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萬世浮華呀,我是一名養殖愛好者,自大學畢業以來我一直在嘗試著各種動植物的養殖,希望有興趣的夥伴可以一起交流一下經驗,望大家不離賜教,畢竟我的經驗還非常淺薄,發表這些文章也只是我的淺薄之見,有錯誤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蜂群秋季的管理與春季明顯不同的是春季要逐步擴大蜂群,而秋季卻要不斷縮小蜂群,這是因為經過採蜜,蜂群群勢會下降,而且外界蜜源逐漸稀少,天氣逐漸會變冷,蜂王產卵也越來越少。因此每次檢查時都要提出多餘的空脾,縮小蜂路到九至十毫米,產卵圈小的蛹皮要放在產卵圈大的子脾外部,以便於蜜蜂夜間保護這些子脾。此時一般不能加脾,尤其不能把空脾加在子脾中間,這時候也要注意防止蟎蟲使用藥物,使用毛筆蘸取藥液刷在巢框上,選留蜜脾最好在椴樹流蜜期內進行,如果秋季蜜源可靠,也可在秋季選留。選留方法是秋季第一次取蜜時選四五個脾面平整無雄蜂房,並且繁殖過幾代蜂的滿蜜脾,放在蜂箱邊上加寬峰路,中間放上取過蜜的空脾和蛹皮。
到第二次去覓食,這些蜜脾已經封蓋,每一個都有兩到三公斤重,這時就可以提出來存放。貯存蜜脾的箱子要放在涼爽通風的地方,要經常抽查,發現潮蟲就及時燻殺。秋季從蜂群中抽出多餘的巢脾,先用百分之五的滅水溶液噴霧消毒,再用蜂掃掃去巢脾上的蜜蜂。然後用刀刮淨巢脾上的蜂膠和臘屑,削平凸起的房蒂,處理完畢後把巢脾存起來留待明年使用。九月下旬,由於天氣漸冷,蜂群在晚間的已經開始結成蜂團取暖,到十月上旬我們就要開始整頓蜂巢,對蜂團進行一次排列,為東北黑蜂的順利越冬做好準備。
東北地區蜂群的越冬群勢,全市山區要達到五到六框蜂,平原區要達到七至八框蜂,每框蜂要留二點五公斤飼料。群勢達不到標準者最好合併,對於放五個巢脾的蜂巢,從靠近巢門的一側開始先放一個滿蜜脾,接著放兩個半蜜脾,最後再放兩個滿蜜脾,這樣蜂團會聚集在比較暖和的兩個半蜜脾處,靠近巢門處留下的滿蜜脾就成了整頓蜂巢後到越冬前的飼料。越冬時,蜂團從巢門向裡滾動取得飼料,儘管東北地區冬季漫長而嚴寒,蜂群仍然能夠很好的在室外越冬。這是因為蜂群本身就有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人工又給他覆蓋了細碎的保溫物,創造了適宜的越冬條件。
蜂群進行室外越冬時,由於箱內溫度穩定,溼度適宜,所以蜂群安定,耗蜜量較少,死亡率低。室外越冬還有便於管理和春季增殖快等優點,目前東北地區採用室外越冬方法的比較普遍。室外越冬,蜂群一般在立冬前後進行包裝,首先要選擇背風向陽比較乾燥的地方作為越冬場地。對越冬場地進行平整和清理,平整是為了使蜂巢排列時高低一致,不會出現蜂巢內冷暖不均的現象。清理好場地後先鋪上一層稻草,稻草厚度在十到十二釐米之間,然後把蜂箱並列放在稻草上,注意蜂箱的巢門向外並緊閉巢門。在蜂箱頂部加蓋一層稻草,在距離蜂箱二十釐米左右處釘上木樁,使用蜂箱蓋做擋板,在擋板和蜂箱之間再塞一層保溫物,包裝用的保溫物可以是草,稻殼,鋸末等。
包裝前一定要保持保溫物乾燥,立冬這次包裝只在四周添加保溫物,保溫物的厚度在十到十五釐米之間。元旦前後繼續在蜂箱頂部添加保溫物,保溫物的厚度在十釐米左右。十一月上旬入冬以後,東北地區的蜂群進入漫長的越冬期,蜜蜂在越冬時活動微弱,代謝作用緩慢,結成緊密的蜂團以有效地保存實力。在漫長的越冬期中,蜂巢內適宜的溫度是保證蜜蜂安全越冬的前提,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馮朝內的溫度是否合適呢?首先要看草是幹的,並且與鋸末接觸,這就能證明蜂巢內的溫度正好。如果草變溼了,鋸末也融化了,這證明蜂巢裡面氣溫太高了。如果發現了蜂巢的溫度高了又該如何解決呢?只需要把中間過道的鋸末子稍微清理一下,讓蜂巢透透氣就可以了。
控制好了蜂箱內的溫度,蜂群越冬就沒有問題了,還有一種越冬方法,效果也比較好,但是經濟成本比較高,比較適合山區的養蜂場。就是依山建立一個土窖,將蜂箱放入其中,在土窖門口擋上保溫物,阻擋冷空氣的進入。這種越冬的方式好處在於可以隨時開啟蜂箱,觀察蜜蜂的越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