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三大樂團一一登場 「臺北音樂周」滬上開演

2021-01-08 東方網

  

  東方網10月25日消息:前晚,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節中節」之一的「臺北音樂周」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拉開帷幕。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和臺灣吹笛人室內樂團一一登場,這也是臺北三大樂團首次齊聚上海。

  為音樂周開鑼的是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樂饗上海》,該團曾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來滬演出。團長陳樹熙表示,臺北和上海經濟文化往來密切,市民交流活動頻繁,很高興再次來上海演出。本場音樂會由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吉博·瓦格領軍,演繹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交響曲》。吉博·瓦格是知名匈牙利小提琴家提伯·瓦格之子,以細膩雅致的指揮技巧聞名。

  臺北市立國樂團帶來《樂動上海》,集合了兩岸藝術家跨界合作。上海舞蹈家黃豆豆將和臺灣大提琴演奏家邱應欽共同演繹趙季平創作的大提琴協奏曲《莊周夢》。上海青年二胡演奏家段皚皚將和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演奏由瞿春泉改編的《黃河》協奏曲。段皚皚告訴記者:「與鋼琴的大氣磅礴相比,二胡的演奏更多的是追求一種深沉與壯美。二胡的音色和氣質在第二樂章『黃河頌』、第三樂章『黃河怨』中找到了契合點,甚至擁有一種捨我其誰的自信。」

  本場演出的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首席指揮瞿春泉出生在上海,曾任上海民族樂團首席指揮。他在1989年創作的《上海隨想》,也將在上海舞臺再度響起。

  成立於1998年的臺灣吹笛人室內樂團,常邀請海峽兩岸長笛演奏家在臺灣演出,也曾多次到上海交流演出。11月3日,吹笛人室內樂團將帶來《長笛新風華》音樂會。他們特邀上海音樂學院何聲奇和周佳音兩位長笛演奏家同臺演出。

相關焦點

  • 臺北三大樂團齊聚上海國際藝術節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10月23日,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節中節」之一的「臺北音樂周」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拉開帷幕。音樂周期間,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和臺灣吹笛人室內樂團輪番登場,這也是臺北三大樂團首次齊聚上海。 為音樂周開鑼的是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帶來的《樂饗上海》。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曾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參加來滬演出,至今讓人記憶猶新。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陳樹熙表示,現在臺北、上海經濟文化往來密切,市民交流活動也相當頻繁,很高興再次來上海演出。
  • 臺北國樂團新樂季重現《梁祝》登場「小巨蛋」
    臺北市立國樂團2008-2009新樂季安排27日發表,將演出41套節目共46場音樂會,還有出版音樂專輯、舉辦二胡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其中耗資最巨的重頭戲為明年4月在臺北「小巨蛋」登場的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臺》,邀請島內知名藝人凌波和胡錦搭檔,重現經典。
  • 演繹民族音樂魅力 臺北市立樂團奏響國家大劇院
    演繹民族音樂魅力 臺北市立樂團奏響國家大劇院 2009年10月22日 20:50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上海民族樂團攜手臺北市立國樂團帶來《臺灣風情》音樂會
    活躍於臺灣樂壇的青年指揮家江振豪執棒上海民族樂團。洪藝桐攝  繼去年12月在臺北上演《山水間》音樂會之後,上海民族樂團昨晚再度攜手臺北市立國樂團,在上海城市劇院帶來一場《臺灣風情》音樂會。一來一往的上海臺北雙城樂展,用民樂架起一座橋梁,增進兩岸友好交流。音樂會由活躍於臺灣樂壇的青年指揮家江振豪執棒上海民族樂團,用音樂展現臺灣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臺灣民間風情撲面而來  廟埕,是臺灣民俗活動最為集中的場所,民間信仰和市井百態匯集於一方小小的廟前廣場上,多元包容的文化樣態在此和諧共生。
  • 兩岸共慶端午佳節 臺北市立國樂團奏響西安音樂廳
    中國臺灣網6月7日西安消息 6月5日,西安世園會「臺北文化周」正式啟幕。作為西安世園會「臺北文化周」演出的重要部分——臺北市立國樂團端午音樂會於當晚響徹西安音樂廳。   當晚,臺北市立國樂團與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西安鼓王安志順以及笛子名家張延武同臺獻藝。演出跨越中西、融合傳統與現代,給西安市民帶來了強烈的視聽衝擊。
  • ...作曲:李博禪 指揮:黃光佑 演奏:張雅迪 協奏:臺北簪纓國樂團
    曾合作的樂團有:臺灣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高雄市國樂團、桃園市國樂團、怡羅交響樂團、北京中央民族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香港中樂團、澳門中樂團、廣東民族樂團、江蘇省演藝集團民族樂團、安徽民族樂團、澳門長虹民族樂團、廈門青年民族樂團、香港竹韻小集、臺南藝術大學民族管弦樂團、香港女青中樂團、琴園國樂團、優樂國樂團、臺中市客委會國樂團、大中國樂團以及臺北青年國樂團;目前為中華國樂學會理事,
  • 浙江民樂團與臺北國樂團合奏《富春山居圖隨想》
    9月10日,浙江民族樂團將在杭州劇院與臺北市立國樂團聯袂獻演這一民族管弦樂組曲,實現《富春山居圖》在音樂上的「合璧」。  據介紹,早在《富春山居圖》畫卷合璧展出之前,浙江民族樂團就開始醞釀如何用音樂的形式將《富春山居圖》「合璧」。今年3月,《山水畫境·富春山居圖隨想》終於創作完成,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了首演,並啟動全國巡演,獲得了良好的反響。
  • 2021臺北跨年晚會主題曝光,亞洲音樂天王蕭敬騰將壓軸登場
    臺北市觀光傳播部門12日公布臺北跨年活動主題「玩轉臺北和你一起」,由金曲設計師顏伯駿統籌活動視覺,讓跨年串連起城市意象與臺北人的情感,走過受疫情 所困的2020年,活動主題更帶出「相聚」的可貴。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將攜手臺北市立國樂團開展多維深度合作
    5月1日,臺北市立國樂團在臺北市舉辦記者會,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兩團將攜手開展深度交流合作,並於5月4日在臺北市中山堂演出「奔騰」音樂會。
  • 大陸指揮家瞿春泉接任臺北「國樂團」首席指揮
    大陸指揮家瞿春泉接任臺北「國樂團」首席指揮     臺北市立國樂團8日公布由大陸指揮家瞿春泉
  • 廈臺兩地聯辦音樂會 天籟之音唱響臺北
    廈門網訊(文圖/閩南大戲院藝術教育中心)受亞洲頂尖交響勁旅之一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邀請,廈門閩南大戲院夢想童聲合唱團於1月26日在臺北中山堂中正廳,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室內樂團成功舉辦聯合音樂會。本場音樂會由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姜智譯擔任現場指揮,夢想童聲合唱團在音樂會上為大家帶來了《在銀色的月光下》《卡布裡島》《Sing to me》等多首經典曲目。  此次赴臺參演的夢想童聲合唱團成員共有23位。作為聯合主辦單位,中演院線廈門閩南大戲院高度重視此次演出,組織孩子們在廈門進行了三個月的認真排練,又在臺灣與合作方進行為期三天的聯排合成。
  • 「臺北臺北,你有沒有聽到,」在臺北重拾沉寂的那些流行音樂
    「臺北臺北,你有沒有聽到,」在臺北重拾沉寂的那些流行音樂你也是離開家鄉,來到臺北打拼的莊腳仔嗎?這座城市,是否已經應許了你當初到來的那一刻,所許下的願望呢?流行音樂從來離不開社會脈動。每個時代傳唱的經典歌曲,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共同的生命經驗,或者能與人們的所思所感相互共鳴。而在臺灣的流行音樂史當中,有一種經久不衰的創作母題,總能牽動我們許多人的深沉心緒。無論曲式是日本演歌或美式搖滾,也無論填詞是國語或臺灣話,這些歌曲的感懷,其實都圍繞著同一件事──那就是背起行囊,離開家鄉,遠赴臺北。
  • 發現臺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玩轉臺北6大場所
    【環球網綜合報導】提到臺北時,人們大多會聯想到數不清的小吃街和著名的臺北101大樓,但還有淹沒在城市中隱藏的隧道和藝術村落。就讓我們跟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與臺灣本地歌曲作家陳珊妮與獨立音樂巨星盧廣仲一起了解這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發現臺北鮮為人知的一面。
  • 人氣獨立樂團開唱 2019下半年五大戶外音樂祭
    今年也有眾多大咖明星和國內外獨立樂團登場,包括吳青峰、八三夭、老王樂隊、Tizzy Bac、 美秀集團、麋先生等,以及3組曾獲得海洋音樂大賞的團體,MATZKA&Di Hot、圖騰、BOXING組成的「原來如此」,再加上來自日、韓、泰、星、馬、印尼、瑞士等9組跨國際獨立樂團,及最終10強決賽海洋獨立音樂大賞。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東莞演出引臺商熱捧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019巡迴公演暨文化周末十四周年獻禮在東莞莞城文化周末劇場上演。圖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合照圖 李映民 攝中新網東莞4月13日電(李映民 李純)「世紀絕響」——中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019巡迴公演暨文化周末十四周年獻禮13日晚在廣東東莞莞城文化周末劇場上演。
  • 臺北車展登場 車模吸晴
    臺北車展登場 車模吸晴 (9/17) "← →"翻頁
  • 臺北車展登場 車模吸睛
    臺北車展登場 車模吸睛 (11/17) "← →"翻頁
  • 臺北舉行客家義民祭(圖)
    曾 嘉攝(中新社發)  中新社臺北8月26日電(記者曾嘉、董會峰)第二十屆臺北客家義民祭典今天進行挑擔奉飯敬義民,及義民爺主祭大典等活動。臺北市長郝龍斌、前市長馬英九等率領客家鄉親挑擔奉飯,展現對義民爺的敬意。臺北市政府廣場前另外展示兩頭千斤以上的真「神豬」,吸引民眾目光。
  • 臺北圓山大飯店「臺菜」將來滬 續寫兩岸餐飲交流新篇
    臺北圓山大飯店「臺菜」將來滬 續寫兩岸餐飲交流新篇 2016-01-20 20:44: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臺北圓山大飯店「臺菜」將來滬 與上海王寶和續寫兩岸餐飲交流新篇  中新社上海1月20日電 (記者 李佳佳)當地道臺灣料理遇上江南至尊蟹宴,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百老匯音樂劇《律政俏佳人》滬上開演
    百老匯音樂劇《律政俏佳人》滬上開演 2017-12-14 22:52: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楷欣