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上一個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8月17日下午,順德一女孩小月(化名)牽著同村村民家中的一隻白色寵物犬上街,大狗看到另一隻狗後飛奔起來。這條狗有80—90斤重,女孩拉不住狗繩,於是狗就一直往前跑。
在她的前面,有一位88歲的老人站在路邊上。這位老人每天都會出來散步。沒想到,狗繩絆倒了這位88歲的阿婆,她臉朝下猛的摔在地上,流了一地的血。路人後來撥打了120,送院後不治身亡。這件事在網絡上引發了人們的熱議。
很多網友們把女孩此舉稱作「逃跑」,「監控都拍到了,逃跑有什麼用呢?」人們都指責她在老人摔倒後,她馬上就跑了。
在視頻中我很清楚地看到,當時老人在被狗繩絆倒後,小月往老人站的這個位置跑過來,老人就倒在他的前面,她應該看到了老人。但是,她並沒有上前把老人扶起,也沒有報警,而是開始往回跑。沒跑幾步,有位行人對著小月叫了起來,是在提醒她,但是她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繼續跑。
看到這個視頻,網友不淡定了。很多人都在指責小月,說她不負責。不過,小月說:「愛怎麼評論就怎麼評價」。看得出來,小月的心理非常強大,不會受他人評價的影響。
說實話,這樣的孩子我是很少見到的。一般孩子給別人造成了傷害,都會感到很內疚,會馬上說句「對不起!」。即使不知道是狗繩絆倒了老人,看到老人倒在地上後,也會向路人求救。事後,她也沒對老人家屬說聲「對不起!」別人罵自己也會感到很難過。但是,小月不同,她絲毫不在乎他人的評價。
她才13歲不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嗎?我們來看看她的家庭:
2013年7月,小月的父親和母親因感情破裂協議離婚,當時兒子歸他,女兒歸前妻撫養。2013年底,他把女兒要了回來。這些年他一個人帶姐弟二人。
他的父親羅楊是當地人眼中不負責任的父親:不務正業,酗酒,脾氣大,喝醉容易和人打架,多次被公安帶走。
羅楊是做販魚生意的。每天他需要凌晨三點出門上班,前往市場分拆、打包、運輸水產,回家時常常已是晚上七八點。
每天這麼晚回家,他哪有時間關心和陪伴孩子呢?
他是一名酗酒者,用他自己的話說,「平時要是不喝酒,手指都會抖,白酒下肚了才能稍微好點」。在他家中,酒瓶排了兩排。還他多次進派出所,都是因為瑣事引起的。喝完酒,自己也不清醒了,這樣的父親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
他自己說:「小孩在外面玩,我很少管他們,也沒有時間管。」
他對孩子每天什麼時候出去,又什麼時候回來一事一無所知。因為,他自己通常回家後倒頭就睡,所以,不清楚孩子每天晚上回家的時間。
父親在家裡都不知道孩子是什麼時候出去的,可以說,對孩子是漠不關心的。他自己也承認對孩子不負責任,有時第二天才知道他們出去了。
不僅如此,姐弟倆還有離家出走、夜不歸宿的經歷。雖然他也擔心,但是他也沒有辦法管。
羅楊說,他很怕小月的脾氣,她有時會跟他對著幹,甚至直接拿起家中的砍刀要砍他,或稱要跳樓、跳河。
管孩子並不是命令孩子,而是需要與孩子先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既要和善又要保持堅定。不能什麼事都順著孩子,該講原則的時候就要堅定自己。
平常不關心孩子,出了問題就來命令孩子,孩子當然不願意聽父親的話。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孩子會威脅父親,逼迫父親做出讓步。如果從小就沒有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等孩子長大了就很難建立了。
在這個家庭中,父母離異,父親又管不了孩子,因此孩子非常缺少自律的品質。
姐弟倆的成績一般,上學期間,一個月要遲到四五次。孩子這樣遲到,父親居然沒辦法管。
今年疫情期間,因為要上網課,羅楊就給孩子買個了智能機,但是孩子過於沉迷,他們倆都愛刷抖音,玩遊戲,他管不了,一生氣把手機砸了。
孩子愛玩手機這很正常,但是要與孩子規定好時間,到了時間就把手機拿走,不需要對孩子大發脾氣,更不要砸了手機。如果以後孩子上網課又需要,那怎麼辦呢?再買一個?砸手機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小月感受不到父親的關心,父親也沒有培養起孩子自律的品質。
在人們指責小月的過程中,其實,我覺得她挺可憐的。因為,沒有人關心她,教育她。他的父親還經常喝酒。
父母想用這種方式讓孩子愛上學習,可是並沒有效果。姐弟二人都不喜歡母親、父親、學校、同學等。她說唯一有讓他們覺得歡喜的事,就是村口市場的籃球場和街上的貓狗,姐弟二人常常會去球場邊看人打球。
所以,小月會把別人家的狗牽出來玩。她沒有被父母關心過,也不知道如何去關心他人,體會他人的痛苦。
孩子給父母帶來的每一個挑戰其實都是讓父母成長的機會,而父親卻不知道該如何做,因為,他不懂如何教育孩子。
小月說:自己追著狗跑到路邊時,雖然看到了老人流血躺在地上,但當時並不知道是狗繩絆倒了老人。她很害怕,當時只想把狗早點還回去。
我想,我們不要去追究小月說的話到底是真是假,因為,有可能她確實是感到很害怕。她的父親並沒有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在這樣的家庭中,又怎麼可能培養起有責任感的孩子出來呢?
老人的家屬是非常通情達理的,他們表示:「只能接受這個意外,暫時將不會追究牽狗女孩方的責任」。真是非常善良的一家人。
狗主家羅生至今沒有正式工作,事發後,羅生曾向老人家屬表達過致歉的心意。但由於羅生和女孩的家庭經濟實在困難,最終老人家屬才選擇了不追究責任。
對這個女孩的行為,雖然她自己說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自己,但是這件事對她以後的生活還是會有影響的。她才13歲不到,今後的路還很長,婦聯和社工都在幫助她,對她進行了心理疏導。希望這件事對她的影響會降到最低。
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著不同的信念,在一個缺少愛的家庭中,又怎麼要求這個孩子的內心會充滿愛和勇氣呢?與其指責,不如幫助!
對此事,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雙講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致力於家庭教育,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