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梧桐山有個被救助野生動物之家
▲左翼傷殘的牛背鷺「飛飛」。它和「喃喃」一樣,再也不能回歸大自然了。
▲剛做完手術不久的「肥鹿鹿」(左)開始「進餐」,旁邊是它的同伴「美鹿鹿」。
▲三條腿的野豬「強強」。
▲亞達伯拉象龜「洋洋」正在進食。
▲綠鬣蜥「浩浩」悠閒地趴在樹枝上曬太陽。
清早6時,野豬「強強」拖著自己300多斤的身體從「臥室」裡蹣跚著走出來,坐在籠舍的「院子」裡一邊呼吸著新鮮空氣,一邊打量著外面那片熟悉的山林。
這是深圳梧桐山腳下的一處偏僻的地方,遠離城市的喧囂。「強強」眼前的這座山是它出生的地方,幼年時的它曾經無憂無慮地在山林中嬉戲、奔跑、覓食,直到2014年它的右後腿在沙頭角林場的一片密林裡被一隻野豬夾子夾住。那隻不知是誰放的夾子,徹底改變了它的命運。
不知不覺中,5年多過去了。如今「強強」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也認識了很多和自己命運相近的動物夥伴,以及那些天天照顧著它們的「動物保姆」。
這裡是深圳市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是所有在深圳被救助的野生動物的家。
「強強」和「動物保姆」的故事
「強強」當年被送到這裡的時候,「動物保姆」們發現它的右後腿膝關節被徹底夾碎,兩個人廢了半天勁才把那隻夾子打開,但「強強」的右後腿還是無法保住,無奈之下被截肢了。
那時的「強強」只有十五六斤重,還是一頭小豬,沒有攻擊性。儘管只剩下3條腿,但傷愈後它還是會一顛一顛地努力奔跑,開心地拱著它的專職「保姆」昝啟虎給它買來的一隻彩色皮球。
昝啟虎,湖北十堰人,深圳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獸類飼養員,也就是「強強」的「保姆」。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的飼養員平時都被尊稱為「某工」,所以昝啟虎在同行面前就是「昝工」。
2016年,「強強」搬了一次家。那時它已經足有200多斤,原來的籠舍已經顯得過於侷促,所以「昝工」和他的同事把它轉移到現在這個住處。「強強」的新家有差不多50平方米,有一間十幾平方米的「臥室」,還有一個30多平方米的院子。「昝工」和同事在院子裡給它挖了一個水坑,還堆了一個土堆。這樣一來,天熱的時候「強強」就可以在水坑裡泡泡澡,閒來無事的時候還可以拱拱土,反正這都是它喜歡幹的事情。
「強強」的「忠告」:違法飼養是對動物的傷害
「強強」還有很多鄰居,既有它以前在山裡經常看到的果子狸、穿山甲、蟒蛇、眼鏡蛇,也有一些原本它不認識的新朋友。「肥鹿鹿」和「美鹿鹿」就屬於後者。
「肥鹿鹿」和「美鹿鹿」是一對梅花鹿,一雄一雌,來自遙遠的東北。2017年,它們被幾個深圳市民在沙井一家酒樓的院子裡發現,因為擔心會被人宰殺後吃掉,幾個深圳人找到酒樓老闆,湊了20000元把它們買下來後送到了這裡。
前幾天,「肥鹿鹿」剛剛做了一個小手術。它的鹿角每年春夏時節都要生長,因為長新鹿角會比較癢,「肥鹿鹿」就忍不住要找樹幹蹭痒痒,有時候還用蹄子使勁兒刨,一來二去,就把自己腦袋蹭破了,導致傷口感染。獸醫師王凱和獸醫助理鄧劍鋒就給它打了一針麻藥,趁著「肥鹿鹿」昏睡之際,給它做了清創、消炎手術。
「強強」的隔壁是五彩金剛鸚鵡「小帥」、紅綠金剛鸚鵡「佳佳」、紅肩金剛鸚鵡「露娜」、非洲灰鸚鵡「達達」,對面還有亞達伯拉象龜「洋洋」、豹紋陸龜「珺珺」以及綠鬣蜥「浩浩」。它們並非中國本土的動物,而是來自遙遠的美洲、非洲。有些人把它們買來當做寵物,但卻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被執法部門查繳後送到了這裡。因為屬於外來物種,它們不符合野放條件,只能永遠留在這裡。其中非洲灰鸚鵡「達達」還因為孤獨患上了抑鬱症,自己拔光了全身的羽毛。它的「保姆」黃雪嬋和李康鳳正在和獸醫們一起,想方設法對它進行心理康復治療。
「強強」聽「動物保姆」說過,其實在國內對寵物飼養要求非常嚴格,就拿鸚鵡來說,除了虎皮鸚鵡和雞尾鸚鵡可以合法飼養,其他種類的鸚鵡如果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批准,都屬於非法飼養。所以「強強」很想告訴大家,養寵物之前一定要查清楚相關政策法規,特別是外來物種,千萬不要輕易購買、飼養,一方面可能違法,同時如果被執法部門查處後,對動物也是一種傷害。
「強強」的遺憾:家就在眼前,卻再也回不去了
與「小帥」它們相比,那些符合放歸條件的本土野生動物就幸運多了。這麼多年來,「強強」每天都能看到有新的「難友」被好心的深圳人救助。有的被送來時負了傷或者生了病,最終在獸醫和「動物保姆」的照料下恢復了健康,被放歸野外。
這時,不遠處的水禽區裡傳來的幾聲鷺鳴引起了「強強」的注意。它知道,這是夜鷺「喃喃」和牛背鷺「飛飛」開始「練聲」了。「喃喃」和「飛飛」都是深圳本土的野生動物,它們的身世也很不幸,「喃喃」是在水塘邊被一隻夾子夾到了右腿,被送過來以後做了截肢手術,永遠地失去了右爪。「飛飛」的左翼不知被誰打斷落下了殘疾,再也不能飛了。好在它們都被好心的深圳人發現後送到這裡保住了命,不過,它們也和「強強」一樣,儘管家園就在眼前,卻再也回不去了。
「強強」話你知
野豬,又稱山豬,系家豬的祖先,最早在中國被馴化。由於人類獵殺與生存環境空間急劇減縮等因素,目前全球數量已急劇減少,被許多國家列為瀕危物種。在中國系「三有野生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梅花鹿,亞洲東部特產物種,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列入中國《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一批)》,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綠鬣蜥,日行性樹棲型蜥蜴,原產中南美洲及附近島嶼,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II,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物種,在我國沒有相關部門的許可不能飼養。
亞達伯拉象龜,原產東非塞席爾群島等地,背甲長可達1.8米,最重達375千克,是陸生龜類中最大的物種,也是這個地球上最長壽的動物之一,平均壽命超過200歲。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II,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物種,在我國沒有相關部門的許可不能飼養。
五彩金剛鸚鵡、藍黃金剛鸚鵡、紅綠金剛鸚鵡,均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在我國沒有相關部門的許可不能飼養。
紅肩金剛鸚鵡,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所有的金剛鸚鵡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在我國沒有相關部門的許可不能飼養。
非洲灰鸚鵡,原產於非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現已提升至CITES公約附錄Ⅰ,等同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我國沒有相關部門的許可不能飼養。(記者 李晶川 文/圖)
(責編:王楠、陳育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