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梨梨的動漫屋#不知道在座的諸位觀眾們是否考慮過這樣的一件事情:長大後看著美少女動畫而欣喜不已的自己,是否懷疑過自己小時候為什麼能夠盯著完全沒有女主角或者女角色戲份很少的動畫興奮一整天呢?有一說一,雖然這樣的一個疑問並不是很常見,但對於在座的諸位「紳士」們而言,肯定是很懊惱的,畢竟紳士也並不是生來就是紳士,而是經過後天的「萃取」獲得的變化。正好,本文就借著這個機會來聊一聊動畫觀眾的變化。
在我的印象中,記憶最為深刻的動畫肯定就是《遊戲王》系列,雖然我個人只完整地看完了前兩部,後續的只靈性地看咯額一些,但從《遊戲王》這部動畫的確是影響了我很長時間。直到2021年,我家裡的儲物箱裡還存放著我十多年前收藏整理的卡組。想起當初和童年玩伴一起「決鬥」的畫面,真是讓人羞恥不已。可回過頭來再看一看我B站的追番表,早已沒有類似於《遊戲王》的動畫,反而是萌豚番佔了大頭。
除了萌豚番之外,還有不少橘裡橘氣的動畫,看著這些追番列表,我也開始懷疑曾經的自己,到底是如何沉浸於那些沒有女主角(或者女主角戲份很少)的動畫?仔細想一想,《遊戲王》這部動畫被觀眾們調侃為「遊基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男主角除了「打牌決鬥」以外,就沒什麼別的劇情了。回頭想一想,貌似我的童年女神還是那隻張為「黑魔導女孩」的決鬥卡片呢。
在《遊戲王》這部動畫之後,我個人的追番之路就逐漸跑偏,從《守護甜心》到《魔卡少女櫻》,這些動畫都與《遊戲王》這類幾乎沒有女主角存在感的作品不一樣,完全就是以女主角視角為主的動畫。其實我當時也未發現自己何時做出了這樣的改變,就如同現在的我依舊無法理解當初的自己為何會沉浸於「遊基王」這類動畫作品一樣。
即便我曾經也是《遊戲王》這系列動畫的粉絲,但時至今日,我也無法想明白,在一部分基本上沒有女主角或者女角色戲份不多的動畫中,我是懷抱著怎樣的心情看完這類動畫的?不過,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不同,其實我個人認為還是由於年齡的關係。就比如說工作之後的我,其實就不太喜歡看一些「黑深殘」的動畫,即便劇情質量很高。
相較於那些容易看得讓人鬱悶或者難受的動畫,我個人還是偏向於一些萌豚番。看著這些溫馨有趣的日常生活劇情,就突然對自己美好的明天充滿了嚮往呢!與其說這是觀眾進化了,還不如說觀眾們隨著年齡的變化,所喜歡的動畫類型葉子啊不斷變化。以我個人為例,小時候的確是很喜歡看《遊戲王》等令人熱血沸騰的動畫,即便以當前的目光來看,《遊戲王》的劇情太過中二了,但「人不中二,枉少年」。
正是因為自己經歷過曾經那段「中二病」的時間,才會明白成年後的自己能夠依舊保持一顆童心是多麼令人欣喜。雖然一開始我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但當我在動畫的彈幕中看見大家的感受時,我才發現,並不是自己出了問題,而是時代變了。當初的觀眾可能是在動畫作品中尋求現實意義,而現在的觀眾追求的東西就比較偏向於虛擬感,但主要還是以放鬆為主。
就比如說《遊戲王》這部動畫甚至可以為科技帶來真實助力,當初看完這部動畫的我,還真就立志要製作出虛擬決鬥盤來,可到了2021年,虛擬實境仍舊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偽命題」。至於萌豚番這類日常化的劇情,雖然無法為觀眾們帶來更多有價值的思考,但這些動畫為觀眾們帶來的精神愉悅卻是真實存在的。
小時候的我之所以會喜歡《遊戲王》,可能還是因為這部動畫的角色都很帥氣,而且還有著令人羨慕的友情。長大之後的我,經歷的事情多了之後,也就只想單純地在動畫中享受的放鬆,所以,這也不算是什麼進化之路,更像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變化。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