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樹苗賣了15萬元,洛陽48歲農民種「貴族水果」致富

2021-01-09 中國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

  洛陽市嵩縣紙房鎮馬駒嶺村48歲的農民趙水景,2016年被定為貧困戶。近幾年,趙水景因為種植鈣果成了致富帶頭人,也成了名人。他培育的鈣果苗遠銷新疆、內蒙古、雲南、貴州等地,還有不少農林科研單位來買,2018年單賣樹苗,趙水景的收入已經超過15萬元,單苗賣過35元一棵。可這種昂貴的樹苗其實是八年前,趙水景從村口的大山裡移栽下來,培育改良而來的。

  他是把野果樹種在自家田地裡的「傻子」

  8月14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驅車來到了洛陽市嵩縣紙房鎮,經過幾段彎彎曲曲的山路,到達了一個叫馬駒嶺的山村,只見村口就是一座大山。趙水景的鈣果種植基地就在山腳下,說是種植基地,其實不大,三個區合起來不不過五六畝地。

  「八九年前,我有一次在看到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一個農業節目。上面說的是有人種植了一種稀奇的水果叫歐李,也叫鈣果,我一看,這稀奇水果不就是我們村口山裡的『牛鈴鐺』嗎?我們這山裡到處都是。」採訪中,趙水景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趙水景是一個認真的人,他立即去上網查資料,發現電視上說的歐李其實就是由野生的「牛鈴鐺」培育而來的,培育成功後改了學名叫歐李,也叫鈣果。趙水景想,既然電視上說種這種東西這麼值錢,為什麼我不試試呢?

  說幹就幹,2011年,趙水景花了半年的時間,從山上移栽下來20多種不同品種的野生「牛鈴鐺」,有的果子大,有的果子小,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苦,有的澀,一共有1000多棵。「當時,村裡人都說我是傻子,放著好好的農田不種,卻在地裡種上野生果樹,但是我知道,幹啥都不能別人一說這說那就放棄了。」趙水景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

  八年摸索,農民變成果木「專家」

  2012年,趙水景種植的1000多棵「牛鈴鐺」開始掛果了,結果卻並不如人意。這些「牛鈴鐺」有的太酸,有的太澀,口感還是很差。怎樣才能嫁接出來口感好的歐李呢?趙水景種了一輩子地,哪裡研究過果木種植?他開始四處查找資料,並且還想辦法聯繫上了山西農大的科研專家,還多次到洛陽農林科學園找專家求助。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培育,終於在幾年後,趙水景培育出了口感較好的歐李。他說:「培育出來的哈波1號和哈波2號吃起來酸酸甜甜,顏色是鮮豔的紅色,大小就像算盤珠一樣,並且掛果率非常高,從根部十公分左右開始結果子,一直結到樹枝上,一串串,紅彤彤的,就像紅瑪瑙。」野生果樹被趙水景變成了可口的歐李,趙水景的心裡十分激動。

  如今,趙水景還摸索出了果樹的繁殖方法,用泥土做地基,然後再在上面鋪上一層3公分厚的沙子,然後折下來一根半木質化的樹枝,插到沙子裡。「別看說著簡單,這裡面的門道多得很,比如扦插不能太深,我原來鋪的沙子太厚,大棚通風口也不夠,大棚內溫度過高,幼苗都燒死了。」他說。如今,趙水景新培育的一棚幼苗長勢很好,這讓他感到很自豪。

  野果樹變成「致富寶」,有人坐飛機來買樹苗

  「去年光樹苗賣了15萬,最貴的時候賣到35元一棵。」趙水景說。他培育的歐李因為品種良好,受到了行業內人士的青睞,不光有種植戶來買樹苗,還有不少農林科研機構來買樹苗。他說:「遠賣到新疆、內蒙古、雲南、河北等,有的人坐著飛機專門來到我們這裡買樹苗。」

  如今,趙水景培育的歐李有三個品種,口感和色澤都不相同。他說:「我新培育的這一棚幼苗全部賣完的話能收入約30萬元。」趙水景不但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還經常僱用村民到他的果樹基地幹活。「現在村裡人都很羨慕我,再也不說我是傻子了。」他自豪地說。

  但是,趙水景種植的歐李並不對外出售,目的只是讓來買樹苗的人觀看種植效果。「凡是來買樹苗的,我都給人家一份種植說明書,還會定期教他們種植技術,不能賣了樹苗就不管了,咱是農民,要講誠信。」他說。

  隨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洛陽農林科學院的高級果樹專家李燦。他說,鈣果,原名歐李,是中國果樹專家杜俊傑教授歷經近三十年時間,從野生植物歐李中發現並選育出來的我國獨有的水果新優質品種。它的果實具有三重補鈣功效,每100克果肉含鈣量高達360毫克,被稱為「補鈣之星」「水果之王」。他還說,趙水景培育的鈣果品種是目前行業內品種比較好的。

相關焦點

  • 洛陽農民山中發現野果樹,竟是奇果,培育後樹苗賣十幾萬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 核心提示:洛陽市嵩縣紙房鎮馬駒嶺村48歲的農民趙水景,2016年被定為貧困戶。近幾年,趙水景因為種植鈣果成了致富帶頭人,也成了名人,他培育的鈣果苗遠銷新疆、內蒙古、雲南、貴州等地,還有不少農林科研單位來買,2018年單賣樹苗,趙水景的收入已經超過15萬元,單苗賣過35元一棵。可這種昂貴的樹苗其實是八年前,趙水景從村口的大山裡移栽下來,培育改良而來的。
  • 「種藥就是比種糧強!」 石虎溝村北藥種植為農民蹚出致富路
    石虎溝村北藥種植為農民蹚出致富路 2020-10-12 14: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曾被當成水果賣到15元一斤,今幾毛錢一斤無人問,為啥農民還要種
    其實外來的農產品有很多,遠不止車釐子,比如近些年非常火爆的妮娜皇后、陽光玫瑰等農產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不過這些農產品因為品質非常好,就算農民跟風種植,價格有了大幅度的下滑,卻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 外來媳婦本地郎:河南女子用外來水果幫湖南這地致富,年收入860萬元
    12月8日,位於永州市零陵區接履橋街道的「零陵古村」生態扶貧水果合作社,一片繁忙。一串串葡萄在陽光下散發著玫瑰般的光澤,幾十名「農民工人」或在葡萄園裡忙著採摘、打包、送貨,或忙著修剪枝條,為果樹施下有機肥。
  • 致富面面觀:種紅薯還賺錢嗎
    只搞管理不下田 農民種紅薯年入50萬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對於彭水縣巖東鄉岍山村村民何志俸來說,是一個圓圓滿滿的團圓節。「兩個兒子一直在外面打工,家裡長期是老伴和我,今年算是過了一個真正的團圓中秋節。」何志俸高興得合不攏嘴。一起回來的,還有媳婦孫子們,讓年歲已高的老何終於體會到中秋兒孫膝下的滿足。
  • 洛陽孟津有個「草莓姑娘」種的草莓先後兩次獲金獎
    去年,謝靜靜的採摘園實現銷售收入40多萬元,並不斷帶動村民就業,她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小老闆,大家稱她為「草莓姑娘」。謝靜靜從小在農村長大,對遼闊的田野有著很深的感情。2011年,在外闖蕩的謝靜靜有了返鄉創業的想法。「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離開農村,你還要回家種地嗎?」
  • 湖南張家界市桑植縣「娃娃魚」成農民 致富「金娃娃」
    湖南張家界市桑植縣「娃娃魚」成農民 致富「金娃娃」2013-09-08 14:1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紅網桑植站        瀏覽量: 3964 次 我要評論   記者 黎治國  「養殖『娃娃魚』是門好門路,好多農戶建了樓房買了車」9月5日,在素有「中國娃娃魚之父」的湖南張家界市桑植縣芙蓉橋鄉芙蓉橋村大鯢養殖大戶王貞吉信心十走足地說
  • 中國農民逆襲成富豪:靠賣魚飼料賺百億,他還帶動3000萬農民致富
    當年拿著父母賣豬的錢創業,他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辦了一家魚飼料企業。又在十幾年的時間,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集團。在2018年公布了業績,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60.89億元,同比增長24.92%,被外界譽為「中國魚飼料大王」。
  • 沙窩蘿蔔長勢喜人 農民致富「金飯碗」
    新報訊【記者 耿雅新 通訊員 袁忠清】說起沙窩蘿蔔大家並不陌生,因其「沙土地」的獨特水土環境,皮薄肉脆、口感細膩、水分充足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蔬菜兼水果銷售總監李耀勇介紹,這幾年合作社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將土地裡的沙窩蘿蔔按照品質對產品進行梯次分類銷售,從去年開始,合作社通過天貓、京東、順豐優選等大型網絡平臺銷售沙窩蘿蔔,就連比較偏遠的新疆,24小時內都可以新鮮送達。「今年預計將超過5萬箱。」另外,政府出資為合作社建了1000噸規模的冷庫,晝夜溫差大,蘿蔔的品質更好,冷庫儲藏,更延長了沙窩蘿蔔的銷售期。
  • 小小柚子樹 鋪就致富路
    「以前柚子賣不掉,現在成了搶手貨,今年光賣柚子就收入10多萬元。」村民唐延川說。群策村家家戶戶種龍安柚,但過去「單打獨鬥」不成氣候,柚子並未成為群眾的致富產業。近年來,廣安市做大做強龍安柚產業,群策村的柚子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建標準,好技術種出好果子廣安區革新村村民唐華記得,以前用扁擔挑著柚子走1公裡多山路,一個卻只能賣幾毛錢。
  • 鎮寧:致富村結「致富果」 六馬芒果銷路好
    穿梭在芒果地裡,鎮寧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村民龔萬昌重複交代,讓工人們朝著好的選。 龔萬昌對致富的信心,來源於當地農村產業革命的成果,水果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立足於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將精品水果納入「一縣一業」主導產業,推進水果產業在貧困地區快速發展。
  • 河南村民靠捉蟋蟀致富:貴的一隻能賣1萬多元
    說到農民發家致富,很多人都會想到養豬養牛,養雞養鴨,不僅髒,而且累,一年辛辛苦苦下來,還得惦記著銷路。然而,在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靠逮蟋蟀、養蟋蟀發家致富,並且有的一隻能賣上萬元,據說比黃金還要貴,這些都是真的嗎?
  • 水果賣不出,農民損失慘重,批發商卻說:農民自找的,咋回事?
    最近幾年網絡上時常會有一些水果、蔬菜滯銷的報導出現,比如前幾天有媒體報導雲南的洋蔥滯銷,往年能賣到一塊錢一斤的大洋蔥,今年2毛錢都沒人收,其中有一對老夫妻年過70種了5畝洋蔥,原本想借著這5畝洋蔥賺一年的生活費就不需要麻煩子女了,可誰曾想到洋蔥根本賣不出去,每天晚上都想著地裡的洋蔥一宿一宿睡不著覺。
  • 48天見現錢!綏陽野茶村村民種桑養蠶結出致富繭
    對於綏陽縣青槓塘鎮野茶村村民王雲強來說,蠶桑是兒時的記憶,是故鄉的情結,從外出務工,到返鄉創業,王雲強通過桑蠶養殖,今年的收入預計在15萬元左右,他不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還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發了財。「我看到那些養蠶的,它的確可以致富,中老年都可以養殖,所以這要我才想回來創業。」
  • 【要聞】​「種藥就是比種糧強!」 石虎溝村北藥種植為農民蹚出...
    石虎溝村北藥種植為農民蹚出致富路 2020-10-12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洛陽農民養蟲子年入30萬「很輕鬆」
    ,小小麵包蟲帶領鄉親走上了致富路。李根會花了三個多月時間,自己製作了一臺篩蟲機,省時省力的同時也省下近萬元「好幫手」今年54歲的李根會,是村民眼中地地道道的實幹家,當過泥瓦匠、打過工、種過蔬菜、賣過麵條饅頭的他就是個「閒不住」的人。
  • 農民利用土地致富 輕鬆1年賺30萬 種1種農村常見蔬菜 1畝收入2萬
    這給擁有食品生產資源的農民創業致富的好機會!農民朱勇抓住這個機會迅速致富。他用手中的15畝土地種植了農村廣泛種植的紅薯,每年淨利潤達30多萬韓元,廣大農村農民也為了踏上這輛致富快車,在家鄉利用農村的土地賺錢,朱勇大方地公開了自己的創業經驗和成功方法。周永向我們介紹說,紅薯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少量脂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素,因此選擇紅薯葉作為健康蔬菜。
  • 河南農民靠捉蟋蟀致富,一隻能賣上萬元
    每年7月中旬開始,辛苦45天左右,河南延津28歲的村民侯成慶就能賺幾萬元。他「賺快錢」的秘密就是:捉蟋蟀,他介紹,有些條件完美的蟋蟀一隻就能賣上萬元,這樣的蟋蟀往往牙齒寬厚,特別大,頭也比較凸出一點,大腿以及其他方面都比較完美。今天,侯寶慶的故事上了熱搜。
  • 鎮巴農民捐資140萬元修村道
    本報漢中訊(記者古月)鎮巴縣巴廟鎮農民鮮金賢先後捐資140萬元修建家鄉鄉村公路,他的慷慨義舉受到鄉親們的交口稱讚。  日前,記者前往巴廟鎮楊莊鎮採訪時,看到3.5米寬的村道路基已經打好。縣交通局技術人員介紹說,路基已完全符合通村道水泥路標準。
  • 一周致富排行20160111
    易榮杉是漳平培養的首批職業農民。他說如今他能有這麼大的種植規模與當地政府的職業農民的扶持政策有很大的關係。他曾先後參加過市裡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及果樹種植專業技能培訓學習,通過專業培訓、實踐,他的種植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僅蘆柑這一項就能給易榮杉帶來30萬元的年收入。易榮杉說,今年他農場裡的蘆柑賣得很火,除了自主採摘剩下的一小片蘆柑林,整座山頭的蘆柑都賣光了,而且價錢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