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可使脊髓損傷癱瘓患者重獲觸覺

2021-01-16 DeepTech深科技

一種新型腦機接口不僅可以讓癱瘓患者的手正常移動,還可以恢復觸覺。這項研究的論文於 2020 年 4 月 24 日發表在頂刊 Cell 上。該研究由俄亥俄州私人非營利性應用科學技術開發公司巴特爾紀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

研究主要針對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脊髓損傷(SCI)往往導致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使用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可以讓癱瘓的肌肉「復活」,並單獨增強運動功能。研究證明,腦機接口可以放大患有脊髓損傷病人手上殘餘的觸摸信號,傳遞給大腦,以幫助患者恢復運動功能和觸覺。

使用者通過腦機接口設備,讓自身的感覺和運動事件可以被腦機接口設備解碼,並實現感覺運動恢復。同時,患者的控制力、感覺及運動功能均可增強(如下圖)。該發現拓寬了腦機接口在 「恢復」 功能上的應用範圍。

圖丨手臂和手上的皮膚刺激引起頸脊髓損傷患者對運動皮層(M1)的強烈神經反應(來源:上述論文)

腦機接口:人腦與機器的雙向溝通

腦機接口,即實現大腦與機器互聯溝通的技術。若將大腦的功能粗略分類,可以概括為感知世界(如視覺、聽覺等感官)、肢體運動(如四肢運動、眼動、說話等)以及其他更加內源性的功能(如決策、記憶、情緒等)。

除了大腦這個「中央處理器」,為了實現感覺和運動功能,神經系統還需要如視網膜這樣的探測器 、神經肌肉接頭(Neuromuscular Junction ,運動神經元軸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纖維上的接觸點)效應器 、以及腦幹脊髓這連接大腦與外周探測器的鏈路系統。

在許多疾病和意外中,遭受損傷的多是外周的探測器效應器和鏈路系統,而大腦的正常功能並未受影響。此時,如果用人工假體等替代原有受損部位的功能,並與大腦連接起來,這些運動與感覺功能的缺失將會被重建。

(來源:Pixabay)

其中的難點在於如何與大腦連接,如何用大腦聽得懂的語言向其發送信息,又如何解讀大腦傳遞出的信息,這是腦機接口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除了對感官和運動的重建,任何由外源設備對大腦信號的幹預或解讀,都會利用到腦機接口技術。

腦機接口的重建功能主要分為兩類:1)讀取型腦機接口,讀取、解碼神經信號,主要應用在運動功能重建。2)刺激型腦機接口,將人工假體所探測到的信號編碼寫入神經系統,主要應用在感覺重建。在作用方式上也分為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三種,區別在於是否將其植入大腦皮層參與運行。

此外,也有既可讀取又可寫入信息的雙向腦機接口 ,除了可以實現運動與感覺之間的相互反饋,還可以幹預更多腦功能,如對記憶的儲存和增強。腦機接口領域的絕大部分研究工作是針對讀取型接口展開, 因為問題複雜度更低,未知傷害更小,信號採集和算法工具更多,更易於開展動物實驗。

腦機接口商用小荷初露

2016 年,「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已被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核心問題包括腦與認知、腦機智能和腦健康,這將大大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及應用的發展。

腦機接口的醫療應用主要分為兩個方向,分別是 「強化」 和「恢復」,現階段以恢復類為主,因為更易實現。

「強化」方向主要是指將晶片植入大腦,以增強記憶、推動人腦和計算設備的直接連接。這就是所謂的 「人類增強」(Human Intelligence,HI)。淺層次的研究是腦機單向,更深一層次的將是機腦雙向。目前,在做「強化」 方向的主要包括 「鋼鐵俠」 馬斯克創辦的 Neuralink 以及獲得 1 億美元投資的 Kernel。

(來源:Neuralink / YouTube)

「恢復」方向主要是指可以針對多動症、中風、癲癇等疾病以及殘障人士做對應的恢復訓練,採取的主要方式是神經反饋訓練。這一方向在全球的一些醫院、診所、康復中心中已經得到應用,也有不少創業公司在做這方面的可穿戴設備。

具體來說,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幫助患者和用戶實現:

與周圍環境進行交流:BCI 機器人可以幫助殘疾人使用電腦、撥打電話等;控制周圍環境:BCI 機器人可以幫助殘疾人或老年人控制輪椅、家庭電器開關等;運動康復:BCI 康復機器人可以幫助殘疾人或失去運動能力的老年人進行主動康復訓練,BCI 護理機器人可以從事基本護理工作,提高殘疾人或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重獲肢體能力:基於 BCI 機器人的義肢可成功幫助肢體殘疾的殘障人士重新獲得肢體控制的能力。重獲缺失的感知能力:除了通過思維控制一些設備之外,有望幫助部分喪失的感知能力的人群再次獲得感知能力,比如視覺、聽覺和觸覺等。例如,人們正面臨著年齡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神經 / 精神功能障礙疾病的威脅,這些疾病包括中風、老年痴呆、帕金森病、抑鬱症及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引起的四肢癱瘓或缺失,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和脊髓損傷(SCI)患者,通常會退化到所謂的「閉鎖「(Locked-in)狀態而徹底喪失與外界通信聯繫,腦機交互就可以成為他們與外界交流的可能途徑。

又如中風患者的運動功能康復,已有證據表明,基於腦機交互的康復模式較傳統的康復模式更為有效。

腦機交互技術還可以用於精神疾病治療。研究顯示,腦機交互訓練可以對小兒多動症、情緒紊亂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而且對一些使用藥物無效的病人也有幫助。目前這一領域的研究者認為,腦機交互的操作制約功能以及大腦的可塑性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意識障礙患者,他們由於嚴重癱瘓,無法說話,沒有與外界交流的通道,腦機交互技術基於腦信號,能夠建立這類病人與外界的直接通信渠道,可以用於這類病人的輔助診斷與康復。

目前,國內也湧現出多家腦機接口技術企業,瀋陽新松機器人(機器人:300024)、BrainCo、義烏哈工億腦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臻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腦陸科技有限公司等均為從事腦機接口產品研發的企業。

相關焦點

  • 馬斯克和「三隻小豬」火遍全球背後:規模化腦機接口產業任重道遠
    最亮眼的無疑是本次上鏡的三隻尤卡坦豬,腦機接口技術的進展通過它們展示了出來,馬斯克靠在豬欄上,向觀眾介紹了三隻健康的小豬:Joyce、Dorothy和Gertrude,並公布了可實際運作的Neuralink設備LINK V0.9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對於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小豬,其腦部活動信號可以被實時讀取。
  • 世界首個雙邊植入腦機接口!四肢癱瘓者用意念吃蛋糕
    他們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在一位四肢癱瘓的人身上,讓他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拿起餐刀、餐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把蛋糕送到自己的口中。什麼是腦機接口?所謂腦機接口,就是在大腦和假肢等外部設備之間建立一條直接傳輸大腦指令的通道,實現在脊髓及運動神經通路損壞但大腦皮層功能尚健全的情況下,腦部的信號也能通過計算機解讀,直接控制外部設備。
  • 四肢癱瘓患者用「大腦意念」操控機械臂
    經醫學鑑定,這是 C6 脊髓損傷,不同程度的脊髓損傷會影響人的手、手臂和腿的運動,嚴重點也會影響腸、膀胱和其他器官功能,其中 C1 至 T1 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四肢癱瘓,對於克米勒維斯基來說,C6 脊髓損傷讓他從肩膀以下癱瘓,肩膀和手腕僅剩一點微弱功能,此後 30 多年生活難以自理。大約兩年前,克米勒維斯基接受了霍普金斯大學團隊的邀請,參與到一項實驗。
  • 浙大「黑科技」讓七旬高位癱瘓患者用意念喝飲料
    張先生今年72歲,兩年前因為車禍造成第四頸髓層面損傷,四肢完全癱瘓。經過系統訓練,現在他不僅可以握手,還能拿飲料、吃油條、玩麻將,只不過這些動作不是用他自己的手來做的,而是他用「意念」控制外部機械臂及機械手來完成。
  • 機械戰甲之父:猴子已替人類做好試驗,腦機接口將成新的康複方式 | 科學加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巴西世界盃上身著「機械戰甲」開球的癱瘓少年讓腦機接口聲名大振。意念打字、外骨骼行走.....來聽「機械戰甲之父」暢想未來。所以受限於技術發展,腦機接口直到20世紀末才真正的快速發展起來。目前,腦機接口研究的主要集中在聽力、視覺及運動神經受損的恢復,尤其是對於幫助嚴重的殘疾患者(如脊髓側索硬化、腦幹或脊髓損傷)恢復控制能力。尼科萊利斯說,通過虛擬實境和外骨骼系統,大腦通過一點點纖維活動可以跟外部的肌肉之間重新建立連接,而且大腦的組織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不僅能感覺運動,甚至能夠排尿。
  • 腦機接口通信:爭議與希望並存 在大腦中裝晶片,你肯嗎?
    據Neuralink官網、CNET科學資訊網、ZDnet等多家外媒日前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特斯拉等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於8月29日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發布會,找來「三隻小豬」向全世界展示了可實際運作的腦機接口晶片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 這次發布會引起空前關注。
  • 科幻已經成為現實,機械外骨骼讓癱瘓患者再次行走
    2013 年的寒冬,平託和 7 位同時加入計劃的癱瘓患者開始了超越常人所見的外骨骼裝置訓練,這 7 名患者的症狀與平託基本一樣,都是因脊椎受損,下肢癱瘓而失去了行走能力。機械外骨骼裝置的本質其實也就是常說的腦機接口技術(Brain Machine Interface,BMI),患者頭部連接有收集大腦電信號的裝置,這些信號會通過無線設備傳輸到他們背上攜帶的電腦中。
  • 智能治癒癱瘓 不僅僅是站立行走
    目前來看,許多癱瘓是由外力損傷脊髓而造成的,脊髓受損,從而打斷了大腦向四肢發號施令的通路。給大家打個比方,脊髓神經就是一座橋,我們的大腦在橋的一邊,軀幹就是橋的另一邊,脊髓受損就是橋斷了,而且這個橋還特別精細,難以修復,導致兩邊聯絡不上,就出現了癱瘓的症狀。這時候怎麼辦?當然是重新建一座橋,把兩邊再次連接起來,也就是繞過損壞的神經,建造一個神經旁路。
  • 馬斯克突破腦機接口,我大A股也有「人機互動」
    北京時間8月29日凌晨,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公布了其最新進展,在一頭豬的腦部植入腦機接口後,可以通過相關設備查看豬的腦部活動。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此前「科幻」場景將照進現實?眼下還有哪些企業涉及相關領域?A股中又是否存在相關上市公司呢?
  • 浙大腦機接口技術登上央視
    腦機接口技術  我想怎樣它就怎樣  如果李昌鈺來到浙大科學家的實驗室,他將會看到腦機接口技術更多的酷炫應用。許科帝說,作為腦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腦機接口技術是一個學科高度交叉的課題,特別是生物醫學和工程技術的交叉,浙大在這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  2006年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甫一成立,就把腦機接口技術作為重點研究領域,並與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等展開深入合作。
  • 馬斯克靠三隻小豬掀起新一輪「腦機狂潮」
    其實,不僅是Elon Musk,在美國矽谷,在中國高校內,對腦機的研究已由來已久,一系列創業公司也相繼湧現,腦機互聯已被認為可能完全顛覆鍵盤滑鼠的模式,成為下一代人機互動方式。Elon Musk在三隻小豬身上實驗成功在此次發布會上,Neuralink推出了最新的可穿戴設備LINK V0.9。
  • 美媒:脊髓刺激器助癱瘓人士重新行走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研究人員9月24日發表報告稱,3名腿部癱瘓多年的人終於能再次站立並行走。這要歸功於一種能激活受傷脊髓的電子植入裝置,以及持續數月的高強度康復治療。患者只能在有幫助的情況下行走——比如抓住助行器或在得到其他幫助的情況下保持平衡。關閉脊髓刺激器後他們便無法自主移動雙腿。但是,在美國梅奧診所的一次理療過程中,29歲的傑瑞·欽諾克來回走動,足足移動了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那麼長的距離。來自威斯康星州託馬的欽諾克對美聯社記者說:「這種行走並不是我把輪椅留在身後,抬腿就走。
  • 馬斯克帶小豬演示腦機接口新成果 為何必須「侵入」大腦?
    最近,SpaceX和特斯拉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舉行了一場發布會,用三隻小豬展示了最新一代腦機接口技術和產品——一枚硬幣大小,可植入大腦的晶片,以及一臺可完成自動植入晶片的手術設備。
  • 馬斯克在三隻小豬頭頂打洞植入晶片,可存儲下載記憶,網友:可怕
    在發布會上,馬斯克在線直播展示了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小豬,其腦部活動信號可以被實時讀取。這意味著向利用這類植入設備治療記憶力衰退、頸脊髓損傷等人類疾病又邁進一步。做腦機手術的儀器01頭頂打洞裝「硬幣」?「神經連接」公司創立於2016年。
  • 「賽博格」正來臨:浙大腦機接口專家和他的大鼠X戰警軍團
    在形式上,腦機接口可分為植入和非植入兩種。非植入式腦機接口以頭戴式為代表,現在是商業化的主流領域。潘綱介紹道,目前非植入式設備可以較好地解讀正面和負面情緒,感受注意力集中,他的團隊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通過運動想像來控制飛行器的原型系統。
  • 脊髓空洞症,一種慢性、進行性脊髓變性疾病,越早手術效果越好
    (2)脊髓損傷:脊髓出現損傷後或者是創傷就會導致脊髓內發生分子學和解剖學的改變,影響了因素有很多,例如腦脊液流動體動力學紊亂,骨性畸形等脊髓空洞發展因素。同時,外傷性脊髓空洞經常位於損傷節段上方的位置,臨床表現通常為原有脊髓損傷症狀進行性加重,同時也會出現新的神經功能障礙,但是由於少部分患者在外傷後數年表現為持發行脊髓空洞症。
  • BrainCo韓璧丞:翻越腦機接口技術的「三座大山」
    過去20年裡,腦機接口技術研究不斷取得突破,參與腦機接口研究的相關機構和科學出版物數量都大大增加。但在韓璧丞看來,腦科學特別是腦機接口領域相關論文中的被試人群很少,每篇文章只有20-30個人。近年來,全球商業巨頭,如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都開始布局腦機接口領域。未來,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的腦腦現有技術,究竟哪種路線能夠代表腦機接口技術的未來?「從腦機接口的實驗數據來看,絕大多數都是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在有限的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實驗室裡面,絕大多數都是在做猴子、老鼠等動物的實驗。在人身上的實驗其實少之又少,而且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癱瘓病人。
  • 馬斯克用三隻小豬展示的「腦機接口」,到底是啥?
    在發布會上,馬斯克展示了一個只有硬幣大小的腦機接口設備,這款設備用於植入大腦中,建立大腦與外界的聯繫。據介紹,植入大腦的過程通過一臺類似縫紉機的機器人就可以實現,手術可以在1小時之內用微創的方式完成。馬斯克還用小豬展示了腦機接口的最新成果。當工作人員給小豬餵養食物並進行觸碰時,通過腦機接口設備讀取的小豬大腦信號顯示其處於活躍狀態。
  • 讓失聲群體重獲「新聲」,腦機接口領域現重大突破
    日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涉及一種解碼器,能夠將大腦神經信號轉化為語音,幫助無法說話的患者實現發聲交流。他們採用了一種叫做「高密度腦皮層電圖」的技術,能夠基於癲癇患者腦中被植入的電極(醫療監測需要)所傳出的數據,直接記錄下受試者大腦皮層的神經活動。過程中,受試者會被要求大聲讀出幾百條句子,研究人員則會同步記錄他們大腦腹側感覺運動皮層區的神經活動,這裡是大腦的語音產生中心。
  • 人類意念可以操控大白鼠 傳說中的腦機接口技術究竟是啥?
    許科帝說,作為腦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腦機接口技術是一個學科高度交叉的課題,特別是生物醫學和工程技術的交叉,浙大在這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2006年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甫一成立,就把腦機接口技術作為重點研究領域,並與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等展開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