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自然風光美麗,溼地廣闊,生態環境優越,為許多野生鳥類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地。鳳頭鸊鷉【pì tī】外形獨特,姿態優美,頭上頂著如花一樣的羽冠,在眾多水鳥中很容易認出來。
鳥類愛好者在青海湖觀察水驢子,發現它們總是成雙成對活動,有時候也會三五成群,在水面上擺出不同的美麗姿態,梳洗羽毛。水驢子就是鳳頭鸊鷉,正值夏季,不少成年的水驢子都有了雛鳥,一家幾口在水面上悠閒遊水。
水驢子的分布較為廣泛,國內除了青海湖之外,內蒙古、寧夏、新疆、西藏等不少地方都有鳳頭鸊鷉的蹤跡。
水驢子的中文學名叫鳳頭鸊鷉,又被叫作浪花兒、水老呱,民間喜歡稱呼它為水驢子,更為形象生動。
水驢子是鸊鷉科鸊鷉屬的一種,在鸊鷉大家族裡,水驢子的體形最大,體重約0.5-1千克,體長約50釐米。
雄鳥與雌鳥長相相似,頭頂上兩側的羽毛延長,有時候服帖的位於頭頂後部,有時候冠羽會蓬鬆起來,看上去就像戴了一頂美麗的花冠,讓它的整體儀態不凡。
全身覆蓋著濃密的羽毛,具有隔水保溫的功能,上體是灰褐色的,下體近乎白色。它的翅膀比較短小,尾羽更是短到幾乎沒有,脖子卻細長,遊在水面上時,呈現出垂直的狀態。
要說水驢子比較奇特的外形,要數它的雙腳。它的兩隻腳不是長在身下,而是長在身體後部,幾乎長在屁股上了。
向後生長的雙腳,很適合潛水,此外它的腳趾上有寬闊的腳蹼,腳趾的兩側皮膚向外延伸,使得腳趾變成了花瓣一樣的形狀,遊泳划水的時候,輕鬆自如。
水驢子在水上生活,擅長遊泳潛水,一生當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水中度過。喜歡在開闊的湖泊江河活動。
在水面上,總是喜歡把頭部朝下沒進水裡,鑽入水中,在水下高速潛泳,每次潛水時間大約20-30秒,而後再露出水面。在水面上也經常有各種令人驚喜的動作,十分美麗優雅。
水驢子姿態優雅,有時候兩方打鬥,動作也是賞心悅目的。鳥類愛好者曾見到兩隻水驢子打鬥的場景,它們會用尖利的鳥喙去啄對方,還會用身體去撞對方,水花飛濺,姿態美麗。
除了遊泳潛水,水驢子的飛行能力也挺快,兩個翅膀雖然短,但是鼓動有力。但它就是不擅行走。
水驢子的腳長得靠後,雖然有助於遊泳,但卻不利於行走。水驢子上岸後,只能勉強行走,走了幾步就要趴下休息一會兒,甚至還會失去平衡栽倒,實在笨得可以,所以它們極少上岸。
水驢子不挑吃,湖裡的魚蝦、昆蟲、甲殼類以及軟體動物等,它們都吃,但吃小魚小蝦會比較多。偶爾,也會吃一點水生植物,葷素搭配。
生活在青海湖,或者其他的地方的湖泊、江河,都有豐富的食物可供水驢子享用。它捕魚吃的時候,表現得十分靈活,發現前方有目標,就蓄勢待發,飛離水面,一頭紮下去,再次冒出水面時,口中已經吊著一條魚兒了。
所以水驢子既不挑吃也不用愁沒吃的,但它們在築巢安家這件事上,表現得比較講究。畢竟是要「安家生娃」的,哪能太隨意?
水驢子會在水域建浮巢,利用水生植物的葉子做建材,具有輕盈防水的特性,當水位上漲時,水驢子的窩不會被淹沒,而是仍舊浮在水面上。
此外,它們所選用的建材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能發酵產生熱量,有利於鳥卵孵化。所以說,在吃的方面可以隨意點,但修窩一定要修個好的。
水驢子的繁殖期在5-7月,這個時期成鳥頸背呈現慄色,脖子上有一圈鬃毛狀飾羽,頭上的「花冠」直直豎立起來。
求偶時,雄鳥一邊匍匐水面前行,一邊發出深沉而洪亮的呼喚聲,遇到喜歡的雌鳥,就與對方一起跳舞。
它們把水面當成「舞池」,動作豐富,伴隨著搖頭、甩頭、點頭的動作開始對舞,有時也會做一個漂亮的滾翻動作潛入水裡。
對舞的過程中,有一個獨特的動作,那就是它們會用雙腳踩著水面,水花飛濺,就像會凌波微步一樣,快速向對方的身體撞去,用這種獨特的方式擁抱彼此。
變換著各種舞姿,跳了一會兒,雄鳥游離雌鳥,去潛水區銜來一根水草,再次遊向雌鳥,將水草作為定情信物送給雌鳥。現成的水草做禮物,重在儀式感,不要在意水草有沒有用。
雌鳥與雄鳥結合產卵,水驢子「夫婦」會輪流孵卵,雛鳥破殼後不久就能離巢下水遊泳了。在夏天總能見到鳥爸鳥媽帶著幾隻小雛鳥,在水面上悠閒地遊泳。
水驢子,在水裡就算打架都表現出優雅的姿態,但一上岸沒走幾步就要趴下休息。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分布較為廣泛,種群數量穩定。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科學網、中國林業網、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地理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