可能是被塗了顏料的馬。
在歷史中也存在騎斑馬的人,但這是非常罕見的,只是騎行的人很幸運,擁有一頭比平常強壯、背部平緩且個性溫順的斑馬,但這僅僅是個例,罕見的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