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肖恩1
當無數人在為亞馬孫雨林的火災揪心時,大洋彼岸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也在經受著森林大火的考驗,而且這場火看似比亞馬孫雨林大火來的更猛烈。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實時全球火情衛星圖像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安哥拉、尚比亞和剛果(金)三國發生多處大火,剛果盆地雨林也有火情出現。剛果盆地雨林是僅次於亞馬孫的全球第二大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的第二個肺」。
這片位於非洲中部的雨林總面積為330萬平方公裡,其中三分之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其餘分布在加彭、喀麥隆和中非共和國等。
非洲的大火規模一度超過了亞馬孫雨林。據美國天氣及氣候數據公司Weather Source提供的數據,上周有48小時內安哥拉境內的起火點是巴西的三倍之多。當時安哥拉境內共有6902處,鄰國剛果(金)有3395處,而巴西則有2127處。
這一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不少人質疑為何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亞馬孫雨林,卻沒有人關注火勢更猛的非洲地區。還有巴西居民在推特上指責馬克龍等沒有為非洲大火說一句話。
26日,在牽頭七國集團首腦為受大火影響的南美洲國家提供經濟援助的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推特上表示,將考慮為非洲提供類似的支持。
專家指出,同樣是熱帶雨林起火,南美洲和非洲的兩場大火卻有諸多不同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亞馬孫雨林的大火帶來嚴重的環境危機,但非洲的大火實際上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的。如今正值旱季,高溫高燥的天氣本就是火災重要成因之一。此外還有不少當地農民通過大火清理耕地,使土壤更加肥沃,也就是「刀耕火種」。由於電力缺乏,還有不少非洲人需要砍樹生火滿足生活需求。在剛果(金),僅有9%的人口能用上電。
NASA在2015年5月也曾發布過一張非洲火情地圖,在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剛果(金)和尚比亞一帶分布著數千個起火點。但NASA在圖片說明中寫道,儘管情況看似危急,但根據起火的地點、當地大面積的自然環境以及起火點數量可以看出,這些火是有意為之用以土地管理。
NASA指出,這類大火實際上能夠幫助改善周邊環境、提高土壤質量、開闢新的可耕種土地。但NASA也強調,這種做法不是沒有風險的,而且火災產生的煙霧也會影響當地空氣品質。
根據NASA不同時時間段的衛星圖像對比可以看到,過去24小時非洲的起火面積較過去7天有明顯縮小。
過去24小時全球火情衛星圖。圖片來源:NASA
過去7天全球火情衛星圖。圖片來源:NASA還有專家指出,不是衛星圖像的每一個點都代表著一整個廣闊的地理區域內的大火,僅憑衛星圖很難判斷出火災的規模大小
全球森林觀察機構森林專家威廉士(Lauren Williams)則表示,與被大火深入腹地的亞馬孫雨林相反,中非雨林的這場大火大部分局限在邊緣地帶,被燒毀的以熱帶草原和矮小的灌木叢居多。
但也有人擔心非洲政府因為沒有做好應對大火的充分準備,導致非洲中部雨林最終也落得和亞馬孫雨林一樣的遭遇。綠色和平組織森林經理Irene Wabiwa Betoko說,無論從技術還是經濟上看,非洲國家政府應對火災的能力都要弱於南美洲國家。如果大火真的深入中非雨林,那麼情況只會比亞馬孫雨林更糟糕。
根據全球森林觀察給出的數據,截至26日全球火災警報數量最多的地區是安哥拉,其次才是巴西,但兩者在數量上僅相差175處。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分別是尚比亞和剛果(金)。
圖片來源:全球森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