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顏色的倉鴞。 圖片來源:《自然·生態與演化》網站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9月2日發表的一篇動物行為研究顯示,滿月時,倉鴞的白色羽毛會讓獵物靜止更長時間,從而更易將其捕獲。
科學家發現,月光能改變動物個體發現食物或是保持隱蔽的能力。更奇妙的是,月亮還會讓夜間活動暴露在不同的光照之下,這或能促使一些夜行性動物出現毛色演化的不尋常案例。
此次,瑞士洛桑大學生態與演化系科學家亞歷山大·羅琳、路易斯·聖約瑟和同事,使用GPS追蹤器監測了紅倉鴞和白倉鴞在不同月相下的狩獵成功率。倉鴞又名猴面鷹、猴頭鷹等,是一種夜行猛禽,以飛行快速有力且毫無聲響,而叫聲卻非常悽厲聞名。
研究團隊發現,相比偽裝能力更強的紅倉鴞,白倉鴞更易在月明之夜被獵物發現,但它們捕獲齧齒動物的成功率更高。
為了找出白倉鴞捕獵成功率高的原因,研究團隊將製成標本的倉鴞從繩索上划過,藉此觀測其主要獵物田鼠的驚恐反應。團隊發現,白倉鴞羽毛反射的光利用了田鼠厭惡亮光的天性,從而使其保持不動,更易被倉鴞捕獲。
研究團隊認為,這種現象或能解釋倉鴞這兩種羽毛保留至今的原因。白倉鴞只在特定條件下處於有利地位,比如月圓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