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別愛好做飯,尤其是麵食中的煎餅、煎包、煎餃,沒事兒就看美食菜譜,瀏覽器推送的自然是各種美食做法,有的靠譜、做法細緻具體,有的真真的湊字數,真該打屁屁。
看美食視頻更是我的閒暇首選,但不得不說咱國內大陸的美食欄目真是少,除了《舌尖上的美味》、《人生一串》等等少許幾個,看完了他們沒有別的新鮮選擇了,於是動用廣大網際網路,認識並看到了大陸以外的美食節目,在此,感謝這些為美食廣為流傳做出貢獻的人們,謝謝你們獻上的美食節目。
注意哦,以下排序不分先後、優劣,都是本人喜歡的、強推的美食節目。
1.《在當地吃得開嗎?中國篇》
《在當地吃得開嗎?中國篇》當初點擊這個節目,初衷是衝著李連福這位在韓國有名的中餐師傅的美名而點進去的。之前有看過他與其他韓國大廚奔赴世界幾個美食地點與當地大廚PK做飯,爭獎牌,後面又反過來邀請這些外國大廚赴韓國PK。節目叫什麼忘記了,總之,節目火了這幾位韓國大廚。李連福是裡面唯一的以中餐著名的大廚。父母是中國人,生於韓國。
果然,節目還是挺有意思的,有種引進來、走出去的趕腳。除了李連福是大廚,其他三位都是明星演藝人員,打下手。主廚李連福在此期間不斷調整適應中國當地人的口味愛好,做出韓式中餐,考核值是中國當地的大廚給的評價以及每日的盈利。
看這個節目,有種透過韓國人的中餐,再反過來看中餐的趕腳,有點擰巴,但有也有趣!
2.《Jamie at home》
《Jamie at home》中文翻譯版本多多啊,以咱們自己內心的翻譯為準吧?!主人公一看就是Jamie,他在英國鄉村小院做飯烹飪,食材除肉類幾乎都是出自可現摘的他家小院兒。食材真真是無比新鮮。
這個節目在我看來,它是實現了我的理想生活。悠然田居呀!他竟然實現了,羨慕,無比羨慕。
每次Jamie有問題都會找鄰居幫忙,鄰居是種植老手啦,解疑答惑不是問題。Jamie的做飯風格可以讓我這個中國人較大程度的認識了解英餐及西餐,風格差異看了才知道。
雖然,主廚的切菜、調料等方式看得出是很隨性的人,並不精細但卻很生活,符合他家小院兒的生活氣息。
還有,節目片頭片尾都有首歌,很有英國風,有點Ed Sheeran的趕腳,嘻嘻,也是我的菜。總之,感覺這個節目就是完美!
3.《阿爺廚房》
如果說《Jamie at home》是讓中國人的我認識西餐烹飪的節目,那麼《阿爺廚房》是讓外國人認識中餐烹飪的好節目,對於本身就是中國人的自己,看這個節目也是嘆為觀止,真的是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廣粵菜。
《阿爺廚房》主打廣粵香港那邊的菜譜,主廚陳家鼎,第一次我看他的時候覺得眼熟,似乎演過什麼角色吧?具體有說不出,算啦,不糾結這些大事啦!
剛開始看這個節目,嗯……對阿英這個女主角的妝有很意見,慢慢也接受了,節目內容細緻入微,入到心裡。每期都有錄製講解相關食材的選取採購處理方式等,最重要的是,每個地方都能讓我體會到「傳統」、「中華文化」在其中穿插滲透。就是有著濃濃的中國風、地地道道的感覺。當然,因為主廚鼎爺是廣東香港一帶的,節目才主打粵菜,但還是佩服、佩服啊!
如果你是外國人,我強烈推薦《阿爺廚房》給你,濃濃的中國味道、厚厚的中國文化在其中。
哦,對了,《阿爺廚房》出了三季了,第四季不知道有沒有希望出呢?
4.《chef's table》
《chef's table》是紀錄片形式的節目,導演跟《壽司之神》的導演是同一個人,是大衛·賈柏。
看了《壽司之神》再返回來看《chef's table》確實有異曲同工的感覺,都強調那種主廚匠人的精神,紀錄片拍出來的感覺也是如此。都懷疑《壽司之神》是《chef's table》的番外了。
《chef's table》有六季,每季好像是六集,以世界各地的大廚的廚師經歷和生活成長經歷來講述有關食物味道的故事。畫面感很棒,有點電影的感覺,值得好好欣賞的紀錄片。
5.《白鍾元的小巷餐廳》《白鍾元三大天王》《街頭美食鬥士》《家常菜白老師》
看著這些名字都圍繞著一個人「白鍾元」。沒錯他就是這些美食欄目的主角。
《美食街頭鬥士》他走到韓國以外的地方拍攝的街頭美食,並給予他作為專業廚師的評價,或者他會分析這道菜是怎麼做成的,或需要注意什麼。他就好像你的一位「親故」帶你美食遊一樣。他就是一位老饕。
《白鍾元的小巷餐廳》是白鍾元老師以自身多年的廚師經驗以及餐廳經營經驗幫助韓國一些小巷餐廳努力煥發新生命、新活力的節目。也算是給小巷餐廳攢人氣吧,搞活當地的餐飲經濟,韓國地方政府似乎也給他頒發了什麼證書吧,總之,政府也相當看好他以及他的欄目。
《白鍾元三大天王》那真是吃貨的天堂,不斷用視覺衝擊你的味蕾。白老師先走上街頭找美食,然後在演播間白老師和其他三大愛吃的天王一起看白老師的吃播視頻,再把吃播餐廳的老闆帶到演播間現場做美食,演播間美女好像偏多,期間不斷舔舌頭、擦口水,最後選幸運者吃做出的美食。一句話,讓你不斷看著鏡頭的好吃的,卻吃不到。
《家常菜白老師》這個好久以前看的,好像是白老師帶著幾個小白學習認識食材、學習做飯。看似很單調,我看了覺得還行,因為很多廚房知識在其中,因為其中生活氣息滿滿。
看白鍾元老師的相關節目數量就這麼多,也可以看到他在韓國美食屆多影響力啊?
6.《詹姆士出走料理》
這是最後一個啦!哌噻啦!我承認這篇文有點長。
《詹姆士出走料理》看名字還以為是外國篇,其實就是一個地道的臺灣漢子叫詹姆士,真名叫陳XX,忘記了。這個欄目與《阿爺廚房》有點相似,都是在美食中透露本地化不開、抹不去的本地文化。
《詹姆士出走料理》充滿臺灣風味,介紹臺灣的特色與傳統,有現代與傳統的結合,有中國與外國的結合。詹姆士先生也是會在節目中以外景形式介紹各種食材的來源與採用。
這個節目還有一個亮點,我覺得詹姆士先生挺有趣的,節目顯得格外吸引人。還有這個節目,我怎麼感覺跟《鋒味》的雷同度較高,因為節目最後詹姆士和霆鋒都是會用今天的食材做一道菜。
我看《詹姆士出走料理》尤其是談到臺灣傳統的飲食,再次感嘆閩臺同宗啊。作為閩南人看這節目我一點違和感都沒有呢。比如,線面、米線、海蠣煎等等,吃法、做法、觀念及叫法太相近。
還有一個臺灣美食欄目《美食好簡單》。其實這欄目也挺好的,很用心做美食。但無奈我個人不能接受主持人、尤其特別是裡面的老王先生的濃厚臺普,受不了,所以沒看多少。實在不是節目不好。有興趣也可以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