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在當今社會醫患關係緊張,極端事件頻發的現實背景下,誕生的一部反映醫患關係和醫療工作者真實情感的電視劇--《心術》。
《心術》由楊陽執導,六六編劇,吳秀波、海清、張嘉譯等主演的國內首部大型醫療劇。這部劇在反映國內醫患關係尖銳現狀的同時,並非一味引導負面情緒的宣洩,也展示了同樣"憋屈"的醫生群體。劇中還原了真實的醫院工作環境、棘手的醫療事件,以及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情、友情、愛情糾葛……希望能夠打開醫患關係之間的那扇"生死門"。
本片講述了江州市雲山醫院神經外科一群醫護工作者的故事。老大劉晨曦不僅醫術超群,而且為人正派,但是他的女兒南南卻患有先天性腎衰,他和妻子一直在等待為女兒手術配型腎源。二師兄霍思藐是功臣之後,平素裡風趣幽默,但是在手術臺上一絲不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帶母親看病的演員黃菁菁,兩人從交流病情開始了交往。在韓媽媽出院時,黃菁菁已經成為他的VIP。與霍思藐的情場得意相比,大齡剩女美小護則更惹人同情,她與霍思藐是相交多年的哥們,經常打情罵俏,卻保持著純潔友誼。鄭艾平初出茅廬,在接診時巧遇小護士張曉蕾,兩人墮入愛河……這批醫護人員每日面臨著生死考驗,在仁愛、仁心、仁術的薰陶與感染下,體味著人生百態,悲歡離合。
這部劇本身雖是嚴肅而真實地反映中國大環境下的醫患關係,但在劇中也穿插了許多有意思的情節。吳秀波飾演的「霍思邈」是三兄弟中的老二,從上到下寫著三個字「高富帥」。是個智商高,情商高的情場高手。既能講葷段子,又能拿得動手術刀,技術一流。海清飾演的「美小護」,身為一個從醫十餘年的32歲大齡女青年,掛嘴邊的是那句「我只是個賺3900的護士,你能讓我幹嘛。」 他們是工作上的搭檔,也有著友人以上戀人未滿的小曖昧,兩人的感情也是很大的一個看點。
兩人上演了一場偶像劇裡俗套的的歡喜冤家的故事。如果偏偏你是浪子處處留情,卻把身邊好女人當「哥們」,還讓這個「哥們」幫自己追女友,最終還是湊在一起。一樣的套路,不一樣的故事。兩人之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兩人的感情也為該劇添加了許多幽默輕鬆地的氣氛。
這裡面不僅有愛情線也有親情線,如果說霍思邈與美小護的愛情負責幽默,那麼張嘉譯的父女情負責煽淚。當劉晨曦的女兒南南終於找到腎源,重新恢復生命活力,一家人去感謝因為做出捐贈決定、失去女兒的恩人時,這段畫面任何臺詞、任何聲音,張子楓口型裡喊出的「爸爸、媽媽」,瞬間擊中人內心的心靈,令不少觀眾都潸然淚下。
對中國式醫療現狀的解讀,當然是《心術》最抓人的點,劇作本身並沒有迴避這一敏感話題。醫鬧,醫生是否會收紅包,醫患關係緊張等等問題,將現實中的問題放在劇情裡,通過演員的演繹使我們更了解事情的本質,由表及裡。
社會上確實有很多「潛規則」在劇中得到展現,譬如科室有自己的「小金庫」、醫藥代表進到醫院推銷、看病煩看病難看病煩、科室主任為防止吃官司一再叮囑下屬:「注意與家屬的談話技巧,什麼95%成功,5%失敗,不許講,要把數字概念模糊化……」如果你是患者,你會在其中看到自己受過的委屈。
但與此同時,《心術》並沒有完全站在患者的一面,一味引導這種負面情緒的宣洩。她更多地展示了同樣「憋屈」的醫生:為搶救病人生命、沒等到家屬籤字就動手術的醫生,最終被迫辭職;醫學角度層面允許的事故機率,往往會吃上病人家屬的官司;嫁不出去娶不到老婆的醫護人員,比比皆是只能內部消化等等。如果你是醫生,你會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無奈。
在這部劇中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能在劇中找到自己的身影。這部劇站在了第三方的角度,對於醫患雙方不偏不倚,雖說在某些方面可能與現實有些差距,但較為真實的講述了中國現狀緊張的醫患問題。
《心術》裡的醫生活得很累,體力累,心裡更累,他們都在道德和非道德中掙扎,大多時候你為了患者好卻得不到患者理解。患者覺得委屈和得不到重視,自己心中感到惱火。
《心術》在劇中提出了很多現有體制下無解的悖論:譬如在無籤字算違規與搶時間救人之間,如何取捨才是真的正確?患者永遠在埋怨醫生不仁心,醫生永遠覺得無法與病人理智對話——在《心術》的世界裡,一切的困苦、無奈、不公都顯得如此自然,沒有哪一個醫生天然敵視病患,也沒有哪一家醫院公然拒絕服務,但患者依舊感覺不到希望和暖意。
《心術》在劇中緩緩地敘述本劇的內涵--換位理解,期待改制。用一種溫暖的的方式,慢慢講述了醫患關係的重建需要雙方的理解和信任。
在劇中我們也能看到醫生的另一面,醫生由於規定,不能與病人太多交談與接觸,裡面的角色其實來源於生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又掛著浪子的臉遊戲人間的霍思邈;心中有夢,追求真愛的鄭艾平;一身正氣的詮釋出標準的良醫,是身患重病的愛女的父親的劉晨曦……這些角色如此鮮活也得益於演員的精湛演技。
有機會各位可以去看看這部中國醫患關係的寫照--《心術》,患者可以在患者身上找到共鳴,醫生可以在醫生身上找到共鳴,患者可以看到醫生的用心良苦,醫生可以看到患者的內心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