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提出並歸口,深圳市梧桐山風景區管理處、華南農業大學、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共同起草的《生態景觀林撫育規程》深圳市地方標準DB4403/T 132-2020(以下簡稱「本標準」),經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准正式發布,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該標準是梧桐山風景區15年風景林撫育實踐的歸納和總結。其撫育技術水平引領全國,將為深圳先行示範保育自然保護地資源打造標杆。
深圳有梧桐山、七娘山、筆架山等山林景區,尤其梧桐山擁有深圳最獨特、最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毛棉杜鵑、吊鐘花、華麗杜鵑、深山含笑等植物作為風景區內的重要景觀樹種,已成為山林景區的重要特色。但由於自然競爭等原因,原植物群落景觀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近15年來,梧桐山風景區管理處經過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研製摸索出了生態景觀林撫育技術手段,通過不斷地優化群落結構,極大提高了生態景觀林的景觀效果和生態功能。
圖為撫育前的2006年毛棉杜鵑單株效果。
圖為撫育後的2019年毛棉杜鵑單株效果。
為了營造更好的山林花海景觀, 2006年開始,梧桐山風景區管理處精心撫育毛棉杜鵑、吊鐘花、映山紅、深山含笑、黃花風鈴木等特色景觀植物,打造了 「杜鵑谷」「萬花屏」「含笑谷」「風鈴報春」等優美的生態自然景觀,深得廣大市民喜愛。
目前,梧桐山毛棉杜鵑已經成為深圳的生態景觀名片。山上「風鈴報春」「十裡杜鵑」雖為人工營造,卻展現出梧桐山原生態的自然美和生態美。
圖為撫育前的2008年杜鵑谷毛棉杜鵑景觀林效果。
圖為撫育後的2018年杜鵑谷毛棉杜鵑景觀林效果。
通過15年的工作實踐和科學研究,梧桐山風景區已探索出一整套生態景觀林撫育技術,成功營造了世界級毛棉杜鵑花海景觀,其研究成果《毛棉杜鵑生態景觀林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了2019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社會公益類)。
此次發布的地方標準,遵循「科學性、可操作性、地方性、規範性」的編制原則,提出的撫育方式及其技術指標體現了生態景觀林特點,能有效地促進生態景觀林生長與天然更新,提高景觀質量與生態功能,主要包括生態景觀林樹種分類與林木分級、各種撫育方式適用條件及控制指標、生物多樣性保護、作業設計、作業施工與檢查驗收、檔案管理等技術要求。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適用性,為深圳市生態景觀林撫育工作提供技術依據。
#《十裡杜鵑》沈慧麗攝
#《萬花屏》鄧飛攝
#《好漢路》高朝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