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黃金還貴!河南村民靠捉蟋蟀致富:貴的一隻能賣1萬多元

2020-11-23 沉浮集

說到農民發家致富,很多人都會想到養豬養牛,養雞養鴨,不僅髒,而且累,一年辛辛苦苦下來,還得惦記著銷路。然而,在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靠逮蟋蟀、養蟋蟀發家致富,並且有的一隻能賣上萬元,據說比黃金還要貴,這些都是真的嗎?

「這價值一萬多……」日前,在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28歲的村民侯成慶拿起一個蟋蟀籠子告訴筆者,自己手裡的蟋蟀價值一萬多元,除了自己,村裡很多人都是靠捉蟋蟀發家致富的。

原來,河南新鄉延津縣地處黃河古道,由於具有良好的土壤和氣候,使得境內的蟋蟀個頭大、成熟早、牙堅碩、善打鬥等特點,正因為延津蟋蟀這些獨有的特點,使之成為全國第三大產地,所產蟋蟀能與寧陽、寧津產地的媲美。

說起自己逮蟲子的經歷,侯成慶說,自己是08年開始逮蟋蟀的,那時候十六七歲,到現在已有十二年光景。蟋蟀集中在每年7月15號開始逮,到8月5、6號開始逮大地蟲,能逮到8月底,每年的逮蟲期大約有45天,可以賣到幾萬塊錢。

當被問到最好的蟋蟀能賣多少錢時,侯成慶說,最貴的一隻賣了七八千,哥哥最貴的一隻賣了一萬多,比黃金還要貴,黃金一克300多,這個蟋蟀六七釐,賣了七八千。

一隻蟋蟀能賣這麼貴?這些蟋蟀究竟能幹什麼用?難道拿來炒著吃?對於天價蟋蟀的用途,不少網友表示,在古代鬥蛐蛐兒是王公貴族的娛樂方式,也是有些賭徒們不務正業、沉迷賭博的代名詞。

不過,也有網友持不同意見。因為,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娛樂方式多樣化,有些人喜歡養寵物、有些喜歡尋刺激,於是就催生了很多新產業,比如說,家中養熱帶魚、養烏龜,也有人玩鬥雞、鬥狗等等。只要不違法,為什麼不能玩呢?

小編認為,蟋蟀本沒有錯,主要是看玩的人用來幹什麼,如果用來純屬娛樂,能為更多人帶來快樂,確實應該發揚光大,如有用來違法亂紀,一定不能容忍,要嚴厲打擊。作為延津縣的蛐蛐產業,如何引導好,讓它成為帶動農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確實考驗著當地當政者和農民群眾!那麼,大家認為,作為當地該不該支持這個產業發展呢?

相關焦點

  • 比黃金還貴!河南延津農民靠捉蟋蟀致富 一隻蛐蛐兒能賣上萬元
    今年28歲的侯成慶家住河南省延津縣石婆固村,每年夏天侯成慶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捉蟋蟀。據侯成慶介紹,條件完美的蛐蛐兒一隻就能賣上萬元。他們從7月底開始捉蟋蟀,9月中旬結束,捉45天的蟋蟀,他個人差不多能賺到4-5萬元錢。和他一起來捉蟋蟀的人,都是同村一起的夥伴。
  • 小夥靠捉蟋蟀,10年買兩套房!最貴一隻賣了1萬2!
    你小時候捉過蟋蟀嗎? 捉完之後呢?是不是吃了? 還是油炸的? 現在有人靠它買房了,信嗎? 還買了兩套!
  • 河南農民靠捉蟋蟀致富,一隻能賣上萬元
    每年7月中旬開始,辛苦45天左右,河南延津28歲的村民侯成慶就能賺幾萬元。他「賺快錢」的秘密就是:捉蟋蟀,他介紹,有些條件完美的蟋蟀一隻就能賣上萬元,這樣的蟋蟀往往牙齒寬厚,特別大,頭也比較凸出一點,大腿以及其他方面都比較完美。今天,侯寶慶的故事上了熱搜。
  • 男子靠捉這種蟲子,10年買了兩套房!最貴一隻能賣1萬2千元!
    孟先生靠著每晚捉蟋蟀的工作,十年間已經購置了兩套住房,不少網友都表示,凡事就怕認真二字,只要肯鑽研、肯付出,捉蟋蟀這種"不起眼"的事情居然都能有如此高收入。那麼,捉蟋蟀是如何讓孟先生獲利豐厚的,一隻小小的蟋蟀又"身價"幾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河南的蟋蟀生意:一隻蟋蟀最高1.6萬 有村民40天賺近20萬
    河南的蟋蟀生意:一隻蟋蟀最高1.6萬 有村民40天賺近20萬河南的蟋蟀生意:一隻蟋蟀最高1.6萬 有村民40天賺近20萬(2)河南的蟋蟀生意:一隻蟋蟀最高1.6萬 有村民40天賺近20萬(3)  村民捉到了一隻蟋蟀  「你這只不錯!」
  • 村裡的蟋蟀生意 賣蟋蟀吃飯用的「盤子」等成村民致富手段
    夜間是捉蟋蟀的最佳時機,因此手電筒、頭燈成了必需品蟋蟀吃飯用的盤子,村裡也有賣兩個孩子把捉來的蟋蟀拿到市場上賣蟋蟀交易現場河南商報記者 楊桂芳/文首席記者 楊東華/圖有需求才有市場,蟋蟀生意的興盛,源於收購商的大量到來。
  • 新鄉數以千計農民地裡捉蟋蟀 極品蟋蟀能賣萬元
    「每年立秋後的30多天,啥也不幹了,就到地裡逮蟲去,昨天俺一隻蛐蛐賣了八千,可比打工強多了!」8月17日,在王樓鎮蟋蟀交易市場剛剛賣完蟋蟀正在數錢的村民徐先生興奮地說。隨著捕蟲季節的到來,該鎮十幾個村莊上千名村民加入到捕捉蟋蟀的隊伍中。以家庭為單位的捕捉隊分工明確,男子負責晚上捉蟲,婦女負責白天出售。每隻蟋蟀少則三五元,多則幾百元、上千元,極品蟋蟀萬元以上。
  • 河南延津村民捕捉蟋蟀賺錢 每隻少則幾十元多則上萬
    河南延津村民捕捉蟋蟀賺錢村民全副武裝,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中仔細尋找「獵物」。「走,到地裡抓蟋蟀去!」每年8月,在河南新鄉延津縣,夜幕降臨,村民就會全副武裝,帶著抓捕工具,三五成群去玉米地裡逮蟋蟀,然後再拿到附近市場上售賣。
  • 比黃金還貴!一隻蛐蛐兒能賣上萬元!更多新聞,戳
    太焦高鐵全線設13座車站,河南境內設博愛站、焦作站。建成通車後,山西與河南兩省間將增添快速客運通道,太原至鄭州間高鐵旅行時間壓縮到2個多小時。「招標公告要求必須提供6個月的社保繳納記錄,中標的公司成立還不到1個月,怎麼能夠入圍呢?中標公司的冷庫至今還沒建成,根本無法通過驗收,怎麼就提前拿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呢……」那麼,這個內幕究竟是否存在呢?
  • [社會]寧陽一隻蟋蟀賣天價一萬 極品「小蟲」面臨斷後
    他介紹,市場裡除了固定攤位,總共有150個臨時攤位,「去年此時蟋蟀賣得正旺,有的商人早上3點就來佔攤位,從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整整1個月,所有臨時攤位幾乎全部客滿山東蟋蟀商人,連路都沒法走。1天25元的臨時攤位費,我們一直可以收到11月。」    天價:一隻蟲賣一萬    "誰要是現在去寧陽看蟲,就太晚了。"
  • 交易規模超6億的蛐蛐市場:最早一節電池換 如今賣到11萬
    數十年下來,泗店鎮已形成國內數一數二的蟋蟀交易市場。據當地人稱,參與捕蟲的人家,每年這個把月光靠抓蟲賣蟲就有數萬元的收入,所以外出打工的人,會「季節性遷移」返回家鄉,加入捕蟲大軍。因為鬥蟲的巨大需求,蛐蛐身價連年攀升。今年在寧陽市場上最貴的一隻,據稱被天津商戶買走,價格是11萬元。
  • 萬元一蟲的蟋蟀江湖!寧津一隻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在德州寧津當地有個這樣的說法:抓兩個月的蟋蟀可以讓千家萬戶致富,個頭大、戰鬥力強的蟋蟀更是可能賣出上千甚至上萬元。每年處暑之後,上千外地客商齊聚蟋蟀產地寧津,在蟋蟀的江湖裡你來我往,你爭我鬥。如今,寧津市場已經接近尾聲。據說,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賣出萬元高價。
  • 揭秘蟋蟀賭博:裁判佣金1場1萬 營養師月薪過萬
    貴的蟋蟀能賣到一萬多抓到最多的是杭州玩家,有30多個,還有上海和蘇州、無錫、紹興的,年齡在40-60歲之間,算是蟋蟀圈內的資深玩家。這些人中有老闆,也有打工的,無業人員佔絕大多數。圈子裡彼此很熟悉,天南地北地鬥,為了蟋蟀,有人會特地趕去山東買,貴的蟋蟀上萬元一隻也是常事。因為這次正好是江蘇對浙江,所以取名南北對抗賽。
  • 在青外地人靠養蟋蟀發家致富 極品蟋蟀可賣六七萬元(2)
    賣:全家上陣一天賺千元  從樂陵農村來青島賣蟋蟀的張女士十分感恩蟋蟀,依靠蟋蟀,他們家蓋上了大瓦房。每年入秋之後,她會和女兒一起,帶著從自家玉米地抓的蟋蟀來到青島售賣,每次能帶來一千多隻,賣完之後再由愛人從老家快遞過來。
  • 一隻蛐蛐賣了11萬!山東這個縣,蟋蟀產業能帶來6億年產值
    1個小時後,王衝驅車到達曲阜小雪野生蟋蟀交易市場,院子裡已停了十幾輛車,一些村民等候多時。家住兗州漕河鎮的張永玲,在一眾大老爺們中顯得有些突兀,作為隊伍裡少見的女性,50歲多的她身體硬朗,捉了十幾年蛐蛐了,每到這個時候心裡就犯痒痒,「跟遊戲一樣,揀大的逮,捉住大的心裡別提多高興了」,她指著院子裡的幾間板房,跟旁邊的王力詳說:「看來今天就是這個大老闆收啊。」
  • 收蠍子的價格很貴,為什麼說農村捉的人不是很多呢?
    今年(2019年)的蠍子價格,在總體上來說,比往年的價格又貴了一百多,今年開春後(在清明前後吧)的價格是五百五六十元一斤,夏天的最近價格也在四百四五十元一斤,現在的收貨價格在四百八到五百一斤,相比於前些年的價格(每年的相同季節),每斤蠍子貴了一百多元。
  • 外地人靠養蟋蟀賺錢蓋新房 極品蟋蟀可賣六七萬
    在島城南山花卉市場附近的東山路上,每天都會有一批挑著一箱箱小瓷罐的人在街頭擺攤叫賣,這些白色小瓷罐裡裝的都是蟋蟀。現在5-30元的蟋蟀成為市場的主流,鬥蟋蟀脫離了賭的性質,漸漸變成了「逗」,老人買一對解悶或逗孩子玩,成了小寵物。不少外地人靠養蟋蟀賺了錢,回老家蓋了新房子,一隻小小的蟋蟀,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經濟鏈條?
  • 章丘這個村幾乎家家都養知了猴,有村民一晚捉2000隻
    金蟬會慢慢孵化出來,自己鑽到地下樹根處就不動了,和自然成長的金蟬一樣,靠吸食樹根的養分慢慢長大。三年後,它們鑽出地面,就成了人們喜愛的美食。「三年後,我種的金蟬開始收穫了,當年就賣了7000多元。而當年三畝果園的蘋果才賣了15000元。」肖光森說,不多佔地,又不需要專門餵養,就能額外增收這麼多錢。他種植金蟬的事一下子就在村裡傳開了,村民們紛紛開始跟他學著「種植」,並成立了合作社。
  • 尉氏縣十八裡鎮:「一隻羊」託起村民致富夢
    正在這時駐村工作隊送來了2隻羊,讓他一心一意當起了羊倌,靠著踏實能幹,鄭西峰的養羊事業快速發展,到現在他家存欄羊已增加到了100多隻。幾年前,會莊村被認定為貧困村,各類農業產業基礎設施薄弱,當地村民基本靠外出打工掙錢,既辛苦收入還不高。「發展產業才是根本之策、長久之計。」經過多方考察,駐村工作隊、村幹部和廣大村民達成了共識,通過駐村工作隊扶持的兩隻羊,決定從養羊開始發展養殖業。
  • 山東寧陽縣一隻蛐蛐賣了11萬 蟋蟀產業帶來6億年產值
    【山東寧陽縣一隻蛐蛐賣了11萬 !靠蟋蟀產業能帶來6億年產值】山東泰安寧陽縣,蟲客在吃、住、行、購、娛樂、旅遊等方面的消費,能給全縣帶來6個億左右的產值。為了助力「蟲經濟」,寧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舉辦「鬥蟋比賽」,規範蟋蟀資源的開發。今年受疫情影響,寧陽蟋蟀在網絡上的銷售,逐漸成了「主力軍」。據村民回憶,寧陽縣這幾年身價最高的蛐蛐曾賣出過1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