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麗 本報記者 丁雷
提起中國大陸導盲犬之父,人們都知道是大連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主任王靖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培訓導盲犬只是他的一項「副業」,他是國內稀缺的「比較醫學」教師,大醫SPF實驗動物中心主任。在教師節前夕,昨日記者採訪了這位頗富傳奇色彩的教師。
我國有很多專家教授的科研論文水平很高,有的甚至是世界領先的,可是就因為做實驗用的老鼠不是符合國際標準的「SPF鼠」,所以國外的學術界不承認其實驗結果。在這一背景下,王靖宇在日本廣島大學獲得動物行為學博士學位後,不為國外高薪所動,毅然回國在大連醫科大學建立了SPF實驗動物中心。
SPF實驗室是無菌狀態,要求溫度、溼度恆定,所以進入都要消毒、穿無菌服。為了避免中途上廁所,王靖宇不敢多喝水,上午8時多進實驗室,一呆就是一天,有一次下午4時進,次日早上6時才出來。經過1年時間的試驗,王靖宇終於培育出了做實驗常用的SPF級的「長爪沙鼠」和「615小鼠」,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大醫SPF實驗動物中心每年可對外供應15000只SPF小鼠、4000只大鼠,成為東三省最大的實驗動物供應地。
王靖宇還是國內稀缺的「比較醫學」教師。「比較醫學」是對動物和人類的健康與疾病進行類比研究,以探討人類疾病本質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在課堂上,他不僅講授動物行為、動物實驗,還把動物倫理的理念滲透給學生。有一次上課,王靖宇問一名研究生「該怎麼取白鼠做實驗?」學生回答「拎著老鼠尾巴將它晃暈,再做實驗」。他馬上否認了這一做法,因為那會使動物的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動物在非正常狀態做實驗,結果怎麼能準確呢?他說,對待動物也要溫柔,它們也有感情,更何況它們是為了人類的健康奉獻了自己。
作為教師,王靖宇承擔了大量的教學課程,帶了7名研究生;歸國6年來,共承擔了省部級課題9項,大連市課題4項,參與著書4部,其中衛生部研究生規劃教材2部。同時,他還擔任了省實驗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實驗動物科學》雜誌編委等職務。用大連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宮黎明的話說,王靖宇教授是一個典型的「以作為求地位」的師者。
歸國6年,王靖宇將一個小小的動物飼養房變成了一個集教學、科研、服務社會於一體的全國最大SPF實驗動物中心;將一個普通的教學輔助機構,變成了全省重點實驗室、全省SPF動物繁育基地、省實驗動物供應基地;他將一個還不能滿足學校需求的實驗動物供應室,變成了為全省、全國提供SPF動物的培養基地……他用實幹的精神、勤奮的態度、不圖回報的境界,在實驗動物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把「小動物」幹成了「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