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深圳特有的野生動物麼? 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刷最新家底

2020-12-04 SZNEWS

原標題:你知道深圳特有的野生動物麼? 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刷最新家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 通訊員 劉靜靜)5月22日是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市林業局)曬出最新版深圳生物多樣性的「家底」。

截至2019年,深圳有陸域脊椎野生動物513種(山溪魚類31種,兩棲類28種,爬行類61種,鳥類340種,哺乳類53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3種(蟒蛇、黑鸛、白肩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39種(獼猴、黑臉琵鷺、蛇雕、領角鴞等),主要分布在深圳東部如梧桐山、七娘山、排牙山、田頭山、三洲田、馬巒山及西部的羊臺山、塘朗山和內伶仃島等區域。深圳特有的野生動物劉氏掌突蟾、白刺湍蛙、深圳後稜蛇,較常見的大型哺乳動物獼猴、野豬、豹貓。

深圳原生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具有物種豐富、結構複雜、景觀多樣的典型特徵。

根據最新統計,深圳有野生維管束植物約208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種,包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種,為仙湖蘇鐵;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5種,如桫欏、黑桫欏、金毛狗、水蕨、樟樹、土沉香等。主要分布在梧桐山、三洲田、七娘山、田頭山、排牙山、塘朗山、羊臺山和內伶仃島等區域。深圳常見的保護植物土沉香、樟樹、金毛狗。

根據深圳最新森林資源檔案更新數據(不含深汕合作區),截至2019年,深圳森林覆蓋率為39.78%,森林面積788.16平方公裡,森林蓄積量397.07萬立方米,林地面積6.75萬公頃(其中商品林1.98萬,生態公益林4.76萬公頃)。

深圳擁有各類自然保護地25個,面積約4.94萬公頃,佔全市面積1997平方公裡(不含深汕合作區)的24.75%,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溼地公園、森林公園5種類型。另深汕合作區總面積為468.3平方公裡,其中林地面積為371.8平方公裡,佔79.39%。

當天,深圳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廣東福田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也紛紛披露最新版生物數據。

經調查統計,梧桐山現有陸生脊椎動物4綱24目70科231種,包括兩棲綱2目7科20種,爬行綱2目11科42種,鳥綱13目38科143種,哺乳動物7目14科26種。梧桐山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8.6%,初步統計有高等植物233科762屬1378種,包括苔蘚植物42科62屬86種和維管植物191科702屬1292種,其中蕨類植物109種和2變種,隸屬30科59屬;種子植物161科643屬1181種。

福田紅樹林地處深圳灣東北岸,毗鄰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溼地——香港米埔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及越冬水鳥。目前,福田紅樹林共記錄到植物98科266屬345種,其中蕨類植物9科9屬12種,裸子植物2科2屬3種,被子植物87科255屬330種,包括真紅樹植物7科9屬11種,半紅樹植物6科7屬8種;兩棲動物1目5科8種,爬行動物1目5科7種,鳥類20目50科117屬194種,獸類3目3科6種,昆蟲11目85科226屬270種,遊泳動物共採集魚類和甲殼類46種(其中魚類8目20科29種,甲殼類2目7科17種),海洋線蟲30種。每年有10萬隻以上長途遷徒的候鳥在深圳灣越冬和停歇,是東半球國際候鳥通道上重要的「越冬地」和「中轉站」。

內伶仃島位於珠江口東側,處在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之間總面積約554公頃,最高峰尖鋒山海拔340.9米,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II級保護獸類獼猴及生境,目前內伶仃島不對外開放,這讓島上的一切變得神秘。目前,內伶仃島共記錄到植物194科520屬814種,其中,苔蘚植物24科41屬68種,蕨類植物21科31屬58種,裸子植物5科5屬7種,被子植物144科443屬681種;兩棲動物1目4科8屬10種,爬行動物1目7科16屬17種,鳥類9目30科59屬80種,獸類6目10科11屬13種,昆蟲14目85科258屬457種,遊泳動物共採集魚類和甲殼類46種(其中魚類12目26科36種,甲殼類2目8科13種)。

近年來,深圳堅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核心,才有了獼猴成群蛇行於野、漁業資源日益豐富、候鳥數量逐年回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也讓我們能夠欣賞到不同生物的美麗。

(作者:讀特記者 秦綺蔚 通訊員 劉靜靜)

相關焦點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三江源頭野生動物欣欣向榮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三江源頭野生動物欣欣向榮 (5/8) "← →"翻頁
  • 細蟌現身白琵鷺安家 深圳生態資源「家底」喜人
    深晚記者採訪獲悉,深圳在全國已率先實現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市域創建,生態文明建設喜結碩果。11月1日,深圳在全國城市層面啟動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通過專家驗收。最新調查發現,目前,深圳野生維管植物共計199科858屬1916種,其中,深圳野生植物新記錄34種。自然生態系統動物559種,新記錄的有12種。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小編帶你認識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中國日報網5月22日電(沈洋)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一般來說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組成部分。這其中,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目前已知的物種在200萬種以上,可以說,正是如此豐富的生物物種使我們的地球充滿了勃勃生機。但是,世界物種多樣性正在面臨嚴峻的威脅。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2020-05-24 0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了 認識一下河南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吧
    金水河客戶端記者陳慧 趙力文 /撰文 王坤源/製圖  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將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確定為 「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可持續的人類生計」。  2016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對中國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恰逢中國自然保護區事業發展60周年。
  • 審判札記 | 寫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審判札記 | 寫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2020-05-23 0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生物多樣性,廣東在行動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為「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答案在自然)。「生物多樣性」指地球上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它包括了遺傳、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我們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廣東一直在行動;業界也一直提倡「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那麼你知道貓有多少種嗎?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有很多小夥伴可能不太熟悉這是個什麼樣的日子,沒關係,作者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又稱:生物多樣性國際日),是鑑於公共教育和增強民眾生態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地球上可愛的生靈,帶給你的不止陪伴
    五月二十二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醫藥絕大部分來自生物,截至如今,直接和間接用於醫藥的生物已超過3萬種。可以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基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 野生動物攝影師的20年拍攝筆記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原作者丨[英]約翰·艾奇遜摘編丨何安安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然而,隨著環境的汙染與破壞等原因,如今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小時一種的速度消失。
  • 中國生物「家底」逐漸清晰,究竟有多少種生物物種?
    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剛剛發布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給出了最新答案:122280種,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以及細菌、病毒等物種。《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是國內最權威的生物物種編目資料。剛剛公布的2020版名錄比上一版足足增加了近1.6萬個物種,是新增物種最多的一次。這份名錄如何生成?我國的生物「家底」怎樣?
  • 保存多樣性 臺灣「冷凍方舟」典藏近四千種野生動物標本
    臺灣當局「林務局」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24日在臺北說明臺灣保存生物遺傳物質計劃的最新成果,其中包含野生動物冷凍標本3926種、13063件。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主辦方在這場主題為「建臺灣冷凍方舟、記雲端生命百科,存物種永續未來」的記者會上介紹,由於人類活動與氣候變遷等因素,全世界動植物種類逐漸減少,為減緩與降低生物多樣性損失可能帶來的害處,「中研院」和「林務局」等相關機構已於2004年開始啟動「冷凍方舟」計劃,用液態氮保存臺灣生物的組織、細胞、生命條形碼、粒線體DNA等物質。
  • 泰國大象「返鄉」真相|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每年5月22日被聯合國大會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升全球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理解和認知。2020年的主題為「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解決方案就在自然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球旅遊業停擺,而佔全球旅遊業20-40%的野生動物旅遊景點更是因為遊客的驟減以及維繫野生動物生存的高額成本而陷入絕境。
  • 全球野生動物44年間消亡60% 人類活動系生物多樣性最大威脅
    全球野生動物44年間消亡60%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人類活動系生物多樣性最大威脅  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0月30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顯示,從1970年到2014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消亡了60%。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看浙江新物種圖鑑 帶你一起漲姿勢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18年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25周年,也是我國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25周年,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是「紀念生物多樣性行動25周年」。生物豐富而多樣是美麗中國的應有之義,是實現綠水青山的重要前提。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這十部紀錄片帶你體驗生命之美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
  • 深圳新發現5種陸生野生動物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林清容 通訊員 佟學文 文/圖)昨日,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發布了一項歷時3年完成的「深圳市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項目」的結果。該項目首次全面系統地開展了深圳市全境陸域(含海島)脊椎動物資源調查,基本摸清了深圳市陸生脊椎動物的區系狀況,共調查記錄了深圳市陸域脊椎動物總計498種(含亞種),其中鳥類最多,還發現了5個新物種、24個深圳新紀錄種。
  • 我國首份城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報告發布,深圳「曬出」生態家底
    陸域生態系統保持了282萬噸土壤,緩解了熱島效應1.99℃,減少了6.62億噸的暴雨徑流,固定了30萬噸二氧化氮,釋放22萬噸氧氣,減少了3萬噸空氣灰塵,保護了38%的海岸線……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11月1日在北京公布了《深圳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綜合報告》及系列專題報告,這是我國首份城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報告,「曬出」了深圳市的生態家底,以及生態系統服務供給狀況。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秘境之眼》精彩影像評選 溼地精靈勺嘴鷸奪冠
    2020年05月22日 17:49:04 | 作者:胡豔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05-22 17:49:04 /a/20200522/43ebf11eb65648e1860f452555c7c57e.shtml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人類和地球生物的關係越來越引發人們的關注
  • 2020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 暨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辦2020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暨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峰會。 2020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時    間:11月19日-21日地    點:深圳坪山燕子湖國際會展中心A館主辦單位:深圳市人民政府支持單位: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國際商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承辦單位:深圳市坪山區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深圳市委員會、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