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個人隱私、保護食品安全等案列入選四川2020年公益訴訟...

2021-01-09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

2021年1月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人民檢察院獲悉,2020年,全年立案辦理各類公益訴訟案件6659件,履行訴前程序6383件,同比上升27%;訴前程序率95.9%,同比上升44.3%;起訴690件,同比上升54.36%;檢察建議採納率99.6%,立案數、訴前程序數、起訴數均位居全國前列。

通過案件辦理,督促修復被汙染、破壞、違法佔用的林地、耕地、溼地、草原5192.4畝,督促清除違法堆放的生活垃圾、固體廢物63879.8噸,督促整治造成環境汙染的企業、養殖場143家,督促查處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125411.74公斤,督促收回國有土地出讓金4.73億元,挽回國有財產損失6490.72萬元。

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為重心

服務長江黃河上遊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加強長江幹支流水體保護。全省檢察機關辦理相關案件300件,涉嘉陵江流域案件139件、涉沱江流域案件96件、涉岷江流域案件24件、涉金沙江流域案件41件。

加強長江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保護。辦理非法捕撈水產品公益訴訟案件363件,參與建立增殖放流基地19個,放流魚苗187.59萬尾。省檢察院與農業農村廳等7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宜賓、瀘州市檢察院與長航公安瀘州分局會籤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益訴訟協作機制。針對長江流域非法採砂破壞水生生物棲息地問題,立案辦理非法採礦案47件。

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辦理相關案件59件。省檢察院組織川甘青三省和四川阿壩、甘肅甘南、青海果洛三州法檢兩院,在若爾蓋縣召開黃河上遊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會,會籤了《黃河上遊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框架協議》。

以專項監督活動為抓手 聚焦公益受損重點領域發力

組織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聚焦生態環境領域公益損害突出問題,辦理案件3096件;聚焦食品領域公益損害突出問題,立案辦理案件1258件,督促查處銷售偽劣食品125394公斤;聚焦藥品領域公益損害突出問題,立案辦理案件93件。

組織開展國有財產保護領域專項監督活動。辦理案件760件。2020年7月,省檢察院在全省部署開展服刑人員違規領取基本養老金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督促收回違規領取的養老金376.25萬元。

組織開展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專項監督活動。省檢察院聯合省自然資源廳開展為期一年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領域專項整治行動,辦理案件126件,督促收回國有土地出讓金4.73億元。

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目標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助力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在56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設立檢察聯絡處,省檢察院與省法院、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協作機制;崇州市檢察院與市法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黑石河森林公園建立「生態修復教育成都基地」;綿陽市檢察院加入大熊貓國家公園綿陽管理分局暨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管理事會;洪雅縣檢察院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片區)範圍內建立全國首個由檢察機關牽頭成立的候鳥公益保護基地;青川縣檢察院與平武縣檢察院、甘肅文縣檢察院、大熊貓國家公園廣元管理分局唐家河站、綿陽平武總站、甘肅白水江分局會籤跨區域協作機制。

加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辦理案件569件。省檢察院對14起野生動物保護案進行掛牌督辦,提起訴訟9件,另5件案件在訴前檢察建議和磋商環節實現了公益保護。樂山、眉山等地檢察機關制定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相關機制13個。

加強野生植物資源保護。辦理案件171件;劍閣、昭化、閬中等檢察院和主管部門會籤《關於加強蜀道古柏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工作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

以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為導向 穩妥辦理新領域案件

針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在安全生產、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開展公益訴訟檢察辦案探索,立案辦理新領域案件59件。加強安全生產重點領域保護,立案辦理生產安全、交通安全等領域案件22件;加強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立案辦理案件2件;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立案辦理案件35件。

以跨區域跨部門協作為紐帶 廣泛匯集公益保護合力

加強省際跨區域協作。持續加強與重慶、西藏、雲南、貴州、青海等毗鄰地區公益保護檢察協作,互移案件線索44件。川渝兩地長江流域50多個檢察院相繼建立公益訴訟跨區域協作機制27個,互移案件線索27件,其中四川立案17件,發出檢察建議16份。省檢察院與重慶市檢察院聯合舉行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推進會,會籤會議紀要,確定8項協作重點。

加強省內跨部門協作。省檢察院及12個市縣檢察院與同級河長辦聯合出臺協同推進水環境治理意見,三級河長辦向檢察機關移送線索116件。綿陽市檢察院與市河長辦會籤綿陽市「四長聯護+檢察監督」河湖管理與保護治理長效機制,建立河湖檢察官制度,在河長辦設立河湖檢察官工作室;廣安市檢察院與市河長辦建立河長、警長、檢察長「三長巡河」制度。

2021年,四川檢察機關將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以《民法典》實施為契機,切實履行好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繼續加大辦案力度,努力創造四川經驗,打造四川品牌,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公益訴訟檢察力量。

四川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周永傑發布2020年全省公益訴訟檢察優秀案例

優秀案例發布(13件)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案例

1.金沙江雪灘河床及水體汙染整治行政公益訴訟案

2.四川省天府新區眉山片區泉龍河水體汙染整治行政公益訴訟案

3.德陽市磷石膏堆場環境汙染行政公益訴訟案

4.遂寧市安居區瓊江河水體汙染行政公益訴訟案

5.渠縣鄉鎮食品小作坊整治行政公益訴訟案

6.彭州市現制現售水生產經營不規範行政公益訴訟案

7.樂至縣住建局怠於履職行政公益訴訟案

8.儀隴縣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催繳行政公益訴訟案

9.旺蒼縣木門軍事會議紀念館消防安全隱患整治行政公益訴訟案

民事公益訴訟案例

10.瀘州市鄧某某等人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民事公益訴訟案

11.自貢市人民檢察院訴周某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例

12.丹巴縣人民檢察院訴唐某等人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13.通江縣人民檢察院訴杜某某等人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相關焦點

  • 4萬餘條個人信息賣了3.4萬 檢察公益訴訟維護個人信息安全
    4萬餘條個人信息賣了3.4萬 檢察公益訴訟維護個人信息安全 2020年11月27日 15:55:12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夏檢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推進,個人信息的收集、應用更加廣泛,同時,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現象日益增加,給電信詐騙、網絡賭博、敲詐勒索等犯罪提供便利條件。
  • 上海:評選出2020年度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正義網上海12月9日電(記者林中明 通訊員潘志凡)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訴邢某某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中華鱘)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等10件案例,獲評2020年上海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上海市檢察院今天舉行2020年度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終審評審會。
  • 首例適用民法典的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被告人賠償並道歉
    據浙江省杭州市網際網路法院1月8日消息,1月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依法公開審理公益訴訟起訴人下城區人民檢察院訴被告孫某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一案,並當庭宣判。據悉,該案是民法典實施後,全國首例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 全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20年,在省檢察院和市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下,我市檢察機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持續深入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服務中心工作大局。組織開展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服務全市民生工程,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 市檢察院一案例入選全省檢察機關保護野生動物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為推動全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向縱深發展,近日,經市檢察院報送、省檢察院組織評審,浙江省檢察院評選出全省檢察機關保護野生動物公益訴訟典型案例10件。其中,寧波市檢察院一案例入選。
  • 馬勇|我國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司法保護問題探析
    目次一、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司法保護進展二、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存在的主要問題三、推進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的若干建議2020年初以來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儘快完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加強執法管理和司法保護已成為我國社會公眾的普遍期待。
  • 知名手機軟體侵犯用戶隱私,網絡安全周,被公安部聯合點名
    但這些手機APP在帶來便利的同時,是否真的安全呢?是否在竊取你的信息?近日,公安部等方面發布消息,有不少手機APP存在侵犯個人隱私竊取用戶資料、非法採集超範圍採集信息等問題,嚴重損害用戶權益,對用戶的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等方面造成侵害。
  • 保護個人隱私,不能讓街頭「隨手拍」成為「隨便拍」
    公共利益與個人隱私該如何平衡?2019年6月,一段小女孩被父母綁在樹上教育的短視頻被路人上傳網絡,引起軒然大波,也引發了一場訴訟。此案的承辦法官、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綜合審判二庭副庭長朱閣表示,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法典為「隨手拍」劃下了清晰的法律邊界,這種「隨手拍」不能成為「隨便拍」。
  • 可識別性是公民個人信息的根本特性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懲處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活動的通知》(下稱《通知》),將公民個人信息定義為「能夠識別公民個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信息、數據資料」。
  • 肖某樹、鄭某奎、周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重慶市忠縣人民法院判決
    因涉嫌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於2017年8月16日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並被刑事拘留,同年8月25日被取保候審,2018年8月24日被解除取保候審,同日在其居所被執行監視居住。經本院決定,於2020年3月23日被取保候審。被告人周某,男,1985年7月28日出生於重慶市渝北區,漢族,中專文化,無業,住重慶市渝北區。
  • 愛問檢察官|常在新聞裡出現的"公益訴訟"是什麼意思?
    一年後,他發現分給個人的草地被有節制和計劃的使用,公共草地則因為過度放牧而寸草不生。這個實驗揭示了一個道理:處於無保護狀態下的公共利益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那麼如何來保護公共利益?這就引出了我們今天的問題: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究竟是什麼?
  • 拓展野生動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2020年初,最高檢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各級檢察機關結合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積極開展源頭防控,嚴懲非法捕獵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行為,積極穩妥探索拓展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2020年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檢察機關到底如何依法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
  • 消除外來入侵物種,行政公益訴訟在行動|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福壽螺還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食用未經高溫加工的福壽螺容易感染寄生蟲,存在危害人體健康的安全隱患。近年來,為加強長三角地區生態領域司法協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檢察機關制定了《太浦河流域生態資源公益訴訟協作機制》,通過實行線索通報、協同辦案、聯合巡察等舉措,建立健全太浦河流域以及環澱山湖地區生態資源司法保護長效機制。
  • 新聞發布會|寧夏: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242件審查立案2026件
    截止2020年5月底,寧夏各級檢察機關共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242件,審查立案2026件,立案後向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900件,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督促侵害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單位或個人整改1699件,整改率為89.4%;對未按檢察建議整改的行政執法機關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1件,對73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發布公告後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人民法院已審結作出裁判的56
  • 公益訴訟保護「動物王國」
    「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已成為檢察機關一項重點工作。」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表示,野生動物保護既涉及到野生動物資源保護,也涉及到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安全,依據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有關規定,野生動物保護屬於「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範疇內的細分領域,是檢察公益訴訟法定領域,屬於一項「常態化工作」,而並非「等」外探索。
  • 劍指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再發力!
    劍指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再發力!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民戰「疫」的同時,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徐州市檢察機關高舉公益訴訟利劍,向野生動物非法交易行為大聲說「不」!近期,全市檢察機關已經對12件非法買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案件啟動公益訴訟立案程序,追究違法行為人的生態損害賠償責任。
  • 浙江省檢察機關保護野生動物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發布
    2020年4月25日,寧波市檢察院在慈谿召開由市縣兩級野生動物保護相關部門參加的「協同治理非法寄遞野生動物,築牢公共衛生安全和生物多樣性防線」聯席會議,彰顯檢察機關保護野生動物的使命擔當,進一步營造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 棗莊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提起訴訟
    2月17日,記者從山東省滕州市人民檢察院獲悉,疫情發生以來,該院第四檢察部重點關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辦理了棗莊市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用實際行動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大眾網記者採訪中得知,該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章某非法收購瀕危野生動物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 鼓樓檢察|檢察公益訴訟 做野生動物「守護者」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了對野生動物保護法及其他現有法律禁止的侵害野生動物的行為要加以重罰,加大了對非法買賣野生動物行為的打擊力度,對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具有積極意義。
  • 遼陽市人民檢察院起訴全市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工作中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理念,辦理的「遼陽湯河水庫周邊環境汙染公益訴訟案」入選2018年度全省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辦理「燈塔市某有限公司、洪某非法佔用農用地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案」獲評2020年全省公益訴訟精品案例,《檢察日報》以《被毀林地能夠恢復了》為題,對案件辦理情況進行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