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單身IT男住進養老院

2021-01-16 大洋網

2個月前,重慶一家養老院入住了一位最年輕的住戶,年僅39歲的古先生——入住後,他早上6點起床,晚上9點睡覺,每天曬曬太陽,鍛鍊下身體,和婆婆爺爺們一起追劇、擺龍門陣。

為何年紀輕輕就開啟了「養老生活」?來看看這背後的故事及古先生的體驗吧。

暫時開啟「養老生活」

13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了養老院,此時陽光正好,古先生正在院壩裡鍛鍊身體。攀談得知,古先生今年39歲,原本是一名網絡技術員。

39歲正屬「當打之年」,為何會住進養老院呢?古先生說,事情要從2019年的一天說起,當天,自己在家中不慎踩滑摔倒,雙膝當時就失去了知覺,他趕緊用手機撥打了120。120的工作人員趕到後,古先生卻無法起身開門,工作人員又聯繫了119,最終以破門而入的方式,才將古先生救出送到了醫院。

經過檢查,古先生確診為膝關節滑膜炎,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和恢復,於是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古先生都在醫院的住院病房中度過,因為古先生的父母早年患癌離世,古先生又是單身,古先生只得請了一名護工照料自己。

2020年下半年,經過治療後,古先生逐漸可以自主在平路上慢慢行走,古先生想要出院,但去處卻成了問題——回家吧,家中無人,萬一再次摔倒怎麼辦?去親戚家吧,古先生不願給人添麻煩。這時候,古先生的姨媽建議,可以入住好一點的養老院調養至康復。

古先生說,自己最初聽到這個說法時驚呆了,內心非常抗拒,「我還算是年輕人喲,啷個可能去過養老生活嘛,那個不是婆婆爺爺們才去的嘛。」但最終,古先生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又經過反覆考慮後,終於在2020年年末,入住進了這家醫養結合的養老院,暫時開啟「養老生活」。

除了古先生以外,養老院裡還有近50位婆婆爺爺,作為年輕人,古先生有著怎樣的入住體驗呢?

朝6晚9,胖了一圈

古先生說,生病以前,自己經常上夜班,作息毫無規律,有時候早上才睡,一旦忙起來了,吃飯也沒得準點。但住進養老院後,古先生每天早上6點起床,跟隨著養老院裡的婆婆爺爺們,規律地進行一日三餐,到了晚上9點便準時關燈睡覺,「吃得好睡得好心頭沒得壓力,我比起住院那陣胖了一圈喲。」

追劇聊天,重回開朗

古先生說,此前長達一年的住院治療,又加上因病失去了原本的工作,自己一度內心變得很自閉,甚至以為自己住進養老院後會變得更加自閉。

但入住後,古先生很快找到了快樂源泉,養老院裡的婆婆爺爺們性格活躍,有著無數精彩故事可以分享,比如前一天,古先生聽90多歲的工程師爺爺聊完奮鬥史後,後一天又能聽到另一位奶奶講他們那個年代的愛情。

此外,每天晚飯後,古先生還會和婆婆爺爺們一起在公共活動區看一會電視劇,「房間也有電視,但一起看才熱鬧,一般都看抗戰劇這些,婆婆爺爺們還要討論劇情,好耍得很。」 

傳授技能,很受歡迎

古先生還說,不知道是從哪位婆婆爺爺口中傳出自己原本是一名網絡技術員,一下子,院內的婆婆爺爺們如同發現了「新大陸」,輪番來找古先生學手機——有的想學手機拍照,有的想學怎麼生成渝康碼,有的想學如何在線查醫保社保等。其中一位婆婆跟著古先生學會了用淘寶,還專門網購了一個鞦韆椅送給了該院,放在院壩裡供大家使用。

「被需要是一種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古先生說,自己也樂此不彼地為婆婆爺爺們解答各種手機相關的問題。

他是全重慶最年輕的養老院入住者

古先生說,「養老生活」雖然輕鬆、快樂,但對於自己這個年紀來說,還只是暫時的過渡時刻,自己內心還是渴盼著重回工作崗位的那天,「我在這裡恢復得不錯,醫生說,按現在的情況,估計今年內我就有望恢復正常,重回崗位工作,等我未來退休了,再正式入住養老院養老。」

養老院運營部主任何仁梅說,最初得知39歲的年輕人想來入住時,他們也大吃一驚,因為養老院原本的入住者平均年齡80歲,古先生入住後,院內的平均年齡瞬間年輕了好幾歲,「他應該是全重慶的養老院中最年輕的入住者。」何仁梅還說,相比剛入住時連房門都不願出,古先生現在完全恢復了熱情、開朗的本性。此外,古先生的入住也啟發了院內的工作人員們,大家曾討論在未來養老院的入住者逐漸年輕化可能會成為趨勢。

獨居年輕人如何應對疾病或狀況?

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2億多單身成年人,其中7700萬人是獨居狀態,20-39歲的獨居年輕人數量接近2000萬,這些獨居年輕人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空巢青年」。

獨居年輕人應當做好哪些提前準備,以應對突發狀況?在「知乎」上,該話題一度被諸多網友熱議,記者總結了幾個高贊回答:

1、幾位獨居年輕人可以組成「獨居聯盟」,每天通過微信、電話等聯絡方式,互相報平安;

2、放一把備用鑰匙在值得信任的親友家中;

3、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家中備一些常用藥、急救藥等,居住的地方儘可能離醫院近一些;

4、日常勤加鍛鍊,增強身體抵抗力;

5、感覺到不舒服尤其心臟不舒服時,第一時間告訴親友,並讓對方和自己保持聯繫。

如果需要長時期的療養,像古先生這種情況的獨居年輕人又有哪些選擇呢?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譚剛強給出了這幾個建議:

1、可以選擇像古先生這樣住進養老院或者療養院等機構;

2、在醫院住院,根據病情請全天或半天護工;

3、未失去自理能力,經濟又相對寬裕,可以住酒店,打掃房間和叫餐無需擔心;

4、住家裡,委託親友請一個值得信任的保姆,並讓委託親友幫忙監管保姆。

來源:都市熱報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39歲程式設計師住進養老院,6點起床9點睡覺!網友:我羨慕了
    本文轉自【齊魯晚報】;年輕人住進養老院是種什麼體驗—— 重慶一39歲IT男告訴你 「早6晚9的作息還和老人一起追劇」 是這樣的體驗 因身體原因住進養老院13日上午10點,重慶渝中區某養老院中,古先生正在院裡鍛鍊身體
  • 39歲單身社畜患病失業沒人疼,坐輪椅進養老院等死卻找到幸福
    重慶39歲的古先生進了養老院,就過上了這樣的悠閒生活。不過起初他並不情願。 古先生是個典型IT碼農,每天透支身體忙於編程,因為沒時間談戀愛至今單身。作為獨生子女,父母離世後,他一人獨居。 這日,他在家中不慎踩滑摔倒,雙膝當時就失去了知覺,怎麼都起不來。所幸手機在身邊,他趕緊打了120。
  • 為何日本老人願意主動住養老院?看完他們的養老院,值得我們學習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篇文章火了起來,講述的古時候的中國南方邊陲某地有這樣一個習俗,家中老人到了60歲的時候,會被子女活埋在瓦罐中,送一頓飯就加一塊磚頭,一直到死去。當然,這個習俗也沒有正史記載,就算是真的也是蠻夷的習俗,早就不存在了。不過古代世界上其實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存在這一現象。
  • 70歲老人的忠告:別動不動想著老了就去養老院,養老院沒那麼好
    導語:70歲的王大爺曾經住過一次養老院,在養老院呆了一個月之後,王大爺就堅決要求兒女把他接回去,兒女說自己沒空照顧王大爺,王大爺說自己寧可回老家一個人住,也不想住養老院。王大爺為什麼對養老院這麼排斥呢?聽聽王大爺怎麼說?
  • 91歲老人被子女「關」進養老院,哭訴想回家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案件聚焦》欄目、東方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91歲的老人,本該是享受天倫之樂、頤養天年的年紀,但是上海91歲的孫奶奶卻在養老院攢下了兩瓶安眠藥想要尋短見。到底是什麼事情,讓老人如此想不開呢?
  • 年紀大了伺候不動老母 87歲老人陪109歲母親同住養老院
    「我今年都87歲了,真的感覺再也伺候不動了……」朱取民告訴華商報記者,給母親餵飯還行,但要給她洗澡,自己就不行了。思量再三,今年1月13日,朱取民決定帶著母親搬進了廣晟苑小區裡的海陽通江養護院。  珍惜在一起 母子同住能安心  朱取民表示,選擇住養老院,一個原因是離家近。
  • 我終於把親媽送進養老院,60歲大媽的話讓人淚目,歲月不都靜好
    前幾天請了年假回老家住了幾天,隔壁的任大媽也帶著孫子來家裡和我家孩子玩耍,大家閒聊,任大媽說到她這個年齡本該是當起甩手掌柜什麼都不管了,可奈何現實不允許,家裡家外一堆事等著她。今年已經60歲的任大媽提到前些日子她和幾個兄弟最終決定,還是把親媽送去了養老院。
  • 《喜喪》:六個子女無人養老,86歲老人在進養老院前服藥自盡
    86歲的老人林郭氏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她在35歲的時候,丈夫便去世了,丟給她的是六個年幼的孩子,老大13歲,老么僅僅9個月。林郭氏一人無以養家,她在努力幹活之餘,靠著乞討將六個孩子拉扯大,雖然經過了一番磨難,好在子女們都已成家立室。
  • 「媽你給我一條活路」,獨生女哭求父母住進養老院,老人含淚答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故事分享:小姜和丈夫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雖然兩人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夫妻倆商議過後,決定和父母溝通去養老院的事情。父母自然是不同意的,甚至覺得孩子這是不孝,送進養老院就是不想管老兩口了,也認為這麼多年都是白疼孩子。最後不堪重負的夫妻倆哭著對父母說「媽,你放過我們吧,給我們留一條活路,只要您同意,爸就同意了」。母親也到底心疼孩子,哭著答應了,雖然同意可是也十分心寒。
  • 四川老人在養老院查出「愛滋病」,疑似遭男護工侵犯 ,警方介入調查
    隨著老人的年紀不斷地增加,許多的生活上的瑣事自己無法自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兒女們有空會選擇待在身邊照顧,兒女們無空時老人根本無法照顧自己,於是社會上便流行起養老院這一說法,也就是照顧一些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
  • 67歲老太太在養老院養老,半年後自稱「懷孕「,醫院檢查患有性病
    就會選擇將父母送到養老院。成都張女士的母親今年的67歲了,因為剛剛大病初癒,所以身體狀況並不是很好。吃飯也需要別人喂,張女士覺得母親平時在家沒有什麼保障,自己和姐姐工作也比較忙,在和姐姐商量後就將自己的母親送到了養老院。兩姐妹覺得養老院還有專業的護工照顧母親肯定比她們照顧的好。和養老院談好了價格,每個月交6000元,由養老院照顧張女士母親的生活起居。
  • 日本81歲奶奶與19歲柴犬同患痴呆症,分別住進「養老院」,再重逢竟…
    在東京的寵物之家裡住著很多高齡狗狗,koro就是其中一員,19歲高齡的它是這裡年紀最大的一隻柴犬。它的主人孝子奶奶也已經81歲了,因為年紀的原因孝子奶奶和koro都患上了痴呆症,分別住進「養老院」。因為病情的不斷發展,孝子奶奶逐漸無法生活自理,孝子奶奶的女兒只能把她送到養老院,由看護照料。因為擔心koro無人照料,便將它帶到了養老院一起生活。
  • 39歲男護士援鄂歸來滿頭白髮 3歲女兒看到爸爸愣住了
    與家人分開56天後貴州玉屏急救中心護士長王本學結束隔離休整終於回家了原本以為女兒一見到自己就會飛奔著抱上來但讓他感到心酸的是3歲的小傢伙看著一頭白髮的爸爸00:06出發時沒讓家人送行幫助患者逐漸樹立必勝信心王本學在玉屏人民醫院工作,今年39歲,有著非常豐富的一線臨床工作經驗,也是銅仁市唯一一名前往武漢的男護士。
  • 老人進養老院9天過世渾身傷痕院方:自己撞的
    ­  送到這家名為「悅歆」的養老院的第5天,唐燕(化名)發現86歲的老父親開始昏睡,再也沒有醒來。­  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搶救病志中,老爺子被發現有肋骨骨折、顱腦外傷……家屬同時發現老人的頭面部、四肢和軀幹上都有多處傷痕。老人最終因為腦梗死過世。­  面對家屬的質疑,養老院解釋為老人曾經摔傷,並且「因為躁狂多次撞擊病床護欄。」
  • 養老院火燒後的餘燼:有的老人看不出掙扎痕跡
    70歲的竇淑俠兩年前因患糖尿病不能自理住進這裡,然後,再也沒能離開。「有的老人是被嗆死的或者砸暈了再燒成那樣的,可我奶奶是被火活活燒死的。」劉力說。奶奶被燒成那樣,已經無法下葬,工作人員勸家屬們趕緊火化。「已經被燒了一次,又要火化,這真讓她遭罪。」劉力的憤怒裡夾雜著更多的悲傷。劉力找到奶奶時,趙世軍還沒找到自己的奶奶。
  • 92歲老人在養老院被拖鞋和勺子毆打 院方:老人對女護工動手動腳
    因為子女們都忙,老人被送到養老院生活,如果說家裡沒人照看,送到養老院反而得到很好的照顧,前提是養老院要合法正規。網上也報導過很多起老人在養老院內被打事件,最後不了了之。最近羅先生告訴記者,他的92歲的老父在春天花園養老院被護工用被拖鞋和勺子毆打。
  • 民警自費為退役警犬建「養老院」
    白雁帶著退役警犬訓練  在杭州富陽蠟雪山裡,有一座特殊的「養老院」——杭州民警白雁10年前帶著退役警犬住進這裡,並自費建立退役警犬養老院。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到民警白雁,他表示,當初是發現有些退役警犬被領養後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才有了建警犬養老院的想法。  不忍看到警犬被領養後受折磨  58歲的白雁建立警犬養老院已經有10年時間,警犬養老院中曾有過26隻退役警犬,其中有13隻已經離世,還有13隻存活。
  • 81歲老人養老院中被布繩拴床頭 老闆稱家屬同意
    因小便頻繁,下體被套塑膠袋  因唯一能動的左手「不老實」——81歲腦血栓老人被布繩拴在床頭  昨日上午,記者在一家無名老年護理院(以下簡稱養老院)進行暗訪時,見到的場景令人心驚:一位老人左手被一條幾十釐米長的布繩拴在床頭上。
  • 蘭州養老院床位緊張:公辦少等不起 民營價高條件差(圖)
    本報記者文潔等不到床位的養老院  據蘭州市老齡委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蘭州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共有50.5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5.65%。蘭州市現有各類養老院16家,其中公辦6家,民營10家,共有床位7386張。
  • 大爺爺在養老院喝農藥自殺了,難道到政府開設的免費養老院不好嗎
    後來政府出錢在鎮上建了敬老院,說是讓滿了60歲沒有兒女的老年人免費去養老院住,然後就再由隊上收回這些人的土地及住房。開始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去,後來村上領導做工作說是去養老院後可以每年發錢,並且吃得也不錯,生病了還有專門的人照顧他們的,看病也不要錢,我們也勸他,於是祖奶奶就和大爺爺一起去了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