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中部雨林的火也不小,地球這「第二個肺」卻為何沒獲足夠關注?

2021-01-13 界面新聞

記者 | 肖恩1

當無數人在為亞馬孫雨林的火災揪心時,大洋彼岸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也在經受著森林大火的考驗,而且這場火看似比亞馬孫雨林大火來的更猛烈。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實時全球火情衛星圖像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安哥拉、尚比亞和剛果(金)三國發生多處大火,剛果盆地雨林也有火情出現。剛果盆地雨林是僅次於亞馬孫的全球第二大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的第二個肺」。

這片位於非洲中部的雨林總面積為330萬平方公裡,其中三分之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其餘分布在加彭、喀麥隆和中非共和國等。

非洲的大火規模一度超過了亞馬孫雨林。據美國天氣及氣候數據公司Weather Source提供的數據,上周有48小時內安哥拉境內的起火點是巴西的三倍之多。當時安哥拉境內共有6902處,鄰國剛果(金)有3395處,而巴西則有2127處。

這一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不少人質疑為何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亞馬孫雨林,卻沒有人關注火勢更猛的非洲地區。還有巴西居民在推特上指責馬克龍等沒有為非洲大火說一句話。

26日,在牽頭七國集團首腦為受大火影響的南美洲國家提供經濟援助的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推特上表示,將考慮為非洲提供類似的支持。

專家指出,同樣是熱帶雨林起火,南美洲和非洲的兩場大火卻有諸多不同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亞馬孫雨林的大火帶來嚴重的環境危機,但非洲的大火實際上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的。如今正值旱季,高溫高燥的天氣本就是火災重要成因之一。此外還有不少當地農民通過大火清理耕地,使土壤更加肥沃,也就是「刀耕火種」。由於電力缺乏,還有不少非洲人需要砍樹生火滿足生活需求。在剛果(金),僅有9%的人口能用上電。

NASA在2015年5月也曾發布過一張非洲火情地圖,在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剛果(金)和尚比亞一帶分布著數千個起火點。但NASA在圖片說明中寫道,儘管情況看似危急,但根據起火的地點、當地大面積的自然環境以及起火點數量可以看出,這些火是有意為之用以土地管理。

NASA指出,這類大火實際上能夠幫助改善周邊環境、提高土壤質量、開闢新的可耕種土地。但NASA也強調,這種做法不是沒有風險的,而且火災產生的煙霧也會影響當地空氣品質。

根據NASA不同時時間段的衛星圖像對比可以看到,過去24小時非洲的起火面積較過去7天有明顯縮小。

過去24小時全球火情衛星圖。圖片來源:NASA

過去7天全球火情衛星圖。圖片來源:NASA還有專家指出,不是衛星圖像的每一個點都代表著一整個廣闊的地理區域內的大火,僅憑衛星圖很難判斷出火災的規模大小

全球森林觀察機構森林專家威廉士(Lauren Williams)則表示,與被大火深入腹地的亞馬孫雨林相反,中非雨林的這場大火大部分局限在邊緣地帶,被燒毀的以熱帶草原和矮小的灌木叢居多。

但也有人擔心非洲政府因為沒有做好應對大火的充分準備,導致非洲中部雨林最終也落得和亞馬孫雨林一樣的遭遇。綠色和平組織森林經理Irene Wabiwa Betoko說,無論從技術還是經濟上看,非洲國家政府應對火災的能力都要弱於南美洲國家。如果大火真的深入中非雨林,那麼情況只會比亞馬孫雨林更糟糕。

根據全球森林觀察給出的數據,截至26日全球火災警報數量最多的地區是安哥拉,其次才是巴西,但兩者在數量上僅相差175處。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分別是尚比亞和剛果(金)。

圖片來源:全球森林觀察

相關焦點

  • 地球之肺,探索地球上的17個雨林
    據估計,森林覆蓋著3900億棵樹木,分為1.6萬個物種。該地區發現的一些物種包括250萬種昆蟲,大約2000種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及數萬種植物。 2.非洲剛果雨林
  • 被稱之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為何有人叫它人類禁區?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佔地550萬平方公裡,跨越了9個國家,佔據了全球森林的百分之20,被稱為地球之肺。 但是在亞馬遜雨林的深處確實處處充滿了危險,生存難度極大,普通人不可能走進亞馬遜雨林的深處。
  • 亞馬遜雨林裡有什麼?曾是「地球之肺」,為何成了「人類禁區」?
    熱帶雨林對地球氣候至為重要,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這片雨林遍布動植物,但卻成為了人類禁區,它到底有多可怕呢?它的面積超過了550萬平方公裡,抵得上兩個印度了,雖然降雨量十分豐富,但全年悶熱潮溼,溫度也在20度以上,亞馬遜雨林有「世界動植物王國」的稱號,即使現在地球環境不斷惡化,但在亞馬遜雨林裡也能發現很多新型的動植物種類,成為了許多生物探險家的天堂。「生命禁區」的來歷那為什麼亞馬遜雨林成為了「生命禁區」呢?
  • 沙漠、草原、雨林,這三種景觀同時存在於一個非洲國家
    沙漠、草原、雨林,從極為乾旱到極為潮溼,這種景觀有可能出現在一個國家嗎?答案是有。這個國家就是非洲的查德。查德是中部非洲、北部非洲與西部非洲交界的一個內陸國家,因此其文化上既有北非國家的伊斯蘭教,又有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最普遍信仰的基督教。
  • 不僅僅巴西亞馬孫雨林有火災,非洲安哥拉熱帶草原地區也在燃燒
    「火」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人類正是掌握了對於火的使用,才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日子。火如果不受控制,就會形成「火災」,現在全球人們最為關注的一場火災就是遠在西半球的巴西亞馬孫(也有翻譯成亞馬遜)雨林的森林大火。
  • 巴西亞馬遜雨林大火已燃燒16天!大片森林被毀!地球之肺正面臨不能承受之重!
    隨著大火繼續肆虐「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今年遭受了創紀錄的火災襲擊。
  • 亞馬遜雨林在燃燒,還有非洲熱帶草原地區,也在猛烈的燃燒
    火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時候火也會給我們帶來災難,比如火災。最近就有一場火災引得全球人們都關注的火災,亞馬遜熱帶雨林森林火災,相信小夥伴們應該都對這場火災有所了解吧。亞馬遜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它的的這場火災不僅引得全球人們關注,甚至對全球都會有影響。
  • 世界之肺被薰了近一個月,亞馬遜雨林大火怎麼就撲不滅?
    巴西亞馬遜雨林被稱為世界之肺,然而八月的大火已經在全人類的肺上燃燒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仍然沒有撲滅。在科技已經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什麼對森林大火無計可施呢?昔日地球的驕傲迅速變成人類心頭上最頭疼的傷疤。只要這三種條件缺一,都不足以支撐樹木燒起來。想要撲滅大火,消防員勢必會從這三點入手。要麼人工降雨,不過這個方法局限性比較大,別說是能不能大規模人工降雨,就算達到這個條件,空氣中的水分還沒到森林上空,可能就已經被蒸發了。所以還有另一個方法,人工隔離帶,就是講在森林中造出一片空曠的場地,火勢到了這裡自然就停下了。
  • 亞馬遜雨林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它的氧氣只夠該區域生物自己用?
    筆者:三體-小遙眾所周知,地球擁有一個巨大的生態循環系統,其中又被分為無數個小的循環圈,無數生物在此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看到的生機勃勃的景象。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更加深入的研究發現,熱帶雨林在所有生態系統中擁有更加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並且在整個生態循環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亞馬遜雨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同樣至關重要。據悉,亞馬遜雨林被人們譽為「地球之肺」,作為哺乳動物體內的重要器官,肺部承載著幫助人們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氣的任務,可見亞馬遜雨林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 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為何如今卻要變成草原?
    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為何如今卻要變成草原?說起亞馬遜熱帶雨林,大家即使沒有去過,想必也一定聽說過吧?它被稱作"地球之肺",一直就是動物的天堂。在這裡,有各種奇異的飛蟲蛇獸,有世界上許多珍貴的稀有動植物,也是地球上原始性保留最好的一片土地!
  • 地球的主肺將被切掉!科學家預言:2064年亞馬遜雨林或徹底崩潰
    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橫跨8個國家,面積達550萬平方公裡,佔地球雨林總面積的一半,森林總面積的20%。去年亞馬遜森林火災肆虐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和巴西展開罵戰,要求巴西撲滅森林火災,不再破壞亞馬遜雨林,各國政要、明星紛紛登場,社交媒體上一片喧囂。為什麼亞馬遜森林火災會引發全世界如此大的動蕩呢?
  •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實則是人類禁區,其內到底有多恐怖?
    「幾秒內就能將落水的動物,啃食殆盡」「只要是活著的,就算是神,也吃給你看」這是真正的人類禁區,地球之肺,整個森林遍布毒蟲猛獸,巨蟒的原始叢林,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食人鯧,很多小夥伴認為最恐怖的應該是巨大的巨蟒與森蚺,殊不知在亞馬遜雨林中,食人鯧才是最恐怖的,因為食人鯧是群體行動的動物,它們能在瞬間將落水的水牛啃食殆盡,如果是人不小心落入,片刻間也只能剩下一堆白骨。
  • 非洲兩個名為剛果的國家,卻一貧一富!為何差距這麼大?
    在非洲有這樣一條河流,若按流量來劃分,它是僅次於亞馬孫河的全球第二大河流,這就是剛果河,也被稱為薩伊河。它所流經的區域,有被譽為「非洲之肺」的全球第二大熱帶雨林,僅次於亞馬孫雨林的剛果雨林。還有兩個以「剛果」得名的國家,一個是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曾被稱為薩伊共和國;一個是剛果共和國,簡稱都是「剛果」,官方語言都是法語,地理環境也十分相近,就連首都也僅相隔一條河流而已,但國土面積一大一小的這兩國,如今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一貧一富,國土面積大的那一個,竟淪為了目前全球最落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亞馬遜熱帶雨林消失面積堪比6個浙江省,巴西為何對此無動於衷
    別看現在的地球還有沒有什麼變化,但地球之肺的地位,註定了它會對生態系統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地球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01雨林被毀滅的影響亞馬遜熱帶雨林號稱地球之肺,它的雨林覆蓋面積之大,足以供應地球五分之一的氧氣。
  • 人類早期進化的秘密可能隱藏在非洲的雨林中
    事實上,我們還不清楚人類最初是什麼時候開始居住在熱帶雨林中的。但越來越多的證據正在解構熱帶雨林-即每年需要2,500至4,500毫米雨水的森林-對早期狩獵採集者來說是敵對的「綠色沙漠」。在南亞,現在有令人信服的考古證據表明智人迅速適應熱帶雨林中的生活。在婆羅洲的尼亞克洞穴,從附近雨林棲息地獲得的有毒植物早在很久以前就被加工了。
  • 在這匯集了各種各樣意外?亞馬遜雨林,為何被稱為最恐怖的地方
    亞馬遜雨林不僅僅是綠色的天堂和各種動植物幸福生活的後花園,它還是地球上最殘酷的「戰場」。為了能在亞馬遜雨林生存,這裡無時無刻不充斥著非常激烈的爭鬥,可以說,在這片雨林中匯集了人們想不到的各種各樣的意外。
  • 亞馬遜雨林火災不斷,地球的未來實在堪憂!
    南美洲對於我們來說太過遙遠,然而亞馬遜雨林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就足以在太平洋颳起一陣風暴。 自從去年那場震動世界的亞馬遜大火後,這片脆弱的雨林才受到了更多關注。以往我們關注它,大多是因為亞馬遜雨林裡神奇的動植物和原始部落,但是21世紀的今天,人類關心更多的,卻是亞馬遜雨林的存亡。
  • 剛果金面積這麼大,海岸線為何只有37公裡?
    這裡溼熱多雨、河網密布,沼澤遍地,蚊蟲細菌滋生,人類生存環境並不好,人口不多。 剛果盆地的熱帶雨林面積接近200萬平方公裡,擁有僅次於亞馬孫雨林,位居世界第二。如果地球有肺,亞馬孫平原和剛果盆地,可以說是地球的雙肺。 剛果河流域面積這麼大,人口卻只有1億出頭,比長江流域少得多。
  • 生活在雨林中的巴西土著部落,住草屋守護雨林,仍保留著原始方式
    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小i帶你旅遊」的風景閱讀間,關注「小i帶你旅遊」,用有趣的靈魂帶你領略別樣的風景。亞馬孫熱帶雨林,有人說它是地球的肺,一片又一片雨林匯集成地球的肺,哪裡有雨林,哪裡風景便會讓人有種愉悅感,而近些年來,世界上的雨林一次又一次地被大火吞沒,變成一片片生機全無的終結地,由此也激起了人們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從此人們也便努力為森林與大火鬥爭。
  • 地球上最原始的荒野環境之一「大熊雨林」
    大熊雨林是地球上最原始的荒野環境之一,這片廣闊的溫帶雨林由BC省中部海岸一路向北,綿延曲折約400公裡。大熊雨林(Great Bear Rainforest)是這個星球上存世最大、保護最完整的溫帶雨林,並且也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可以看到科默德熊(靈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